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一非&陳海龍AEM綜述:鈉離子電池電極材料的計算研究

2021-01-09 騰訊網

【引言

傳統化石能源的匱乏以及其所帶來的環境汙染問題加速了人們發展太陽能,風能,潮汐能等綠色可再生能源的步伐。為了有效地儲存與利用這些可再生能源,發展高能量密度,長循環壽命的相關儲能技術就顯得尤其關鍵。在目前的各種儲能技術中,鋰離子電池佔據了大部分的可攜式電子市場,並成為了電動汽車等儲能系統的首要選擇。但是, 有限的鋰資源會推高鋰電池材料的價格,從而阻礙鋰電池的大規模應用。因此,開發廉價可替代鋰電池的相關儲能技術十分重要。鈉離子電池因為具有鈉資源豐富,成本低廉等優點,從而在能源存儲領域受到了廣泛關注。從鈉離子電池的充放電原理可以看出,研發具有高比容量,高能量密度,循環性能好的正負極材料,是發展鈉離子電池的關鍵。

理論計算模擬技術可以探究鈉離子電池電極材料工作的深層次機理,彌補實驗表徵手段的不足。其中,基於量子力學的第一性原理計算可以很好地從原子尺度解釋和預測電極材料的熱力學與動力學性能。計算結果通過與實驗表徵相結合,可以解釋鈉離子電池電極材料在電化學反應中複雜的電化學儲能行為,並為進一步優化設計現有電極材料提供理論指導。此外,基於第一性原理的「材料基因組」計算方法,能夠建立從晶體結構到材料性能的相互關係,從而有助於加快高性能電極材料的研發速度,降低研發成本,提高材料設計的成功率。

【成果簡介

馬裡蘭大學莫一非教授(通訊作者)與喬治亞理工學院陳海龍教授(通訊作者)等研究人員的綜述文章「Computational Studies of Electrode Materials in Sodium-Ion Batteries」近期發表於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這篇文章詳細介紹了基於理論計算研究鈉離子電池電極材料的最新進展,並結合實驗解釋了電極材料的電化學本質,重點闡述了第一性原理計算在提升電池材料性能與研發高性能材料上的重要作用, 強調了先進的理論計算技術可以輔助實驗手段加速新型電極材料的研發。該文章的作者是柏強(第一作者),楊陸峰博士,陳海龍教授與莫一非教授。

綜述總覽圖

【圖文導讀

1.正極材料

圖1. (a) 通過計算得到的O3-NaxMO2的工作電壓曲線[1]。(b) 通過第一性分子動力學與NEB方法計算得到的P2/O3-NaxCoO2的Na+擴散係數 (720 K下)與擴散活化能[2]。(c) P3 相與O3相Na0.5MO2的能量差,作為相變的驅動力[3]。(d) 通過計算得到的NaxV2(PO4)2F3在不同鈉含量下的穩定結構,以及相應的工作電壓曲線[4]。

NaxMO2層狀過渡金屬氧化物因為具有較高的比容量,合成步驟相對簡單,成為正極材料發展的熱點。利用第一性原理從原子尺度探究O3與P2相NaxMO2的穩定結構,工作電壓,Na+擴散機理與相變特性,可以彌補實驗表徵手段的不足,有助於理解與提升NaxMO2的電極性能。例如,鈉離子嵌入電壓是鈉離子電池的重要參數,理想的正極材料應該具有較高的電壓平臺,才能提供較高的工作電壓與能量密度。NaxMO2中的過渡金屬相比於LixMO2更具有多樣性,使用DFT(密度泛函理論)方法尋找NaxMO2在不同Na含量下的穩定結構,進而計算出不同過渡金屬電極材料的工作電壓曲線(圖1a),有助於尋找高電壓平臺的正極材料。使用NEB與分子動力學(MD)模擬方法可以研究Na+的擴散機理,得到Na+的擴散能壘與離子電導率,從而為提升與優化電極材料的倍率性能提供理論依據 (圖1b)。其中使用計算方法預測具有低Na+擴散勢壘與高離子電導率的層狀混合過渡金屬氧化物NaxMM』O2是計算方法優化高性能電極材料的範例。此外,NaxMO2在充放電過程中的相變是影響其循環穩定性的關鍵。DFT方法可以探究層狀氧化物的O3-尖晶石,O3-P3,P2-O2等相變的深層機制與發生傾向(圖1c),從而為提升層狀氧化物材料的循環穩定性提供理論指導。

