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比能、長壽命的柔性固態鈉離子電池問世

2021-01-15 電氣新科技

根據國際市場研究機構Technavio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基於消費電子產品需求不斷增長,電動汽車的普及,2020-2024年鋰離子電池市場規模有可能增長478.1億美元,且增長動力將在預測期內加速。鋰離子電池發展勢頭強勁,但鋰離子電池本身卻開始面臨著增長的極限,尤其是使用壽命與能量密度的提高越來越困難,因此在尋找鋰離子電池替代技術方面,鈉離子電池成為一個新的極具應用潛力的方向。

鈉離子電池是一種二次電池(充電電池),主要依靠鈉離子在正極和負極之間移動來工作,與鋰離子電池工作原理相似。目前,鈉離子電池能量密度大於100Wh/kg,可與磷酸鐵鋰電池相媲美,但是其成本優勢明顯,有望在大規模儲能應用中取代傳統鉛酸電池;鑑於當前鈉離子電池的能量密度只能達到120Wh/kg,相較於鋰電池的能量密度(300Wh/kg以上)還相差甚遠。

相比於鋰元素,鈉元素在地殼中的儲藏量十分豐富,獲得鈉元素的方法也十分簡單,其開採費用僅為鋰的1%;鈉離子電池的充電時間可以縮短到鋰離子電池的1/5;鈉離子電池無過放電特性,允許放電到零伏;由於鈉鹽特性,允許使用低濃度電解液(同樣濃度電解液,鈉鹽電導率高於鋰電解液20%左右)降低成本;鈉離子不與鋁形成合金,負極可採用鋁箔作為集流體,可進一步降低成本8%左右,降低重量10%左右。

業內人士認為,鈉離子電池雖然能量密度不及鋰離子電池,但是鈉資源豐富,且獲得十分容易,加之目前碳酸鋰價格高漲,從長遠看鈉離子電池仍然具有十分廣闊的應用前景,如一些對能量密度要求不高的領域,電網儲能、調峰,風力發電儲能,低速電動車、電動船、家庭儲能等應用場合。

近年來,鈉離子電池的研發已成為各國科研人員爭相開發的熱點領域。日前,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二維材料與能源器件研究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科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構築了聚合物固態電解質和正極材料的一體化集成系統,有效地降低了固固界面阻抗,顯著提高了電子、離子和電荷的傳輸效率,研製出了高比能、柔性的全固態鈉離子電池。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於《先進能源材料》(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圖1 柔性全固態鈉電池示意和循環穩定性

據介紹,傳統的鈉離子電池多採用液態電解質,容易出現漏液、燃燒等問題,而使用固態鈉離子電解質取代易燃的有機液態電解液,可有效提高電池的安全性。但是,固態鈉離子電池的發展也存在諸多挑問題,如固態電解質的離子電導率低;固態電解質與電極間的界面接觸差;電極材料在脫嵌鈉離子過程中的體積變化大,導致固態電池的內阻大、容量低、壽命短。因此,急需發展更加高效的解決方法來克服固態鈉離子電池中存在的各種問題,以滿足大規模商業化應用的需求。

該團隊一方面設計並發展了光固化聚合法,製備出了一種新型聚合物固態電解質,所得電解質在室溫下的離子電導率高達10-4S/cm,且具有極好的柔韌性;另一方面,利用溶膠凝膠法製備了薄層碳(5納米)修飾的磷酸釩鈉正極材料,提高了材料的電子、離子和電荷的傳輸效率。在此基礎上,該團隊構築了聚合物電解質/電極材料一體化的集成系統,有效加強了固固界面接觸,降低了電池界面阻抗,研製出了高比能、長壽命的柔性固態鈉離子電池。

據介紹,該電池可以在0.5C倍率下穩定循環740次,且每次的容量衰減率僅為0.007%;該電池擱置3個月後,容量保留率仍高達95%,這表明自放電率極低;軟包鈉離子電池在平鋪和彎折狀態下循環535次後,仍可提供高達355Wh/kg的能量密度(基於正極材料質量計算)。該團隊的設計策略及研究成果,為高比能柔性全固態鈉電池的發展和應用提供了新方向。

