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理工吳鋒院士團隊在鈉離子電池材料結構設計和性能優化取得進展

2020-12-06 騰訊網

近日,北京理工大學材料學院吳鋒院士團隊在鈉離子電池材料的結構設計和性能優化方面取得重要突破。材料類國際頂級期刊《Advanced Materials》(《先進材料》,影響因子27.398)以「Co-Construction of Sulfur Vacancies and Heterojunctions in Tungsten Disulfide to Induce Fast Electronic/Ionic Diffusion Kinetics for Sodium-Ion Batteries」為題在線報導了這一研究進展。該工作由吳鋒院士團隊的吳川教授課題組完成,北京理工大學材料學院博士後李雨為第一作者,北京理工大學吳鋒院士、吳川教授和武漢理工大學麥立強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

鈉資源儲量豐富、原材料成本相對低廉,因此鈉離子電池成為新一代大規模儲能技術的理想選擇。但是,鈉的標準電極電位較高、鈉離子半徑較大,導致現有鈉離子電池能量密度不足。因此,亟需探索具有高比容量和快速離子傳輸動力學的先進電極材料。二維過渡金屬硫族化物(TMC)具備開放的框架結構和良好的電化學性能,廣泛應用於鋰離子電池和鈉離子電池。其較大的層間距和較弱的範德華相互作用,可實現鈉離子的快速傳輸。但TMC的電導率低,導致比容量和倍率性能不佳。

圖1 具有硫空位和異質結構的雙金屬硫化物/碳複合材料的設計思路

為提高擴散動力學,現有研究主要集中在電極材料的形貌控制和改性上。然而,如何調控材料晶體結構,提高離子傳輸速率,研究甚少。材料中的離子傳輸包括間隙擴散和空位擴散。金屬硫化物固有的開放框架結構,已具備間隙擴散優勢。因此,構建適量的晶格空位,有望引入空位擴散,進一步改善金屬硫化物中的離子傳輸速率。近年來,金屬氧化物中的氧空位( V O )效應已引起廣泛關注:a)在特定金屬原子周圍激發過量的電子,形成負電荷中心吸引Na+,並促進Na+快速傳輸;b)作為電荷載體,大大提高電導率;c)為氧化還原反應提供額外的反應活性位點,以增加電容性。此外,具有帶隙差的納米晶體之間,能夠形成內置電場效應。因此,構築異質結構可進一步增強材料的離子傳輸速率,實現電荷的快速傳輸和良好的反應動力學特性。

圖2 雙金屬硫化物/碳複合材料的鈉離子電池電化學性能

基於上述思想,吳川教授課題組首次報導了一種具有硫空位和異質結構的雙金屬硫化物/碳複合材料,該材料展示出快速的電化學動力學特性和出色的可逆容量。該合成手段「一石三鳥」,通過引入金屬有機框架材料,能夠在WS2納米棒的表面原位生長均勻的ZIF-8層。經煅燒處理後,WS2表面上形成了均勻的碳保護層。此外,由於金屬Zn和W的電負性差異, Zn與S更易結合,原位生成WS2/ZnS異質結構;同時在WS2中形成豐富的硫空位。該複合材料具備以下優點:1)均勻的碳包覆層促進電子快速遷移並提供良好的電導性,同時抑制循環過程中材料的體積膨脹,從而保證複合材料的結構穩定性;2)形成的WS2/ZnS異質結構能夠產生內置電場效應,促進額外的電荷轉移,以增強反應動力學;3)WS2晶體中產生的硫空位不僅可以提供更多的反應活性位點,還可以誘導W金屬原子周圍產生過量電子,形成負電荷中心,加速Na+的快速傳輸。該創新成果突破了二維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的鈉離子電池動力學壁壘,對能源材料的優化設計以及高比能動力電池的構建,提供前瞻性的理論支撐。

