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金虎教授鈉離子電池負極材料可逆晶態相變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2021-01-16 同濟大學新聞網

楊金虎教授鈉離子電池負極材料可逆晶態相變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來源:化學科學與工程學院   時間:2016-12-13  瀏覽:

      以鋰離子電池為代表的可充電電池已經在便攜電子設備和電動汽車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然而,電池負極材料在鋰離子嵌入和解嵌過程中發生的巨大體積變化會引起電極材料的坍塌和非晶化,造成電池性能的全面劣化。當前電池負極材料的研究主要關注於解決電極結構坍塌的問題,並取得了較大的進展,但對電極材料非晶化問題一直缺乏有效的解決方案。因鈉資源更為廉價、易得的優勢,鈉離子電池成為替代鋰離子電池的首選,並有望在智能電網等規模儲能應用中發揮巨大作用。但是鈉離子的半徑為1.02 Å,比鋰離子半徑0.76 Å大約34%,因此鈉離子電極材料在充放電過程中會產生更大的體積變化,這使得電極結構坍塌和非晶化的問題更為嚴重。同時,從動力學角度來看,尺寸較大的鈉離子在負極材料中的嵌入/解嵌速度要比鋰離子更慢。這些不利因素使鈉離子電池在循環性能和功率性能的提升更具挑戰。而對規模儲能來說,電池的循環壽命和功率恰是最為關鍵的要素。
      我校化學科學與工程學院楊金虎教授課題組面向電極材料非晶化和鈉離子電池開發研究難點,致力於鈉離子電池負極材料可逆晶態相變研究,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楊金虎教授課題組採用一系列含金屬中心的多苯基金屬分子作為單一反應源,利用苯環平面的ππ組裝作用(圖1a),在封閉的真空石英管中通過溫控程序將多苯基分子在管壁原位分解、沉積,形成金屬或合金(Sb, Bi, Sn, Ge, Sb89Bi11)納米點(直徑 < 5納米)均勻分散於石墨化碳骨架中的二元金屬/碳納米複合膜(圖1a,b)。所製備的複合膜具有很好的可加工性能(圖1c-g),也具有與石墨相當的導電性,可不需導電劑直接用作鈉離子電池的電極材料(圖1h,i)。以sb/碳複合電極為例,因為石墨化碳納米片對sb納米點的有效隔離作用,sb納米點在鈉化(非晶化)後能一直保持超小的納米尺寸,這不僅在熱力學上賦予納米點更高的表面能量、驅動其形成低能態的晶態相,而且在動力學上也可以避免原子結晶過程中的遠距離擴散和識別的勢壘(圖2)。因此,電極活性材料在每次充放電循環後都能快速從非晶態恢復晶態,這種不尋常的可逆晶態相變保證了電極超高的循環穩定性和高功率性能,如即使在5c和7.5c的高電流密度下循環5000次後,電池的容量幾乎沒有衰減,電極材料結構也依然有效保持。這些結果表明,金屬納米點/碳骨架複合電極能夠同時抑制電極結構坍塌和非晶化。該研究對發展長壽命、高功率的鈉離子電池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
      近日,相關研究成果以「Direct Superassemblies of Freestanding Metal-Carbon Frameworks Featuring Reversible Crystalline-Phase Transformation for Electrochemical Sodium Storage」為題在線發表在國際化學頂級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JACS, 2016, DOI: 10.1021/jacs.6b10782,影響因子為13)上。

圖1 限域超組裝氣相沉積法中金屬-碳骨架複合膜形成機制:(a)和合成路線(b);複合膜掃描電鏡照片(d)及石英管中複合膜(c)和複合膜在不同彎曲和加工處理時的光學照片(e-i)


圖2 Sb-C骨架複合膜電極在充放電循環過程中可能的可逆晶態相變機理

      該研究工作得到了復旦大學趙東元教授、新加坡國立大學的彭成信博士的緊密合作,課題組博士生祖連海同學為論文第一作者之一,同濟大學為第一作者單位。該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上海東方學者計劃、上海創新重點項目等資助。

