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ST提出以硫化銅為電極材料 助推鈉離子電池商業化

2020-11-24 蓋世汽車網

(圖源:KAIST官網)

蓋世汽車訊 鋰離子電池(LIBs)自面市以來,已被廣泛應用於各種電化學儲能應用,包括行動裝置、電動汽車和儲能系統(Ess),是最受歡迎的可充電電池類型之一。但是,隨著需求的增加,其價格在過去幾年也有所上漲。 由於鈉的天然儲量高、成本低,而且化學性質與鋰相似,因此,鈉離子電池(SIBs)有望成為鋰離子電池的替代品。人們對SIB電池越來越感興趣,但是,由於缺乏合適的電極材料,SIB電池的商業化還遠末實現。

據外媒報導,韓國高級科學技術研究院(KAIST)的研究人員提出新策略,以硫化銅為電極材料,延長鈉離子電池可循環性。使用這種材料,可以促進SIB電池的高性能轉換反應,並有望實現SIB電池的商業化。 

Jong Min Yuk教授領導的團隊證實了利用硫化銅穩定鈉儲存機制。硫化銅是一種優良的電極材料,因其獨特的耐粉碎轉化反應機理,具有高容量、高速率和長周期循環能力,從而促進容量恢復。研究結果表明,使用硫化銅時,鈉離子電池每天充電一次,使用壽命可達5年以上。而且,硫化銅含有豐富的銅和硫等天然材料,比鋰離子電池具有更好的成本競爭力,鋰離子電池使用的是鋰和鈷。

鋰離子電池採用石墨等插層材料作為負極,由於插層間距不足,這些材料無法大量存儲鈉。因此,人們開始探索轉化和合金化反應型材料,以滿足負極部分的高容量需求。然而,與插入反應不同,在轉化和合金化反應中,材料的體積膨脹通常較大,而且晶體會突然發生變化,進而破壞活性物質,導致容量嚴重退化。

研究團隊發現,在轉化反應中,對於實現耐粉碎轉化反應和容量恢復,半共格相界面(semi-coherent phase interface)和晶界起到關鍵作用。硫化銅通過漸進性的晶體變化,生成半共格相界面,最終阻止顆粒的粉碎。基於這一獨特的機理,研究人員證實,無論大小和形態如何,硫化銅都具有高容量和高循環穩定性。Yuk教授表示:「使用硫化銅,可以促進鈉離子電池的發展,有助於開發低成本儲能系統,並解決微塵問題。」

 


