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揚大氧化脫羧合成1-烯烴研究獲突破—新聞—科學網
近日,揚州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王喜慶團隊在通過氧化脫羧合成1-烯烴方面取得重要研究進展,相關成果發表在美國化學期刊ACS Catalysis上。
-
銀催化自由基脫羧官能團反應研究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天然產物有機合成化學重點實驗室李超忠課題組對Hunsdiecker反應開展了三年多的研究,發現以一價銀與1,10-啡咯啉形成的絡合物Ag(Phen)2OTf為催化劑,脂肪酸在溫和條件下與次氯酸叔丁酯作用,即可高效地脫羧氯代(J. Am. Chem. Soc. 2012, 134, 4258–4263.)。
-
陸安慧教授團隊:低碳烷烴氧化脫氫制烯烴非金屬催化體系研究進展
六方氮化硼(h-BN)被首次報導在丙烷氧化脫氫反應展現高活性, 隨後系列硼化物(SiB6、CB4等)以及負載型硼基催化劑相續被報導. 硼催化劑顯現出高的催化活性和優異的烯烴選擇性, 產物中幾乎沒有完全氧化產物CO2生成, 這為選擇性斷裂C H鍵開闢了新路徑. 大量的譜學以及動力學研究表明催化劑表面BOx物種為催化劑的活性位點.
-
成都生物所銅/鈀共催化烯烴不對稱硼碳化反應研究獲進展
成都生物所銅/鈀共催化烯烴不對稱硼碳化反應研究獲進展 2015-11-23 成都生物研究所 通過烯烴不對稱碳硼化反應來構建手性有機硼化合物是一種簡捷高效的方法,目前相關報導非常少。 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廖建課題組使用銅/鈀雙金屬共催化的方法首次實現了聯硼酸頻那醇酯和烯丙基碳酸酯對烯烴的不對稱硼碳加成反應。該方法以簡單、易得的工業品烯烴為原料,高收率、高對映選擇性地合成了一系列β-手性硼酸酯。該方法被成功地應用於抗抑鬱類藥物Preclamol的不對稱合成。
-
開拓烯烴新反應:焦寧研究團隊報導大宗化學品苯乙烯脫烯基碳碳鍵斷裂轉化方法
,開發了基於烯烴碳碳鍵斷鍵新策略,方法操作簡單,適用範圍廣泛,具有潛在的工業應用前景。烯烴複分解反應和Heck反應被授予「諾貝爾化學獎」,以表彰該方法在天然產物、藥物分子合成及材料學方面的應用(圖1)。
-
昆明植物所在高等真菌天然產物生物合成研究中取得進展
昆明植物所在高等真菌天然產物生物合成研究中取得進展 來源:昆明植物研究所 發布者:張薦轅 日期:2016-05-06 今日/總瀏覽:1/4360
-
氧化石墨烯複合態毒理效應研究獲進展
「目前,有關於氧化石墨烯的研究多是側重於分析單純的氧化石墨烯的生物影響,但關於氧化石墨烯的複合態所產生的毒理效應尚未被有效闡明,因此,本項目重點研究氧化石墨烯在複合條件下的環境行為與多方位生物效應,彌補相關研究的不足。」
-
化學所烯烴催化不對稱滷環化研究取得新進展
烯烴的滷化反應是合成化學中最重要的基元反應之一,為烯烴的功能化提供了非常簡便有效的途徑。烯烴的不對稱滷化反應則可在雙鍵上同時引入兩個手性中心,產物中的滷原子可以進一步發生多種轉化,如立體選擇性的取代反應等,方便快捷的構建豐富的合成中間體。
-
上海有機所手性烯烴配體研究取得新進展
手性雙烯配體用於不對稱催化反應中手性烯烴配體是近幾年來出現的一類新型手性配體。與傳統的雜原子手性配體不同,手性烯烴配體通過烯烴的雙鍵與過渡金屬絡合,並通過烯烴配體的手性來誘導反應產物的手性。在某些不對稱反應中,手性烯烴配體表現出了比傳統配體更高的反應活性和選擇性,因此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
Angew:NHC催化實現烯烴的自由基醯基氟烷基化反應
通過該方案,已合成120多種氟代酮衍生物,產率高達99%。此外,一些藥物骨架也通過此方案進行了後期修飾,同時具有良好的非對映選擇性。反應機理涉及單電子還原、烯烴的自由基加成以及自由基-自由基的重組。因此,合成各類含氟化合物已引起學術界和工業界的關注。氟代酮化合物作為候選藥物和功能材料中最受歡迎的結構之一(Figure 1)。例如,β-三氟甲基化酮(I IV)可用於治療結腸癌、肺癌,同時還可作為抗驚厥藥和抗糖尿病藥。
-
《自然》:中國合成氣直接制烯烴研究獲重大突破—新聞—科學網
