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載MnO納米顆粒的氮摻雜多孔碳用作鋰離子電池和鈉離子電池負極...

2021-01-21 騰訊網

可充電電池(如鋰離子電池、鈉離子電池等)作為一種重要的能源,已被廣泛應用於電子設備和電動汽車中。目前,許多研究都致力於尋找合適的鋰離子電池和鈉離子電池電極材料。MnO作為鋰離子電池潛在的負極材料,具有氧化還原電位低和理論容量高等優點。但與其他金屬氧化物類似,也具有耐久性低和導電性差的缺點。為了克服這些缺點,提高庫倫效率和循環壽命,將MnO納米顆粒分散在碳材料內部是一個非常有效的策略。另外,儘管MnO用作鈉離子負極材料已經有一些報導,但MnO基材料的鈉儲存機制仍很少被研究。因此,進一步探索MnO在鋰離子電池和鈉離子電池中的作用機制至關重要。

近日,國家納米科學中心韓寶航課題組和德國耶拿大學Philipp Adelhelm課題組合作製備了MnO/氮摻雜多孔碳複合材料(MNPC),考察了MNPC作為負極材料的鋰離子存儲和鈉離子存儲性能;並從電化學和熱力學角度出發,對MnO基複合材料的儲鋰和儲鈉機制進行了對比和分析。

該工作以高含水量的具有三維多孔結構的水凝膠作為氮摻雜多孔碳的前驅體,通過高錳酸鉀與碳原子發生氧化還原反應,隨後在氮氣氣氛下進行熱處理,製備了形貌類似梧桐果的MNPC。(圖1)

圖1. MNPC的製備示意圖。

研究結果表明,MnO納米顆粒均勻地負載在氮摻雜多孔碳上,其中MnO的顆粒尺寸為5–20 nm左右。(圖2)

圖2. PPA、PPA-MnO2和MNPC的SEM圖、XRD圖、TEM圖以及MNPC的元素分布。

將MNPC用作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時,MNPC表現出較高的比容量、較好的倍率性能和出色的長循環性能。經過充放電長循環後,MnO納米顆粒的結構仍可以在材料中很好地保持。(圖3)

圖3. MNPC作為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的充放電曲線、倍率性能、循環性能和循環後的TEM圖。

將MNPC用作鈉離子電池負極材料時,MNPC則表現出與碳材料相似的充放電行為。通過非原位TEM和熱力學計算研究表明,在鈉離子電池中,MnO電極的體積膨脹比在鋰離子電池中大得多,使得極化增加,同時MnO的氧化還原電位接近於零,從而導致MnO難以活化。(圖4和表1)

圖4. MNPC作為鈉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的充放電曲線、循環性能和非原位TEM圖。

表1. 電池的熱力學性質以及在25 °C和1 bar下放電過程的電極反應。

aΔVelectrode是MnO電極的體積變化,ΔVcell是基於活性材料的摩爾體積改變的整個電池的體積變化。所有的數據都是從HSC Chemistry軟體 (Version 8.1.4, Outotec) 中計算得到的。

這項工作從電化學和熱力學角度出發,對MnO基複合材料的儲鋰和儲鈉機制進行了對比和研究,為今後電極材料的設計提供了一些實驗和理論依據。

Synthesis and thermodynamic investigation of MnO nanoparticle anchored N-doped porous carbon as the anode for Li-ion and Na-ion batteries

Ya-Nan Sun, Liangtao Yang, Zhu-Yin Sui, Li Zhao, Mustafa Goktas, Hang-Yu Zhou, Pei-Wen Xiao, Philipp Adelhelm and Bao-Hang Han

Mater. Chem. Front., 2019,3, 2728-2737

http://dx.doi.org/10.1039/C9QM00599D

*文中圖片皆來源上述文章

通訊作者簡介

韓寶航 研究員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

韓寶航,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南開大學學士、碩士、博士學位(1999)。之後分別在德國馬普膠體與界面研究所、加拿大渥太華大學和多倫多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2005年加入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從事納米功能多孔材料方面的研究。具體研究方向包括:1) 有機多孔材料的設計製備及其在能源、環境、催化方面的應用;2) 石墨烯基多孔材料和基於生物質的納米多孔(碳)材料的製備及其在電化學儲能及催化方面的應用。課題組主頁: http://www.nanoctr.cn/hanbh/;Researcher ID: B-7069-2009。

趙麗 副研究員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

趙麗,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副研究員。2010年於德國馬普膠體界面研究所取得博士學位,2010年-2011年,德國馬普膠體界面研究所博士後工作學習,2011年就職於國家納米科學中心。趙麗副研究員的研究領域為納米儲能材料與器件。在相關領域發表SCI收錄論文約30篇,論文被引用1860多次,獲發明專利2項,H-index = 27。

