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鎖江院士團隊:脂肪腈的合成方法及規模化製備進展

2020-12-06 騰訊網

脂肪腈類化合物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和合成中間體, 廣泛應用於材料和藥物合成等領域.中科院過程所張鎖江院士團隊系統介紹了脂肪腈合成方法學的研究進展, 包括對烷烴、烯烴、醛醇和胺類底物的氧化腈化, 採用氰基源為反應試劑對烷烴、滷代烷烴、烯烴類底物的直接氰化, 以及對醯胺、羧酸(酯)和醛肟底物的脫水腈化. 同時, 以丙烯腈、己二腈和乙腈為典型代表, 概述了相關規模化製備的技術進展和主要問題, 並展望了脂肪腈合成與規模製備的未來發展方向.

脂肪腈是一種重要的腈類化合物. 它們通常具有獨特的化學結構和物理性質, 在合成樹脂、殺蟲劑、膠黏劑和特種溶劑等化工領域中具有廣泛應用. 此外, 脂肪腈可以作為藥物、染料、維生素和塑料化學合成的中間體. 圖1列舉了脂肪腈在化工和藥物領域的4個典型化合物. 脂肪族腈與芳香族腈由於在電子及位阻效應上的不同, 合成方法存在顯著差異. 芳香族腈的傳統製備方法主要以芳基滷化物為底物, 通過與金屬氰化物反應獲得(如Rosenmund-von Braun反應和Sandmeyer反應). 為了突破芳香族腈合成方法對底物結構類型的局限性, 近年來開發了許多針對脂肪腈的合成新方法, 如氧化腈化反應、直接腈化反應和脫水腈化反應. 這些方法學上的研究結果為發現脂肪腈化物的新結構及傳統工業化製備工藝的綠色升級提供了新思路.

中科院過程所張鎖江院士團隊針對當前製備脂肪腈的氧化腈化、直接氰化和脫水腈化等合成方法進行了綜述, 部分對比了芳香腈和脂肪腈在同一方法下的合成效率的差異性. 同時選取丙烯腈、己二腈和乙腈為典型代表, 介紹了其工業製備技術的現狀及難題.

圖1 脂肪腈的合成方法

脂肪腈類化合物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和合成中間體,廣泛應用於材料和藥物合成等領域。本文綜述了脂肪腈合成方法學的研究進展,包括對烷烴、烯烴、醛醇和胺類底物的氧化腈化,以氰基源為反應試劑對烷烴、滷代烷烴、烯烴的直接氰化,以及對醯胺,羧酸(酯)和醛肟的脫水腈化。同時,以丙烯腈、己二腈和乙腈為典型代表,概述了相關規模化製備的技術進展和主要問題。

當前實驗室製備脂肪腈的合成方法呈現多元化發展的態勢,分子層次上官能團間互變的研究加深了對舊鍵斷裂與在烷烴上引入腈基的本質認識,催化劑及催化體系的迭代為脂肪腈的高效合成提供契機。儘管基礎研究取得了長足進展,但應用於工業規模製備的成功實例十分有限。一些技術瓶頸尚待解決,例如:己二腈作為典型的脂肪腈,依然是我國當前化工材料領域的「卡脖子」產品,生產技術長期受到國外壟斷,嚴重製約了下遊尼龍及高端材料的發展。此外,決定技術是否能走向市場或者在市場上是否能佔據主導地位多數是由成本決定的。原有技術由於原料價格波動與安全性,工藝複雜,生產過程汙染重、能耗高等問題將面臨淘汰和綠色升級的需求。

為了解決上述矛盾,未來工作中(1)以目標為導向,不斷設計、優化合成路線,開展相關方法學的基礎研究,提高技術的市場競爭性應成為科學研究的主流方式;(2)聚焦於綠色化學和可持續發展的方法學研究,以原位合成腈化試劑和直接法(如:C-H/C直接腈化)為研究主體避免腈化試劑和間接法(如:以滷代烴為中間體)的應用;(3)基於化學工程基礎知識的工業催化劑製備與放大實驗研究,發現與解決傳遞過程對化學反應的影響,獲得多尺度放大規律的認識;(4)基於催化體系和催化反應本質認識的反應器結構創新,實現多組分協同與增效,強化反應過程,系統提高腈化反應效率。

