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科學家製備出高比能柔性固態鋰離子電容器製備技術

2020-10-15 中國科學院科技產業網

隨著可穿戴智能設備在運動和醫療健康等領域的應用,發展與之相適應的柔性可彎曲電化學儲能器件成為重要需求。然而,柔性儲能器件一般採用化學/物理沉積、組裝、微鈉加工等特殊工藝製備,材料的選擇和使用受限制,導致難以兼得柔性器件的比能量和力學柔性。此外,這些特殊工藝還無法與當前商業化電池/超級電容器的生產過程相兼容,較難實現規模化製備

材料合成與器件設計示意圖、製備的鋁塑鋰離子電容器及其原位柔性測試

近日,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研究員馬衍偉研究團隊在高性能柔性儲能器件製備技術研究中取得進展,通過從材料到器件的協同創新設計,開發出高比能柔性固態鋰離子電容器的規模化製備技術。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Advanced Materials上。

該研究採用自蔓延高溫合成方法,快速(秒級)、低能耗、宏量的製備出氮摻雜多級次碳。高氮含量(12%)和一維&二維複合的多級次結構,使該碳材料作為鋰電負極時展現出800 mAh/g的可逆比容量。

經過進一步活化,氮雜多級次碳可轉變為富含介孔的氮雜碳正極。其高比表面積達到2356 m2/g,導電率達15000 s/m,對鋰的比電容為115 mAh/g。基於合成的正、負極材料和聚合物凝膠電解質,製備出具有鋁塑殼封裝(Pouch-cell)的鋰離子電容器。基於正、負電極材料的能量密度達到170 Wh/kg,且具有較好的循環穩定性

鋁塑封裝的鋰離子電容器是剛性器件,無法彎折。為了實現柔性,研究人員開發出對輥壓印技術,使鋁塑封裝鋰電容形成波浪狀結構。有限元仿真表明,波浪結構提供器件彎折/伸縮的空間,可有效降低器件彎折時的應力。

原位電化學測試表明,經過數千次彎折,波浪狀鋰離子電容器的容量幾乎沒有衰減,展現出較好的柔性可彎曲性能。該技術實現鋁塑電池/超級電容器的柔性化,與常規製備工藝兼容,並提供規模化製備柔性儲能器件的方法

該研究與中科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究員魏志祥研究團隊合作完成。研究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中科院潔淨能源創新研究院合作基金、中科院青年創新促進會的支持。