感謝您抽出·來閱讀此文

本文無商業用途,如有侵權請聯繫小編刪除

分享來源科研動態(微信ID:likesci)

相關焦點

  • BC-PANI衍生分層氮摻雜多孔碳納米纖維作為鋰離子電池陽極
    本文要點: 一種簡單易行的方法,通過碳化和活化細菌纖維素-聚苯胺複合材料衍生(BC-PANI),製備摻雜的層狀碳納米纖維LIB陽極,詳細討論了衍生的碳結構的結構和電化學性質。鋰離子電池的需求不斷增長,需要具有大電荷存儲能力和更快動力學的電極材料。
  • 北京大學劉永暢&李平綜述鈉離子電池中靜電紡絲電極材料研究進展
    石墨是商用鋰離子電池的負極材料,但Na+離子很難像Li+離子那樣可逆地插入/抽出石墨層,從而石墨導致儲鈉能力下降。在這種情況下,鈉離子電池用炭質負極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晶格間距大、活性中心豐富的硬質炭和無定形碳上。為了進一步增加活性中心和提高靜電紡絲碳纖維的電子/離子導電性,通常引入氮、硫、硼、磷摻雜和多孔結構等。
  • Energy Mater:細菌纖維素-聚苯胺複合材料衍生的分層氮摻雜多孔碳納米纖維作為高速鋰離子電池的陽極
    一種簡單易行的方法,通過碳化和活化細菌纖維素-聚苯胺複合材料衍生(BC-PANI),製備摻雜的層狀碳納米纖維LIB陽極,詳細討論了衍生的碳結構的結構和電化學性質
  •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高性能鋰離子/鈉離子電池磷基負極材料最新研究進展及展望
  • Mo摻雜SnO2納米結構和Mo摻雜Sn/C納米纖維用於高性能鋰離子電池
    鋰離子電池(LIB)是當前主要儲能裝置的產品之一, 除了廣泛用於消費類電子產品和電動汽車,也有望為軍用電子和民用設備提供服務。錫基材料具有低成本和高能量密度等特點,作為高容量和長循環壽命的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 氮摻雜碳納米纖維用作鋰多硫化物電池的獨立式高硫負載電極
    :聚醯胺-胺樹枝狀大分子功能化的氮摻雜碳納米纖維用作鋰多硫化物電池的獨立式高硫負載電極DOI: 10.1021/acssuschemeng.0c00300鋰硫(Li-S)電池由於其能量密度的優勢而被認為是一種很有前途的儲能設備。然而,硫負載量、活性物質利用率低和循環穩定性差限制了其商業應用。
  • 石墨化碳包覆SnOxSiO2的納米電纜結構應用於高性能自支撐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
    隨著可攜式電子設備和電動汽車的廣泛應用和快速發展,開發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和長循環壽命的鋰離子電池變的越來越迫切。
  • 新能源汽車電池最新研究進展,高容量的鈉離子電池
    近年來,由於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可攜式電子產品中的廣泛應用,鋰離子電池一直是儲能研究和開發的重點。隨著全球能源存儲需求在越來越多的領域的不斷增長,如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 特別是用於緩衝間歇性能源的大型電網儲能(太陽能、風能、潮汐能等領域,鋰離子電池由於受制於鋰的成本和有限的可用性,無法滿足社會的需求。因此,除了鋰離子電池之外還需要還發其他的電池技術。
  • 鋰離子電池新型負極材料的改進與研究
    本文著重介紹了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金屬基(Sn基材料、Si基材料)、鈦酸鋰、碳材料(碳納米管、石墨烯等)的性能、優缺點及改進方法,並對這些負極材料的應用作了進一步展望。  而負極材料的能量密度是影響鋰離子電池能量密度的主要因素之一,可見負極材料在鋰離子電池化學體系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中研究較為廣泛的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為金屬基(Sn基材料
  • ...同步提高三維多孔碳網絡的石墨化和表面積作鋰/鈉離子電池的高...
    為了克服這些缺點,常用的有效手段是引入輕質雜原子(例如N,P,S,B等),提高石墨化程度,或設計獨特的結構(例如微球,納米線,納米纖維,多孔結構等)。  這是因為碳質材料的輕質雜原子摻雜可以擴展碳層的層間距並改善碳材料的浸潤性;提高碳質材料的石墨化程度可以增加材料的導電性和電化學穩定性;此外,將多孔結構引入碳材料中以提高鋰\鈉離子電池的循環容量和速率能力。
  • 鈉離子電池能取代鋰離子電池嗎?
