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電池最新研究進展,高容量的鈉離子電池

2020-12-06 搬運工說化學

近年來,由於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可攜式電子產品中的廣泛應用,鋰離子電池一直是儲能研究和開發的重點。隨著全球能源存儲需求在越來越多的領域的不斷增長,如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 特別是用於緩衝間歇性能源的大型電網儲能(太陽能、風能、潮汐能等領域,鋰離子電池由於受制於鋰的成本和有限的可用性,無法滿足社會的需求。因此,除了鋰離子電池之外還需要還發其他的電池技術

圖/新能源汽車

鈉離子電池是一種很有應用前景的電池。地球上Na資源的儲存量比Li資源高一千倍以上,Na資源的開發成本比鋰的開採成本低很多。而且鈉和Li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於相同的主族,具有類似的化學物理性質,這也使得鈉作為二次電池的儲能介質具有與Li類似的機制。但是由於鈉離子的離子半徑大於Li離子,使得鈉離子難以插入到現有的活性電極材料中,這也導致了Na離子電池發展和應用的嚴重遲緩。因此研究開發高性能、低成本的鈉離子電池電極材料,特別是陽極電池材料具有重要意義。目前科學家已經開發了很多種針對鈉離子電池的陽極電池材料,其中碳基材料以其豐富、低電位、低成本等優點引起了研究人員的極大興趣,這些優點對鈉離子電池的實際應用都具有重要意義。但是碳基陽極的鈉離子電池電容量有限,初始庫倫效率較低,實際應用中速率性能較差,因此開發新型碳基的陽極材料是目前鈉離子電池研究的熱點領域

圖/新能源汽車電池

近日,天津大學鄭春明團隊與加州大學的Galen D. Stucky團隊合作,從超級電容器的啟發,開發了一種蜂窩狀富氮的分層多孔碳作為高速率陽極材料具有超穩定的可循環性,能夠顯著提高鈉離子電池的性能。研究團隊以甘氨酸為碳氮前體,氯化鈉為模板,噴霧乾燥後在流動氨氣下熱解合成了具有膨脹層間距、高度無序的分層多孔碳。分層多孔碳的無序相位和擴展的層間距離降低了Na離子的插入壁壘,從而提高了Na離子的存儲速率能力。分層多孔碳中豐富的氮摻雜產生了豐富的缺陷,提高了電化學活性。同時,分層次多孔結構和氮摻雜在一起,給碳基陽極材料帶來了突出的儲能性能和優良穩定的循環性能,500mA/克的電流密度下,充電放電循環3000次後,還可以提供255.9mA*h/克的可逆放電容量。即使在較高的電流密度(5000 mA /克)和超長循環(10000循環)下,也能獲得101.4 mA*h/克的可逆容量,與第1000循環相比保留97.3%的放電容量,這也證明了分層多孔碳具有優良的速率性能和循環穩定性。

圖/鈉離子電池文獻截圖

隨後,研究團隊以分層多孔碳為陽極,以Na3V2(PO4)3/C為陰極組成了全電池和更大的可穿戴全電池100Ma/克的電流密度下,經過循環100次後還能在1-3.9伏特的電壓範圍內,提供238.7 mA*h/克的可能電量,與第二次循環相比,保留了95.3%的電量。可穿戴電池表現出優良的功率輸出。這兩個結果表現出了分層多孔碳在鈉離子電池中的實際應用前景。

圖/全電池及可穿戴電池

相比於鋰離子電池,鈉離子電池造價成本更低,希望這樣的電池技術能早日出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期待新一代電池體系早日應用。