該評述近期發表於《中國科學: 化學》——「聚焦精準催化的烴科學與技術前沿論壇」專刊

相關焦點

  • Interfaces 青島科大張建明教授團隊在規模化製備石墨烯氣凝膠取得重要進展
    近幾年,青島科技大學高分子學院張建明教授團隊一直致力於石墨烯氣凝膠材料的製備和應用研究,並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進展。前期工作中,張建明教授團隊在國際上率先實現了石墨烯氣凝膠材料的常壓乾燥製備,並獲得了優異的材料性能(J. Mater. Chem. A, 2015, 19268-19272.)。
  • 鈉離子電池高電壓正極材料低能耗規模化製備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在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綠色化工研究部和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清潔能源團隊多年來持續不斷的合作及共同努力下,鈉離子電池用聚陰離子型高電壓正極材料的低能耗規模化製備取得了重要進展以趙君梅副研究員領導的小組長期以來一直攻關氟磷酸釩鈉的低能耗綠色合成方法。
  • 高效柔性儲能器件規模化製備技術問世
    本報訊(記者鄭金武)中科院電工研究所研究員王凱團隊在高性能柔性儲能器件製備技術方面取得新進展,開發出一種高比能柔性固態鋰離子電容器的規模化製備技術。此項研究工作由該研究團隊聯合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大連清潔能源國家重點實驗室、中科院化學研究所、武漢理工大學等機構共同完成。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於《先進材料》。隨著可穿戴智能設備在運動、醫療健康等領域的廣泛應用,發展與之相適應的柔性可彎曲電化學儲能器件成為一項重要需求。
  • 由胺製備腈
    腈的製備方法有很多,本號在之前文章中匯總過【腈的製備匯總】。由伯胺脫氫可以直接得到腈,此類反應也是很好製備腈的方法。
  • 小分子,大功能——Science發表藥學院焦寧團隊氮化反應新突破
    該研究首次利用常用溶劑硝基甲烷,以「級聯活化策略」對其進行活化,在重要化合物醯胺及腈的合成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醯胺及腈類化合物是重要的基本化學品,被廣泛應用在材料、農藥、醫藥、生命等領域。在藥物化學工業,醯胺鍵的構建是應用最為廣泛的化學反應,約佔總反應類型數的25%( Nat. Rev. Drug. Discov 2018, 17, 709)。
  • 「人工紅細胞」可規模化製備
    專家介紹,由幹細胞在體外直接「生產」紅細胞,獲得的細胞將具有正常紅細胞一樣的生理功能,同時還能保證按需求「生產」通用血型(O型)或稀有血型遺傳背景的紅細胞,體外製備的程序還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傳染性疾病的發生。雖然美、法、英等國在幹細胞製備「人工血液」的研發上獲得了一定進展,但與臨床應用尚存較大差距。最關鍵是達到臨床應用級別的規模化擴增技術尚未突破。
  •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規模化製備高度集成微型超級電容器研究取得新...
  • 無機蒸氣反應沉積法原位製備鈣鈦礦型氧氮化物薄膜|南京大學李朝升教授、鄒志剛院士團隊進展
    近日,南京大學李朝升教授、鄒志剛院士課題組開發了一種無機蒸氣反應沉積法,實現了一系列鈣鈦礦型氧氮化物薄膜在導電襯底上的原位製備,包括ATaO2N (A = Ca, Sr, Ba)和ANbO2N (A = Sr,
  • 腈還原製備胺
    這兩類主要方法需要特別注意操作及安全性問題,對於小量的氰基還原可以嘗試NaBH4/Lewis 酸混合體系製備。3、PtO2 催化加氫還原腈基示例4、 LAH 還原腈基示例5 、BH3 還原腈基示例6 、NaBH4 還原腈基示例
  • 小分子,大功能:Science 發表焦寧研究團隊氮化反應新突破