聚陰離子鈉鹽作為鈉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由於具備良好的結構穩定性與熱穩定性,近期得到了廣泛的研究。使用第一性原理的計算方法,對包括橄欖石結構的NaMPO4,氟化磷酸鹽(Na2MPO4F,Na3V2(PO4)2F3),焦磷酸鹽(Na2MP2O7),碳磷酸鹽,NASICON Na3V2(PO4)3的穩定構型(圖1d),高工作電壓特性,Na+擴散機理與相變等性能進行研究,有助於理解這些電極材料的電化學性能及其材料的進一步優化設計。此外,該綜述文章也介紹了有機材料作為鈉離子電池正極的相關計算研究。

2.負極材料

圖2.(a) 不同鹼金屬嵌入石墨的總形成能以及嵌入時不同階段的形成能[5]。(b) 鈉合金材料的理論電壓曲線與實驗電壓曲線[6, 7]。(c) 鈉合金材料體積能量密度與其體積膨脹的關係[6]。(d) 鈉與鋰合金材料在相同工作電壓下體積能量密度的對比[6]。(e) 不同類型鈉轉化材料的比容量與平均工作電壓[8]。

早期關於鈉離子電池負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碳基材料,例如石墨。DFT揭示了Na+與石墨的弱結合性是石墨中鈉容量低的本質原因 (圖2a)。同時DFT計算還指出Na+ 與無序碳材料(硬碳,軟碳)的結合性能顯著增強,表明無序碳有作為負極材料的潛質。作為碳基材料的替代物,金屬單質或合金材料因為具有較高的比容量,近年來成為研究熱點。DFT計算對於Na-Si,Ge,Sn.Pb,P,As,Sb,Bi的合金化過程進行理論模擬分析(圖2b),發現合金類負極具有適宜的工作電壓。但是,理論計算發現,鈉合金材料的體能量密度低(圖2cd,約為相同條件下鋰合金的一半),及循環過程中體積變化大,是其作為理想負極材料的兩大制約因素。

轉化類材料MaXb由於具有高的比容量,也得到了人們的研究。使用熱力學方法計算可以得到不同轉化類材料的比容量與平均電壓等重要電化學特性 (圖2e),並指導篩選出理想材料進行下一步的深入探究,從而可以提高電池材料研發的成功率。此外,綜述也介紹了鈦酸鹽材料與其他二維材料作為鈉離子電池負極的相關計算研究。

【展望

雖然已有的理論計算和實驗研究已經加深了對現有鈉離子電池電極材料的理解,但是對於鈉電池材料的優化設計及其研發仍需持續的研究,以期使得鈉離子電池的性能達到或超過當前的鋰離子電池。其中,理論計算和建模技術可以幫助探究鈉離子電極材料工作的深層次機理,例如材料相變、缺陷生成、原子尺度的擴散機制,彌補實驗表徵手段的不足。先進計算技術的應用有助於加快高性能電極材料研發速度,降低其研發成本,提高其設計成功率。近期,材料基因組的相關研究與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技術的發展可能會大大提高高性能電池材料的尋找,發現和篩選效率。高性能材料的理論計算與實驗相結合有望為下一代高性能鈉離子電池材料的發展帶來突破。

【莫一非教授研究組簡介

莫一非教授研究組位於馬裡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莫一非教授研究組致力於發展與使用先進材料計算技術來理解、設計與發現高性能材料。該課題組現階段的研究重點是能量儲存與轉化材料,例如全固態電池。研究組的相關文章發表在Nature, Nature Materials, Nature Communications,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Advanced Science,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等期刊上。