相關焦點

  • 莫一非&陳海龍AEM綜述:鈉離子電池電極材料的計算研究
    這篇文章詳細介紹了基於理論計算研究鈉離子電池電極材料的最新進展,並結合實驗解釋了電極材料的電化學本質,重點闡述了第一性原理計算在提升電池材料性能與研發高性能材料上的重要作用, 強調了先進的理論計算技術可以輔助實驗手段加速新型電極材料的研發。該文章的作者是柏強(第一作者),楊陸峰博士,陳海龍教授與莫一非教授。
  • 北京大學潘鋒教授課題組在鋰電池、鈉離子電池等 研究領域取得系列...
    早日入駐化學加,更多優質客戶到你家 導讀 近期,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新材料學院潘鋒教授課題組在鋰電池、鈉離子電池等電池材料研究領域取得系列進展。
  •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高性能鋰離子/鈉離子電池磷基負極材料最新研究進展及展望
    作為新一代高性能儲能裝置,鋰離子電池已經在可攜式電子產品和電動汽車等領域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 廈大在鈉離子電池層狀金屬氧化物正極材料空氣穩定性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廈門大學楊勇教授課題組在鈉離子層狀氧化物正極材料的空氣穩定性研究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The stability of P2-layered sodium transition metal oxides in ambient atmospheres」為題在線發表於《自然-通訊》Nature
  • 鈉離子電池高電壓正極材料低能耗規模化製備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在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綠色化工研究部和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清潔能源團隊多年來持續不斷的合作及共同努力下,鈉離子電池用聚陰離子型高電壓正極材料的低能耗規模化製備取得了重要進展我們知道,可充電電池廣泛用於生活中的諸多方面。使用廣泛的鋰離子電池由於鋰資源價格昂貴以及地質儲量有限等因素可能不能滿足大規模儲能的需求。而鈉離子電池由於鈉資源儲量豐富且價格低廉越來越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並有可能在大規模儲能領域獲得應用。
  • 北理工吳鋒院士團隊在鈉離子電池材料結構設計和性能優化取得進展
    近日,北京理工大學材料學院吳鋒院士團隊在鈉離子電池材料的結構設計和性能優化方面取得重要突破。for Sodium-Ion Batteries」為題在線報導了這一研究進展。
  • 東京理科大等開發出超高容量鈉離子電池用碳負極材料
    東京理科大學理學部第一部應用化學科的駒場慎一教授(責任作者)、理學研究科化學專業的神山梓(碩士畢業,第一作者)和研究推進機構綜合研究院的久保田圭委託副教授,與日本物質材料研究機構(NIMS)能源環境材料研究基地的館山佳尚組長、NIMS的博士後研究員Youn Yong以及岡山大學研究生院自然科學研究科的後藤和馬副教授等人組成的研究團隊,成功合成了容量遠遠高於以往的鈉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的硬碳
  • 我國學者在鈉離子電池層狀氧化物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一般而言,O3相正極材料具有較高的初始Na含量,能夠脫出更多的鈉離子,具有較高的容量,適用於低速電動車、大規模儲能領域;P2相正極材料具有較大的Na層間距,能夠提升鈉離子的傳輸速率和保持層狀結構的完整性,具有優異的倍率性能和循環性能,在充電樁、調頻、數據中心等快充場景應用更具優勢。
  • 我校張立學教授課題組在電化學儲能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新聞網訊  近日,化學化工學院張立學教授課題組與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楊東江教授課題組等密切合作,在鹼金屬離子電池碳基電極材料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Effect of Intrinsic Defects of Carbon Materials on the Sodium Storage
  • 進展|一種高容量鈉離子電池層狀氧化物模型材料
    為了進一步發展具有高容量和長循環性能的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開發高鎳O3-NaTMO2正極材料有望成為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策略。目前鋰離子電池NCM(鎳鈷錳)材料體系中的Ni含量已經可以提高到80%以上,無鈷高鎳正極也是目前鋰離子電池的重要攻堅方向,但是進一步降低Co元素的含量遇到了很大的技術瓶頸,這也限制了其材料成本的進一步下降。
  • 河北科技大學王波團隊在鉀離子電池碳負極材料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河北科技大學材料學院王波教授帶領的科研團隊在鉀離子電池碳負極材料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在《納米能源》(Nano Energy,2020,104979,DOI:org/10.1016/j.nanoen.2020.104979)正式發表。