相關焦點

  • 鈉離子電池及鋰硫電池最新研究進展匯總
    上述優越特性使其有望成為鋰離子電池(LIBs)和鈉離子電池(SIBs)電極。近日,中科院化學所李玉良研究員和中科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黃長水研究員(共同通訊作者)等專注於提高電導率、容量和良好的體相離子運輸的分子設計,通過在銅箔上進行原位的三乙炔基苯交叉偶聯反應製備了富碳框架氫取代石墨炔(HsGDY)薄膜。
  • 鈉離子電池:從基礎研究到工程化探索
    目前根據最新的研究結果發現了鈉離子電池的諸多優勢,除了鈉資源儲量豐富的優勢之外,還具有高低溫性能優異、安全性高、可用低鹽濃度電解液等優點(圖1),一些技術指標甚至優於鋰離子電池,展現出巨大的開發潛力。該車亮相於2018年6月9日物理所90周年所慶日,陳立泉院士親自為該電動汽車揭幕並試駕了該車;2019年3月29日,作者團隊發布了世界首座30 kW/100 kW·h鈉離子電池儲能電站,目前為中科院物理所長三角研究中心供電。儲能電站可實現「谷電峰用」的用電模式,緩解電網供給側的不平衡狀況,利用峰谷電價差不僅可以降低用電成本,也可以減小風能、光能併網對電網帶來的衝擊,對於新能源的發展有推動作用。
  • 鈉離子電池:從基礎研究到工程化探索
    根據本領域最新的研究進展,提煉出了鈉離子電池在成本、性能等方面的7大優勢,這些優勢使鈉離子電池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最後重點介紹了本研究團隊在銅基層狀氧化物正極和無定形碳負極等低成本電極材料研發及其工程化放大,以及鈉離子電池研製和示範應用方面的工作。鈉離子電池的成功示範證明了其實際應用的可行性。
  •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高性能鋰離子/鈉離子電池磷基負極材料最新研究進展及展望
    作為新一代高性能儲能裝置,鋰離子電池已經在可攜式電子產品和電動汽車等領域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 【熱文回顧】胡勇勝團隊:鈉離子電池:從基礎研究到工程化探索
    本文首先分析了全球鋰資源形勢,尤其是我國鋰資源存在的潛在風險;隨後回顧了鈉離子電池的前世今生,並著重介紹了近些年全球鈉離子電池的產業化現狀。根據本領域最新的研究進展,提煉出了鈉離子電池在成本、性能等方面的7大優勢,這些優勢使鈉離子電池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最後重點介紹了本研究團隊在銅基層狀氧化物正極和無定形碳負極等低成本電極材料研發及其工程化放大,以及鈉離子電池研製和示範應用方面的工作。
  • 鈉離子電池出爐!比三元鋰更耐用,500次充放電不損耗容量
    近期,一個來自倫敦的研發團隊成功研發了經過500次充放電而不損失電池容量的鈉離子電池,該團隊成功研發的鈉離子電池或將解決三元鋰電池的不穩定和價格高的問題。除倫敦的研發團隊外,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也對鈉離子電池展開了相關研究,攻克了阻止鈉離子流動的鈉晶體堆積問題。
  • 倫敦科研團隊宣布鈉離子電池研製成功 500次充放電不損傷電池容量
    這個研發團隊研發的鈉離子電池經過500次充放電測試後電池的容量仍未降低,但是在電池能量密度方面未獲得突破性進展。Inside EVs稱,現在電池研發人員為設計製造出高能量密度的電池,除了研究高能量密度的複雜化學物質之外,還希望能用普通又儲量豐富的元素達到目的。
  • 鈉離子電池:中國的機會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在歐洲開啟研究,1991年在日本實現商業化,迅速獲得市場的認可,成為「4C」 產品(即計算機、通訊、網絡和消費電子)不可或缺的重要組件。近二十年來,又在各國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鋰離子電池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發展勢頭同樣強勁,同時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2019年統計數據顯示在全球電化學規模儲能示範項目中,鋰離子電池的佔比高達80%。
  • 新能源汽車電池怎麼處理_新能源汽車電池的分類
    2、而電阻加大後電池容量會明顯變差(相關係數為0.86),可以理解為內阻高電耗高容量則出現問題,如內阻相比新電池組時出現20%左右的變化,為考慮均衡型應該對電池進行檢測和更換。   那麼新能源汽車的動力電池在被汽車淘汰後,被替換的舊電池有哪些處理方法呢?
  • 十年執著的「鈉」鈉離子電池迎來「黎明」
    「二次電池中,鋰離子電池性能最好,但鋰資源儲量有限,70%分布在南美。目前,中國80%的鋰資源依賴進口。鋰離子電池很難平衡電動汽車和電網儲能兩大產業。」胡永生告訴《中國科學報》。 「優秀」的鋰離子電池已經無法完全改變傳統的能源結構。在蓬勃發展的二次電池中,替代或補充鋰離子電池的儲能技術已成為國際新能源技術競爭的熱點。
