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生物院在疊氮作為胺源合成含氮雜環研究中取得進展

2020-12-04 中國科學院

  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朱強研究組在疊氮作為胺源合成含氮雜環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在《有機前沿》(Org. Chem. Front., 2016, 3, 82)和《化學通報》(Chem. Commun., 2016, DOI:10.1039/c6cc01863g)雜誌上。

  含氮雜環廣泛存在於天然產物、藥物、材料分子中,因而,它們的合成方法一直備受化學家們的關注。近年來,隨著過渡金屬催化的C-H鍵活化反應的快速發展,通過對分子內的C-H鍵直接胺化或醯胺化反應來構建C-N鍵正逐漸成為更加有效的含氮雜環的合成策略。然而,這一合成策略往往需要當量的甚至過量的氧化劑,或使用預先活化的胺源,如氮氯化物、氮氧化物等。以疊氮為胺源的C-H鍵的胺化反應,因為不需要外加氧化劑和反應的副產物為氮氣等優點,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將C-H鍵疊氮化或者胺化反應串聯到反應中,提出了一種從外界的疊氮引進氮源來構建雜環的新思路。例如,焦寧等發展了利用導向基團導向的,通過對芳環sp2 C-H 鍵的疊氮化或者胺化,隨後與分子內導向基合成構建N-N鍵合成吡啶並吲唑和苯並咪唑等結構的方法。然而相應的針對sp3 雜化的C-H鍵的反應卻相對較少報導。

  朱強課題組在對銅催化胺化反應研究的基礎上(Org. Lett., 2014, 16, 4702; Org. Chem. Front., 2014, 1, 777.),發展了一類通過銅媒介的2-苄基吡啶或α-取代苯乙酮衍生物、醛和三甲基矽基疊氮的「一鍋法」反應,合成吡啶並咪唑或三取代咪唑類化合物的新方法。該反應以sp3 C-H 鍵的疊氮化或者胺化反應為關鍵步驟,高效地構建三個或四個C-N鍵。通過與暨南大學李娟課題組合作,對反應的機理進行了DFT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密度泛函理論)計算,計算結果與朱強課題組的實驗結果相吻合,進一步驗證了朱強課題組提出的反應機理。

  該項目得到了國家自然基金項目(21272233, 2147219021573095)的資助。

 

廣州生物院在疊氮作為胺源合成含氮雜環研究中取得進展 

  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朱強研究組在疊氮作為胺源合成含氮雜環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在《有機前沿》(Org. Chem. Front., 2016, 3, 82)和《化學通報》(Chem. Commun., 2016, DOI:10.1039/c6cc01863g)雜誌上。
  含氮雜環廣泛存在於天然產物、藥物、材料分子中,因而,它們的合成方法一直備受化學家們的關注。近年來,隨著過渡金屬催化的C-H鍵活化反應的快速發展,通過對分子內的C-H鍵直接胺化或醯胺化反應來構建C-N鍵正逐漸成為更加有效的含氮雜環的合成策略。然而,這一合成策略往往需要當量的甚至過量的氧化劑,或使用預先活化的胺源,如氮氯化物、氮氧化物等。以疊氮為胺源的C-H鍵的胺化反應,因為不需要外加氧化劑和反應的副產物為氮氣等優點,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將C-H鍵疊氮化或者胺化反應串聯到反應中,提出了一種從外界的疊氮引進氮源來構建雜環的新思路。例如,焦寧等發展了利用導向基團導向的,通過對芳環sp2 C-H 鍵的疊氮化或者胺化,隨後與分子內導向基合成構建N-N鍵合成吡啶並吲唑和苯並咪唑等結構的方法。然而相應的針對sp3 雜化的C-H鍵的反應卻相對較少報導。
  朱強課題組在對銅催化胺化反應研究的基礎上(Org. Lett., 2014, 16, 4702; Org. Chem. Front., 2014, 1, 777.),發展了一類通過銅媒介的2-苄基吡啶或α-取代苯乙酮衍生物、醛和三甲基矽基疊氮的「一鍋法」反應,合成吡啶並咪唑或三取代咪唑類化合物的新方法。該反應以sp3 C-H 鍵的疊氮化或者胺化反應為關鍵步驟,高效地構建三個或四個C-N鍵。通過與暨南大學李娟課題組合作,對反應的機理進行了DFT(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密度泛函理論)計算,計算結果與朱強課題組的實驗結果相吻合,進一步驗證了朱強課題組提出的反應機理。
  該項目得到了國家自然基金項目(21272233, 21472190和21573095)的資助。
 
