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Phy B:聚焦熱行為失效分析—邁向更安全的鈉離子電池

2020-11-28 騰訊網

【前言部分】

鈉離子電池(NIBs)因選用資源豐富、分布廣泛的Na作為活性元素而具備明顯的成本優勢。近年來,隨著NIBs電極和電解質材料的不斷發展,NIBs的能量密度得到了顯著提升,NIBs的安全性問題越來越重要。縱觀鈉基電池的發展歷史,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金屬鈉-硫電池和金屬鈉-金屬滷化物電池技術曾實現商業應用,但是它們的工作溫度較高(約300°C),金屬鈉負極處於熔融狀態,對電池陶瓷隔膜及封裝提出非常高的要求,這促使了鈉電向室溫NIBs(不使用金屬鈉,基於鈉宿主電極材料的搖椅式電池設計)演化。但是,構建更安全的NIBs仍然面臨挑戰。例如,與鋰電體系相比,較大的(Shannon有效離子半徑)和較重的Na+在插層式宿主結構中通常較難實現有利的動力學反應過程,因此嵌入過程可能伴隨放熱反應。

此外,由於鈉絡合物的路易斯酸度較低,NIBs的固體電解質中間相(SEI)的溶解度較高,SEI對電極不充分的動力學保護可能進一步引發熱量的產生。未來NIBs應用至電網儲能領域,需要大量電池組串並聯使用和長期運行,若其中一枚電池出現熱失控,則會將事故蔓延到其他電池,後果不堪設想,因此充分評估NIBs的安全性問題是十分必要的。

【正文部分】

1、成果簡介&研究亮點

近日,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清潔能源重點實驗室博士生李鈺琦在胡勇勝研究員(通訊作者)、陸雅翔副研究員(通訊作者)的指導下首次總結分析了鈉離子電池(NIBs)的失效機制和相關應對策略,文章主要分電極、電解質以及電極/電解質界面三個方面作詳細探討。考慮到主要安全風險,該文重點關注電池的熱行為,這將加深對NIB不同體系熱穩定性的了解,並加速高安全NIB的開發。該工作發表於國際物理學期刊Chinese Physics B,題為「Failure analysis with a focus on thermal aspect towards developingsafer Na-ion batteries」。

2、圖文導讀

與鋰電情況類似,NIBs安全問題的根源在於電池內部的熱量釋放或外部損壞引起的熱失控。如圖1a所示,熱失控過程通常包括以下三個步驟:(1)異常的過熱,過充,短路,外部衝擊等導致電池溫度升高到更高的值;(2)電池溫度的異常升高會觸發SEI或電解質的分解以及電極材料晶體結構(尤其是正極側)的破壞,這會帶來更嚴重的放熱鏈反應,並釋放出可燃氣體(氧氣等);(3)上述反應迅速傳播並擴散到整個系統,引起電池內部溫度和壓力的急劇增加,即熱失控。由於有機液體電解質的高活性,熱失控發生時導致最終的燃燒和爆炸幾乎是不可避免的,並將繼續損壞其他相鄰的電池。因此電池使用前進行嚴格的安全評估是必須的。有效的安全評估包括常規安全測試(過充電/放電、外部短路、高溫老化等)和濫用條件測試(擠壓、針刺、燃燒等),並且軟包電池的分析結果比紐扣電池更可靠。以Na0.9[Cu0.22Fe0.30Mn0.48]O2/熱解無煙煤的2 Ah軟包電池為例,對該滿充態的軟包電池進行安全性測試發現其可以通過短路、過充、針刺等嚴苛的測試條件而不起火、不爆炸,如圖1b-e所示。

圖1(a)熱失控過程的三個階段。(b-e)滿充狀態下(Na0.9[Cu0.22Fe0.30Mn0.48] O2/熱解無煙煤)鈉離子電池軟包的安全性測試結果。(b)外部短路測試,(c)過充電測試和(d)針刺測試過程中的電壓和溫度變化,(e)安全測試前後的軟包電池照片。

