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Communications新出:雙極電極引領鈉離子電池設計新方向

2020-12-06 儀器信息網

儀器信息網訊  可充電電池廣泛應用於行動裝置和大規模能源儲存。然而,可充電電池的大規模應用不僅消耗了大量的不可再生資源,而且產生了大量的電池廢棄物,對環境和生態造成了極大地威脅。通過回收和再利用廢舊電池,不僅可以減少對電池關鍵材料資源的需求,也能減輕對環境和生態的不利影響。廣東工業大學林展課題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了 「Sustainability-inspired cell design for a fully recyclable sodium ion battery」的最新研究成果,提出在鈉離子電池中引入雙極電極設計的思路,實現了電極材料高效回收利用。結果表明,以鋁箔作為共享集流體,Na3V2(PO4)3作正極的鈉離子電池中,Na3V2(PO4)3回收率接近100%,元素鋁回收率接近99.1%,固相材料回收率達98.0%。該研究指明了下一代鈉離子電池技術新的研究方向。

  鈉離子電池是鋰離子電池的理想替代品,然而其大規模應用勢必產生資源和環境問題。可回收電池設計是實現電池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一個典型的電池結構主要由配件、電解液、隔膜、正極材料、負極材料和集流體六部分組成,其中配件、電解液和隔膜的回收相對容易,而成本較高的正、負極電極單元回收較困難。雙極電極設計,以鋁作為共享集流體,可以實現電極材料的高效回收,而鋁和鈉不發生合金化反應是該設計的基礎。

  

傳統單極電極(左)和新型雙極電極(右)

  金屬鈉和水可以生成氫氧化鈉,氫氧化鈉和鋁可以生成偏鋁酸鈉;向偏鋁酸鈉中加入鹽酸,可以生成氫氧化鋁和氯化鈉。以上簡單的化學反應,組成了實現電池材料的循環利用的基本思路。

循環利用示意圖

  研究表明,循環再生的Na3V2(PO4)3@C(NVP@C)正極材料,通過XRD衍射比對、充放電測試和循環伏安測試,證實了其仍具有與之前相近的電化學性能,說明了該思路的可行性。

  XRD衍射比對、充放電測試和循環伏安測試

  更多信息建議到Nature Communications官網瀏覽,地址: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19-09933-0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儀器信息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② 本網凡註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③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兩周內與本網聯繫,否則視為默認儀器信息網有權轉載。

