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氨基烯丙醛衍生物合成研究獲進展

2021-02-19 中科院之聲

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朱強博士組在利用銅/鐵共催化的炔丙基胺衍生物通過類Meyer−Schuster重排反應合成β-氨基烯丙醛衍生物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已經於2014年12月2日在《有機化學通訊》(Organic Letters, 2014, 16, 6288– 6289)上發表。

Meyer−Schuster重排反應在有機合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該反應是合成α, β-不飽和醛酮的主要方法。近年來,科學家通過改進該反應,發展了不同的催化體(釕,銥,金等)來合成結構多樣性的化合物。炔丙胺衍生物是一類重要的有機原料,也是合成許多藥物和天然產物的重要前體。該研究團隊利用醋酸銅和氯化鐵共催化條件下,高效地實現了將炔丙胺衍生物轉化為結構單一的反式β-氨基烯丙醛衍生物,通過單晶衍射結構證實了其結構為反式。該反應的優點主要表現為反應條件溫和,底物的適用性廣泛,產物結構單一,有效地彌補了傳統合成β-氨基烯丙醛衍生物方法的不足。更重要的是,該反應產物能夠在鈀催化下進一步轉化為具有潛在藥理活性的3-位取代的吲哚衍生物。該方法的建立為今後高效地設計合成具有廣泛生物活性的雜環化合物奠定了基礎。

