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SR綜述:從氮氣直接合成氮-碳鍵

2020-08-01 知社學術圈
NSR綜述:從氮氣直接合成氮-碳鍵

在具有各種各樣功能的醫藥、農藥、材料等中,八成以上都是含氮有機化合物(含有氮-碳化學鍵);另一方面,氮氣佔空氣成分的近八成,是最豐富的氮源,也是絕大部分含氮化合物中氮的唯一來源。但是氮氣分子極其穩定,其活化和轉化極具挑戰性。


工業合成氨(NH3)是人類直接利用空氣中氮氣的最成功案例,而幾乎所有的人工合成含氮有機化合物都是以氨為基礎原料製備的。傳統的合成氨過程條件極其苛刻,還存在著許多重大科學和技術問題需要解決。因此,不經過氨,直接從氮氣和合適的碳源出發,在溫和條件下高效合成含氮有機化合物具有重要意義,可能成為人類直接利用氮氣的又一個重要途徑。

NSR綜述:從氮氣直接合成氮-碳鍵

如何利用空氣中豐富的氮氣資源,直接合成含氮有機化合物?(圖源pixabay)

從氮氣直接合成含氮有機化合物的研究挑戰巨大、進展緩慢,但是在過去的半個多世紀裡,一直有零零星星的報導和進展。近日,北京大學席振峰院士負責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空氣主份轉化化學」基礎科學中心研究團隊在《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 Science Review, NSR)上發表綜述,全面總結了從氮氣直接合成含氮有機化合物的研究進展,並提出了未來研究的機遇與挑戰。

文章指出,目前絕大多數從氮氣直接合成含氮有機化合物的研究均是通過金屬-氮氣配合物與含碳試劑反應實現的。同時,光化學、電化學、表面催化等促進或參與的研究方法在近些年也取得了重要進展。

在文中,作者首先討論了不同配位模式(側基配位、端基配位、側基-端基配位等)的金屬-氮氣參與的氮-碳鍵形成的不同反應模式,包括:烷基化、醯基化,插入、環加成等。

NSR綜述:從氮氣直接合成氮-碳鍵

已知不同配位模式的金屬-氮氣配合物及其形成氮-碳鍵的反應類型。

(√)表示有文獻報導,(X)表示還沒有文獻報導。

其次,作者指出,儘管目前部分從氮氣合成含氮有機化合物的反應已經可以完成合成循環,但相應的催化過程尚未實現。

在綜述的最後,作者對該領域存在的挑戰和未來研究方向進行了展望。作者認為,金屬-氮氣配合物的新反應模式、多金屬體系和主族金屬促進的氮氣活化與轉化的新機制、光/電驅動的合成反應及多相催化過程,以及不同方法的協同作用是該領域未來研究的重點。