【陳海龍教授研究組簡介

陳海龍教授課題組屬於喬治亞理工學院機械工程系, 其研究領域主要為清潔能源存儲器件和相關納米技術,包括鈉離子電池,鋰離子電池,全固態電池等。該課題組的技術特色包括與材料基因組相關的材料設計和製備技術, 以及先進的原位表徵技術的發展與應用(基於同步輻射,臺式X-射線源的原位X-射線技術表徵技術,中子散射,固體核磁共振表徵等)。相關的代表性研究論文發表在Nature Materials,JACS, Advanced Materials,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等期刊上。

【參考文獻

[1] A. J. Toumar, S. P. Ong, W. D. Richards, S. Dacek, G. Ceder,Phys. Rev. Appl.2015,4, 064002.

[2] Y. Mo, S. P. Ong, G. Ceder,Chem.Mater.2014,26, 5208.

[3] S. Kim, X. Ma, S. P. Ong, G. Ceder,Phys. Chem. Chem. Phys.2012,14, 15571.

[4] S. T. Dacek, W. D. Richards, D. A. Kitchaev, G. Ceder,Chem. Mater.2016,28, 5450.

[5] Y. Liu, B. V. Merinov, W. A. Goddard,Proc. Natl. Acad. Sci. U. S. A.2016,113, 3735.

[6] V. L. Chevrier, G. Ceder,J. Electrochem. Soc.2011,158, A1011.

[7] M. Mortazavi, Q. Ye, N. Birbilis, N. V. Medhekar,J. Power Sources2015,285, 29.

[8] F. Klein, B. Jache, A. Bhide, P. Adelhelm,Phys. Chem. Chem. Phys.2013,15, 15876.

文獻連結:Computational Studies of Electrode Materials in Sodium-Ion Batteries(Adv. Energy Mater. ,2018,DOI: 10.1002/aenm.201702998 )

本稿由莫一非教授和陳海龍教授研究組共同提供,特此感謝!

材料牛網專注於跟蹤材料領域科技及行業進展,這裡匯集了各大高校碩博生、一線科研人員以及行業從業者,如果您對於跟蹤材料領域科技進展,解讀高水平文章或是評述行業有興趣,點我加入編輯部大家庭。

