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老師:「 在過去250年歷史長河中,人類先後利用煤炭、石油、天然氣作為人口大幅增長、生產力大幅提升的基礎原材料。但煤油氣在全球各國的分布不均,帶來了無窮無盡的掠奪、衝突和戰爭。不過,這一切都已經成為歷史,即將被人類扔進歷史的垃圾桶。由於以「風光儲電力」為核心的第三代能源已經全面擺脫補貼並全面進入平價時代,人類在未來的100年中,可以不再依賴於資源分布極為不均的「煤油氣」,而依賴於只要有土地和陽光就能產生的光伏電力。
而人類能源結構在未來30年中的重大變化,必將作用於未來100年,也必將推動全球政治上層建築的深化與發展。我們站在2021年這個時間點上,完全可以暢想,能源革命對於未來100年的人類社會的深刻改造和全面升級!當國家與國家之間不再為了能源而發生衝突,當全球各族人民能和諧、共贏的激發各自的潛能並快速提升生產力,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口號必然能成為現實!」
為什麼介紹鈉離子電池呢?
陳立泉院士在2021電動車百人論壇講到:
為什麼介紹鈉離子電池呢?因為鋰離子電池現在全世界都在做,如果說全世界的車都用鋰離子電池來開,全世界的電能都用鋰離子電池儲存,根本不夠,所以我們一定要考慮新的電池,鈉離子電池是首選。
鋰的含量是相當少的,只有0.0065%,鈉的含量2.75%,鈉的含量相當多。
以前也提過這個鈉離子電池,引述自《從一個PhD的找工作經歷,預判電池技術路線》:
我也諮詢了很多德國的電池研究學者及企業界人士,應該說不少人並不認為鈉離子電池最終價格($/Wh)會比鋰離子電池低。但是同時,歐洲又是鈉離子電池研究的重鎮,特別是西班牙的CIC,當然法國也對鈉離子電池很感興趣,英國也有主攻鈉離子電池的初創公司。
這背後的邏輯可能並不是價格驅使。我感覺他們做這一研究的驅動力就是在歐洲這一礦產十分貧瘠的地方,鈉元素的廣泛分布及其易獲得性,使得鈉離子電池成為能源安全的理想保障,特別是鈉離子電池與鋰離子電池的原理、結構完全一致,不需要做多大改動就可以替代。所以我感覺,鈉離子電池的意義,與其說會大規模替代鋰電池,不如說是個應急替代品,或者說,是個能源安全的砝碼。
我個人感覺鈉離子電池大概永遠也不會比鋰離子電池的性價比更高,但是作為分散能源安全的放在其他籃子中的雞蛋,鈉電池研究應該會持續獲得經費資助。當然所有人都受現實的局限,沒人能判斷科學的進程,更何況我等小人物,但是電池這個學科的熱度,與其說是源自科學的重大發現,不如說是技術的陸續突破。正如一開始說的那樣,目前的電池本質就是氧化還原反應,原理不是很難。所以用不同的離子根本算不得什麼創新。如果說未來某種技術會使鈉電池有重大突破,只要還是當前定義下的氧化還原搖椅式電池,那麼該技術用於鋰電池體系,極大概率會比鈉電池好。所以我才大言不慚的說鈉電池大概率永遠也趕不上鋰電池。回到最前面馬弋崴老師呼喊的「能源的和平利用時代」,雖然人類不再依賴於資源分布極為不均的「煤油氣」,但儲能所需的鋰資源仍然分布極為不均,為了避免從石油戰爭到鋰礦戰爭,發展鈉離子電池和氫能,勢在必行。
歡迎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