NSR綜述:理性設計,提高多級孔沸石的擴散與催化效率

2021-01-08 騰訊網

沸石是一類具有豐富微觀骨架結構的多孔材料,可作為催化劑廣泛應用於石油煉製與化工、精細化學品合成、生物醫藥中間體製造、環境治理等多個領域。在實際應用中,人們常常在微孔沸石的基礎上引入介孔,或者再將沸石與其他具有大孔結構的催化材料相複合,構造出具有「微孔-介孔-大孔」多級孔道結構的催化劑,從而減輕反應物種在體相與催化劑活性中心之間的擴散阻力、提高催化活性中心的利用效率,並提高催化劑的綜合性能。

近日發表於《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 Science Review, NSR)的綜述文章從催化反應工程角度出發,在「沸石組元內部」和「工業催化劑各組元之間」兩個層次上討論了如何通過多級孔結構的設計,來提高沸石的擴散性能與催化效率。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彭鵬博士與中石油石化研究院高雄厚教授為該綜述論文的共同作者;中國石油大學(華東)閻子峰教授和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Svetlana Mintova研究員為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到了香港王寬誠教育基金會、中法分子篩聯合實驗室、國家高層次人才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山東省重點研發計劃和中國石油煉油催化劑重大專項等基金項目的資助。

使用不同顯微成像方法,可以在不同尺度上觀察和理解多級孔沸石材料

沸石組元內部孔道的理性設計

從催化反應工程學的角度看,要提高催化效率有兩條主要途徑:提高有效擴散係數Deff、縮短擴散路徑L。基於此,文章詳細討論了多級孔沸石中的三類介孔結構,介紹了它們各自的特點以及現有的設計、合成、構築方法:

功能性介孔(functional mesopores;提高有效擴散係數Deff);

輔助性介孔(auxiliary mesopores;縮短擴散路徑L);

綜合性介孔(integrated mesopores;同時提高有效擴散係數Deff與縮短擴散路徑L)。

對於多級孔沸石材料,優異的孔道連通性能夠確保在微孔活性位點上形成的產物快速脫附和擴散,從而避免了沉積和失活。對於以催化裂化(fluid catalytic cracking, FCC)為代表的串級反應網絡,精心設計的多級孔結構能夠保證孔道結構的相互連通對於其催化反應接力至關重要。

沸石組元內部多級孔道結構的設計思路

多組元催化劑孔道結構的理性設計

在實際的工業催化劑中,具有多級孔結構的沸石只是組元之一。為了滿足工業過程所需的機械強度、水熱穩定性、抗中毒性、抗焦化性等要求,還需要添加其他非沸石組元。

保證沸石與非沸石組元之間在組元分布、孔道結構、孔道連通性等方面的良好匹配,是充分發揮各組分性能、提升工業催化劑整體質量的關鍵,也是多級孔沸石工業化應用中亟需解決的問題。在文章中,作者也對相關問題進行了詳細討論。

總結與展望

對於多級孔沸石研究的未來發展方向,作者認為製備多級孔沸石材料的最終目的是促進其在工業規模上的使用。多級孔結構的引入量、位置排布和相互連通性對其催化效率提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開發面向多級孔沸石材料的針對性的原位(in-situ)或實時在線(operando)光譜,顯微或衍射技術,可更好地理解多級孔沸石在工業催化劑中的構效關係。