對於正極側,穩定的晶體結構至關重要,因為潛在的安全隱患來源於高電壓下活性物質的分解。如圖2所示,根據ARC及DSC等測試結果發現不同類材料的熱穩定性有明顯差異,比如層狀正極材料NaCrO2優於NaNi1/3Fe1/3Mn1/3O2,這種高安全性源於在完全充電狀態下NaCrO2幾乎沒有結構氧損失。而低氧活性正是大部分聚陰離子類材料的固有特性,由於具有熱力學穩定的相,聚陰離子類正極可在高溫工作條件下實現高度可逆的電化學反應。例如,具有穩定的焦磷酸根陰離子的Na2FeP2O7直到600°C才有氧氣逸出。除了選擇與晶體結構相關的本徵高安全性正極外,還需要注意和界面反應相關的表界面調節。表面/界面反應很容易觸發表面重構,並伴有過渡金屬還原(溶解)和表面氧流失,這表明正極固體電解質中間相(CEI)不穩定,長期循環或高溫運行下CEI可能破裂,因此,表面包覆或摻雜被認為是避免CEI分解的有效手段。

圖2(a)ARC熱穩定性測試滿充NaNi1/3Fe1/3Mn1/3O2/硬碳電池的溫度與時間的關係圖。(b)滿充態NaNi1/3Fe1/3Mn1/3O2在不同條件下取決於溫度的熱分解過程示意圖。(c)脫鈉態NaFeP2O7的熱分析(TG-DSC)曲線。(d)Na2-xFeP2O7多晶型的對應焓圖。(e)正極-電解質界面化學引起的電池失效機理示意圖。(f)高溫下脫鈉態Na0.5CrO2的熱反應機理。

至於負極(圖3),安全性問題更為關鍵,因為負極側常會出現低電壓範圍下金屬鈉析出和SEI不穩定等問題(一方面,考慮到金屬鈉的高反應性和爆炸危險,除非使用安全的電解質,否則很難直接將其用作負極;另一方面,即使沒有鈉金屬作為負極,由於正負極材料的面容量不匹配、過充、快充等不適當的操作,仍有可能在整個電池系統中發生金屬鈉的沉積)。在高溫下,由於在負極表面形成的SEI熱穩定性差,所以與正極相比,鈉化的負極與電解質的反應更劇烈。如果儲鈉電位太低,則可能會發生金屬鈉析出,因此斜坡類硬碳,石墨(共嵌入反應),合金類負極具有不容易析鈉的優勢(半電池平均反應電位在0.3-0.8 V)。

近來,聚陰離子類(Na3V2(PO4)3)、氧化物(Na0.6Cr0.6Ti0.4O2)等材料組成的對稱電池也降低了析鈉的風險,電池可在高電流密度下表現出安全的鈉存儲行為和長循環壽命。此外,由於與sp3碳相關的反應性降低,與鋰電中的常規石墨負極相比,無定型碳通常產生的熱量更少。並且同樣是硬碳材料,鈉基體系的熱穩定性也更加好。但是對於合金類材料的熱性能,DSC分析表明,與鋰化Sn材料相比,鈉化Sn材料放熱更多,這是由鈉體系形成的不穩定且厚的SEI膜引起的。因此,考慮到成本和安全性,碳基電極可能是更好的負極選擇。

圖3(a)拆解滿充態Na [Ni0.6Co0.2Mn0.2]O2/硬碳全電池中收集的硬碳電極的光學照片以及相應的SEM、EDS圖像。(b)半電池中800度熱解瀝青碳和1550度熱解瀝青碳的首周充放電曲線。(c)放電態硬碳電極與EC/DMC溶液混合的DSC曲線,該溶液包含1 M NaClO4,LiClO4,NaPF6或LiPF6。(d)三個循環後的鋰化(使用LiPF6鹽)和鈉化Sn電極(使用NaPF6鹽)的DSC曲線。(e)對稱型Na0.6Cr0.6Ti0.4O2/ Na0.6Cr0.6Ti0.4O2鈉離子全電池在不同倍率下的充放電曲線。