相關焦點

  • 北京大學劉永暢&李平綜述鈉離子電池中靜電紡絲電極材料研究進展
    SIBs的可逆充放電是通過Na離子在陰極和陽極材料之間的穿梭實現的。值得關注的是,鈉離子比鋰離子更大、更重,通常會導致SIBs反應動力學緩慢;此外,鈉化過程往往會引發電極材料的大體積變化甚至不可逆的結構失效,惡化電池的循環穩定性。因此,開發合適的電極材料以適應快速穩定的Na離子嵌入/脫出成為推動SIBs產業化發展的研究熱點。
  • . | 鈉離子電池電極/電解液界面的調控策略與展望
    然而,相對於大量研究的電極材料而言,當前人們對於構建穩定、高效的鈉離子電池「電極-電解液」界面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夠,對鈉離子電池界面基礎理解和調控策略的研究還處於初期階段。近日,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郭玉國研究員團隊從鈉離子電池「電極-電解液」界面的基本理解、電解液母體調節和電極自身因素等方面,對當前鈉離子電池界面調控的研究進展和前沿問題進行了梳理與展望(圖1),相關論文以「Manipulating Electrode/Electrolyte Interphases of Sodium-Ion Batteries: Strategies
  • npj:鈉離子電池層狀電極材料——高通量篩選
    海歸學者發起的公益學術平臺分享信息,整合資源交流學術,偶爾風月由於鋰的成本高昂並且資源不足,鈉離子電池因而得到了廣泛研究以便大規模應用就電極材料來說,插入型材料比合金型和轉換型材料通常擁有更好的循環穩定性。然而Na+的離子半徑比Li +的離子半徑大55%,這就要求主體骨架具有更大的空間用於Na+的儲存和輸運,因而迫切需要尋找合格的Na+宿主材料。來自中國南開大學的周震教授等,開發了一種快速的「高通量」計算方法,以搜索大量在線「材料項目」資料庫中的層狀鈉基材料。
  • KAIST提出以硫化銅為電極材料 助推鈉離子電池商業化
    由於鈉的天然儲量高、成本低,而且化學性質與鋰相似,因此,鈉離子電池(SIBs)有望成為鋰離子電池的替代品。人們對SIB電池越來越感興趣,但是,由於缺乏合適的電極材料,SIB電池的商業化還遠末實現。據外媒報導,韓國高級科學技術研究院(KAIST)的研究人員提出新策略,以硫化銅為電極材料,延長鈉離子電池可循環性。
  • 日本研發硬碳電極可提高鈉離子電池的容量使用
    打開APP 日本研發硬碳電極可提高鈉離子電池的容量使用 微鋰電 發表於 2021-01-11 13:55:41 日本的科學家們展示了一種硬碳電極
  • 我國科學家研究鈉離子電池材料獲進展
    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物理所)科研團隊與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法國波爾多大學等合作,提出了一種簡單的預測鈉離子層狀氧化物構型的方法,並在實驗上證實了該方法的有效性,為低成本、高性能鈉離子電池層狀氧化物正極材料的設計製備提供了理論指導
  • 上海矽酸鹽所在鈉離子電池材料設計方面取得進展
    ,極大地提高了電極材料的儲鈉容量,為進一步設計新型高比容量電極材料提供新思路。以鈉離子電池材料為例,鈉離子電池中金屬有機電極材料的儲鈉位點主要集中在表面豐富的官能團(C=O、C≡N),可通過官能團和結構骨架共軛環內的單雙鍵重排機制實現電子穩定存儲。
  • 北京大學潘鋒教授課題組在鋰電池、鈉離子電池等 研究領域取得系列...
    早日入駐化學加,更多優質客戶到你家 導讀 近期,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新材料學院潘鋒教授課題組在鋰電池、鈉離子電池等電池材料研究領域取得系列進展。
  • 楊金虎教授鈉離子電池負極材料可逆晶態相變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楊金虎教授鈉離子電池負極材料可逆晶態相變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來源:化學科學與工程學院   時間:2016-12-13  瀏覽:
  • 鈉離子電池及鋰硫電池最新研究進展匯總
    靈活性、低成本和環保的特性吸引了諸多科學家的研究興趣。上述優越特性使其有望成為鋰離子電池(LIBs)和鈉離子電池(SIBs)電極。近日,中科院化學所李玉良研究員和中科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黃長水研究員(共同通訊作者)等專注於提高電導率、容量和良好的體相離子運輸的分子設計,通過在銅箔上進行原位的三乙炔基苯交叉偶聯反應製備了富碳框架氫取代石墨炔(HsGDY)薄膜。
  • 我國學者首次在《Science》發表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研究成果
    相關研究成果的論文近日在世界頂級學術刊物《Science》上發表。近年來,隨著全球化學電池市場的快速發展和人們對環境問題的日益重視,二次電池(又稱可充電電池或蓄電池)這種能實現電能與化學能轉化的新型儲能技術,在新一輪能源變革中受到廣泛關注。