相關焦點

  • 韓國KAIST 研發新型鈉離子電池陽極,製造成本可望降40%
    其中鈉離子電池為後起之秀,由於鈉與鋰金屬同為鹼金屬,物理化學性值相近,鋰離子電池技術與材料部分可用於鈉電池,但鈉離子電池存有容量與陽極循環穩定性問題,尚有巨大成長空間。而近日韓國科學技術院成功研發硫化銅陽極鈉離子電池,可望進一步降低整體電池生產成本與提升容量,並讓鈉離子電池朝商業化邁進。
  • 日本研發硬碳電極可提高鈉離子電池的容量使用
    鈉離子電池是一種很有前途的儲能技術,在固定儲能領域已經看到了有限的商業化。而鈉離子也吸引了研究人員的大量關注,因為它提供了一種替代鋰離子電池的方法,而鋰離子電池依靠的是更便宜、更豐富的材料。 在能量密度方面,鈉離子技術要比鋰電落後一些。這意味著它被廣泛認為對於電動汽車或消費類電子產品等應用不切實際,因為在這些應用中,電池的尺寸和重量是首要考慮的問題。然而,東京理科大學(TOS)科學家的一項新發現可能會顛覆這一假設。
  • 莫一非&陳海龍AEM綜述:鈉離子電池電極材料的計算研究
    從鈉離子電池的充放電原理可以看出,研發具有高比容量,高能量密度,循環性能好的正負極材料,是發展鈉離子電池的關鍵。理論計算模擬技術可以探究鈉離子電池電極材料工作的深層次機理,彌補實驗表徵手段的不足。其中,基於量子力學的第一性原理計算可以很好地從原子尺度解釋和預測電極材料的熱力學與動力學性能。
  • npj:鈉離子電池層狀電極材料——高通量篩選
    海歸學者發起的公益學術平臺分享信息,整合資源交流學術,偶爾風月由於鋰的成本高昂並且資源不足,鈉離子電池因而得到了廣泛研究以便大規模應用就電極材料來說,插入型材料比合金型和轉換型材料通常擁有更好的循環穩定性。然而Na+的離子半徑比Li +的離子半徑大55%,這就要求主體骨架具有更大的空間用於Na+的儲存和輸運,因而迫切需要尋找合格的Na+宿主材料。來自中國南開大學的周震教授等,開發了一種快速的「高通量」計算方法,以搜索大量在線「材料項目」資料庫中的層狀鈉基材料。
  • 來自俄羅斯火山的天藍礦石,為鈉離子電池開發帶來新契機
    這塊神奇的天藍色礦石petrovite,或許是加速鈉離子電池商業化的要素之一。鈉離子電池的運行方式與現在常見的鋰離子電池相似,離子通過電解質在電極兩端之間來回,且鈉更是地殼含量第六多的元素,具成本低與原材料供應無虞的優勢,若成功商業化就能變成鋰離子電池的替代方案。
  •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高性能鋰離子/鈉離子電池磷基負極材料最新研究進展及展望
    作為新一代高性能儲能裝置,鋰離子電池已經在可攜式電子產品和電動汽車等領域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 . | 鈉離子電池電極/電解液界面的調控策略與展望
    然而,相對於大量研究的電極材料而言,當前人們對於構建穩定、高效的鈉離子電池「電極-電解液」界面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夠,對鈉離子電池界面基礎理解和調控策略的研究還處於初期階段。鈉離子電池界面層的基礎理解、調控策略與展望論文從鈉離子電池「電極-電解液」界面的基礎視角出發,對界面相主體本身的初始形成機制、化學成分與結構、生長演變過程和離子傳輸行為等方面進行了系統闡述與介紹。首先,熱力學驅動力解釋了界面相生成的根源、作用及其與電極電解液之間的關聯性。
  • 北京大學劉永暢&李平綜述鈉離子電池中靜電紡絲電極材料研究進展
    SIBs的可逆充放電是通過Na離子在陰極和陽極材料之間的穿梭實現的。值得關注的是,鈉離子比鋰離子更大、更重,通常會導致SIBs反應動力學緩慢;此外,鈉化過程往往會引發電極材料的大體積變化甚至不可逆的結構失效,惡化電池的循環穩定性。因此,開發合適的電極材料以適應快速穩定的Na離子嵌入/脫出成為推動SIBs產業化發展的研究熱點。
  • 「電池國家隊」研發出新型鈉離子電池,價格比肩鉛酸電池
    上世紀 80 年代,鋰離子的陰極材料研究首先取得突破,以鈷酸鋰為代表的陰極材料,和通常由石墨構成的陽極材料組合,讓鋰離子電池獲得了極佳的性能,從而取代之前的鎳氫充電電池,走進了千家萬戶。而鈉離子電池的電極材料研究卻遠沒有這麼順利。
  • 鈉離子電池材料設計可能再進一步
    本報訊(記者沈春蕾)近日,中科院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物理所)科研團隊與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法國波爾多大學等合作,提出了一種簡單的預測鈉離子層狀氧化物構型的方法,並在實驗上證實了該方法的有效性,為低成本、高性能鈉離子電池層狀氧化物正極材料的設計製備提供了理論指導。
  • Nature Communications新出:雙極電極引領鈉離子電池設計新方向
    通過回收和再利用廢舊電池,不僅可以減少對電池關鍵材料資源的需求,也能減輕對環境和生態的不利影響。廣東工業大學林展課題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了 「Sustainability-inspired cell design for a fully recyclable sodium ion battery」的最新研究成果,提出在鈉離子電池中引入雙極電極設計的思路,實現了電極材料高效回收利用。
