鈉離子電池助力電網儲能、硫硒化鉬雜化負極、陽離子COF、硝酸鋰...

2020-12-06 騰訊網

01

鈉離子電池為電網儲能鋪平道路

最近,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激增為人類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提供了希望。但是,要獲得這些可再生能源的全部價值,就需要以具有成本效益、安全和可持續的方式來存儲和分配所產生的任何可再生能源。鈉離子電池(NIBs)因鈉元素豐富,具有潛在的電化學性能和對環境有益的性質,因此被視為一種極具吸引力的存儲技術。此外,鈉電池材料的新進展使得能夠採用一些不含稀有元素(如Li、Co、Ni)的高電壓和高容量正極,從而為低成本的NIBs提供了有效途徑,使得其在能量密度上可與鋰電池相媲美,而又能夠同時服務於大規模電網儲能的需求。在本文中,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聖地牙哥分校Y.Shirley Meng(孟穎)課題組討論了一系列電池化學物質以及它們各自的電池屬性,同時保持了電網存儲的度量標準。還討論了材料和整塊電池成本、供應鏈和環境可持續性的有關事項,並著重強調了從NIBs中消除幾種元素(Li、Co、Ni)的必要性。文章還進一步討論了未來的研究方向,以及克服電池安全和可持續回收障礙的潛在策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aenm.202001274

02

硫硒化鉬雜化負極實現快速儲鈉

要在鈉離子(Na+)電池中同時獲得高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應通過材料優化來改善負極的反應動力學和結構穩定性。在這項工作中,北京理工大學陳人傑課題組設計了由1T和2H混合相組成的寡層鉬硫硒化物(MoSSe),以提供高的離子/電導率、低的Na+擴散勢壘和穩定的Na+儲存。還原氧化石墨烯(rGO)用作導電基底以形成3D電子傳輸路徑。所得到的MoSSe@rGO負極在有機電解質和固態電解質中均顯示出高的容量和倍率性能。MoSSe@rGO負極的超快Na+存儲動力學歸因於表面主導的反應過程和寬廣的Na+通道。原位和非原位測試揭示了Na+在MoSSe@rGO中的存儲過程。研究發現,Mo-S和Mo-Se鍵有效限制了活性物質的溶解。MoSSe@rGO電極良好的Na+存儲動力學歸因於其低的吸附能-1.997 eV和低的擴散勢壘0.087 eV。這些結果表明,對金屬硫化物進行陰離子摻雜是開發具有高能量和功率密度以及長壽命鈉離子電池的可行策略。

03

CCF@SnS@G實現高性能鋰和鈉離子存儲

SnS是鋰離子電池(LIBs)和鈉離子電池(SIBs)的一類潛在負極材料,但是,由於其巨大的體積變化和不良的導電性,其循環壽命很短。在此,東華大學朱美芳/鄒儒佳/胡俊青/劉倩團隊通過使用改良的CVD方法,在(由Co,N-修飾的多孔碳纖維支撐)SnS納米片陣列表面上直接生長了類似石墨烯的碳膜(CCF@SnS@G)。在該策略中,將SnS納米片陣列受限在包含多孔碳纖維和類似石墨烯-碳膜的集成碳基質中,可大大提高電化學性能。原位TEM實驗表明,垂直石墨烯狀碳膜不僅可以很好地保護SnS納米片不受破壞並增強導電性,而且還可以將SnS納米片轉變為超細納米顆粒,從而促進電化學動力學。電化學研究顯示,對於LIBs,CCF@SnS@G電極在5 A g-1的高電流密度下可提供穩定的可逆容量529 mAh g-1;對於SIBs,在2 A g-1的情況下提供541.4 mAh g-1。