  • 美國打造單晶電極!研發具多晶材料電池:鈉離子電池或優於鋰離子
    對於電池電極中的晶體材料而言,微觀結構的有序排列對於電池充放電過程中,電極內的離子傳輸具有實際意義。(圖片來源:美國能源部阿貢國家實驗室)據外媒報導,美國能源部阿貢國家實驗室(the U.S.先進電池中的電極材料是「多晶」材料,因而具有多個方向不同的晶體區域。由於多晶電極的製造相對簡單,過去科學家們一直將電池研究的重點放在如何對此類材料進行實驗,因為此類材料雖然結構有序,但是充滿了各種各樣的缺陷,往往會影響到電池性能。該研究團隊選擇了正處於研發中的鈉離子電池(與現有的鋰離子電池形成競爭)作為模型系統,以研究單晶陰極。
  • 高性能鈉離子電池的新型陰極材料將有利於大規模儲能
    澳大利亞核科學技術組織(ANSTO)為法國研究人員主導的先進鈉離子電池大型國際合作項目做出了貢獻,為高性能鈉離子電極的設計提供了方向。先進鈉離子電池可用於大規模儲能。研究人員利用一系列技術合成並表徵了一種具有高能量密度、同時具有溼度穩定性的新型電極材料。
  • 電池電極材料缺陷工程的相關研究進展
    近日,長沙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張怡瓊博士與湖南大學王雙印教授一起合作,以第一作者與通訊作者在國際頂級期刊Advanced Materials(《先進材料》,IF=25.809)上發表題為「Defect Engineering on Electrode
  • 《Science》發表鈉離子電池研究成果:鈉離子電池技術或將再進一步?
    該研究提出了一種簡單的預測鈉離子層狀氧化物構型的方法,並在實驗上證實了該方法的有效性,為低成本、高性能鈉離子電池層狀氧化物正極材料的設計和製備提供了理論指導。據悉,這是《Science》創刊百餘年來首次刊登鈉離子電池領域相關文章,不僅表明了國際主流科學界對該技術突破的重視,也佐證了我國鈉離子電池前沿技術已比肩國際最頂尖水平。
  • 廈大在鈉離子電池層狀金屬氧化物正極材料空氣穩定性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廈門大學楊勇教授課題組在鈉離子層狀氧化物正極材料的空氣穩定性研究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The stability of P2-layered sodium transition metal oxides in ambient atmospheres」為題在線發表於《自然-通訊》Nature
  • 中科海鈉打造高性能鈉離子電池,電極材料專利成為領軍優勢
    然而近些年,市場上對於儲能系統的需求大幅增加,包括基站、風力發電儲能、電網儲能以及低速電動車領域的鉛酸電池換代,這些都為鈉離子電池提供了豐富的應用場景,鈉離子電池也得以快速發展。北京中科海鈉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科海鈉)作為鈉離子電池領域的領軍企業,在成立至今的數年中依託技術優勢,打造出了安全性好、性價比高的鈉離子電池產品,並正在逐步形成自己的鈉離子電池儲能體系。
  • ACS編輯良擇 | Triquinoxalinylene的鈉離子儲存機理與電極穩定性的提高策略
    Zhao (趙修松)有機鈉離子電池作為目前鋰離子電池的潛在替代者,由於成本低廉與對環境友好的特點獲得了越來越多研究者的青睞。比容量低和循環穩定性差是有機鈉離子電池所面臨的兩大主要挑戰。有機小分子TQA作為電極材料,因其中高密度的吡啶氮可作為鹼性陽離子存儲活性位點而具有較高的理論容量,然而其快速的容量衰減限制了它在有機電池當中的應用。
  • 進展|一種高容量鈉離子電池層狀氧化物模型材料
    為了進一步發展具有高容量和長循環性能的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開發高鎳O3-NaTMO2正極材料有望成為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策略。目前鋰離子電池NCM(鎳鈷錳)材料體系中的Ni含量已經可以提高到80%以上,無鈷高鎳正極也是目前鋰離子電池的重要攻堅方向,但是進一步降低Co元素的含量遇到了很大的技術瓶頸,這也限制了其材料成本的進一步下降。
  • Nature Communications新出:雙極電極引領鈉離子電池設計新方向
    通過回收和再利用廢舊電池,不僅可以減少對電池關鍵材料資源的需求,也能減輕對環境和生態的不利影響。廣東工業大學林展課題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了 「Sustainability-inspired cell design for a fully recyclable sodium ion battery」的最新研究成果,提出在鈉離子電池中引入雙極電極設計的思路,實現了電極材料高效回收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