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21202167)的資助。

廣州生物院在銅/鈀共催化的炔丙基胺重排合成β-氨基烯丙醛衍生物方面取得新進展

來源: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


相關焦點

  • β-胡蘿蔔素生物合成研究獲進展
    記者日前從中科院武漢植物園獲悉,該園科研人員在β-胡蘿蔔素的生物合成方面獲得進展。相關成果發表於《歐洲微生物學會聯合會微生物快報》。
  • 檸檬烯微生物合成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合成生物學與生物催化創新特區研究組研究員周雍進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副教授楊曉兵合作,在Biotechnology Advances上,發表了題為Microbial production of
  • 檸檬烯微生物合成研究獲進展
    :Achievements and perspectives的綜述論文,討論近年來學界通過合成生物學和代謝工程策略構建微生物細胞工廠,生產高價值萜類化合物檸檬烯及其衍生物的研究進展。檸檬烯及其衍生物是天然單萜類化合物,具有工業和醫學應用價值。目前,檸檬烯的工業生產主要依靠植物提取法和化學合成法,但存在原料來源有限、供應鏈不夠穩定、生產過程效率低、能耗高等弊端。合成生物學和代謝工程的快速發展為構建微生物細胞工廠、實現檸檬烯及其衍生物的可持續高效生產提供了新思路。
  • 具有農藥活性的查爾酮衍生物研究進展
    查爾酮(圖1)是植物體內合成黃酮的前體,廣泛存在於蔬菜、水果、茶葉和其他植物中。查爾酮及其衍生物具有多種生物活性,如抗腫瘤、抗氧化、抗真菌、抗蟲、抗炎及抗病毒等。本文在總結文獻的基礎上發現查爾酮衍生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部分:⑴ 查爾酮A環和B環引入不同基團如羥基、甲氧基、滷素及取代的氨基等;⑵ 查爾酮A環和B環用其他的雜環代替等;⑶ 查爾酮結構中的α,β-烯酮部分可與尿素、硫脲、鹽酸羥胺、取代肼等合環生成嘧啶酮、嘧啶硫酮、異噁唑啉、吡唑啉等;⑷ α,β-烯酮還可以通過加成、還原、縮合等反應衍生。
  • 研究實現可見光介導的對映體歸一胺基酸衍生物的合成
    研究實現可見光介導的對映體歸一胺基酸衍生物的合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6 13:23:46 近日,武漢大學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Chun-Jiang Wang課題組的研究顯示
  • 鈀催化烯醯胺的不對稱雙官能團化研究獲進展
    β-氟胺化衍生物常用作酶抑制劑、抗腫瘤和抗菌試劑,廣泛應用於醫藥和農藥等領域。華東理工大學陳宜峰課題組在鈀催化烯醯胺的不對稱雙官能團化研究中最新進展。相關成果近日發表於德國《應用化學》。手性胺衍生物是有機化學中最普遍和最有價值的骨架之一,其中含兩個連續手性中心的手性胺高效構築尤其重要。近年來,烯醯胺的不對稱氫化和氫官能團化已經成為手性胺衍生物的重要合成方法。
  • 梳理維生素A及其衍生物功能研究進展
    植物來源的β-胡蘿蔔素及其他胡蘿蔔素可在人體內合成維生素A,β-胡蘿蔔素的轉換效率最高。維生素A在日常生活中並非可有可無,它的缺乏會引起人體免疫系統衰退,導致新生兒缺陷,成年人視力受損乃至失明。從飲食中攝取的維生素A大多儲存在人的肝臟中,然後與一種名為視黃醇結合蛋白(RBP)的分子結合併通過血液傳輸,隨後通過結合細胞表面上的蛋白STRA6進入細胞內部。
  • 【有機】3-氨基脫氧糖的多樣性合成及糖苷鍵的構建
    ‍‍‍‍3-氨基脫氧糖是很多天然產物和藥物的重要結構單元。
  • β-胡蘿蔔素的生物合成研究取得新進展
    β-胡蘿蔔素是一種天然色素,屬於四萜類化合物,有很高的藥理學及營養學價值,現在已廣泛應用於醫藥、保健品、食品添加劑及化妝品等行業。構建高效合成β-胡蘿蔔素的微生物菌株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天然產物合成生物學學科組碩士研究生李倩在章焰生研究員的指導下,於釀酒酵母中重構了β-胡蘿蔔素的生物合成途徑,將來源於紅髮夫酵母中與β-胡蘿蔔素合成相關的基因crtYB(八氫番茄紅素合成酶及番茄紅素環化酶基因)和crtI(八氫番茄紅素脫氫酶基因)轉入釀酒酵母,並對這兩個基因進行了密碼子的優化;同時通過過量表達異戊稀代謝途徑中的關鍵限速酶HMGR(3
  • 短波長非線性光學晶體設計與合成研究獲進展
    長時間以來,設計、合成性能優異的新型紫外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一直是新型功能材料領域的研究熱點,實現定向的設計、合成非線性光學材料則是其中難點之一。   中國科學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特殊環境功能材料與器件重點實驗室潘世烈研究團隊近年來致力於新型紫外、深紫外非線性光學晶體的研究。
  • 2-C-支鏈寡糖及其衍生物的立體選擇性合成取得新進展
    為了更好地研究2-N-乙醯氨基糖苷在參與具體生理活動過程中的作用機制,越來越多的科學家開始關注乙醯氨基糖類似物的替代效能和衍生功能。近年來,非天然的C-支鏈去氧糖作為合成子已廣泛用於天然產物和寡糖苷的全合成中,同時作為核糖類似物也有參與調節核苷的細胞毒性。
  • 天津工生所體外多酶體系催化合成氨基葡萄糖研究獲進展
    氨基葡萄糖(glucosamine,氨糖)是一種重要的功能性單糖,在食品等行業具有廣泛用途。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運動人群的增加以及氨糖更廣泛的應用開發,氨糖的需求量持續上升。近日,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體外合成生物學中心研究員遊淳帶領的研究團隊,開發出利用體外多酶體系生產氨糖的新型生物製造平臺。該多酶催化路徑通過5個核心酶的級聯催化將澱粉和無機氨一步法轉化為氨糖,利用路徑設計、酶元件挖掘、計算模擬、反應條件優化等方法,提高了氨糖的產率和底物轉化率。
  • 新方法可高效合成苯並呋喃衍生物
    語音播報   記者26日從雲南大學獲悉,該校與賓夕法尼亞大學課題組合作,在自由基環化串聯反應合成苯並呋喃的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 殼聚糖衍生物清除細菌生物膜的構效關係研究取得新進展
    殼聚糖是一種線性多糖,含有羥基和氨基等多種官能團,主要由蝦殼和蟹殼提取出來的甲殼質脫乙醯化製得。1859年,法國科學家Rouget首次成功製備出了殼聚糖。隨後,這種天然高分子由於生物相容性好、便於化學改性、安全性好、可降解等優點受到各國研究人員的廣泛關注。
  • 上海藥物所手性季碳二芳基胺基酸催化不對稱合成研究獲進展
    手性非天然胺基酸結構廣泛存在於天然產物、藥物分子和多功能材料中,作為重要合成砌塊在有機合成中也有廣泛的應用。其中,手性季碳胺基酸因其在藥物化學、蛋白結構組學等方面顯示出的獨特性質而備受化學家們的關注。
  • 福建物構所碘酸鹽二階非線性光學晶體的設計與合成獲進展
    最近研究表明,簡單的雙原子位置的不等價取代的方法是一種設計新的高性能倍頻晶體的新思路。  在國家基金委重點和面上項目、重大研究計劃培育項目以及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等的資助下,中科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結構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毛江高團隊提出了三原子位置的不等價取代方法,以α- and β-Ba2[VO2
  • 氧化脫羧合成1-烯烴研究獲新進展
    近日,揚州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王喜慶團隊在通過氧化脫羧合成1-烯烴方面取得重要研究進展,相關成果發表在美國化學期刊ACS Catalysis上。1-烯烴作為一種理想的下一代能源物質與重要的化工原料,其合成方式受到廣泛關注。目前,1-烯烴主要通過傳統的石油工業產品乙烯聚合而成,但通過該方法只能得到偶數碳鏈長度的烯烴。
  • 生物法製造β-胡蘿蔔素研究取得新進展
    中科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在構建大腸桿菌細胞工廠生產β-胡蘿蔔素方面取得進展,該成果已達到了大腸桿菌發酵生產β-胡蘿蔔素的國際最高水平。
  • 長春應化所吲哚類天然產物全合成研究獲進展
    基於其獨特、新穎、複雜的結構特徵帶來合成上的挑戰性以及潛在的生物活性,開展此類天然產物的全合成研究,對推動有機合成新方法、新策略的發展,對深入開展相關天然產物及其新型類似物生物活性的研究,均有重要科學意義。
  • 酶促對映選擇性還原α, β-不飽和亞胺合成嗎啡烷關鍵中間體取得進展
    該中間體的合成方法有經典的拆分法、過渡金屬不對稱催化氫化法以及環己胺氧化酶與硼胺結合的去消旋化法,但是這些方法普遍存在立體選擇性差、生產成本高、原子經濟性差或環境汙染嚴重等缺點。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朱敦明、吳洽慶帶領的生物催化與綠色化工團隊,利用亞胺還原酶(Imine Reductase,IRED)對映選擇性還原了一系列α, β-不飽和亞胺(1-苄基六氫異喹啉衍生物),成功有效製備了相應的1-苄基八氫異喹啉衍生物,為該類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一種有效的生物催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