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研發硬碳電極可提高鈉離子電池的容量使用

2021-01-12 電子發燒友
打開APP
日本研發硬碳電極可提高鈉離子電池的容量使用

微鋰電 發表於 2021-01-11 13:55:41

日本的科學家們展示了一種硬碳電極,可以大大提高鈉離子電池的容量。隨著對長期性能的進一步研究,這一發現可以使鈉離子電池在能量密度上更好地與鋰離子電池競爭。

鈉離子電池是一種很有前途的儲能技術,在固定儲能領域已經看到了有限的商業化。而鈉離子也吸引了研究人員的大量關注,因為它提供了一種替代鋰離子電池的方法,而鋰離子電池依靠的是更便宜、更豐富的材料。

在能量密度方面,鈉離子技術要比鋰電落後一些。這意味著它被廣泛認為對於電動汽車或消費類電子產品等應用不切實際,因為在這些應用中,電池的尺寸和重量是首要考慮的問題。然而,東京理科大學(TOS)科學家的一項新發現可能會顛覆這一假設。

該大學的一個小組將目光投向了碳電極材料,以提高鈉離子電池的容量,並開發出一種製造多孔硬碳陽極的技術。該技術在發表於《Angewandte Chemie》國際版的論文New hard-carbon anode material for sodium-ion batteries will solve the lithium conundrum中進行了描述。

該工藝的關鍵是使用氧化鎂(MgO)作為孔隙大小和結構的「模板」。MgO顆粒形成碳基體,並在600攝氏度下進行預處理,然後在1500攝氏度下進行酸浸和碳化,完成這一過程。經過一系列優化MgO模板的實驗,並計算出理想的製造條件,該課題組在第一個周期就能製造出容量為478毫安時/克、庫侖比效率(電荷轉移效率)為88%的硬碳。

TOS教授Shinichi Komaba指出,此前報導的這種材料的最高值是438毫安時/克,而這是在更高的溫度下加工實現的。TOS提出的計算結果顯示,利用這種陽極的鈉離子電池的工作電壓差將略低於今天的標準鋰離子電池,但能量密度仍將實現約19%的增長(1600瓦時/千克,而1430瓦時)。

Komaba說:「我們的研究證明,實現高能鈉離子電池是可能的,推翻了人們普遍認為鋰離子電池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我們開發的具有極高容量的硬碳,為設計新的儲鈉材料打開了一扇門。」

其他正在研究的電池概念承諾的能量密度遠遠超過TOS在這裡取得的成就,目前還不清楚這種新概念還能擠出多少性能。然而,這項工作可能迫使研究人員再次思考鈉離子電池的可能性。下一步將是評估這種方法的實用性,以及材料是否能在許多循環中保持穩定性,並達到至少與當今鋰離子技術相當的壽命。