廣州生物院在疊氮作為胺源合成含氮雜環研究中取得進展 

相關焦點

  • 發現手性含氮芳香雜環化合物合成新方法
    本報訊 日前,河南大學教授江智勇在可見光不對稱有機催化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通過發展光敏劑與手性膦酸協同催化體系,為手性含氮芳香雜環化合物提供新的合成方法
  • 廣州生物院銅催化異腈的三氟甲基炔基化反應研究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朱強研究組在銅催化異腈的三氟甲基炔基化反應中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於5月15日發表在美國化學會期刊《有機化學快報》上(Org. Lett. 2015, 17, 2322- 2325)。
  • 河南大學發現手性含氮芳香雜環化合物合成新方法—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 日前,河南大學教授江智勇在可見光不對稱有機催化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通過發展光敏劑與手性膦酸協同催化體系,為手性含氮芳香雜環化合物提供新的合成方法
  • 氮雜環化學合成難題破解
    ■最新發現與創新  科技日報訊 (通訊員吳軍輝 記者馮國梧)日前,困擾有機化學界多年的一個氮雜環化學合成難題,被南開大學的科研團隊攻克。該校陳弓、何剛團隊首次實現了對具有高「環張力」的苯並氮雜環丁烷類化合物的高效合成,填補了含氮雜環分子研究的一項重要空白。近日出版的英國《自然·化學》雜誌發表了介紹該成果的論文。
  • 南開大學攻克氮雜環化學合成難題
    中化新網訊 日前,困擾有機化學界多年的一個氮雜環化學合成難題,被南開大學的科研團隊攻克。該校陳弓、何剛團隊首次實現了對具有高「環張力」的苯並氮雜環丁烷類化合物的高效合成,填補了含氮雜環分子研究的一項重要空白。近日出版的英國《自然·化學》雜誌發表了介紹該成果的論文。  雜環化合物是由碳原子和非碳原子共同組成環狀骨架結構的一類化合物。
  • β-氨基烯丙醛衍生物合成研究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朱強博士組在利用銅/鐵共催化的炔丙基胺衍生物通過類Meyer−Schuster重排反應合成β-氨基烯丙醛衍生物方面取得新進展
  • 廣州生物院在有機小分子催化構建手性季碳中心研究中獲進展
    廣州生物院在有機小分子催化構建手性季碳中心研究中獲進展 2015-09-10 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 【字體:大 中 小】
  • 氮雜環化合物實現綠色合成
    1910次閱讀 作者:楊芳 周偉   來源:中國化工報    2012年09月26日 收藏   中化新網訊  日前,南京工業大學工程碩士張敬先的論文《水相中銅催化含氮雜環化合物的
  • 蘭州化物所路易斯酸催化的碳氫官能化研究取得進展
    路易酸催化碳氫官能化  近日,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羰基合成與選擇氧化國家重點實驗室在路易斯酸催化的碳氫官能化研究方面取得了新進展。  在前期鈀催化的碳氫活化(J. Am. Chem.Soc. 2010, 132, 3650-3651)研究基礎上,研究人員採用非貴金屬路易斯酸作為催化劑實現了碳氫鍵活化,構建了2-取代的含氮雜環芳香化合物和N-磺醯基亞胺的加成反應,得到了一類含氮雜環胺衍生物,並通過碳氫鍵官能化引發串聯反應,簡潔高效地合成了異吲哚啉酮和異吲哚啉化合物。  該研究為含氮雜環芳香化合物合成重要的藥物雜環骨架提供了一種新方法,在醫藥化學領域具有重要意義。
  • 川師大曹鵬:烯基疊氮參與的不對稱烯丙基烷基化反應
    該方法使用乙烯基疊氮作為乙醯胺和乙腈的替代物,以優異的對映選擇性得到了γ,δ不飽和β取代的醯胺和腈化合物。產物能夠轉化為氮雜環和含氮藥物分子,證明了該方法具有較高的實用價值。背景介紹醯胺和腈作為重要的化工原料,廣泛應用於有機合成,生物醫學和材料科學中。
  • 蘭州化物所在生物質基C5含氮藥物中間體合成方面取得進展
    木質纖維素是自然界中含量最豐富、來源最廣泛,又可再生的資源。利用非糧木質纖維素中富含的半纖維素、纖維素及它們水解(加氫)的下遊平臺分子如多元糖醇、呋喃醛等,可以合成多種燃料和化學品,對減少人類對化石能源的依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有機人名反應——De Kimpe氮雜環丙烷的合成
