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Commun 華東理工大學光催化劑理性設計取得最新研究進展

2021-02-15 化學科訊

高效催化劑的精確設計是多相催化追求目標之一。然而,基於理性指導的設計調控策略仍舊匱乏,特別是對於複雜的光催化體系而言更是如此。近日,華東理工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計算化學中心和工業催化研究所的王棟特聘副研究員,在金屬負載型TiO2光催化劑理性設計方面取得最新研究進展,研究成果以「Function-oriented design of robust metal cocatalyst for photocatalytic hydrogen evolution on metal/titania composites」為題,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相較於傳統的多相催化反應,光催化過程既包括催化劑表面的多相催化反應,又涉及光吸收和光生電子/空穴的分離與傳輸等複雜物理工作。針對廣泛用於光解水析氫反應(HER)研究的Pt/TiO2催化劑,課題組前期工作表明,TiO2負載Pt顆粒呈現明顯的尺寸效應,即較小的Pt團簇具有良好的電子傳輸特性,但其表面催化HER活性較低,而較大的Pt顆粒則表現出相反的趨勢並受限於電子傳遞效率,故而可以通過調節Pt負載顆粒尺寸以獲得電子傳輸效率和表面催化活性的平衡(ACS Catal., 2018, 8, 7270-7278)。由此,課題組進一步推測:界面第一金屬層可能與電子轉移過程密切相關,而外表面層則與表面催化反應活性相關(layer-dependent catalytic function);通過進一步優化各金屬層的專屬功能,有望提高光催化整體性能。

基於上述思路,課題組提出了一種功能導向的光催化HER金屬助催化劑設計策略,可以同時在電子轉移和表面催化兩方面都取得了優異性能,而不再折衷以求兩者平衡。研究首先探尋了界面處高效的電子轉移材料,進而通過優化複合材料結構和計算電子定向轉移能、確定HER過渡態和能壘、驗證催化劑穩定性等方面,從理論上闡明合適的金屬種類和恰當的堆垛順序是提高光催化性能的關鍵,並預測Pt/Cu/TiO2為高效且廉價的光催化析氫材料。更重要的是,該工作開創性地提出了金屬/氧化物材料的電子轉移效率描述因子,預期可以通過協同傳統多相催化描述因子來推動高效光催化劑篩選和理性設計,具有重要理論價值和科學意義。

該論文以華東理工大學為唯一通訊單位,王棟特聘副研究員為第一及通訊作者,並得到了龔學慶教授的指導。該工作獲得了學校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結構可控先進功能材料及其製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央高校一流學科建設引導專項的支持。

來源:華東理工大學

原文連結:

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20464-x

 《輝瑞總結的400多個藥物合成路線匯總》

 哈佛大學和Scripps研究所有機合成講義

 滿分推薦:化學科研必備app

 點擊免費領取《史上最全80種官能團轉換》

相關焦點

  • 《自然通訊》報導華理光催化劑理性設計最新研究進展
    高效催化劑的精確設計是多相催化追求目標之一。然而,基於理性指導的設計調控策略仍舊匱乏,特別是對於複雜的光催化體系而言更是如此。近日,我校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計算化學中心和工業催化研究所的王棟特聘副研究員,在金屬負載型TiO2光催化劑理性設計方面取得最新研究進展,研究成果以「Function-oriented design of robust metal cocatalyst for photocatalytic hydrogen evolution on metal/titania composites」為題,發表在Nature
  • 【科學網】華東理工大學乙炔選擇性加氫催化劑設計獲新進展
    近日,華東理工大學化工學院、化學工程聯合國家重點實驗室催化反應工程團隊教授段學志、博士曹約強等在乙炔選擇性加氫Pd催化劑次表面結構調控和Ni催化劑活性位點設計方面取得了重要研究進展,相關成果分別發表於中國工程院院刊《工程》和《德國應用化學》。
  • 浙師大在高效光催化還原二氧化碳催化劑設計與製備取得突破性進展
    近日,浙師大 「雙龍學者特聘教授」、 省「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李正全教授課題組在新型高效光催化還原二氧化碳催化劑的設計與製備的研究上取得突破性進展,相關成果在材料化學頂級期刊Chemistry of Materials上發表。
  • 《上海科技報》華東理工大學在環境化學領域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華東理工大學邢明陽教授課題組在環境汙染控制領域取得最新研究進展,研究成果以《通過缺陷調控實現硫化鈷對水中有機汙染物的長效降解》為題,發表在德國化學會知名學術刊物《德國應用化學》上。水環境保護是當前人類社會的熱點議題之一。在眾多水汙染處理手段中,高級氧化技術憑藉其強大的氧化能力,被廣泛應用於處理水環境中難降解的有機汙染物。
  • 【中國科技網】華東理工大學分子機器研究取得新進展
    受生物分子馬達的啟發,化學家們設計合成了一系列人工分子馬達和分子機器來模擬其運轉和功能。近日,華東理工大學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曲大輝教授團隊在實現人工分子馬達運動的集成及功能性調控方面取得重要研究進展,新研究成果以「基於離散超分子金屬大環的可見光碟機動分子馬達」為題發表於最新一期《美國化學會志》。
  • 「JACS」華東理工大學解永樹教授團隊在異卟啉研究取得新進展
    如果其中一個中位碳原子為sp3雜化,則形成卟囉啉(Phlorin)大環,此類分子具有有趣的光物理、氧化還原和近紅外吸收特性,近年來已引起廣泛關注。近期,華東理工大學費林加諾貝爾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解永樹教授團隊在擴展卟囉啉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最新研究成果「Expanded N-Confused Phlorin: A Platform for Multiply Fused Polycyclic Ring System via Oxidation within the Macrocycle
  • 華東理工大學在高性能近紅外染料前沿應用研究取得系列新進展
    近期,華東理工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育部前沿科學中心郭志前教授課題組在高性能近紅外染料的前沿基礎和應用研究中取得了重要進展,相關階段性研究成果分別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化學科學》和《配位化學評論》。
  • 華東理工大學新型太陽能電池關鍵材料研究獲進展
    新型太陽能電池關鍵材料一直是清潔能源領域的研究熱點。
  • 大連理工大學在高效光/電催化應用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為探索新能源的可持續發展,基於光催化與電催化研究引起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大連理工大學精細化工國家重點實驗室孫立成院士團隊的侯軍剛教授在該領域取得重要進展。在太陽能光催化分解水領域,如何提高光生載流子的定向移動,避免載流子複合,成為光催化體系中的關鍵科學問題。
  • 華東理工大學解永樹教授綜述卟啉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研究進展
    近年來,華東理工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解永樹教授課題組在該領域進行了系統研究,取得了系列重要進展。 為了提升光捕獲能力,並促進光生電子的轉移,通常將卟啉染料設計成D π A 型 (電子給體 π 橋 電子受體
  • 華東理工大學卟啉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研究獲新進展
    近年來,華東理工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解永樹教授課題組在該領域進行了系統研究,取得了系列重要進展。為了提升光捕獲能力,並促進光生電子的轉移,通常將卟啉染料設計成D-π-A型 (電子給體-π橋-電子受體)推拉電子結構,吸附於二氧化鈦薄膜,構築DSSCs。前期研究中,解永樹教授研究團隊通過系統優化電子給體及額外電子受體單元,從拓展p共軛結構和增強分子內電荷轉移 (ICT)效應兩方面著手,拓展吸收光譜。在此基礎上,研究人員進一步運用小分子共敏化劑彌補卟啉染料吸收缺陷,顯著提升電流。
  •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在超級電容器材料缺陷調控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催化材料團隊與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合作,在超級電容器法拉第電容材料缺陷調控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論文《嵌鋰誘導四氧化三鈷缺陷調控實現高法拉第反應活性和優異超級電容器性能》(Lithiation-Induced
  • 金屬氧化物催化劑設計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碳資源小分子與氫能利用創新特區研究組副研究員孫劍、俞佳楓團隊利用火焰噴射法(Flame Spray Pyrolysis,FSP)的高溫淬火過程,將金屬氧化物中的晶格氧鎖定在亞穩態,從而大幅增強了晶格氧的活性,使CO氧化反應速率比傳統催化劑的反應提高了
  • 華東理工大學在有機室溫磷光水凝膠材料研究領域新進展
    近日,華東理工大學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的馬驤教授團隊在有機室溫磷光材料領域連續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分別在線發表於化學領域國際著名期刊德國《應用化學》(Angew. Chem. Int.
  • 華東理工大學在超分子水凝膠領域研究新進展
    近日,華東理工大學化工學院特聘研究員王義明與郭旭虹教授團隊在仿生自組裝水凝膠領域的研究工作中取得了新進展,研究成果以「Biomimeticstrain-stiffening self-assembled hydrogels」為題發表在
  • 上海矽酸鹽所氫化藍色二氧化鈦光催化還原二氧化碳研究獲進展
    ,在光催化選擇性還原二氧化碳製備高附加值甲烷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通過動力學同位素效應實驗以及與華東理工大學韓一帆課題組合作,該研究還利用原位紅外等技術對反應過程和反應機理進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發現,該材料對光催化產氫和有機汙染物的降解也表現出良好的催化性能。
  • 華東理工大學在超分子化學組裝調控化學發光領域取得新進展
    近日,華東理工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曲大輝教授課題組在超分子化學調控化學發光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Color-Tunable Single-Fluorophore Supramolecular
  • 大連化物所金屬氧化物催化劑設計研究取得進展
    大連化物所金屬氧化物催化劑設計研究取得進展 2018-03-09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字體研究發現,與共沉澱法製備的Ce-Zr氧化物相比,採用FSP方法製備的氧化物所能提供的氧空位數量增加了19倍。該研究成果為新型氧化物催化材料的設計和應用提供了新思路。  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化學科學》上。該研究得到了中科院-亥姆霍茲夥伴研究團隊項目、中科院青年創新促進會的資助。
  • 華東師大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在電催化制氫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中新網上海新聞12月5日電 近日,華東師大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上海市綠色化學與化工過程綠色化重點實驗室特聘教授施劍林院士與青年教師陳立松博士在有機物輔助電催化析氫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綜述」多級孔沸石催化劑的擴散與催化效率
    近日,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化學工程學院閻子峰教授領銜的催化材料團隊在介孔沸石工業化製備方面取得重要進展。閻子峰教授為通訊作者,化學工程學院畢業博士研究生彭鵬為論文第一作者,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為第一署名單位。此項研究工作得到香港王寬誠教育基金會、中法分子篩聯合實驗室、國家高層次人才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山東省重點研發計劃和中國石油煉油催化劑重大專項等基金項目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