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理科大等開發出超高容量鈉離子電池用碳負極材料

2021-02-23 客觀日本

本文根據東京理科大學成果發布編譯整理而成。

東京理科大學理學部第一部應用化學科的駒場慎一教授(責任作者)、理學研究科化學專業的神山梓(碩士畢業,第一作者)和研究推進機構綜合研究院的久保田圭委託副教授,與日本物質材料研究機構(NIMS)能源環境材料研究基地的館山佳尚組長、NIMS的博士後研究員Youn Yong以及岡山大學研究生院自然科學研究科的後藤和馬副教授等人組成的研究團隊,成功合成了容量遠遠高於以往的鈉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的硬碳(難石墨化碳)。有望實現以該材料為負極的高能量鈉離子電池。

硬碳在可逆容量(可用容量)、作用電位、循環壽命和資源豐富性方面取得了良好的平衡,是最有潛力的鈉離子蓄電池負極材料。研究團隊對葡萄糖酸鎂(Mg(C6H11O7)2)和葡萄糖的混合物進行加熱,得到了氧化鎂(MgO)顆粒並以此為鑄模,通過這種合成方法,成功合成了容量遠遠高於以往的碳負極材料的硬碳。為最大限度提高硬碳的可逆容量,對硬碳的合成條件和電化學特性進行了系統的研究。

具體來說,首先以600℃的溫度對混合物進行預處理加熱,在生成的碳基體中形成了納米尺寸的MgO顆粒,之後通過用鹽酸進行清洗並以1500℃的溫度進行高溫熱處理,製成了擁有大量納米級空位的硬碳。利用該材料作為負極的鈉電池實現了478mAh/g的超大可逆容量,初次充放電的庫侖效率(表示充放電效率的指標之一,可有效提取的放電量與充電所需電量之比)也高達88%。即使與鋰離子電池的負極材料石墨的理論容量(372mAh/g)相比,此次開發的MgO鑄模硬碳的容量也非常高,假設使用相同容量和電位的正極,與負極使用石墨的鋰離子電池相比,使用硬碳的能量密度比要高出19%(圖1)。

圖1: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石墨的理論容量(藍色)與新開發的MgO鑄模硬碳的容量(紅色)。

採用資源豐富的鈉的鈉離子電池不使用稀有元素和有毒元素,有望作為蓄電用大型蓄電池使用。與鋰離子電池相比,鈉離子電池在材料資源方面佔優勢,但能量密度一直存在課題。通過在負極使用此次合成的高容量和高能量密度硬碳,有望實現高能量密度的鈉離子電池。

圖2:此次合成的硬碳與既有負極材料的工作電位、容量和能量密度的比較。

【論文信息】
題目:MgO-Template Synthesis of Extremely High Capacity Hard Carbon for Na-Ion Battery
期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DOI:10.1002/anie.202013951