    De Kimpe氮雜環丙烷的合成(De Kimpe Aziridineid=20200911172832De Kimpe氮雜環丙烷的合成,是指α-氯代亞胺和親核試劑(如,氫負離子De Kimpe氮雜環丙烷的合成機理親核試劑先對亞胺進行加成,接著生成的胺又進行一次分子內的親核加成得到產物:
  • 鎳/氮雜環卡賓催化的高效高選擇性有機硼酸酯-酮芳基化反應
    鎳/氮雜環卡賓催化的高效高選擇性有機硼酸酯-酮芳基化反應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9 21:57:11 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施世亮研究團隊在鎳/氮雜環卡賓催化的高效高選擇性有機硼酸酯
  • 陳於藍課題組在氮雜稠環類分子的合成方法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本站訊 Bischler−Napieralski關環反應是藥物化學中合成氮雜環分子的一類高效反應。雖然該反應從發現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但是其應用範圍主要局限在藥物中間體及天然產物的合成上,將其用於合成發光氮雜稠環共軛分子及其聚合物的研究還少有文獻報導。近年來,陳於藍課題組以這一反應為關鍵步驟,在氮雜稠環類分子的設計、合成與響應特性的研究方面取得了系列進展。
  • 銅(I)催化的烯丙基含氮芳香雜環的不對稱插烯羥醛型反應
    銅(I)催化的烯丙基含氮芳香雜環的不對稱插烯羥醛型反應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5 13:36:33 中科院上海有機所的殷亮課題組在銅催化的不對稱插烯羥醛型反應(Vinylogous Aldol-Type
  • 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院招聘實驗室助理研究員/研究實習員
    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院招聘實驗室助理研究員/研究實習員 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院招聘實驗室助理研究員/研究實習員 (一)戚華宇實驗室
  • 氮雜環卡賓機理研究取得新進展
    β-H插入和水分子輔助的質子接力機理金屬有機反應機理的研究是當代化學研究的前沿領域和熱門課題,而其反應機理的理論研究不僅能對反應本質有著更加清晰的認識,而且能很好地指導實驗工作。氮雜環卡賓(N-Heterocyclic Carbenes, NHCs)是目前金屬有機化學及均相催化中的研究熱點。常規的氮雜環卡賓絡合物通常帶有烷基或芳基取代基,質子取代基形成的氮雜環卡賓(Protic NHC)絡合物目前僅有少量報導。吡啶或咪唑環上的CH活化後,質子遷移到臨位的N上可以形成質子化氮雜環卡賓。
  • 天津大學陳於藍課題組在氮雜稠環類分子的合成方法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導讀Bischler−Napieralski關環反應是藥物化學中合成氮雜環分子的一類高效反應。雖然該反應從發現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但是其應用範圍主要局限在藥物中間體及天然產物的合成上,將其用於合成發光氮雜稠環共軛分子及其聚合物的研究還少有文獻報導。近年來,陳於藍課題組以這一反應為關鍵步驟,在氮雜稠環類分子的設計、合成與響應特性的研究方面取得了系列進展。
  • 上海有機所在鈀催化芳基二氟甲基化反應研究中取得進展
    上海有機所在鈀催化芳基二氟甲基化反應研究中取得進展 2017-03-20 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近年來,發展與之相關的高效引氟方法和手段,受到了合成化學家們的高度關注。儘管在過去的十年中,大量高效、新穎的氟化方法和反應相繼被報導,但大多使用的是商品化的「明星」氟化試劑,通常價格昂貴,而對於大量存在的含氟工業原料小分子氟烷烴的高效轉化卻鮮有報導。
  • 廈門大學楊勇團隊和新加坡國立大學LOH Kian Ping團隊:超共軛含氮雜環有機電極材料及反應機理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成果簡介】近日,來自廈門大學的楊勇教授課題組與新加坡國立大學LOH Kian Ping教授課題組合作, 在可充鋰電池新型有機電極材料及其反應機理的研究課題取得重要進展【圖文導讀】圖1 氧化還原有機分子的合成方法a)三種常規製備途徑b)合成擴展的π共軛雜芳族分子的融合策略c)喹喔啉衍生物的合成方案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