04

陽離子COF助力高性能Li-S電池

可溶性多硫化鋰(LiPSs)的穿梭效應導致硫正極迅速衰減,從而嚴重阻礙了鋰-硫(Li‐S)電池的實際應用。在此,鄭州大學臧雙全/王銳團隊報導了具有適當陽離子位點的共價-有機骨架(COF),可將其作為高性能Li-S電池的正極主體。錨定在微孔內的化學硫可有效抑制LiPSs溶解到電解質中。在放電步驟中,陽離子位點可以接受來自負極的電子並將其傳遞到多硫化物,以促進多硫化物的分解。同時,陽離子位點可以接收來自多硫化物的電子,然後在充電過程中將其傳遞到負極,從而促進多硫化物的氧化。因此,實驗和計算建模均表明,陽離子COF可有效抑制LiPSs的穿梭效應並改善電池性能。與電中性的COFs相比,基於陽離子COF的電池即使在高電流密度下也顯示出更好的循環穩定性,例如,在4.0 C電流密度下經過300次循環後仍可保持468 mA h g-1的高比容量。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smll.202002932

05

硝酸鋰調節碸類電解質,實現高性能鋰金屬電池

鋰金屬電池中的電解質必須與鋰金屬負極和高壓正極都兼容,且可以通過操縱溶劑化結構來對其進行調節。在此,美國馬裡蘭大學王春生課題組為了提高電解質的穩定性,將硝酸鋰(LiNO3)和HFE引入到高濃度環丁碸電解質中,以抑制Li枝晶的生長,並實現Li負極和LiNi0.8Mn0.1Co0.1O2(NMC811)正極的庫侖效率均> 99%。分子動力學模擬表明,NO3-參與了鋰離子的溶劑化鞘層,使得更多的TFSI-與Li+配位。因此,在鋰表面上形成了堅固的富-LiNxOy-LiF固態電解質界面(SEI)層,從而抑制了鋰枝晶的生長。含LiNO3的環丁碸電解質還可以支持腐蝕性極強的LiNi0.8Mn0.1Co0.1O2(NMC811)正極,在0.5 C下循環200次的放電容量為190.4 mAh g-1,容量保持率為99.5%。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anie.202009575

(本期作者:毛毛的維)

點擊「分享,點讚,在看」,讓好內容被更多人看到!