責任編輯:gt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華南師範大學:氮摻雜硬碳作為鈉離子電容器的對稱電極
    3、對稱電極具有匹配的反應動力學,從而為SIC帶來了出色的電化學性能。成果簡介 鈉離子電容器(SICs)作為一種集電池和電容器優點於一體的新型儲鈉裝置,近年來得到了廣泛的研究。電容器(SIC)與摻氮硬質碳(N-HCs)作為對稱電極集成,具有電池和超級電容器的優點。
  • 日本科學家新開發具超高容量的鈉離子電池用碳負極材料
    近日,東京理科大學發表與物質材料研究機構、岡山大學共同開發了一項適用於超高容量鈉離子電池之碳負極材料。
  • 東京理科大等開發出超高容量鈉離子電池用碳負極材料
    東京理科大學理學部第一部應用化學科的駒場慎一教授(責任作者)、理學研究科化學專業的神山梓(碩士畢業,第一作者)和研究推進機構綜合研究院的久保田圭委託副教授,與日本物質材料研究機構(NIMS)能源環境材料研究基地的館山佳尚組長、NIMS的博士後研究員Youn Yong以及岡山大學研究生院自然科學研究科的後藤和馬副教授等人組成的研究團隊,成功合成了容量遠遠高於以往的鈉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的硬碳
  • 鈉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硬碳的儲鈉機理研究
    Li和Na作為同族元素具有非常相似的化學特性,同時鈉元素具有豐富的儲量和成熟的開採工藝,因此鈉離子電池被認為解決鋰資源儲量有限的有效方法。但是由於Na離子的離子半徑較大,因此在傳統的鋰離子電池用石墨材料中幾乎無法嵌入,而層間距較大的硬碳材料具有更好的嵌鋰特性,因此硬碳類材料是目前主流的鈉離子電池負極材料。
  • 莫一非&陳海龍AEM綜述:鈉離子電池電極材料的計算研究
    因此,開發廉價可替代鋰電池的相關儲能技術十分重要。鈉離子電池因為具有鈉資源豐富,成本低廉等優點,從而在能源存儲領域受到了廣泛關注。從鈉離子電池的充放電原理可以看出,研發具有高比容量,高能量密度,循環性能好的正負極材料,是發展鈉離子電池的關鍵。理論計算模擬技術可以探究鈉離子電池電極材料工作的深層次機理,彌補實驗表徵手段的不足。
  • 「電池國家隊」研發出新型鈉離子電池,價格比肩鉛酸電池
    中科海鈉團隊成員來自被稱為「電池研發國家隊」的中科院物理所二次電池研發團隊,其開發的鈉離子電池產品在性能上對標鋰電池,包括使用壽命相當,快充快放,且能量密度可達 140Wh/kg。而在成本上則明顯優於鋰電池,甚至可以比肩在市場上處於低端的鉛酸電池。該電池負極材料以煤作為原料,正極以廉價金屬氧化物為原料,成本優勢明顯。
  • 鈉離子電池:從基礎研究到工程化探索
    根據本領域最新的研究進展,提煉出了鈉離子電池在成本、性能等方面的7大優勢,這些優勢使鈉離子電池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最後重點介紹了本研究團隊在銅基層狀氧化物正極和無定形碳負極等低成本電極材料研發及其工程化放大,以及鈉離子電池研製和示範應用方面的工作。鈉離子電池的成功示範證明了其實際應用的可行性。
  • 「電池國家隊」研發出新型鈉離子電池,價格比肩鉛酸電池,電芯月產能已達30萬隻
    中科海鈉團隊成員來自被稱為「電池研發國家隊」的中科院物理所二次電池研發團隊,其開發的鈉離子電池產品在性能上對標鋰電池,包括使用壽命相當,快充快放,且能量密度可達 140Wh/kg。而在成本上則明顯優於鋰電池,甚至可以比肩在市場上處於低端的鉛酸電池。該電池負極材料以煤作為原料,正極以廉價金屬氧化物為原料,成本優勢明顯。
  • 鈉離子電池:從基礎研究到工程化探索
    鈉離子電池的優勢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①鈉資源儲量豐富,分布均勻,成本低廉;②鈉離子電池與鋰離子電池的工作原理相似,與鋰離子電池的生產設備大多可兼容;③由於鋁和鈉在低電位不會發生合金化反應,鈉離子電池正極和負極的集流體都可使用廉價的鋁箔;④在固態電池中,可設計雙極性電極,在同一張鋁箔兩側分別塗布正極和負極材料,將這樣的極片周期堆疊,在一個單體電池中實現更高電壓,並可節約其他非活性材料以提高體積能量密度
  • 【先導智能】前沿丨中美科學家研發有機聚合物制高性能電極 可用於低成本/環保鈉離子電池
    據外媒報導,下一代電池中的鋰離子可能會被更豐富、更環保的鹼金屬或多價離子所取代。不過,最主要的挑戰是要研發穩定的電極,能夠將高能量密度和快速的充放電速率相結合。最近,中國和美國的科學家就研發了一種由有機聚合物製成的高性能電極,可用於低成本、環保且耐用的鈉離子電池。
  • 【熱文回顧】胡勇勝團隊:鈉離子電池:從基礎研究到工程化探索