相關焦點

  • . | 鈉離子電池電極/電解液界面的調控策略與展望
    然而,相對於大量研究的電極材料而言,當前人們對於構建穩定、高效的鈉離子電池「電極-電解液」界面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夠,對鈉離子電池界面基礎理解和調控策略的研究還處於初期階段。近日,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郭玉國研究員團隊從鈉離子電池「電極-電解液」界面的基本理解、電解液母體調節和電極自身因素等方面,對當前鈉離子電池界面調控的研究進展和前沿問題進行了梳理與展望(圖1),相關論文以「Manipulating Electrode/Electrolyte Interphases of Sodium-Ion Batteries: Strategies
  • 中科院和代爾夫特理工大學開發新方法 預測鈉離子電池原子結構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中國科學院和代爾夫特理工大學(TU Delft)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預測鈉離子電池原子結構的方法,這在世界上尚屬首次,將大大推進鈉離子電池研究。該類電池將成為僅次於鋰離子電池的重要技術。
  • 莫一非&陳海龍AEM綜述:鈉離子電池電極材料的計算研究
    從鈉離子電池的充放電原理可以看出,研發具有高比容量,高能量密度,循環性能好的正負極材料,是發展鈉離子電池的關鍵。理論計算模擬技術可以探究鈉離子電池電極材料工作的深層次機理,彌補實驗表徵手段的不足。其中,基於量子力學的第一性原理計算可以很好地從原子尺度解釋和預測電極材料的熱力學與動力學性能。
  • 日本研發硬碳電極可提高鈉離子電池的容量使用
    打開APP 日本研發硬碳電極可提高鈉離子電池的容量使用 微鋰電 發表於 2021-01-11 13:55:41 日本的科學家們展示了一種硬碳電極
  • 來自俄羅斯火山的天藍礦石,為鈉離子電池開發帶來新契機
    這塊神奇的天藍色礦石petrovite,或許是加速鈉離子電池商業化的要素之一。鈉離子電池的運行方式與現在常見的鋰離子電池相似,離子通過電解質在電極兩端之間來回,且鈉更是地殼含量第六多的元素,具成本低與原材料供應無虞的優勢,若成功商業化就能變成鋰離子電池的替代方案。
  • 研究人員開發出全固態二次電池新電極結構
    韓國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型全固態二次電池的電極結構。如果採用這種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電池的能量密度可大幅提高,對高性能二次電池的開發有巨大貢獻。來自電子通信研究所(ETRI)和大邱慶北科學與技術研究所(DGIST)的聯合研究小組在確定了活性材料之間鋰離子擴散的機理後,設計了一種用於全固態二次電池的新電極結構。
  • 研究人員打造出一種能與鋰離子電池相媲美的鈉離子電池
    本文轉自【cnBeta.COM】;據外媒報導,在電池中使用鈉離子化學物質而不是普通的鋰離子可以帶來許多優勢,因為這種元素既廉價又豐富。日前,華盛頓州立大學的科學家們提出一種設計方案,據稱它可能會改變這一領域的局面--一種鈉離子電池的能量容量和循環能力可能能與市場上已有的一些鋰離子電池媲美。 在某種程度上,鈉離子電池就像鋰離子電池一樣,通過在液體電解質中的一對電極之間反彈離子來發電。然而以這種形式存在的一個問題是,在此過程中,不活動的鈉晶體往往會聚集在陰極的表面並最終導致電池死亡無法再發電。
  • 研究人員開發出預測鈉離子電池原子結構的方法
    打開APP 研究人員開發出預測鈉離子電池原子結構的方法 蓋世汽車 發表於 2020-11-16 10:19:42   據外媒報導,中國科學院和代爾夫特理工大學(TU Delft)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預測鈉離子電池原子結構的方法,這在世界上尚屬首次,將大大推進鈉離子電池研究。
  • 鈉離子電池材料設計可能再進一步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物理所)科研團隊與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法國波爾多大學等合作,提出了一種簡單的預測鈉離子層狀氧化物構型的方法,並在實驗上證實了該方法的有效性,為低成本、高性能鈉離子電池層狀氧化物正極材料的設計製備提供了理論指導
  • 高比能、長壽命的柔性固態鈉離子電池問世
    但是,固態鈉離子電池的發展也存在諸多挑問題,如固態電解質的離子電導率低;固態電解質與電極間的界面接觸差;電極材料在脫嵌鈉離子過程中的體積變化大,導致固態電池的內阻大、容量低、壽命短。因此,急需發展更加高效的解決方法來克服固態鈉離子電池中存在的各種問題,以滿足大規模商業化應用的需求。