來源:電工研究所

相關焦點

  • 製備出具有高電位窗口的柔性固態超級電容器
    日前,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超導與能源新材料研究部馬衍偉課題組採用多級次石墨烯複合電極與離子液體凝膠聚合物電解質,首次開發出具有3.5V電壓窗口的高能量密度柔性固態超級電容器
  • 高效柔性儲能器件規模化製備技術問世
    本報訊(記者鄭金武)中科院電工研究所研究員王凱團隊在高性能柔性儲能器件製備技術方面取得新進展,開發出一種高比能柔性固態鋰離子電容器的規模化製備技術。隨著可穿戴智能設備在運動、醫療健康等領域的廣泛應用,發展與之相適應的柔性可彎曲電化學儲能器件成為一項重要需求。但柔性儲能器件一般採用化學/物理沉積、組裝、微鈉加工等特殊工藝製備,限制了材料的選擇和使用,導致柔性器件的比能量和力學柔性兩者難以兼得。
  • 我國科學家製備高性能柔性儲能器件
    近日,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研究員邸江濤等與喬治亞理工學院教授Ching-ping Wong合作,設計並製備出鋅摻雜氧化銅納米線(Zn-CuO)三維陣列結構,為電化學活性物質MnO2提供導電支架,獲得高負載的MnO2納米片材料。
  • 合肥研究院等研製出硫摻雜石墨烯基柔性全固態超級電容器
    為滿足人們對柔性可穿戴電子產品日益增長的需求,迫切需要發展柔性全固態功率源或能量儲存裝置。要想實現這一目的,關鍵在於設計開發出兼具優異儲能和機械性質的電極材料。雜原子摻雜石墨烯以及2D層狀金屬硫化物(LMCs)納米結構的出現,為高性能電極材料的設計帶來了新的契機,但其儲能性能(能量密度、循環穩定性等)尚需進一步提高。
  • 藉助3D列印技術製備石墨泡沫電極 | 黃維院士、官操教授團隊和Jun Ding課題組合作新進展
    ,製備了一種具有高機械性能和周期性多孔結構的石墨泡沫,最終成功實現了電極的高機械強度和超高活性材料負載量。此外,組裝的準固態不對稱超級電容器同樣顯示出優秀的機械性能和電化學性能(圖3)。該團隊藉助3D列印技術及化學沉積技術成功製備了具有多孔結構和高機械性能的石墨泡沫並實現了活性材料的高負載量。
  • 川大:固態盤銑法製備MOS2 /石墨烯納米片,用於鋰離子電池
    作為陽極材料在鋰離子電池(LIB)中,研磨10個周期的MoS 2 / GNS,在200 mAg –1的 150次循環後,展現出約654 mAh g –1的高可逆容量,並具有出色的速率容量(418mAhg– 1在2Ag –1)相比於商業MoS2 /石墨。
  • 川大:固態盤銑法製備MOS2 /石墨烯納米片,用於鋰離子電池
    本文要點:一種低成本、高產率、可擴展的一步機械力化學盤磨方法來製備超薄、少層的MoS2/GNS複合材料成果簡介 本文,四川大學張楚虹教授課題組在《Ind. Eng. Chem.Res》期刊發表名為「One-Step Preparation of MoS2/Graphene Nanosheets via Solid-State Pan-Milling for High Rate Lithium-Ion Batteries」的論文,開發了一種新穎的高產率一步法,通過固態平磨將商業化的塊狀MoS 2和石墨剝落製備MoS2 /石墨烯納米片(GNS)。
  • 微流控法製備分層多孔超導炭黑/石墨烯雜化纖維用於超級電容器
    該複合纖維具有大的比表面積,高的電導率和出色的機械柔韌性。全固態柔性纖維狀超級電容器。全固態纖維狀超級電容器具有高體積電容,出色的能量密度和出色的長期循環穩定性。成果簡介 隨著人們對可穿戴,便攜,靈活的紡織電子產品的需求不斷增長,這一領域和技術引起了極大的關注。
  • 我國科學家提升鋰離子電容器性能
    MnO納米顆粒的石墨烯卷的SEM圖像;(f-h)0.25MnO/3DGS在不同放大倍數下的TEM圖像;(i) HAADF-STEM圖像及對應區域的面掃描元素分布圖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先進材料與結構分析實驗室A05組基於此前發展出的超彈性碳氣凝膠製備方法
  • 什麼是固態電池,全固態電池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技術
    因為那個時候特斯拉的 Model S 100D 還沒出,90D 續航是 450 公裡。 不僅如此,很多經過物理/化學氣相沉積(PVD/CVD)製備的全固態電池,其整體厚度可能只有幾十個微米,因此就可以製成非常小的電源器件,整合到MEMS(微機電系統)領域中。 能夠製成體積非常小的電池也是全固態電池技術的一大特色,這可以方便電池適應各種新型小尺寸智能電子設備的應用,而在這一點上傳統的鋰離子電池的技術是很難達到的。
  •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聚吡咯塗布紙——透氣、柔性及高性能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