在有機液體電解質體系中,易燃的有機溶劑是整個電池體系安全的「短板」。因此,電解質方面的改進(圖4)可以有效助力構建更安全的NIBs。NIBs中使用的大多數有機液體電解質均借鑑於鋰電體系。但是,由於鈉鹽的離子晶體的靜電能較高,因此鈉鹽通常顯示出比鋰鹽更好的熱穩定性。對於溶劑,環狀溶劑分子的起始分解溫度要比線狀溶劑高,共溶劑可以在某種程度上減少放熱。在電解質,電極(鈉化狀態)或SEI並存的實際情況下,產生的亞穩態可能會進一步縮小熱穩定性窗口。一些有效的添加劑,如FEC,EFPN,可通過構建穩定的SEI膜來提高碳酸酯類電解質的熱穩定性甚至使電解質具備不可燃性。此外,具有低揮發性和低易燃性的離子液體基電解質可以提升NIBs的安全性,然而離子液體成本較高且不容易形成有效的SEI。近年來,磷酸酯類(高鹽濃度、氟化磷酸酯等),醚類(氟化醚等)等特殊溶劑的引入進一步優化了NIBs的熱力學穩定性,實現寬工作溫度範圍的同時兼具較優的電化學性能(良好的成膜特性)。

圖4(a)不同電解液的DSC熱分析曲線。(b)NaPF6in PC電解質和NaPF6in BMITFSI電解質的TG曲線。(插圖:BMITFSI的陽離子和陰離子成分的化學結構)(c)左:NaFSI in TMP電解質和傳統的1.0 M NaPF6in EC/DEC電解質的TG曲線。右:3.3 M NaFSIin TMP電解液和常規1.0 M NaPF6in EC/DEC電解液的可燃性測試。(d)TFEP電解液產生SEI層成分及機制的示意圖。(e)硬碳/ Na3V2(PO4)3全電池的循環性能。

有機液體電解質中仍然存在的可燃性風險促使了對新電解質體系的開發,其主要包括水系電解液和固體電解質。水系電解液直接使用水作為溶劑,具有本徵安全性和環境友好性,通過提高鹽與水的摩爾比可以有效拓寬電解液的電化學穩定性窗口。但水系電池可能不適合高溫工作環境。固體電解質在較高的工作溫度下反而表現更好(在200°C具有NASICON結構的Na3Zr2Si2PO12可提供1.5*10 3S/cm的離子電導率),因為其在高溫下具有較低的鈉離子遷移勢壘。但是無機氧化物電解質的界面接觸不良,通常會不利於電池的穩定循環,因此有必要引入一些柔性組分(PEO等聚合物電解質)以同時實現界面兼容性和安全性。另外,新興的原位聚合技術也是一種實現高安全NIBs的便捷方法,其可作為傳統有機液體電解質的升級,未來需要減少額外的引發劑以獲得受控的聚合反應。

圖5(a和b)Na0.66[Mn0.66Ti0.34]O2/NaTi2(PO4)3全電池在不同水系電解質(NaSiWE:2 M NaCF3SO3,NaWiSE:9.26 M NaCF3SO3和1 m Na2SO4)中的電化學性能。(a)低倍率下的庫侖效率。(b)長循環測試。(c)DSC曲線:Na3Zr2Si2PO12(上)和Na3V2(PO4)3(下)。(d)基於醚基液體電解質(1 M NaCF3SO3in TEGDME)和基於NASICON的複合固體電解質薄膜(HSE)的TGA曲線。(e)120°C下商業隔膜(Celgard)和HSE的收縮率。(f,g)純PEO和製備的PEO20NaFSI+ x wt%Al2O3(x= 0,1,2)混合聚合物電解質的表徵:(f)TGA曲線(從30到200°C);(g)在80°C下以1C的倍率Na3V2(PO4)3半電池的充放電曲線。(AQ:水作溶劑;AN:乙腈作溶劑)。

【總結和展望】

綜上,隨著鈉電產業化的推進,安全性是未來重點考慮的問題之一。如圖6a所示,不同的材料系統具有明顯不同的熱行為。全電池的實際安全性更多地取決於負極和電解質側,從短期來看,考慮到成本和性能,無定形碳負極匹配金屬氧化物正極的有機液態鈉離子電池具有較好的應用前景。最近的一些報導表明,基於上述體系的軟包電池具有很高的安全性,未來應進一步明確其特殊的安全機制,建立穩定的SEI和CEI可以進一步提高熱穩定性。除電解質和電極外,集流體、隔膜等也對鈉電的安全性產生較大的影響,未來可考慮引入一些「智能」材料,包括過充保護添加劑,熱響應材料等。