鈉離子電池是未來儲能電池的重要發展方向之一,當然現在說鈉離子電池取代鋰電池似乎為時過早,但隨著鈉離子研發技術的不斷進步,相信鈉離子電池的商業化進程也將不斷加快。

相關焦點

  • 高比能高倍率準固態鈉離子微型電池研製成功—新聞—科學網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吳忠帥研究員團隊與包信和院士團隊以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餘彥教授團隊合作,開發出具有高比能、高倍率的準固態鈉離子微型電池,並揭示了鈉離子多方向傳輸機制。 近年來,無線傳感器、植入式醫療設備、可穿戴電子器件等微電子和微系統發展迅速,高性能的微型電池開發需求迫切。鋰離子微型電池是目前最流行的微型電源,但是存在鋰資源稀缺、成本升高等問題。相對於金屬鋰,鈉資源豐富、成本低廉,與鋰的電化學性能相似,因此發展鈉離子微型電池具有重要的應用前景。
  •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製出高比能全固態鈉電池
    、離子和電荷的傳輸效率,研製出高比能、柔性的全固態鈉電池。鈉資源豐富、成本低,所以鈉離子電池被認為是大規模儲能的理想器件。傳統的鈉離子電池多採用液態電解質,容易出現漏液、燃燒等問題,而使用固態鈉離子電解質取代易燃的有機液態電解液,可有效提高電池的安全性。但是,固態鈉電池的發展也存在著問題:(1)固態電解質的離子電導率低;(2)固態電解質與電極間的界面接觸差;(3)電極材料在脫嵌鈉離子過程中的體積變化大,導致固態電池的內阻大、容量低、壽命短。
  • 鈉離子電池及鋰硫電池最新研究進展匯總
    使用固態電解質,作者發現金屬鈉以納/微粒的形式在單一CNFs周圍所有可能的區域(甚至在其網絡)可逆的生長和溶解。值得注意的是,實驗證實了纖維內的鈉離子運輸,使得更多鈉均勻的沉積於網絡內部而沒有接觸電解液;這是無枝晶鈉電鍍的關鍵,尤其是在全固態鈉電池。此外,結合精巧的原位實驗設計,CNF相比石墨化碳表現出更優越的鈉容量。5. Nat.
  • 鈉離子、氫氧燃料、固態電池……誰才是未來的終極電池?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自從發現了電以後,人類就一直在想方設法把電儲存起來,於是有了電池,而科技的進步,讓電池的蓄電能力越來越強。隨著鋰電池、太陽能電池等新型動力電池的問世,電池技術已今非昔比。
  • 鈉離子電池:中國的機會
    近年來,隨著對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巨大需求和對環境汙染問題的日益關注,二次電池(又稱可充電電池或蓄電池)這種能夠將其他形式能量轉換成的電能預先以化學能的形式存儲下來的儲能技術,在新一輪能源變革中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在眾多二次電池中,鋰離子電池率先把握住了這一重要發展機遇。
  • 北理工吳鋒院士團隊在鈉離子電池材料結構設計和性能優化取得進展
    但是,鈉的標準電極電位較高、鈉離子半徑較大,導致現有鈉離子電池能量密度不足。因此,亟需探索具有高比容量和快速離子傳輸動力學的先進電極材料。二維過渡金屬硫族化物(TMC)具備開放的框架結構和良好的電化學性能,廣泛應用於鋰離子電池和鈉離子電池。其較大的層間距和較弱的範德華相互作用,可實現鈉離子的快速傳輸。但TMC的電導率低,導致比容量和倍率性能不佳。
  • 有機陰極,使高性能固態鈉離子電池成為可能!