    近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在尋求可靠的手段來收集這些不穩定的能源。實踐證明,電化學儲能裝置可以勝任這一使命。與傳統二次電池及傳統靜電電容器相比,超級電容器不僅具有較長的使用壽命,且具有較高的比能量和比功率,能夠滿足電動汽車、電子儲能設備、軌道交通及家用電器等高功率儲能器件的需求。因此,超級電容器一問世,便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
  • 高比能、長壽命的柔性固態鈉離子電池問世
    鋰離子電池發展勢頭強勁,但鋰離子電池本身卻開始面臨著增長的極限,尤其是使用壽命與能量密度的提高越來越困難,因此在尋找鋰離子電池替代技術方面,鈉離子電池成為一個新的極具應用潛力的方向。鈉離子電池是一種二次電池(充電電池),主要依靠鈉離子在正極和負極之間移動來工作,與鋰離子電池工作原理相似。
  • 技術 | 新能源電池技術之固態電池
    而為了解決電池安全問題,提高能量密度,目前科研界和工業界都在研發以及生產全固態電池,也就是把傳統的鋰離子電池的隔膜和電解液,換成固態的電解質材料。那麼說來說去,相比於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普通鋰離子電池,全固態電池的優點主要有哪些呢? 實際上,體積能量密度對於電池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參數,如果就應用領域來說,要求從高到低是消費電子產品》家用電動汽車》電動公交車。
  • 科學家利用聚吡咯-銅金屬海綿製備能量轉換和存儲一體化器件
    柔性電子器件作為一種可彎曲、可形變的新型電子器件,日益受到廣泛關注。近年來的科學研究也推動了柔性電子器件在信息、能源、醫療等領域的飛速發展,但現有的柔性電子器件依然存在質量大、形變不易恢復等不足之處。因此,製備機械穩定性高、質量小的柔性電子器件迫在眉睫。海綿是一種形變可逆的多孔材料,其已被廣泛應用在儲能、傳感器、光催化等領域。
  • 中國研製出柔性可拉伸電容器 解決可穿戴智能設備難題
    復旦大學高分子科學系和先進材料實驗室彭慧勝教授團隊日前研製出世界首個可拉伸的線狀超級電容器。柔性可穿戴智能設備是當今電子產品的主流發展方向,這種可拉伸的彈性電容器將成為其重要部件。,柔性可穿戴電子設備是當今電子產品的主流發展方向。
  • 柔性、可彎曲化將是未來電子設備的發展潮流
    由上可見,紙張材料在柔性電池中應用廣泛。因此有人提出了通過列印工藝在一張紙上集成出電容器需要的所有部件的想法。基於紙材料製備的電池/電容器,有著能量功率密度高(輕質)、成本低廉的優勢——與時下流行的3D列印結合,也可以做出很多有趣的電池。 2、在電解質方面下功夫 傳統液態電解質的兩大優點是:良好的接觸界面以及有高離子電導。
  • 華南理工:簡易高效的方法製備柔性石墨烯薄膜,用於水性集電器
    本文要點: 一種以天然石墨(NG)薄片為原料大規模製備自支撐柔性石墨烯薄膜(FGF)的簡易方法成果簡介 水性儲能裝置由於在安全性,成本和離子傳導性等方面的優勢而被廣泛考慮。 首先,以天然石墨片為原料通過優化H2Ø2 的比例,在室溫下在極短的時間內(不到6小時)製備非常薄的石墨烯納米片。隨後通過簡單的輥壓技術將所獲得的石墨烯納米片成形為FGF。與市售的碳布(CC)和碳紙(CP)相比,FGF具有更好的親水性和2.56×105S / m的較高電導率,重量更輕。在鹼性溶液中,負載在FGF上的商用活性炭表現出比CC或CP更好的電化學性能。
  • 華南理工:簡易高效的方法製備柔性石墨烯薄膜,用於水性集電器
    本文要點:一種以天然石墨(NG)薄片為原料大規模製備撐柔性石墨烯薄膜(FGF)的簡易方法成果簡介 水性儲能裝置由於在安全性,成本和離子傳導性等方面的優勢而被廣泛考慮。然而,可用於水系統的集電器非常有限。
  • 柔性透明導電膜的製備技術
    金屬系透明導電膜金屬膜系導電膜的製備方法主要為濺射型和金屬柵網型兩大類,主要用作透明電磁屏蔽材料。濺射型是指將金屬直接濺射在基材上。金屬導電性好,但一般只有當其厚度低於20nm時,對光的吸收和反射才會大大下降,呈現出好的透光性,而膜層厚度過低,得不到連續膜,導電性惡化。因此,受其性能及成本的所限,該製備工藝市場應用很少。金屬系透明導電膜多以金屬柵網型為主,其又可分成蝕刻法,纖維編織法,印刷法以及銀鹽法等。
  • 關於全固態鋰離子電池的淺析
    從全球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來看,其動力電源主要包括鋰離子電池、鎳氫電池、燃料電池、鉛酸電池、超級電容器,其中超級電容器大多以輔助動力源的形式出現。主要原因是這些電池技術還不完全成熟或缺點明顯,與傳統汽車相比不管是從成本上、動力還是續航裡程上都有不少差距,這也是制約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