    12月5日,Science 在線發表北京大學寧團隊研究論文,報導硝基甲烷作為氮供體的施密特(Schmidt)類型反應。該研究首次利用常用溶劑硝基甲烷,以「級聯活化策略」對其進行活化,在重要化合物醯胺及腈的合成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 西北工大欽傳光教授團隊在多肽合成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此外,採用DDK衍生物作為原子經濟、簡便、綠色的小分子載體,創新性地降低了多肽合成綠色化學中最基本、最有價值的指標之一PMI。DDK衍生物載體具有合成方便、產率高的特點,適合規模化生產,用於多肽合成後可以回收並循環使用。因此,與傳統的多肽合成方法相比,該方法的生產成本和汙染廢物將大大降低,從而實現更綠色、可規模化的多肽生產。
  • 研究通過重塑結合位點使腈水解酶催化的二腈不對稱水解反應發生...
    研究通過重塑結合位點使腈水解酶催化的二腈不對稱水解反應發生手性翻轉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5 16:09:34 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的朱敦明研究團隊,通過重塑結合位點使腈水解酶催化的二腈不對稱水解反應發生手性翻轉
  • 我國科學家製備出高比能柔性固態鋰離子電容器製備技術
    此外,這些特殊工藝還無法與當前商業化電池/超級電容器的生產過程相兼容,較難實現規模化製備。>近日,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研究員馬衍偉研究團隊在高性能柔性儲能器件製備技術研究中取得進展,通過從材料到器件的協同創新設計,開發出高比能柔性固態鋰離子電容器的規模化製備技術
  • 中國科大在腈類化合物加氫選擇性調控方面取得進展
    與傳統有機合成路線相比,基於負載型金屬催化劑的腈類化合物選擇性加氫製備胺類化合物是一種原子經濟性高、環境友好的合成路線,進而受到催化屆的廣泛關注。然而由於腈類分子中的CoN三鍵具有較高的還原勢,導致該催化路線的選擇性普遍較低,往往得到伯胺、仲胺、亞胺,以及附加值較低的氫解副產物等多種產物的混合物,大幅度增加了該合成路線中的後續分離成本。
  • 科學網—青蒿素實現常規化學方法高效合成
    青蒿素實現常規化學方法高效合成
  • 周薇薇副教授團隊在二維材料的宏量製備領域取得重大進展
    哈工大報訊(威海/供稿)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泰山學者項目支持下,我校威海校區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周薇薇副教授團隊在二維材料的宏量製備領域取得重要進展。但是,目前二維材料的製備方法主要分為氣相法和液相法,但是均存在一定的缺點,如化學氣相沉積法成本高、產量低,液相法很難獲得大尺寸的二維納米片,且後續需要繁瑣的純化處理。此外,上述方法大多局限於層狀二維材料的合成。
  • 我國科學家攻克青蒿素綠色規模化生產的關鍵技術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獲悉,其研發的青蒿素綠色規模化生產工藝已成功應用,解決了制約相關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問題。青蒿素是有效治療瘧疾的天然成分。我國科學家屠呦呦團隊將之從植物中成功提取出來後,相關藥物開發相繼開展。2005年,以青蒿素為基礎的聯合療法(ACT)被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為治療瘧疾的最佳方法。
  • 中科院攻克青蒿素綠色規模化生產技術,溶劑回收率達99%
    中科院攻克青蒿素綠色規模化生產技術,溶劑回收率達99% 屈婷 董瑞豐/新華社 2019-05-14 11:51
  • 深圳先進院走出規模化製備關鍵一步 新材料「黑馬」跑向萬億市場
    團隊製備的黑磷晶體。(受訪者供圖)原標題:深圳先進院走出規模化製備關鍵一步,黑磷晶體產量實現千倍增長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1月6日訊(深圳商報記者 袁斯茹 通訊員 嚴偲偲)以石墨烯為代表的二維材料,被譽為21世紀的超級材料,有望發展成為下一個萬億級的產業。
  • 新材料「黑馬」跑向萬億市場,深圳先進院走出規模化製備關鍵一步
    團隊製備的黑磷晶體。近日,中科院深圳先進院王佳宏博士告訴記者,在喻學峰研究員帶領下,團隊實現了黑磷晶體產量單管千倍的增長,為開發更多「殺手鐧」應用打下了基礎。規模化製備實現量級突破要想黑磷替代傳統磷資源成為工業中的「主角」,規模化製備是最基礎也是最關鍵的一步。據王佳宏回憶,早期重複前人的製備方法,單次產量還不到0.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