編譯:JST客觀日本編輯部

相關焦點

  • 日本科學家新開發具超高容量的鈉離子電池用碳負極材料
    近日,東京理科大學發表與物質材料研究機構、岡山大學共同開發了一項適用於超高容量鈉離子電池之碳負極材料。
  • 楊金虎教授鈉離子電池負極材料可逆晶態相變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然而,電池負極材料在鋰離子嵌入和解嵌過程中發生的巨大體積變化會引起電極材料的坍塌和非晶化,造成電池性能的全面劣化。當前電池負極材料的研究主要關注於解決電極結構坍塌的問題,並取得了較大的進展,但對電極材料非晶化問題一直缺乏有效的解決方案。因鈉資源更為廉價、易得的優勢,鈉離子電池成為替代鋰離子電池的首選,並有望在智能電網等規模儲能應用中發揮巨大作用。
  •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高性能鋰離子/鈉離子電池磷基負極材料最新研究進展及展望
    作為新一代高性能儲能裝置,鋰離子電池已經在可攜式電子產品和電動汽車等領域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 負載MnO納米顆粒的氮摻雜多孔碳用作鋰離子電池和鈉離子電池負極...
    可充電電池(如鋰離子電池、鈉離子電池等)作為一種重要的能源,已被廣泛應用於電子設備和電動汽車中。目前,許多研究都致力於尋找合適的鋰離子電池和鈉離子電池電極材料。MnO作為鋰離子電池潛在的負極材料,具有氧化還原電位低和理論容量高等優點。但與其他金屬氧化物類似,也具有耐久性低和導電性差的缺點。
  • 鈉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硬碳的儲鈉機理研究
    Li和Na作為同族元素具有非常相似的化學特性,同時鈉元素具有豐富的儲量和成熟的開採工藝,因此鈉離子電池被認為解決鋰資源儲量有限的有效方法。但是由於Na離子的離子半徑較大,因此在傳統的鋰離子電池用石墨材料中幾乎無法嵌入,而層間距較大的硬碳材料具有更好的嵌鋰特性,因此硬碳類材料是目前主流的鈉離子電池負極材料。
  • NML研究論文 | 高性能鈉離子電池負極材料:rGO@FeS2複合材料
    內容簡介▶ TOC 摘要圖FeS2的理論容量高達
  • 鈉離子電池助力電網儲能、硫硒化鉬雜化負極、陽離子COF、硝酸鋰...
    鈉離子電池(NIBs)因鈉元素豐富,具有潛在的電化學性能和對環境有益的性質,因此被視為一種極具吸引力的存儲技術。此外,鈉電池材料的新進展使得能夠採用一些不含稀有元素(如Li、Co、Ni)的高電壓和高容量正極,從而為低成本的NIBs提供了有效途徑,使得其在能量密度上可與鋰電池相媲美,而又能夠同時服務於大規模電網儲能的需求。
  • 莫一非&陳海龍AEM綜述:鈉離子電池電極材料的計算研究
    從鈉離子電池的充放電原理可以看出,研發具有高比容量,高能量密度,循環性能好的正負極材料,是發展鈉離子電池的關鍵。理論計算模擬技術可以探究鈉離子電池電極材料工作的深層次機理,彌補實驗表徵手段的不足。其中,基於量子力學的第一性原理計算可以很好地從原子尺度解釋和預測電極材料的熱力學與動力學性能。
  • 日本研發硬碳電極可提高鈉離子電池的容量使用
    ,可以大大提高鈉離子電池的容量。而鈉離子也吸引了研究人員的大量關注,因為它提供了一種替代鋰離子電池的方法,而鋰離子電池依靠的是更便宜、更豐富的材料。 在能量密度方面,鈉離子技術要比鋰電落後一些。這意味著它被廣泛認為對於電動汽車或消費類電子產品等應用不切實際,因為在這些應用中,電池的尺寸和重量是首要考慮的問題。然而,東京理科大學(TOS)科學家的一項新發現可能會顛覆這一假設。
  • 鈉離子電池:從基礎研究到工程化探索
    經深入研究發現氧變價除了可以提高容量,還具有減小體積應變和抑制相變等反常行為,這些現象為新材料的研發提供了新思路,相關的材料設計和優化正在開展中。 1.2 負極材料 碳材料如煤炭、石墨、瀝青等已廣泛應用於生活、生產中的諸多場景。
  • 北京大學劉永暢&李平綜述鈉離子電池中靜電紡絲電極材料研究進展