相關焦點

  •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綜述」多級孔沸石催化劑的擴散與催化效率
    題為《多級孔沸石催化劑的擴散與催化效率》(Diffusion and catalyst efficiency in hierarchical zeolite catalysts)的最新綜述文章發表在《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 Science Review,NSR)上。
  • 綜述:金屬納米材料誘導的可見光催化
    ,而開發高效的可見光(約佔太陽光能量的43%)響應材料是目前光催化領域所面臨的一個重要挑戰。近些年興起的以Au, Ag, Cu等金屬光吸收為驅動力的光催化為解決寬帶隙半導體(Eg>3.0 eV)在可見光區域的響應問題提供了一個嶄新的思路,並已逐步發展成為光催化領域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關於金屬納米材料敏化半導體或增強其已有活性以達到高效可見光響應的機理已有較多研究,其中金屬納米顆粒的「熱電子」注入是比較常見的一種模型(見圖)。
  • NSR綜述:從氮氣直接合成氮-碳鍵
    近日,北京大學席振峰院士負責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空氣主份轉化化學」基礎科學中心研究團隊在《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 Science Review, NSR)上發表綜述,全面總結了從氮氣直接合成含氮有機化合物的研究進展,並提出了未來研究的機遇與挑戰。
  • 綜述:新型納米晶催化材料在綠色化學中的應用
    納米催化作為一門古老又年輕的學科,是當前重要的科學研究方向。納米晶具有尺寸形貌單一、晶面組分可調、元素分布均勻等優勢,以及具有一些特殊的物化性質。利用納米晶的這些特性,以明確構效關係和設計高性能催化劑為目的,系統研究其催化性能,是當前多相催化領域的研究熱點。
  • 「六元環無機材料」:一個遲到的重要概念 | NSR綜述
    在最近發表於《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 Science Review, NSR)的綜述文章中,我國學者(劉崗、陳星秋、劉碧錄、任文才、成會明
  • NSR文章集錦 | 太陽能轉化與利用
    圖片來源:Pixabay【綜述論文】Inorganic–organic
  • NSR文章集錦 | MOFs
    doi: 10.1093/nsr/nwz166doi: 10.1093/nsr/nwx127doi: 10.1093/nsr/nwz147doi: 10.1093/nsr/nwz118doi: 10.1093/nsr/nwz137
  • NSR綜述:氮雜環磷氫化合物的負氫轉移活性及其合成應用
    ,近年來被廣泛用於不飽和底物的催化還原。代表性氮雜環磷氫試劑 通過巧妙設計催化循環同時,物理有機化學家通過實驗和理論計算的方法建立了該類試劑磷-氫鍵的負氫反應活性定量標度,為新合成方法的理性開發和催化劑的高效設計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 NSR綜述:萬有引力常數G的精確測量
    最近,中山大學和華中科技大學的研究團隊(薛超、劉建平、黎卿、鄔俊飛、楊山清、劉祺、邵成剛、塗良成、胡忠坤以及羅俊)在《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 Science Review, NSR)發表綜述文章
  • 浙大楊衛院士/哈佛大學鎖志剛院士《NSR》綜述:功能性水凝膠塗層
    相關綜述以「Functional Hydrogel Coatings 」為題發表在《National Science Review》上。水凝膠作為眾所周知的親水材料,可以大大提高塗層表面的親水性。通常用作植入式醫療設備防生物汙損塗層的水凝膠包括聚乙烯醇(PVA)、聚乙二醇(PEG)和天然多糖,如殼聚糖和葡聚糖。神經電極的導電塗層:生物主要使用離子來傳導電信號,而機器只使用電子。
  • AEM綜述:2D催化劑用於光/電催化人工氮還原制氨
    與塊狀催化劑相比,2D催化劑通常具有較短的載流子擴散路徑,較高的比表面積和電導率,較多的空位型缺陷和裸露的邊緣位置,這有利於光生載流子的分離和N2分子的吸附和活化。有鑑於此,深圳大學米宏偉研究員首次對用於光催化和電催化N2RR的2D催化劑的研究進展進行了綜述。
  • AFM綜述:壓電催化和壓電光催化