  • 二硫化鉬共價組裝超結構用於鋰/鈉離子電池,同濟教授為解決二維層...
    二硫化鉬共價組裝超結構用於鋰/鈉離子電池,同濟教授為解決二維層狀材料能源應用中的固有問題提供了一種新策略 來源:化學科學與工程學院   時間:2020-05-29  瀏覽:
  • 鈉離子電池:從基礎研究到工程化探索
    根據本領域最新的研究進展,提煉出了鈉離子電池在成本、性能等方面的7大優勢,這些優勢使鈉離子電池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最後重點介紹了本研究團隊在銅基層狀氧化物正極和無定形碳負極等低成本電極材料研發及其工程化放大,以及鈉離子電池研製和示範應用方面的工作。鈉離子電池的成功示範證明了其實際應用的可行性。
  • NML研究論文 | 高性能鈉離子電池負極材料:rGO@FeS2複合材料
    內容簡介▶ TOC 摘要圖FeS2的理論容量高達894 mAh/g,被視為一種非常有前景的鈉離子負極材料,但由於其電導率低、體積膨脹大、導致可逆容量低、循環穩定性差,限制了材料的實際應用。得益於兩者的複合效應,FeS2/rGO負極材料同時具備高比容量、高倍率性能、和優異循環穩定性:在100 mA/g和10 A/g條件下的初始放電容量分別高達1263.2和344 mAh/g。循環100個周期後,放電容量仍保持在609.5 mAh/g。該方法為製造高性能金屬硫化物/rGO複合材料提供了新思路,可將其應用於鋰離子電池或鈉離子電池。
  • 鈉離子電池:從基礎研究到工程化探索
    在此背景下,與鋰離子電池具有相似工作原理的鈉離子電池受到了越來越多的研究人員的重視,由於地殼中鈉資源儲量豐富,且在全球範圍內分布廣泛,使鈉離子電池具有大規模應用的巨大潛力。因此,鈉離子電池可作為鋰離子電池在大規模儲能領域的重要補充技術,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和戰略意義。
  • 北京大學劉永暢&李平綜述鈉離子電池中靜電紡絲電極材料研究進展
    靜電紡絲這些獨特優勢,在過去十年中,與靜電紡絲SIBs電極材料相關的文獻數量有了很大的增長(表1)。儘管已有多篇綜述性論文對電紡儲能材料的研究和發展做出了貢獻,但目前尚缺乏一篇專門綜述SIBs電紡電極材料最新進展的專題綜述。
  • 深圳先進院高性能鉀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研究取得進展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導讀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材料所(籌)光子信息與能源材料研究中心在新型高性能鉀離子電池的負極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3月18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材料所(籌)光子信息與能源材料研究中心在新型高性能鉀離子電池的負極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理論預言苯乙烯材料是一類非常有前景的鉀離子電池負極材料,基於大量的計算模擬數據指出苯乙烯材料在用作鉀離子電池負極材料時具有非常高的理論比容量和非常小的體積膨脹。
  • 進展|水系鈉離子電池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水系鈉離子電池兼具鈉資源儲量豐富和水系電解液本質安全的雙重優勢被視為一種理想的大規模靜態儲能技術。此前,我們針對這水系鈉離子電池體系做了一些探索(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5, 6, 6401;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2015, 5, 1501005;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2017, 7, 1701189)。
  • 寧波材料所在高性能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領域取得系列進展
    鋰離子電池與鉛酸、鎳鎘、鎳氫等電池相比,由於其較高的能量密度、較長的使用壽命、較小的體積、無記憶效應等特點,成為現今能源領域研究的熱點之一。  負極材料是鋰離子電池的關鍵組件之一,其作為鋰離子的受體,在充放電過程中實現鋰離子的嵌入和脫出。因此,負極材料的好壞直接影響鋰離子電池的整體性能。
  • 南京師大周小四教授課題組在鉀離子電池領域取得系列重要研究進展
    鈉離子電池由於鈉元素在地殼中的豐富儲量(2.3 wt%),一直被視為將來能夠替代鋰離子電池用於大規模儲能的新型二次電池技術之一。近幾年來,與鋰、鈉同族的鉀離子電池也開始逐漸進入人們的視線。因此,鉀離子電池是非常值得關注的一種新型儲能電池體系。然而,在電極材料中的K+半徑(1.38Å)比Li+(0.76Å)和Na+(1.02Å)更大,許多適合嵌鋰/鈉的材料變得難以嵌鉀或因脫嵌過程體積變化過大而變得不穩定。因而對鉀離子電池電極材料的篩選變得更為苛刻,卻又至關重要。近幾年,我校化科院周小四教授課題組在鉀離子電池領域進行深入研究,取得一系列重要研究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