相關焦點

  • 鈉離子電池成上海儲能新產業 市場規模或超萬億元
    眼下的新能源車,用戶最大的「抱怨」就是充電麻煩和續航裡程比較短,如果改為鈉離子電池驅動,情況會明顯好轉嗎?答案是肯定的。  如今,鈉離子電池應用示範項目已在上海超碳中心落地,通過這個示範工程,今後將更加有利於鈉離子電池大規模地應用於電力儲能領域,結合智能電網服務於百姓。未來3至5年內,鈉離子的產業化能夠大規模的實現,整個儲能市場前景相當美好。
  • 北京大學郭少軍團隊在強耦合作用鉬基金屬雜化材料研究中取得重要...
    廉價的電解水產氫催化劑和高容量的儲能材料成為大規模推廣此類新能源技術的關鍵。對於電解水產氫而言,貴金屬鉑基催化劑的產氫活性最好,但其有限資源無法推廣使用。相比而言,非貴金屬鉬基材料以其特殊的理化性質表現出優異的分解水制氫活性,但存在導電性低及材料團聚問題嚴重,這導致材料活性位點暴露少和穩定性差等問題。
  • 楊金虎教授鈉離子電池負極材料可逆晶態相變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楊金虎教授鈉離子電池負極材料可逆晶態相變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來源:化學科學與工程學院   時間:2016-12-13  瀏覽:
  • 聊一聊被忽略的鈉離子電池
    目前,鋰離子電池可謂「風頭正勁」,但隨著電動汽車、智能電網時代的到來,鋰離子電池的大規模發展會受到鋰資源短缺的瓶頸制約。,充電時,Na+從正極材料中脫出,經過電解液嵌入負極材料,同時電子通過外電路轉移到負極,保持電荷平衡;放電時則相反。
  • 【中國科學報】高比能室溫鈉硫電池商業化之路任重道遠
    在鋰硫電池材料方面獲得較大突破後,郭玉國開始琢磨將其應用在鈉硫電池上的可能性:「傳統鋰離子電池能量密度已經接近理論極限,而且鋰在地殼中的豐度較低,儲量有限,使其成本居高不下。隨著全球儲能需求的猛增,鋰資源或將面臨稀缺的局面。與之相比,全球範圍內的鈉資源非常豐富,如海水就是鈉離子取之不盡的源泉。」  鈉硫電池技術起源於上世紀 60年代。
  • 鈉離子電池:從基礎研究到工程化探索
    關鍵詞 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負極材料;儲能 鋰離子電池已經廣泛應用於生活和生產中,從消費電子產品到電動汽車等移動儲能設備,再到應急電源或儲能電站等半移動或固定儲能裝置,大大改變了人類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 鈉離子電池:從基礎研究到工程化探索
    鈉離子電池的優勢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①鈉資源儲量豐富,分布均勻,成本低廉;②鈉離子電池與鋰離子電池的工作原理相似,與鋰離子電池的生產設備大多可兼容;③由於鋁和鈉在低電位不會發生合金化反應,鈉離子電池正極和負極的集流體都可使用廉價的鋁箔;④在固態電池中,可設計雙極性電極,在同一張鋁箔兩側分別塗布正極和負極材料,將這樣的極片周期堆疊,在一個單體電池中實現更高電壓,並可節約其他非活性材料以提高體積能量密度
  • 南京大學:陰陽協同氧化還原助力高性能鈉離子電池
    鈉離子電池由於其原料豐富、價格低廉,在大規模儲能系統和智能電網領域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發展高比容量、穩定循環的正極材料是鈉離子電池進一步實用化的關鍵。在眾多的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中,層狀過渡金屬氧化物因其高比容量、合成簡單、組分豐富、結構可控等一系列優點得到了廣泛的研究。目前廣泛研究的層狀過渡金屬氧化物大多依靠過渡金屬變價提供電化學過程中的電荷補償,即陽離子氧化還原。
  • 北理工吳鋒院士團隊在鈉離子電池材料結構設計和性能優化取得進展
    鈉資源儲量豐富、原材料成本相對低廉,因此鈉離子電池成為新一代大規模儲能技術的理想選擇。但是,鈉的標準電極電位較高、鈉離子半徑較大,導致現有鈉離子電池能量密度不足。因此,亟需探索具有高比容量和快速離子傳輸動力學的先進電極材料。二維過渡金屬硫族化物(TMC)具備開放的框架結構和良好的電化學性能,廣泛應用於鋰離子電池和鈉離子電池。其較大的層間距和較弱的範德華相互作用,可實現鈉離子的快速傳輸。但TMC的電導率低,導致比容量和倍率性能不佳。
  • 北航:異質結結構對鈉離子電池負極的巨大提升作用
    導讀:本文通過構建金屬硫化物/硒化物異質結結構,大幅提高了電極在鈉離子電池中的電化學性能。通過第一性原理計算,對於電化學反應過程中的界面上的協同效應進行了分析證明。該研究為後續鈉離子負極材料異質結結構的研究設計提供了借鑑和指導。