    鈉離子電池是鋰電池的潛在替代品,但鋰離子電池的陽極卻不能為鈉離子電池提供同樣的性能。對於鈉離子電池來說,缺乏結晶結構的無定形碳被認為是一種有用的陽極,因為它有缺陷和空隙,可以用來儲存鈉離子。氮/磷摻雜的碳也具有不錯的電性能。
  • 鈉離子電池助力電網儲能、硫硒化鉬雜化負極、陽離子COF、硝酸鋰...
    但是,要獲得這些可再生能源的全部價值,就需要以具有成本效益、安全和可持續的方式來存儲和分配所產生的任何可再生能源。鈉離子電池(NIBs)因鈉元素豐富,具有潛在的電化學性能和對環境有益的性質,因此被視為一種極具吸引力的存儲技術。
  • 東京理科大等開發出超高容量鈉離子電池用碳負極材料
    東京理科大學理學部第一部應用化學科的駒場慎一教授(責任作者)、理學研究科化學專業的神山梓(碩士畢業,第一作者)和研究推進機構綜合研究院的久保田圭委託副教授,與日本物質材料研究機構(NIMS)能源環境材料研究基地的館山佳尚組長、NIMS的博士後研究員Youn Yong以及岡山大學研究生院自然科學研究科的後藤和馬副教授等人組成的研究團隊,成功合成了容量遠遠高於以往的鈉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的硬碳
  • 楊金虎教授鈉離子電池負極材料可逆晶態相變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以鋰離子電池為代表的可充電電池已經在便攜電子設備和電動汽車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然而,電池負極材料在鋰離子嵌入和解嵌過程中發生的巨大體積變化會引起電極材料的坍塌和非晶化,造成電池性能的全面劣化。當前電池負極材料的研究主要關注於解決電極結構坍塌的問題,並取得了較大的進展,但對電極材料非晶化問題一直缺乏有效的解決方案。因鈉資源更為廉價、易得的優勢,鈉離子電池成為替代鋰離子電池的首選,並有望在智能電網等規模儲能應用中發揮巨大作用。
  • 廈大:非晶態FeP納米顆粒包裹超薄三維摻磷多孔碳納米片可儲鋰
    3D互連摻磷多孔碳納米片(FeP@CNs)中,形成了獨特的三維片狀CNs構型,同時緩解了上述阻礙。圖文導讀 圖1.高級鋰離子電池陽極的理論路線圖FeP納米顆粒,FeP-C和FeP @ CNs 電極的形態演變的示意圖。
  • 「圖書推薦」鋰離子電池用納米矽及矽碳負極材料
    在此基礎上,利用自組裝法製備了納米矽碳負極材料及矽碳/石墨負極材料,分析其微觀結構和物化狀態,通過循環測試分析了電化學性能,並闡明矽烷偶聯劑對納米矽碳負極材料微觀結構和電化學性能的影響。從微觀結構和物相變化角度論述納米矽碳負極材料嵌脫鋰穩定性,闡明了納米矽顆粒與碳層的破壞、Li15Si4合金生長的電極電位以及對嵌脫鋰穩定性的影響。
  • 俞書宏教授:MoS2納米片組裝於碳纖維上助力提升鋰離子電池性能
    鋰存儲可有效緩解能源和環境問題,引起了人們極大的關注。工業石墨作為鋰離子電池的負極材料,具有成本低、製備簡單、電導率高等優點,幾十年來一直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相對較低的理論容量(~372 mA h g-1)、較差的倍率性能和較低的初始庫侖效率(CE)阻礙了其在LIBs中的發展。因此,迫切需要開發性能優良、穩定的負極材料。
  • 廈大:非晶態FeP納米顆粒包裹超薄三維摻磷多孔碳納米片可儲鋰
    3D互連摻磷多孔碳納米片(FeP@CNs)中,形成了獨特的三維片狀CNs構型,同時緩解了上述阻礙。圖文導讀 圖1.高級鋰離子電池陽極的理論路線圖。圖2.(a)製備FeP @ CNs 複合材料的示意圖和(b,c)FeP @ CNs得FESEM圖像。(d,E)TEM和(f)HRTEM FEP @的CN 複合材料。(g)FeP @ CN 的HAADF 圖像以及(h)Fe,(i)P和(j)C元素的對應元素映射。
  • 解析鋰離子電池正負極材料的現在和未來——負極篇
    上一篇給大家分享了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的現狀以及未來可能的方向,篇幅有限,今天就接著給大家帶來負極材料的發展現狀和未來趨勢。【解析鋰離子正負極材料的現在和未來——正極篇】我們知道,無論從成本,壽命,能量密度,安全性來說負極對於鋰離子電池來說也是至關重要的。早期的鋰離子電池負極是使用鋰金屬負極的但是為什麼後來不用了呢?
  • 從鋰離子電池到鈉離子電池,我們面臨哪些挑戰與機遇?
    鈉離子電池的研究歷史相比於鋰離子電池,鈉離子電池研究的起步並不晚,在1976年Whittingham研究發現TiS2能夠進行Li的嵌入和脫出,同時也能夠進行Na的嵌入和脫出,但是由於採用並不穩定的金屬鋰作為負極,因此這一體系的電池最終並未商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