此外,需要進一步開發精準的表徵手段,以捕獲電池的詳細熱參數(最近採用新的定容型DSC對Li/Na基有機電解液進行對比,發現Na基電解液體系表現出比Li基體系更好的熱穩定性,如圖6b)。但截止到目前,鈉離子電池的安全性測試積累的數據還達不到鋰離子電池安全測試的要求,包括全壽命周期、100%SOC範圍、濫用測試、不同類型的大容量單體(軟包、鋁殼、圓柱)等,這些方面還需要系統研究。同時,應考慮建立一個更可靠的鈉離子電池安全性資料庫,通過一些原位監測手段實現多尺度表徵,以幫助明晰鈉離子電池具體的失效機制。

圖6(a)與熱穩定性有關的鈉離子電池不同電解質和電極體系的放熱起始溫度的總結。(b)NaPF6in EC/DMC與LiPF6in EC/DMC電解液的定容型DSC曲線對比。

Failure analysis with a focus on thermal aspect towards developing safer Na-ion batteries,Chinese Physics B, 29, 048201DOI: 10.1088/1674-1056/ab7906

https://iopscience.iop.org/article/10.1088/1674-1056/ab7906

【作者簡介】

胡勇勝:2001年獲武漢理工大學材料學院碩士學位,2004年獲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博士學位,曾先後到德國馬普固體研究所、美國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做博士後,2008年回到物理所工作,現為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員、清潔能源實驗室主任,2015、2016年分別入選英國皇家化學學會會士、英國物理學會會士。近年來主要致力於儲能材料和儲能器件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固態離子學和鈉離子二次電池關鍵材料等。

陸雅翔:博士,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2012年獲李四光獎學金前往英國伯明罕大學攻讀博士學位。2015年於英國薩裡大學與倫敦大學瑪麗皇后學院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2017年入選中科院物理所「國際青年學者計劃」回國工作。2018年擔任中科院物理所副研究員,在清潔能源實驗室E01組開展工作。近期主要從事鈉離子電池電極材料及其界面相關研究工作。

李鈺琦:自2017年起在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清潔能源重點實驗室攻讀博士學位,師從胡勇勝研究員。研究圍繞鈉離子電池的電極、電解質及其界面設計等方向已在Chem. Soc. Rev.、Adv. Energy Mater.、ACS Energy Letters等國際頂尖期刊上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多篇文章。