    博科園:本文為材料科學類固態鈉離子電池比傳統鋰離子電池安全得多,後者有起火和爆炸的風險,但它們的性能太弱,無法抵消安全優勢。研究人員他們正在研製一種有機陰極,這種陰極可以顯著提高穩定性和能量密度。密西根大學電子與計算機工程系的研究助理教授梁豔亮(音譯)說:接口的可逆性是關鍵,它能讓固態電池在不犧牲循環壽命的前提下達到更高的能量密度。正常情況下,固態電池儲存能量的能力會因為電阻陰極而停止。電解液界面形式,逆轉這種阻力可以使能量密度在騎車過程中保持較高。鋰離子電池及其液體電解質能夠儲存相對較高的能量,通常被用於現代生活的工具,從手機到助聽器。
  • 鈉離子電池助力電網儲能、硫硒化鉬雜化負極、陽離子COF、硝酸鋰...
    01 鈉離子電池為電網儲能鋪平道路 最近,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激增為人類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提供了希望。鈉離子電池(NIBs)因鈉元素豐富,具有潛在的電化學性能和對環境有益的性質,因此被視為一種極具吸引力的存儲技術。此外,鈉電池材料的新進展使得能夠採用一些不含稀有元素(如Li、Co、Ni)的高電壓和高容量正極,從而為低成本的NIBs提供了有效途徑,使得其在能量密度上可與鋰電池相媲美,而又能夠同時服務於大規模電網儲能的需求。
  • 【中國科學報】高比能室溫鈉硫電池商業化之路任重道遠
    由中科院化學所研究員郭玉國領銜的團隊在新型高比能室溫鈉硫電池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近期發表在《先進材料》雜誌的封底上。  郭玉國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室溫高比能鈉硫電池在儲能領域具有較好的應用前景,但實現商業化仍需時日。當期Adv.
  • 「電池國家隊」研發出新型鈉離子電池,價格比肩鉛酸電池
    當時商用的鋰離子電池循環壽命能達到鈉離子電池的 10 倍左右。這是因為兩種電池的產品性能表現相去甚遠。鋰離子電池獲取了科學家和資本、產業的絕對關注。鈉離子電池再次進入主流科學家的視野是在最近十餘年。在全球擁抱鋰電池之後,科學家通過計算認為,如果說地球上的內燃動力都換成電池動力,鋰電池是不夠的,主要原因是鋰元素本身不足。
  • 固態鈉金屬電池研究取得新進展 相關公司望獲關注
    近日,中科院發布消息,稱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團隊發展出一種「高室溫離子電導率的光聚合物凝膠準固態電解質」,其表現出優異的室溫離子電導率、寬電化學窗口和出色的柔韌性,並以此構築出高比能、高倍率、長循環性能的鈉金屬電池。
  • 固態鈉金屬電池研究取得新進展 相關公司望獲關注(股)
    來源:金融界網站近日,中科院發布消息,稱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團隊發展出一種「高室溫離子電導率的光聚合物凝膠準固態電解質」,其表現出優異的室溫離子電導率、寬電化學窗口和出色的柔韌性,並以此構築出高比能、高倍率、長循環性能的鈉金屬電池。
  • 鈉離子電池:從基礎研究到工程化探索
    鈉離子電池的優勢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鈉資源儲量豐富,分布均勻,成本低廉;鈉離子電池與鋰離子電池的工作原理相似,與鋰離子電池的生產設備大多可兼容;由於鋁和鈉在低電位不會發生合金化反應,鈉離子電池正極和負極的集流體都可使用廉價的鋁箔;在固態電池中,可設計雙極性電極,在同一張鋁箔兩側分別塗布正極和負極材料,將這樣的極片周期堆疊,在一個單體電池中實現更高電壓,並可節約其他非活性材料以提高體積能量密度
  • 鈉離子電池:從基礎研究到工程化探索