  • 鈉離子電池:中國的機會
    同時藉助於正負極均可採用鋁箔集流體構造雙極性電池這一特點,可進一步提升鈉離子電池的能量密度,使鈉離子電池向著低成本、長壽命、高比能和高安全的方向邁進。圖1 鈉離子電池優勢經過世界各研究組的共同努力,鈉離子電池在電極材料、電解質材料、表徵分析、儲鈉機制探索和電芯技術等方面不斷取得突破,鈉離子電池相關文章的發表數量迅速增加,專利的申請數目逐年遞增。
  • 北京大學劉永暢&李平綜述鈉離子電池中靜電紡絲電極材料研究進展
    值得關注的是,鈉離子比鋰離子更大、更重,通常會導致SIBs反應動力學緩慢;此外,鈉化過程往往會引發電極材料的大體積變化甚至不可逆的結構失效,惡化電池的循環穩定性。因此,開發合適的電極材料以適應快速穩定的Na離子嵌入/脫出成為推動SIBs產業化發展的研究熱點。一維納米結構電極材料因其高比表面積、短離子擴散通道和良好的電子轉移路徑而備受關注。
  • 「電池國家隊」研發出新型鈉離子電池,價格比肩鉛酸電池
    鈉離子電池重出江湖在今天看來,鋰電池已經成了各種電子設備電池、動力電池的絕對主流選項,相較而言,鈉離子電池的市場份額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在研究歷程上,兩個技術路線有著幾乎同步的起點。上世紀 70 年代,鈉離子電池和鋰離子電池都是電池領域科學家研究的重點方向。讓兩者真正分野的索尼在 90 年代成功將鋰電池商用化,在消費電子領域大面積鋪開了鋰離子電池。商用化的順利進行反向抑制了鈉離子電池技術路線的發展。
  • KAIST提出以硫化銅為電極材料 助推鈉離子電池商業化
    (圖源:KAIST官網)蓋世汽車訊 鋰離子電池(LIBs)自面市以來,已被廣泛應用於各種電化學儲能應用,包括行動裝置、電動汽車和儲能系統(Ess),是最受歡迎的可充電電池類型之一。但是,隨著需求的增加,其價格在過去幾年也有所上漲。
  • 鈉離子電池:電動車的未來新趨勢,技術新突破!
    但如今不僅出現了具有開創性的科學出版物,而且也有非常多極具前瞻性的原型:根據一份五月份發表的報告,一顆由韓國研發的鈉離子電池在經過約500次完整充電循環後,其電池容量才下降至原先的80%。由一個美中研究小組開發的另一種電池,在相同的電池容量下約能完成450次充電。而一個中國製作的鈉離子電池雖然容量較小,但在經過1200次12分鐘快充後,還有70%的電池容量。
  • 北理工吳鋒院士團隊在鈉離子電池材料結構設計和性能優化取得進展
    但是,鈉的標準電極電位較高、鈉離子半徑較大,導致現有鈉離子電池能量密度不足。因此,亟需探索具有高比容量和快速離子傳輸動力學的先進電極材料。二維過渡金屬硫族化物(TMC)具備開放的框架結構和良好的電化學性能,廣泛應用於鋰離子電池和鈉離子電池。其較大的層間距和較弱的範德華相互作用,可實現鈉離子的快速傳輸。但TMC的電導率低,導致比容量和倍率性能不佳。
  • 《Science》發表鈉離子電池研究成果:鈉離子電池技術或將再進一步?
    該研究提出了一種簡單的預測鈉離子層狀氧化物構型的方法,並在實驗上證實了該方法的有效性,為低成本、高性能鈉離子電池層狀氧化物正極材料的設計和製備提供了理論指導。據悉,這是《Science》創刊百餘年來首次刊登鈉離子電池領域相關文章,不僅表明了國際主流科學界對該技術突破的重視,也佐證了我國鈉離子電池前沿技術已比肩國際最頂尖水平。
  • 【中國科學報】鈉離子電池材料設計可能再進一步
    近日,中科院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物理所)科研團隊與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法國波爾多大學等合作,提出了一種簡單的預測鈉離子層狀氧化物構型的方法,並在實驗上證實了該方法的有效性,為低成本、高性能鈉離子電池層狀氧化物正極材料的設計製備提供了理論指導。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科學》。
  • 鈉離子電池及鋰硫電池最新研究進展匯總
    值得注意的是,實驗證實了纖維內的鈉離子運輸,使得更多鈉均勻的沉積於網絡內部而沒有接觸電解液;這是無枝晶鈉電鍍的關鍵,尤其是在全固態鈉電池。此外,結合精巧的原位實驗設計,CNF相比石墨化碳表現出更優越的鈉容量。5. Nat.
  • CCS Chemistry | 新方法-原位共聚製備高性能鈉離子電池凝膠電解質
    中科院化學所郭玉國研究員、殷雅俠研究員團隊提出了一種雙單體原位共聚製備三維網絡結構凝膠聚合物電解質的方法,同時構建了基於該新型電解質的鈉離子電池。所得電解質展現出高的室溫離子電導率,良好的熱穩定性和寬的電化學工作窗口。良好的安全性、熱穩定性以及無液體洩漏是鈉離子電池(SIBs)成為大規模能量存儲體系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