相關焦點

  • 第三屆全國鋰電池失效分析與測試技術研討會在溧陽召開_資訊中心...
    儀器信息網訊 2020年12月2日,第三屆全國鋰電池失效分析與測試技術研討會在天目湖豪生大酒店召開,本屆研討會聚焦電池與下一代電池關鍵材料與器件的失效分析,圍繞電池失效分析與測試技術進行相關科學與技術的交流與研討,吸引相關領域學者、產業鏈上下遊企業研發人員超
  • CCS Chemistry | 新方法-原位共聚製備高性能鈉離子電池凝膠電解質
    中科院化學所郭玉國研究員、殷雅俠研究員團隊提出了一種雙單體原位共聚製備三維網絡結構凝膠聚合物電解質的方法,同時構建了基於該新型電解質的鈉離子電池。所得電解質展現出高的室溫離子電導率,良好的熱穩定性和寬的電化學工作窗口。良好的安全性、熱穩定性以及無液體洩漏是鈉離子電池(SIBs)成為大規模能量存儲體系的基本要求。
  • 王莉:鋰離子電池安全失效機理及失效抑制技術研究進展
    演講人:清華大學汽車節能與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副研究員 王莉 演講主題:鋰離子電池安全失效機理及失效抑制技術研究進展今天講電池熱失效還有安全抑制技術是由汽車節能與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眾多老師和研究團隊共同參與的,從材料一直到模組,按照陳總的劃分標準的話就是從部件到子系統都進行了失效機理研究,包括為什麼會失效,失效的過程是怎麼樣,以及如何能夠把失效的問題解決掉。
  • 鋰離子電池SEI膜化學、機械和熱失效機理
    但是SEI膜並非絕對穩定,在電池循環的過程中因為化學、機械和熱的作用還會發生分解反應,引起電池的失效。近日,北京理工大學的Jun-Fan Ding(第一作者)和Jia-Qi Huang(通訊作者)等人從SEI膜的形成機理、成分和結構的角度,以及SEI膜的熱失效、化學失效和機械失效等角度進行分析。
  • 鈉離子電池:中國的機會
    這離不開對鋰離子電池研究經驗的成功借鑑,更離不開對鈉離子電池本徵優勢的不斷探索。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研究者發現鈉離子電池不僅具有鈉資源儲量豐富、分布廣泛、成本低廉、無發展瓶頸、環境友好和兼容鋰離子電池現有生產設備的優勢,還具有較好的功率特性、寬溫度範圍適應性、安全性能和無過放電問題等優勢(圖1)。
  • 進展|一種高容量鈉離子電池層狀氧化物模型材料
    為了進一步發展具有高容量和長循環性能的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開發高鎳O3-NaTMO2正極材料有望成為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策略。目前鋰離子電池NCM(鎳鈷錳)材料體系中的Ni含量已經可以提高到80%以上,無鈷高鎳正極也是目前鋰離子電池的重要攻堅方向,但是進一步降低Co元素的含量遇到了很大的技術瓶頸,這也限制了其材料成本的進一步下降。
  • 鈉離子電池能取代鋰離子電池嗎?
    鈉離子電池是鋰電池的潛在替代品,但鋰離子電池的陽極卻不能為鈉離子電池提供同樣的性能。對於鈉離子電池來說,缺乏結晶結構的無定形碳被認為是一種有用的陽極,因為它有缺陷和空隙,可以用來儲存鈉離子。氮/磷摻雜的碳也具有不錯的電性能。
  • 鋰離子電池安全事件起火及失效機理分析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至少發生了40起涉及新能源汽車的火災事故,新能源汽車包括純電池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插電式汽車以及燃料電池汽車。那麼對應新能源汽車來說電池安全尤為重要,下面就鋰電池的失效機理進行闡述。如果在高溫下工作,電池的容量會下降得更快,而且壽命也會縮短。
  • 第三屆全國鋰電池失效分析與測試技術研討會初步日程公布
    為了促進鋰電池失效分析與測試技術發展,滿足高校、研究機構和企業需求,及時了解鋰電池失效分析與先進測試技術方面的進展,第三屆全國鋰電池失效分析與測試技術研討會將於2020年12月2-3日在江蘇溧陽舉行,本屆研討會將更關注電池與下一代電池關鍵材料與器件的失效分析。誠邀國內外相關領域學者、產業鏈上下遊企業研發人員,進行電池失效分析與測試技術相關科學與技術的交流與研討。
  • 北京大學劉永暢&李平綜述鈉離子電池中靜電紡絲電極材料研究進展
    值得關注的是,鈉離子比鋰離子更大、更重,通常會導致SIBs反應動力學緩慢;此外,鈉化過程往往會引發電極材料的大體積變化甚至不可逆的結構失效,惡化電池的循環穩定性。因此,開發合適的電極材料以適應快速穩定的Na離子嵌入/脫出成為推動SIBs產業化發展的研究熱點。一維納米結構電極材料因其高比表面積、短離子擴散通道和良好的電子轉移路徑而備受關注。