  • 高比能、長壽命的柔性固態鈉離子電池問世
    相比於鋰元素,鈉元素在地殼中的儲藏量十分豐富,獲得鈉元素的方法也十分簡單,其開採費用僅為鋰的1%;鈉離子電池的充電時間可以縮短到鋰離子電池的1/5;鈉離子電池無過放電特性,允許放電到零伏;由於鈉鹽特性,允許使用低濃度電解液(同樣濃度電解液,鈉鹽電導率高於鋰電解液20%左右)降低成本;鈉離子不與鋁形成合金,負極可採用鋁箔作為集流體,可進一步降低成本8%左右,降低重量10%左右。
  • 廈大在鈉離子電池層狀金屬氧化物正極材料空氣穩定性研究取得進展
    、成本低廉及其獨有的電池安全特性等優勢,是未來風、光電等規模化儲能系統的重要候選者,因而對電池的循環壽命、功率特性及其材料的製造性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儘管層狀鈉離子過渡金屬氧化物的體積能量密度較高,但其在充放電過程中材料結構相變可逆性差、電極/電解液界面不穩定以及空氣中暴露易發生化學變質等問題嚴重阻礙了其商業化的應用。
  • 我國科學家研究鈉離子電池材料獲進展
    鈉離子層狀氧化物構型的方法,並在實驗上證實了該方法的有效性,為低成本、高性能鈉離子電池層狀氧化物正極材料的設計製備提供了理論指導。近年來,二次電池(又稱可充電電池或蓄電池)這一能實現電能與化學能轉化的新型儲能技術,在新一輪能源變革中受到廣泛關注。其中,鈉離子電池資源儲量豐富、成本低廉,然而其性能受到可用電極材料,尤其是以層狀氧化物材料為主的正極材料的限制。
  • 中科海鈉打造高性能鈉離子電池,電極材料專利成為領軍優勢
    然而近些年,市場上對於儲能系統的需求大幅增加,包括基站、風力發電儲能、電網儲能以及低速電動車領域的鉛酸電池換代,這些都為鈉離子電池提供了豐富的應用場景,鈉離子電池也得以快速發展。北京中科海鈉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科海鈉)作為鈉離子電池領域的領軍企業,在成立至今的數年中依託技術優勢,打造出了安全性好、性價比高的鈉離子電池產品,並正在逐步形成自己的鈉離子電池儲能體系。
  • 鈉離子電池使用層狀氧化物材料的合理設計
    鈉離子電池使用層狀氧化物材料的合理設計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8 14:49:45 中國科學院胡勇勝團隊聯合哈佛大學等多所國外頂尖高校研究團隊,提出了一種鈉離子電池使用層狀氧化物材料的合理設計方法。
  • 鈉離子電池:中國的機會
    圖1 鈉離子電池優勢經過世界各研究組的共同努力,鈉離子電池在電極材料、電解質材料、表徵分析、儲鈉機制探索和電芯技術等方面不斷取得突破,鈉離子電池相關文章的發表數量迅速增加,專利的申請數目逐年遞增。2020年,美國能源部公布了對電池研究計劃的布局,著力開展對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的基礎研究與先進位造,在此計劃中明確將鈉離子電池作為儲能電池的發展體系。
  • 美國打造單晶電極!研發具多晶材料電池:鈉離子電池或優於鋰離子
    對於電池電極中的晶體材料而言,微觀結構的有序排列對於電池充放電過程中,電極內的離子傳輸具有實際意義。(圖片來源:美國能源部阿貢國家實驗室)據外媒報導,美國能源部阿貢國家實驗室(the U.S.Department of Energy’s 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打造並測試了一種單晶電極,有望為全球的電動汽車、消費電子產品和其他應用研發先進電池。美國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和芝加哥伊利諾伊大學(the University of Illinois)的研究人員也參與了該項目。
  • 我國學者首次在《Science》發表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研究成果
    鈉離子層狀氧化物構型的方法,並在實驗上證實了該方法的有效性,為低成本、高性能鈉離子電池層狀氧化物正極材料的設計和製備提供了理論指導。其中,鋰離子電池雖然已成為佔據全球電化學儲能規模市場80%份額的「絕對一哥」,但由於其資源的稀缺性和較高昂成本,產業發展面臨「天花板」,而資源儲量豐富、成本低廉的鈉離子電池,便成為了極佳的補充。然而,鈉離子電池的性能卻受到可用電極材料的限制,尤其是以層狀氧化物材料為主的正極材料的限制。
  • 【中國科學報】鈉離子電池材料設計可能再進一步
    近日,中科院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物理所)科研團隊與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法國波爾多大學等合作,提出了一種簡單的預測鈉離子層狀氧化物構型的方法,並在實驗上證實了該方法的有效性,為低成本、高性能鈉離子電池層狀氧化物正極材料的設計製備提供了理論指導。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