《自然》:中國合成氣直接制烯烴研究獲重大突破將力爭儘快實現工業示範和產業化 科學網10月6日上海訊(記者黃辛)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和上海科技大學聯合科研團隊在合成氣直接制烯烴方面取得重大進展
-
上海有機所手性烯烴配體研究取得新進展(圖)
手性雙烯配體用於不對稱催化反應中 手性烯烴配體是近幾年來出現的一類新型手性配體。與傳統的雜原子手性配體不同,手性烯烴配體通過烯烴的雙鍵與過渡金屬絡合,並通過烯烴配體的手性來誘導反應產物的手性。在某些不對稱反應中,手性烯烴配體表現出了比傳統配體更高的反應活性和選擇性,因此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天然產物有機合成化學重點實驗室研究人員成功地合成一類基於雙環[3,3,0]辛二烯骨架的手性二烯配體,首次將並環結構引入配體設計中,並以簡單的脂酶拆分作為獲得手性烯烴配體的關鍵合成步驟。
-
β-氨基硝基烯烴的不對稱還原研究獲進展
手性β-胺基硝基烷烴是一類重要的手性化合物,它不僅是手性1, 2-二胺的直接前體,同時還可以轉化為手性α-胺基羰基化合物。
-
張鎖江院士團隊:脂肪腈的合成方法及規模化製備進展
中科院過程所張鎖江院士團隊系統介紹了脂肪腈合成方法學的研究進展, 包括對烷烴、烯烴、醛醇和胺類底物的氧化腈化, 採用氰基源為反應試劑對烷烴、滷代烷烴、烯烴類底物的直接氰化, 以及對醯胺、羧酸(酯)和醛肟底物的脫水腈化. 同時, 以丙烯腈、己二腈和乙腈為典型代表, 概述了相關規模化製備的技術進展和主要問題, 並展望了脂肪腈合成與規模製備的未來發展方向.
-
西北大學魏顥課題組:羰基轉化新進展—催化劑控制的多樣性合成
important}近日,西北大學魏顥課題組在碳—金屬鍵反應選擇性調控的研究中取得了新進展,藉助不同金屬特有的反應活性,成功實現了多種酮類化合物高原子經濟性的多樣性轉化,相關研究成果分別發表在中國化學會旗艦期刊CCS
-
芳基羧酸的脫羧硼酯化反應
然而,脫羧轉化為硼酸或硼酯的反應仍受制於芳基羧酸的種類和轉化類型。限制因素主要是過渡金屬(Cu,Ag,Pd)催化氧化還原脫羧需要較高的活化能。最近,氧化還原脫羧的新方法如通過光氧化還原催化或通過引入氧化還原的活化基團(如NHPI酯)等已逐漸應用於脂肪族羧酸的交叉偶聯反應中。雖然這些新方法主要用於脂肪族羧酸脫羧偶聯,但本文作者推測其也能應用到較難的芳基和烯基羧酸脫羧偶聯中。
-
南開大學資偉偉課題組研究新進展
在已報導研究工作中,相關環化反應局限於富電子烯烴參與的(4+3)或(3+2)反應,同時也僅實現了呋喃化合物參與的不對稱環加成反應,而在改變氧烯丙基正離子的反應性,使其具有親核性,實現缺電子烯烴參與的不對稱環加成反應仍沒有得到解決(圖1)。
-
中科院大化所多相酸鹼催化研究取得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日前,大連化物所生物能源研究部生物能源化學品王峰研究員團隊在多相酸鹼催化研究中取得新進展,其結果印證了上述酸鹼催化研究中的難點問題。 研究團隊在二氧化鈰穩定的釕簇多相催化劑(Ru-clusters/ceria)的研究中發現,在部分氧化的釕簇(1 nm)與二氧化鈰界面處存在由氧空位與界面氧構成的路易斯酸鹼對,並在此基礎上首次提出「界面路易斯酸鹼對」(interfacial Lewis acid-base pair)的概念(J. Am. Chem. Soc.)。
-
甲烷氧化偶聯和非氧化偶聯制乙烯或將重創中國煤制烯烴
就尋找新的原料來源而言,國內外有兩條路線,即天然氣中的甲烷和煤。我國煤資源十分豐富,價格也便宜,以煤製取甲醇,再經過甲醇裂解得到烯烴,也是一條很好的途徑,這是國內研究並且取得工業化成功的一項重大成果,已經對中國的乙烯工業產生重大的影響。
-
蘭州化物所在異丁烷脫氫制異丁烯研究中獲進展
低碳烯烴是一種重要的基礎化工原料,其需求量持續增長。通過將烷烴轉化為烯烴,可提高油氣資源的綜合利用和減少烯烴對石油裂解路線的依賴。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羰基合成與選擇氧化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醜凌軍團隊長期致力於低碳烷烴的選擇氧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