https://academic.oup.com/nsr/article/doi/10.1093/nsr/nwaa142/5861573

相關焦點

  • 鉬-鎂-氮氣異雙核配合物:合成表徵與催化性能探索|NSR
    最近,復旦大學施章傑教授課題組合成了由單齒芳基矽氨基配體穩定的鉬-鎂-氮氣異雙核配合物,該配合物可有效催化1,3-環己二烯的歧化反應,並在反應過程中保持結構穩定。研究者還探討了該催化反應的機理,推測配合物中的Mo-N=N單元為反應活性中心位點。
  • NSR綜述:氮雜環磷氫化合物的負氫轉移活性及其合成應用
    ,全面概述了氮雜環磷氫化合物近十餘年的發展歷程、其反應活性比較以及在合成中的應用現狀,為該領域的研究提供了一個詳盡的參考。近十多年來,合成化學家開發出了結構各異、反應活性多樣的各種氮雜環磷氫試劑。同時,物理有機化學家通過實驗和理論計算的方法建立了該類試劑磷-氫鍵的負氫反應活性定量標度,為新合成方法的理性開發和催化劑的高效設計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 光催化合成氨的最新進展與未來
    在本綜述中,我們對光催化合成氨領域的發展進行了全面詳細的回顧,涵蓋了光催化氮氣還原過程的基本理解,光催化材料的綜述,高效催化劑和反應體系的設計策略,並提供了氨準確檢測方法的選擇指南以及光催化合成氨性能的合理評估。此外,本綜述還整理了目前該領域所面臨的挑戰並提出相應的建議,以期進一步促進光催化合成氨領域的發展。
  • NSR綜述:萬有引力常數G的精確測量
    最近,中山大學和華中科技大學的研究團隊(薛超、劉建平、黎卿、鄔俊飛、楊山清、劉祺、邵成剛、塗良成、胡忠坤以及羅俊)在《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 Science Review, NSR)發表綜述文章
  • Nature:惰性的氮氣與苯,直接偶聯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X-MOLNews提起氮氣(N2)大家都不陌生,小學科學課裡就已經講過,我們呼吸的空氣中約78%都是它。如此豐富的含量,使得氮氣成為製備含氮化合物的理想原料。不過,氮氣「生性寡淡」——N2分子中的N≡N三鍵是自然界中最強的化學鍵之一,想要順利活化N2一直都頗具挑戰。
  • 綜述:共價有機框架材料的後合成功能化
    COF結構的功能化對於定向合成具有特定性質功能的目標材料是至關重要的。通過後合成修飾的方法將新功能引入到COFs中,從而獲得具有多種性質且可廣泛應用的功能化COFs。 近日,在National Science Review發表的一篇新綜述中,吉林大學無機合成與製備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方千榮教授及其合作者總結了COFs後合成功能化的最新進展。
  • 合成「金屬氮」能量密度為TNT十倍多
    原標題:合成「金屬氮」能量密度為TNT十倍多   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獲悉,該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員成功合成了超高含能材料聚合氮和「金屬氮」,揭示了「金屬氮」合成的極端條件範圍、轉變機制和光電特徵等關鍵問題,將「金屬氮」的研究向前推進了一大步。相關結果日前發表在國際著名綜合性期刊《自然》子刊上。
  • 用啤酒和硼賓還原氮氣
    因此在溫和條件下實現氮氣分子的活化轉化依然是合成氨領域的難點。一些過渡金屬配合物可以在室溫條件下活化氮氣,這主要是因為大多數過渡金屬中心具有部分佔據的價層d軌道,其中空的d軌道可以接收氮氣的孤對電子,充滿的d軌道同時又可以反饋至氮氣的反鍵軌道從而實現氮氣活化。由於主族元素並不具備這一價層結構特徵,長期以來人們認為利用主族元素化合物活化N2分子並不可行。
  • 廣州生物院在疊氮作為胺源合成含氮雜環研究中取得進展
    含氮雜環廣泛存在於天然產物、藥物、材料分子中,因而,它們的合成方法一直備受化學家們的關注。近年來,隨著過渡金屬催化的C-H鍵活化反應的快速發展,通過對分子內的C-H鍵直接胺化或醯胺化反應來構建C-N鍵正逐漸成為更加有效的含氮雜環的合成策略。
  • 上海有機所金屬有機化合物活化氮氣研究取得進展
    其中,零價鐵分子氮配合物中的氮氮鍵紅外伸縮振動頻率(1841cm-1)是目前已報導的鐵末端分子氮配合物中最低的,表明具有強給電子能力的氮雜環卡賓在氮氣分子配位活化中具有的潛能(Chem. Eur. J. 2016,22,14162)。在此基礎上,課題組開展了鈷-分子氮配合物的研究,實現了負一價鈷雙(分子氮)配合物的合成以及配位氮分子的官能化反應。
  • 繼金屬氫之後金屬氮也被成功合成了 所有氣體要金屬化的節奏?