    本文首先分析了全球鋰資源形勢,尤其是我國鋰資源存在的潛在風險;隨後回顧了鈉離子電池的前世今生,並著重介紹了近些年全球鈉離子電池的產業化現狀。根據本領域最新的研究進展,提煉出了鈉離子電池在成本、性能等方面的7大優勢,這些優勢使鈉離子電池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最後重點介紹了本研究團隊在銅基層狀氧化物正極和無定形碳負極等低成本電極材料研發及其工程化放大,以及鈉離子電池研製和示範應用方面的工作。
  • . : 正極補鈉技術助力高性能鈉離子全電池
    目前鈉離子電池中使用的硬碳負極普遍存在首圈庫倫效率較低的問題,在電池循環過程中碳負極會消耗正極材料中有限的鈉以形成固態電解質界面(SEI)膜。正極材料中鈉的不可逆消耗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鈉離子電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環穩定性,這一問題已成為制約鈉離子電池發展的瓶頸之一。研究發現通過正極鈉補償可有效解決鈉離子電池中鈉不可逆消耗的問題,而且這一策略在工程化生產中也易於實施。
  • 日本推出新型高能鈉電池
    日本的科學家們展示了一種硬碳電極,可以大大提高鈉離子電池的容量。隨著對長期性能的進一步研究,這一發現可以使鈉離子電池在能量密度上更好地與鋰離子電池競爭。鈉離子電池是一種很有前途的儲能技術,在固定儲能領域已經看到了有限的商業化。
  • ...同步提高三維多孔碳網絡的石墨化和表面積作鋰/鈉離子電池的高...
    同步提高三維多孔碳網絡的石墨化和表面積作鋰/鈉離子電池的高容量負極材料  第一作者:劉海咪  通訊作者:木士春  單位:武漢理工大學,廣東省佛山仙湖實驗室  硬碳由於其豐富的資源,穩定性和無毒性而被廣泛研究應用於鋰\鈉離子電池的負極,但是其可逆容量,倍率能力和初始庫侖效率不高
  • 日本確定鋰離子電池樹突形成時間 有助於製成不起火的安全電池
    通常,充電器使用不當以及電池過度充電就會導致電池的負極上形成一種尖尖的結構,稱為「鋰枝晶」(樹突),能夠穿破負極與正極之間的屏障,導致電池短路。因此,準確地了解到此類樹突是如何形成的,對於提高鋰離子電池的安全性至關重要。
  • Chinese Phy B:聚焦熱行為失效分析—邁向更安全的鈉離子電池
    (b)半電池中800度熱解瀝青碳和1550度熱解瀝青碳的首周充放電曲線。(c)放電態硬碳電極與EC/DMC溶液混合的DSC曲線,該溶液包含1 M NaClO4,LiClO4,NaPF6或LiPF6。(d)三個循環後的鋰化(使用LiPF6鹽)和鈉化Sn電極(使用NaPF6鹽)的DSC曲線。
  • 北京大學劉永暢&李平綜述鈉離子電池中靜電紡絲電極材料研究進展
    所製備的Na3V2(PO4)3/CNFs是一種獨立的柔性薄膜,可以直接用作鈉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在0.1C下具有116 mAh g-1的可逆容量,在20 C下有71 mAh g-1的倍率容量,在0.5 C下150次循環後,容量保持率為88.6%。類似的,NaFePO4的 Na+擴散通道不足和導電性差,其單獨作為鈉離子電池電極材料時,電化學活性較差。
  • 日本確定鋰離子電池樹突形成時間 有助於製成不起火電池
    通常,充電器使用不當以及電池過度充電就會導致電池的負極上形成一種尖尖的結構,稱為「鋰枝晶」(樹突),能夠穿破負極與正極之間的屏障,導致電池短路。因此,準確地了解到此類樹突是如何形成的,對於提高鋰離子電池的安全性至關重要。
  • 鈉離子電池出爐!比三元鋰更耐用,500次充放電不損耗容量
    近期,一個來自倫敦的研發團隊成功研發了經過500次充放電而不損失電池容量的鈉離子電池,該團隊成功研發的鈉離子電池或將解決三元鋰電池的不穩定和價格高的問題。除倫敦的研發團隊外,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也對鈉離子電池展開了相關研究,攻克了阻止鈉離子流動的鈉晶體堆積問題。
  • ACS編輯良擇 | Triquinoxalinylene的鈉離子儲存機理與電極穩定性的提高策略
    Zhao (趙修松)有機鈉離子電池作為目前鋰離子電池的潛在替代者,由於成本低廉與對環境友好的特點獲得了越來越多研究者的青睞。比容量低和循環穩定性差是有機鈉離子電池所面臨的兩大主要挑戰。有機小分子TQA作為電極材料,因其中高密度的吡啶氮可作為鹼性陽離子存儲活性位點而具有較高的理論容量,然而其快速的容量衰減限制了它在有機電池當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