  • 莫一非&陳海龍AEM綜述:鈉離子電池電極材料的計算研究
    為了有效地儲存與利用這些可再生能源,發展高能量密度,長循環壽命的相關儲能技術就顯得尤其關鍵。在目前的各種儲能技術中,鋰離子電池佔據了大部分的可攜式電子市場,並成為了電動汽車等儲能系統的首要選擇。但是, 有限的鋰資源會推高鋰電池材料的價格,從而阻礙鋰電池的大規模應用。因此,開發廉價可替代鋰電池的相關儲能技術十分重要。鈉離子電池因為具有鈉資源豐富,成本低廉等優點,從而在能源存儲領域受到了廣泛關注。
  • 楊金虎教授鈉離子電池負極材料可逆晶態相變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楊金虎教授鈉離子電池負極材料可逆晶態相變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來源:化學科學與工程學院   時間:2016-12-13  瀏覽:
  • 專訪|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胡勇勝:鈉離子電池有備而來
    研究電池的科學家們把目光也都聚焦在了這裡,先後研發出氫燃料電池、鋰離子電池、鈉離子電池,少數科學家也在研究鉀離子電池。相對而言,氫燃料電池是一種發電裝置,鹼金屬電池(鋰/鈉金屬電池)才是一次可充放的二次電池。不過,在電池研發過程中,鋰離子電池漸成主流,鈉離子電池卻鮮有人知。  最近,鈉離子電池又重新回歸人們的視野。
  • 執著「鈉」十年鈉離子電池迎來「破曉」
    「在二次電池中,鋰離子電池的性能雖是最好,但鋰資源的儲量有限,且70%分布在南美洲,而目前我國80%鋰資源依賴進口。鋰離子電池難以兼顧電動汽車和電網儲能兩大產業。」胡勇勝告訴《中國科學報》。  「一枝獨秀」的鋰離子電池已無法全面改變傳統能源結構,「百花齊放」的二次電池中,替代或補充鋰離子電池的儲能技術成為國際新能源技術的競爭熱點。
  • 日本研發硬碳電極可提高鈉離子電池的容量使用
    ,可以大大提高鈉離子電池的容量。 鈉離子電池是一種很有前途的儲能技術,在固定儲能領域已經看到了有限的商業化。而鈉離子也吸引了研究人員的大量關注,因為它提供了一種替代鋰離子電池的方法,而鋰離子電池依靠的是更便宜、更豐富的材料。 在能量密度方面,鈉離子技術要比鋰電落後一些。這意味著它被廣泛認為對於電動汽車或消費類電子產品等應用不切實際,因為在這些應用中,電池的尺寸和重量是首要考慮的問題。然而,東京理科大學(TOS)科學家的一項新發現可能會顛覆這一假設。
  • 「電池國家隊」研發出新型鈉離子電池,價格比肩鉛酸電池
    鈉離子電池重出江湖在今天看來,鋰電池已經成了各種電子設備電池、動力電池的絕對主流選項,相較而言,鈉離子電池的市場份額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在研究歷程上,兩個技術路線有著幾乎同步的起點。上世紀 80 年代,鋰離子的陰極材料研究首先取得突破,以鈷酸鋰為代表的陰極材料,和通常由石墨構成的陽極材料組合,讓鋰離子電池獲得了極佳的性能,從而取代之前的鎳氫充電電池,走進了千家萬戶。而鈉離子電池的電極材料研究卻遠沒有這麼順利。
  • 鈉離子電池:電動車的未來新趨勢,技術新突破!
    未來的電動車或許能採用價格低廉且節省資源的鈉離子電池取代鋰電池。 電動汽車-尤其是使用可再生能源發電的電動車-被視為是有助全球氣候保護的未來模式。但多年來車商在電池技術中採用的是稀有且相對昂貴的鋰,拖慢了全球大規模普及電動車的步伐。 雖然電動車、商用車或電動自行車正如火如荼發展,但投入使用的範圍有限。
  • 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挺「錳」 有望取代鋰電池
    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挺「錳」 有望取代鋰電池科技日報南京12月6日電 (通訊員 崔玉萌 記者張曄)鋰離子電池應用越來越貼近百姓生活,但地球上鋰資源十分有限,且開採成本高。開發一種替代電池成為各國科學家努力的重要方向。
  • 北京大學劉永暢&李平綜述鈉離子電池中靜電紡絲電極材料研究進展
    基於可逆電化學反應運行的可充電電池技術被認為是理想的能源存儲系統。目前,鋰離子電池(LIBs)以其高能量密度和優越的循環壽命在可攜式電子設備和電動汽車市場上佔據了主導地位。然而,有限且不均勻分布的鋰資源阻止了鋰離子電池進一步大規模的儲能應用。相比之下,鈉離子電池(SIBs)由於其成本效益和豐富的鈉資源,成為一種極具發展潛力的電網規模儲能技術,近年來引起了人們的極大關注。
  • 在50年後 鋰離子電池的難兄難弟鈉離子電池終於實現量產!
    其實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期,鈉離子電池與鋰離子電池幾乎是同時開展研究的,但由於當時研究條件的限制和研究者對鋰離子電池研究的熱情,鈉離子電池研究曾一度處於緩慢和停滯狀態,因此,鋰離子電池也就把握住了發展機會,在今天的多數電子產品中都佔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