  • 從鋰離子電池到鈉離子電池,我們面臨哪些挑戰與機遇?
    但是這些在鋰離子電池上成功應用的碳材料,在鈉離子電池中容量僅為1/10左右,制約了鈉離子電池的應用。隨著在1990-2000年範圍內鋰離子電池在商業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對於鈉離子電池的研究逐漸減少。雖然對於鈉離子電池的研究大幅減少,但是在這期間人們還是開發了高溫鈉硫電池(300-350℃工作),主要應用領域是大規模的固定式儲能。
  • 在50年後 鋰離子電池的難兄難弟鈉離子電池終於實現量產!
    中科海鈉是一家專注於新一代儲能體系 - 鈉離子電池研發與生產的高新技術型企業,企業擁有多項鈉離子電池材料組成、結構、製造和應用的核心專利,是國際少有擁有鈉離子電池核心專利與技術的電池企業之一   而和鋰離子電池一樣,鈉離子電池(Sodium-ion battery)也是一種二次電池(充電電池),它與鋰離子電池工作原理相似,不過它主要依靠鈉離子在正極和負極之間移動來工作,而不是鋰離子。
  • 液體鋰硫和鋰硒電池採用固體電解質 能量密度高達500Wh/kg
    這兩種電池採用固體電解質,能量密度有望超過500wh /kg和1000 wh /l,具備低的能量成本和良好的電化學循環穩定性,有望應用於規模化儲能等領域。這些電池採用Li6.4La3Zr1.4Ta0.6O12 (LLZTO)陶瓷管作為電解質,將正負極之間完全隔離開,電池運行在240度的環境。
  • 【熱文回顧】胡勇勝團隊:鈉離子電池:從基礎研究到工程化探索
    鈉離子電池的成功示範證明了其實際應用的可行性。通過對電極材料、電解液、製造和成組工藝以及電池管理等方面進行優化,有望進一步提升鈉離子電池的綜合性能,儘快實現在低速電動車、數據中心後備電源、通訊基站、家庭/工業儲能、大規模儲能等領域的應用。鋰離子電池已經廣泛應用於生活和生產中,從消費電子產品到電動汽車等移動儲能設備,再到應急電源或儲能電站等半移動或固定儲能裝置,大大改變了人類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 北京大學劉永暢&李平綜述鈉離子電池中靜電紡絲電極材料研究進展
    基於可逆電化學反應運行的可充電電池技術被認為是理想的能源存儲系統。目前,鋰離子電池(LIBs)以其高能量密度和優越的循環壽命在可攜式電子設備和電動汽車市場上佔據了主導地位。然而,有限且不均勻分布的鋰資源阻止了鋰離子電池進一步大規模的儲能應用。相比之下,鈉離子電池(SIBs)由於其成本效益和豐富的鈉資源,成為一種極具發展潛力的電網規模儲能技術,近年來引起了人們的極大關注。
  • 執著「鈉」十年鈉離子電池迎來「破曉」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在眾多二次電池中,鋰離子電池率先抓住機遇強勁發展。  據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2019年統計數據顯示:在全球電化學規模儲能示範項目中,鋰離子電池的佔比高達80%。  然而鋰離子電池卻面臨無法迴避的「天花板」。
  • 負載MnO納米顆粒的氮摻雜多孔碳用作鋰離子電池和鈉離子電池負極...
    可充電電池(如鋰離子電池、鈉離子電池等)作為一種重要的能源,已被廣泛應用於電子設備和電動汽車中。目前,許多研究都致力於尋找合適的鋰離子電池和鈉離子電池電極材料。MnO作為鋰離子電池潛在的負極材料,具有氧化還原電位低和理論容量高等優點。但與其他金屬氧化物類似,也具有耐久性低和導電性差的缺點。
  • 在50年後,鋰離子電池的難兄難弟鈉離子電池終於實現量產!
    中科海鈉是一家專注於新一代儲能體系 - 鈉離子電池研發與生產的高新技術型企業,企業擁有多項鈉離子電池材料組成、結構、製造和應用的核心專利,是國際少有擁有鈉離子電池核心專利與技術的電池企業之一。公司聚集領先的技術開發團隊,現擁有以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陳立泉院士、胡勇勝研究員為技術帶頭人的研究開發團隊。什麼是鈉離子電池?
  • 我國開發出高能量密度的柔性鈉離子微型超級電容器
    據中國科學院網站消息,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二維材料與能源器件研究組(DNL21T3)研究員吳忠帥團隊與中科院院士包信和團隊合作開發出具有高能量密度、高柔性、高耐熱性能的柔性平面鈉離子微型超級電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