    基於壓電的催化技術依賴於電荷能量或載流子的分離效率,已引起廣泛關注。由應變或應力引起的壓電電位可以產生巨大的電場,這已被證明是電荷能量轉移或電子和空穴轉移的有效手段。近年來,人們在這方面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兩個方面: i)在壓電催化中通過壓電勢改變表面電荷能;ii)光生載流子的分離和集成壓電半導體或由壓電和半導體組成的耦合系統的催化活性增強。有鑑於此,中國地質大學黃洪偉教授、張以河教授和紐卡斯爾大學Tianyi Ma等人,綜述了有關壓電催化和壓電光催化的最新進展。
  • 能源催化領域最新進展集錦 | 可充電鋅-空氣電池、用於燃料電池的...
    1 OER/ORR雙功能催化劑用於高效鋅-空氣電池 理性設計、開發同時具有電催化氧還原反應(ORR)和氧析出反應(OER)活性的雙功能催化劑對實現高效的可充電金屬-空氣電池具有重大意義。
  • 《自然通訊》報導華理光催化劑理性設計最新研究進展
    高效催化劑的精確設計是多相催化追求目標之一。然而,基於理性指導的設計調控策略仍舊匱乏,特別是對於複雜的光催化體系而言更是如此。近日,我校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計算化學中心和工業催化研究所的王棟特聘副研究員,在金屬負載型TiO2光催化劑理性設計方面取得最新研究進展,研究成果以「Function-oriented design of robust metal cocatalyst for photocatalytic hydrogen evolution on metal/titania composites」為題,發表在Nature
  • 光催化合成氨的最新進展與未來
    在本綜述中,我們對光催化合成氨領域的發展進行了全面詳細的回顧,涵蓋了光催化氮氣還原過程的基本理解,光催化材料的綜述,高效催化劑和反應體系的設計策略,並提供了氨準確檢測方法的選擇指南以及光催化合成氨性能的合理評估。此外,本綜述還整理了目前該領域所面臨的挑戰並提出相應的建議,以期進一步促進光催化合成氨領域的發展。
  • Nature Commun 華東理工大學光催化劑理性設計取得最新研究進展
    然而,基於理性指導的設計調控策略仍舊匱乏,特別是對於複雜的光催化體系而言更是如此。近日,華東理工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計算化學中心和工業催化研究所的王棟特聘副研究員,在金屬負載型TiO2光催化劑理性設計方面取得最新研究進展,研究成果以「Function-oriented design of robust metal cocatalyst for photocatalytic hydrogen evolution on metal/titania composites」為題,發表在
  • 廉價電催化水分解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催化效率大幅提高
    記者13日從中南大學獲悉,中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劉小鶴教授團隊在廉價電催化材料領域取得了系列進展,《先進功能材料》《應用催化B:環境》等國際權威期刊連續發表了該團隊最新研究成果。   氫能是最具前景的清潔能源之一,電解水產氫是目前較為理想的制氫技術。然而,這項技術的廣泛應用一直被高價的貴金屬催化劑所制約,亟待尋找廉價的高性能電催化劑替代貴金屬催化劑。
  • 綜述:膠體量子點發光二極體中的表面工程和器件設計
    和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類似,量子點發光二極體(QLED)可以有效避免背光源技術光散射嚴重等缺點,進一步提高色彩的品質,QLED被廣泛認為是下一代顯示技術的有力競爭者。 近年來,隨著量子點表面工程以及器件設計的不斷發展,QLED的性能獲得了長足的進步,商業化前景逐漸顯現。
  • Materials Today Nano綜述:磷酸鹽和硼酸鹽電催化水氧化
    【綜述背景】 近年來,能源危機和環境汙染的問題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如何高效生產清潔能源並存儲成為當務之急。電解水是生產清潔能源-氫氣的最有效途徑之一,但陽極的產氧反應(OER)的緩慢動力學降低了電解水的效率,因此,必須採用高活性和高穩定性的電催化劑來克服動力學障礙,以促進反應動力學。
  • 頂刊《AFM》綜述:問世間鈣鈦礦為何物,直教催化相許
    隨後,討論了混合鈣鈦礦在光催化能源和環境科學中的應用(圖2),接著是無機鈣鈦礦的發展和未來改性的展望。特別地,在材料構造,電子特性,載流子的產生,光吸收,和反應活性的背景下,綜述了光催化廢水處理,水分裂和CO轉換使用混合鈣鈦礦。指出了有毒鉛元素和不穩定性的潛在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將現有的知識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