    、環境友好性和可再生性而成為目前研究最廣泛的鈉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石墨是商用鋰離子電池的負極材料,但Na+離子很難像Li+離子那樣可逆地插入/抽出石墨層,從而石墨導致儲鈉能力下降。在這種情況下,鈉離子電池用炭質負極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晶格間距大、活性中心豐富的硬質炭和無定形碳上。為了進一步增加活性中心和提高靜電紡絲碳纖維的電子/離子導電性,通常引入氮、硫、硼、磷摻雜和多孔結構等。
  • 鈉離子電池:從基礎研究到工程化探索
    鈉離子電池的優勢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①鈉資源儲量豐富,分布均勻,成本低廉;②鈉離子電池與鋰離子電池的工作原理相似,與鋰離子電池的生產設備大多可兼容;③由於鋁和鈉在低電位不會發生合金化反應,鈉離子電池正極和負極的集流體都可使用廉價的鋁箔;④在固態電池中,可設計雙極性電極,在同一張鋁箔兩側分別塗布正極和負極材料,將這樣的極片周期堆疊,在一個單體電池中實現更高電壓,並可節約其他非活性材料以提高體積能量密度
  • 日本東麗開發出新一代大容量電池用絕緣膜
    原標題:日本東麗開發出新一代大容量電池用絕緣膜   鈦媒體11月20日消息,據日經中文網,日本東麗昨日宣布,開發出了大容量的新一代鋰離子電池用隔離層(絕緣膜)。
  • 科研新發現:有望實現鈉離子電池高容量與快充兼得
    合肥工業大學18日消息,該校科研人員成功製備一種新型碳負極材料,該材料有望實現鈉離子電池的高容量與快充的兩者兼得。相關成果發表在能源材料領域國際著名學術期刊《先進能源材料》上。隨著新能源汽車用動力電池的快速發展,鋰資源有限和價格較高的問題日益凸顯。
  • 在50年後 鋰離子電池的難兄難弟鈉離子電池終於實現量產!
    鋰離子電池的負極多採用石墨,而碳呈層狀結構,它有很多微孔,到達負極的鋰離子就嵌入到碳層的微孔中,嵌入的鋰離子越多,充電容量越高。而當放電時,負極固相材料中會發生電化學反應,釋放出鋰離子和電子,鋰離子會進入電解質,穿過隔膜到達正極,電子則通過外部電路到達正極;而在充電時,鋰離子從正極脫嵌,經過電解質穿過隔膜,嵌入負極,負極處於富鋰狀態。
  • 「電池國家隊」研發出新型鈉離子電池,價格比肩鉛酸電池
    作為一個整體的系統,電池的能量密度與正極、負極、電解液都是相關的,而且正極材料是這三者中的短板。如常用作負極的石墨電極,其容量在很早以前就達到了 350mAh/g。但對正極材料來說,即使是目前較前沿的 NCM811,容量也僅在 200mAh/g 左右。
  • 新能源汽車電池最新研究進展,高容量的鈉離子電池
    而且鈉和Li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於相同的主族,具有類似的化學物理性質,這也使得鈉作為二次電池的儲能介質具有與Li類似的機制。但是由於鈉離子的離子半徑大於Li離子,使得鈉離子難以插入到現有的活性電極材料中,這也導致了Na離子電池發展和應用的嚴重遲緩。因此研究開發高性能、低成本的鈉離子電池電極材料,特別是陽極電池材料具有重要意義。
  • 在50年後,鋰離子電池的難兄難弟鈉離子電池終於實現量產!
    鋰離子電池的負極多採用石墨,而碳呈層狀結構,它有很多微孔,到達負極的鋰離子就嵌入到碳層的微孔中,嵌入的鋰離子越多,充電容量越高。而當放電時,負極固相材料中會發生電化學反應,釋放出鋰離子和電子,鋰離子會進入電解質,穿過隔膜到達正極,電子則通過外部電路到達正極;而在充電時,鋰離子從正極脫嵌,經過電解質穿過隔膜,嵌入負極,負極處於富鋰狀態。
  • 倫敦科研團隊宣布鈉離子電池研製成功 500次充放電不損傷電池容量
    這個研發團隊研發的鈉離子電池經過500次充放電測試後電池的容量仍未降低,但是在電池能量密度方面未獲得突破性進展。Inside EVs稱,現在電池研發人員為設計製造出高能量密度的電池,除了研究高能量密度的複雜化學物質之外,還希望能用普通又儲量豐富的元素達到目的。
  • ...同步提高三維多孔碳網絡的石墨化和表面積作鋰/鈉離子電池的高...
    同步提高三維多孔碳網絡的石墨化和表面積作鋰/鈉離子電池的高容量負極材料  第一作者:劉海咪  通訊作者:木士春  單位:武漢理工大學,廣東省佛山仙湖實驗室  硬碳由於其豐富的資源,穩定性和無毒性而被廣泛研究應用於鋰\鈉離子電池的負極,但是其可逆容量,倍率能力和初始庫侖效率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