  • 防範熱失控,動力電池安全智能系統實例分析及建議
    如何解決好這個問題,2017年5月6日-7日,由清華大學主辦的第一屆全國鋰離子電池安全性技術研討會在北京召開,歐陽明高教授認為,解決好動力電池熱失控需要三板斧。這些說明,要解決好電動汽車上動力電池的安全,一是行業上下都必須要高度重視,二是要研發出技術指標較高的系統(總成件),三有了這樣的系統以後,要積極配置到汽車上來。筆者將自己對動力電池安全智能系統及實例分析及建議,分享給大家,供大家參考。
  • 鈉離子電池
    為什麼介紹鈉離子電池呢?陳立泉院士在2021電動車百人論壇講到:為什麼介紹鈉離子電池呢?因為鋰離子電池現在全世界都在做,如果說全世界的車都用鋰離子電池來開,全世界的電能都用鋰離子電池儲存,根本不夠,所以我們一定要考慮新的電池,鈉離子電池是首選。
  • . : 正極補鈉技術助力高性能鈉離子全電池
    目前鈉離子電池中使用的硬碳負極普遍存在首圈庫倫效率較低的問題,在電池循環過程中碳負極會消耗正極材料中有限的鈉以形成固態電解質界面(SEI)膜。正極材料中鈉的不可逆消耗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鈉離子電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環穩定性,這一問題已成為制約鈉離子電池發展的瓶頸之一。研究發現通過正極鈉補償可有效解決鈉離子電池中鈉不可逆消耗的問題,而且這一策略在工程化生產中也易於實施。
  • 鈉離子電池:從基礎研究到工程化探索
    摘 要近年來,對低成本儲能技術日益增長的需求促使越來越多的科研人員和工程師加入到鈉離子電池基礎研究和工程化探索的事業中來,鈉離子電池以可觀的速度在近10年內快速成長。本文首先分析了全球鋰資源形勢,尤其是我國鋰資源存在的潛在風險;隨後回顧了鈉離子電池的前世今生,並著重介紹了近些年全球鈉離子電池的產業化現狀。
  • 鈉離子電池出爐!比三元鋰更耐用,500次充放電不損耗容量
    三元鋰電池正極出現大量微裂紋直接影響到電池的使用壽命,電極析出氧氣則極易導致電池熱失控的發生,進而引發電池的起火爆炸。不僅如此,三元鋰電池的造價也是居高不下是因其內部含有鈷元素,而鈷的全球儲量僅為720萬噸,這使得該型電池每千瓦時的生產價格普遍在1000元以上。
  • 執著「鈉」十年鈉離子電池迎來「破曉」
    當眾多人聚焦鋰離子電池的時候,他把目光轉向了「冷門」的鈉離子電池,這「一眼」就是10年,也是這「一眼」打開了鈉離子電池產業化的大門。此時的胡勇勝,不僅是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還是中科海鈉的創始人。
  • 從鋰離子電池到鈉離子電池,我們面臨哪些挑戰與機遇?
    相比於金屬鋰,鈉鹽的儲量十分豐富,並且具有成熟的提取工藝,同時Na和Li作為同族元素具有類似的電化學特性,因此近年來鈉離子電池的研究逐漸成為新的熱點。近日,埃因霍芬理工大學的Kudakwashe Chayambuka(第一作者)和雪梨科技大學的Peter H. L. Notten(通訊作者)等人對現有的鈉離子電池研究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進行了分析。
  • 鈉離子電池:從基礎研究到工程化探索
    ;⑤鈉離子的溶劑化能比鋰離子更低,即具有更好的界面離子擴散能力;⑥鈉離子的斯託克斯直徑比鋰離子的小,相同濃度的電解液具有比鋰鹽電解液更高的離子電導率,或者更低濃度電解液可以達到同樣離子電導率;⑦根據目前初步的高低溫測試結果,鈉離子電池高低溫性能更優異;⑧在所有安全項目測試中,均未發現起火現象,安全性能更好。
  • 莫一非&陳海龍AEM綜述:鈉離子電池電極材料的計算研究
    從鈉離子電池的充放電原理可以看出,研發具有高比容量,高能量密度,循環性能好的正負極材料,是發展鈉離子電池的關鍵。理論計算模擬技術可以探究鈉離子電池電極材料工作的深層次機理,彌補實驗表徵手段的不足。其中,基於量子力學的第一性原理計算可以很好地從原子尺度解釋和預測電極材料的熱力學與動力學性能。
  • 鈉離子電池實現量產,成本優勢明顯,將會取代鋰離子電池?
    如今的科學技術發展得飛快,人們對於實用的生活用品的追求也越來越明顯,例如常常出現在生活各個方面的鋰電池,是目前的最佳選擇,但它也有自己的劣勢鋰元素稀少,價格稍高,所以越來越多的研發團隊都想研發出可以代替鋰電池又性價比高新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