    如今,我國中科院合肥物質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宣布,將普通氮氣成功合成為金屬氮。繼金屬氫之後,又一氣體被變成了金屬,實在是一個非常大的突破。 在元素周期表中,有金屬和非金屬的分界線,金屬和非金屬有明顯的區別。但是化學老師在教元素周期表時往往會說這麼一句話,介於金屬和非金屬分界線周圍的元素,既表現一定的金屬性又表現一定的非金屬性。
  • 綜述:石墨烯三維骨架結構—合成、性質及應用
    由南開大學化學學院馬延風副研究員和陳永勝教授共同撰寫的綜述文章「石墨烯三維骨架結構:合成、性質及應用」已在《國家科學評論》2015年第1期發表(全文連結http://nsr.oxfordjournals.org/content/2/1/40.full)。
  • [趣味化學]氮氣的用途
    在國民經濟和日常生活中,氮氣有廣泛的用途。首先,利用它「性格孤獨」的特點,我們將它充灌在電燈泡裡,可防止鎢絲的氧化和減慢鎢絲的揮發速度,延長燈泡的使用壽命。還可用它來代替惰性氣體作焊接金屬時的保護氣。在博物館裡,常將一些貴重而稀有的畫頁、書卷保存在充滿氮氣的圓筒裡,這樣就能使蛀蟲在氮氣中被悶死。
  • 中國科學家成功合成超高含能材料金屬氮
    新華社合肥7月12日電(記者楊丁淼、汪海月)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了解到,該院固體物理研究所採用超快探測方法與極端高溫高壓實驗技術,將普通氮氣成功合成為超高含能材料聚合氮和金屬氮,揭示了金屬氮合成的極端條件範圍、轉變機制和光電特徵等關鍵問題,將金屬氮的研究向前推進了一大步。
  • NSR文章集錦 | MOFs
    doi: 10.1093/nsr/nwz166doi: 10.1093/nsr/nwx127doi: 10.1093/nsr/nwz147doi: 10.1093/nsr/nwz118doi: 10.1093/nsr/nwz137
  • 「六元環無機材料」:一個遲到的重要概念 | NSR綜述
    在最近發表於《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 Science Review, NSR)的綜述文章中,我國學者(劉崗、陳星秋、劉碧錄、任文才、成會明
  • 趙川教授團隊有機修飾的釕納米晶體催化劑實現高效氮氣電解合成氨
    研究背景合成氨反應是催化科學領域的聖杯,在過去的一個多世紀中,三次獲得諾貝爾獎。氨的工業化合成解決了當今世界數十億人口的糧食難題,同時氨也是一種能量密度達到4.32 kW h/L 的無碳儲氫材料。目前大規模的工業合成氨依然依靠Haber-Bosch 法,在工業生產過程中,合成反應不僅消耗了全世界總耗能的2%,同時釋放出來的二氧化碳加劇了地球的溫室效應。隨著電化學技術的發展,利用電化學的手段實現常溫常壓條件下氮氣電解合成氨成為近年來研究的熱點。與傳統工業哈珀法相比,電化學合成氨的原料氮氣和水來源廣泛,同時能量可來自於再生能源,被認為是一種綠色環保研究方法。
  • 趙川教授團隊有機修飾的釕納米晶體催化劑實現高效氮氣電解合成氨
    研究背景 合成氨反應是催化科學領域的聖杯,在過去的一個多世紀中,三次獲得諾貝爾獎。氨的工業化合成解決了當今世界數十億人口的糧食難題,同時氨也是一種能量密度達到4.32 kW h/L 的無碳儲氫材料。目前大規模的工業合成氨依然依靠Haber-Bosch 法,在工業生產過程中,合成反應不僅消耗了全世界總耗能的2%,同時釋放出來的二氧化碳加劇了地球的溫室效應。隨著電化學技術的發展,利用電化學的手段實現常溫常壓條件下氮氣電解合成氨成為近年來研究的熱點。與傳統工業哈珀法相比,電化學合成氨的原料氮氣和水來源廣泛,同時能量可來自於再生能源,被認為是一種綠色環保研究方法。
  • 浙大楊衛院士/哈佛大學鎖志剛院士《NSR》綜述:功能性水凝膠塗層
    水凝膠是在水中溶脹的天然或合成聚合物網絡,可以機械,化學和電學方法與活組織相容。自從1960年發明水凝膠隱形眼鏡以來,一直在進行醫療用水凝膠的深入研究和開發。最近,已經在各種基材上實現了具有受控厚度和堅韌性的功能性水凝膠塗層。
  • ​蘇寶連、傅正義、李昱NSR:等級孔材料的合成策略和儲能應用
    ▲第一作者和單位:吳亮,武漢理工大學通訊作者和單位:蘇寶連,武漢理工大學,比利時那慕爾大學;傅正義、李昱,武漢理工大學原文連結:https://academic.oup.com/nsr/advance-article/doi/10.1093/nsr/nwaa183/5896477全文速覽本文首先歸納總結了等級孔材料合成的常用策略,重點討論了各種合成方法中如何控制條件參數來調控等級孔的孔道結構,為等級孔材料的精確製備提供了借鑑和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