    鈉離子電池的優勢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①鈉資源儲量豐富,分布均勻,成本低廉;②鈉離子電池與鋰離子電池的工作原理相似,與鋰離子電池的生產設備大多可兼容;③由於鋁和鈉在低電位不會發生合金化反應,鈉離子電池正極和負極的集流體都可使用廉價的鋁箔;④在固態電池中,可設計雙極性電極,在同一張鋁箔兩側分別塗布正極和負極材料,將這樣的極片周期堆疊,在一個單體電池中實現更高電壓,並可節約其他非活性材料以提高體積能量密度
  • 【期刊】2018-2019發表的鈉離子電池文章 | 物理化學學報
    密度泛函理論(DFT)計算表明,FEC之所以能在正極上形成保護層,可能與其容易在正極界面與鈉鹽陰離子ClO4−結合反應有關。水系鈉離子電池具有資源豐富、價格低廉等優勢,作為未來電網儲能的重要選擇而成為近年來電化學儲能技術前沿的研究熱點。由於受到水的熱力學電化學窗口限制及嵌鈉反應的特殊性(例如溶液的pH值、氧的溶解等),以及容量、電化學電位、適應性及催化效應等,電極材料選擇面臨挑戰,進而影響水系鈉離子電池的應用。因此,電極材料成為水系鈉離子電池的研究重點。
  • 高效柔性儲能器件規模化製備技術問世
    本報訊(記者鄭金武)中科院電工研究所研究員王凱團隊在高性能柔性儲能器件製備技術方面取得新進展,開發出一種高比能柔性固態鋰離子電容器的規模化製備技術。隨著可穿戴智能設備在運動、醫療健康等領域的廣泛應用,發展與之相適應的柔性可彎曲電化學儲能器件成為一項重要需求。但柔性儲能器件一般採用化學/物理沉積、組裝、微鈉加工等特殊工藝製備,限制了材料的選擇和使用,導致柔性器件的比能量和力學柔性兩者難以兼得。
  • 北京理工大學吳鋒:新型綠色智能二次電池將伴隨我們迎來更加美好的...
    2.為創建高比能二次電池新體系,本團隊提出採用輕元素、多電子、多離子反應體系實現電池能量密度跨越式提升,打破了單電子反應(n=1)的思維定式,研製出能量密度為651 Wh/kg的多電子鋰硫電池。
  • 豐田如期推出固態電池原型產品 固態電池概念股有哪些?
    據報導,豐田汽車動力總成公司執行副總裁兼電池業總經理Keiji Kaita近日稱,豐田已如期推出固態電池原型產品,並在概念車上運行豐田計劃在2025年之前量產固態電池,這種電池能量密度比鋰電池提高兩倍以上,電池裡沒有氣體和液體存在,所以更輕也更安全。同時,固態電池不易受溫度影響,充電效率也更高,從零充滿僅需15分鐘。在電池壽命方面,該款固態電池理論上在使用30年後仍保持90%以上的性能。  固態電池被認為是未來最適合電動汽車的動力電池。豐田不是唯一一家加碼固態電池的車企。
  • 研製出光聚合凝膠電解質並用於固態鈉金屬電池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二維材料化學與能源應用研究組研究員吳忠帥團隊發展出一種高室溫離子電導率的光聚合凝膠準固態電解質,其表現出優異的室溫離子電導率、寬電化學窗口和出色的柔韌性,並以此構築出高比能、高倍率、長循環性能的鈉金屬電池。
  • 【熱文回顧】胡勇勝團隊:鈉離子電池:從基礎研究到工程化探索
    鈉離子電池的優勢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①鈉資源儲量豐富,分布均勻,成本低廉;②鈉離子電池與鋰離子電池的工作原理相似,與鋰離子電池的生產設備大多可兼容;③由於鋁和鈉在低電位不會發生合金化反應,鈉離子電池正極和負極的集流體都可使用廉價的鋁箔;④在固態電池中,可設計雙極性電極,在同一張鋁箔兩側分別塗布正極和負極材料,將這樣的極片周期堆疊,在一個單體電池中實現更高電壓,並可節約其他非活性材料以提高體積能量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