吳川教授課題組長期從事鈉離子電池關鍵材料的研究,取得了豐富的研究成果。在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方面,通過陽離子摻雜、活性晶面擇優生長、微納結構調控以及柔性電極設計等研究思路,製備出電化學性能優異的Na3V2(PO4)3正極,並通過理論計算和同步輻射光源表徵剖析了材料的電化學反應機制( Chem istry Materials , 2018, DOI: 10.1021/acs.chemmater.7b03903; Advanced Science , 2017, 10.1002/advs.201600275; Small , 2018, DOI: 10.1002/smll.201702864)。在鈉離子電池負極方面,採用低成本生物質製備了一系列高容量硬碳材料(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 2020, DOI: 10.1021/acsami.9b22745;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 2019, DOI: 10.1021/acsami.9b01419;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 2018, DOI: 10.1021/acsami.8b08380);並利用靜電紡絲技術製備了磷功能化的硬碳材料,材料性能大幅提升( Ad vanced Energy Materials , 2018, DOI: 10.1002/aenm.201702781);通過調控反應參數,設計出特殊形貌的硒化物/石墨烯複合材料,首次採用透射X射線技術探究該材料的儲鈉機制( Ad vanced Energy Materials , 2018, DOI: 10.1002/aenm.201800927)。在鈉離子電池電解液方面,首次將合成的NaPF6/BMITFSI離子液體電解質應用於鈉離子電池中,並與Na3V2(PO4)3正極材料匹配,顯著提升電池的安全性和電化學性能( N a no Energy , 2018, DOI: 10.1016/j.nanoen.2018.07.003)。在鈉離子電池固態電解質方面,合成出超支化的梳型聚醚電解質,引入的短鏈乙醚側鏈抑制線形長鏈的纏結、降低了聚合物的結晶度,增強鏈段的運動能力和離子的輸運,用於固態鈉離子電池表現出長循環穩定性(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 2020, DOI: 10.1016/j.cej.2020.124885;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 2020, DOI: 10.1016/j.cej.2020.126065;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 2020, DOI: 10.1021/acsami.0c04878)。

鈉離子電池的快速發展旨在解決二次電池的重大需求和有限自然資源之間的矛盾,為大規模儲能領域的發展提供新方法和新思路。隨著高性能電極材料、電解質、隔膜的不斷湧現,鈉離子電池將會在儲能相關領域發揮出更為深遠的意義和價值。

來源:北京理工大學

文獻連結: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ma.202005802

點亮再看,讓更多的朋友看到,歡迎點讚、分享

「在看"一下嘛...

相關焦點

  • 上海矽酸鹽所在鈉離子電池材料設計方面取得進展
    以鈉離子電池材料為例,鈉離子電池中金屬有機電極材料的儲鈉位點主要集中在表面豐富的官能團(C=O、C≡N),可通過官能團和結構骨架共軛環內的單雙鍵重排機制實現電子穩定存儲。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研究員劉建軍團隊與華中科技大學教授黃雲輝團隊通過合作研究,設計有機共軛分子的三維摺扇排列與過渡金屬離子配位構建納米金屬有機框架(MOF)材料苝四甲酸鋅(Zn-PTCA),首次突破共軛碳環儲鈉的電化學活化,極大地提高了電極材料的儲鈉容量,為進一步設計新型高比容量電極材料提供新思路。
  • 大連化物所鈉離子電池聚陰離子型正極材料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大連化物所鈉離子電池聚陰離子型正極材料新進展
  • 鈉離子電池高電壓正極材料低能耗規模化製備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在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綠色化工研究部和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清潔能源團隊多年來持續不斷的合作及共同努力下,鈉離子電池用聚陰離子型高電壓正極材料的低能耗規模化製備取得了重要進展聚陰離子型化合物氟磷酸釩鈉Na3(VO1-xPO4)2F1+2x (0 ≤ x ≤ 1)(NVPFs)作為鈉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具有高達480 Wh/kg的能量密度。如果NVPFs能夠工業化應用,其全電池的能量密度可以和鋰離子電池媲美。
  • 低成本、高性能鈉離子電池技術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科學》。 記者獲悉,這是《科學》創刊百餘年來首次刊登鈉離子電池領域相關文章,不僅表明了國際主流科學界對該技術取得突破的重視,也反應了我國鈉離子電池前沿技術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近年來,隨著全球化學電池市場的快速發展和人們對環境問題的日益重視,二次電池(又稱可充電電池或蓄電池)這一能實現電能與化學能轉化的新型儲能技術,在新一輪能源變革中受到廣泛關注。其中,鋰離子電池雖然已佔據全球電化學儲能規模市場的80%份額,但由於其資源的稀缺性和較高昂成本,產業發展面臨「天花板」,資源儲量豐富、成本低廉的鈉離子電池便成為了極佳的補充。
  • 我國學者在鈉離子電池層狀氧化物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這兩種結構的層狀氧化物作為鈉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時各有優勢,但目前的技術手段僅可實現對合成出的材料進行物理表徵以確定具體構型,無法直接預測材料的堆積結構,這嚴重阻礙了層狀氧化物正極材料的性能設計和新型正極材料的發現。
  • 楊金虎教授鈉離子電池負極材料可逆晶態相變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楊金虎教授鈉離子電池負極材料可逆晶態相變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來源:化學科學與工程學院   時間:2016-12-13  瀏覽:
  • 北理工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中空穴傳輸材料方面的研究取得新進展
    北理工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中空穴傳輸材料方面的研究取得新進展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近日,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21703008)和北理工創新人才科技資助專項(「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培育基金)的支持下,北京理工大學前沿交叉科學研究院崔彬彬特別副研究員課題組與材料學院「青年千人」陳棋教授課題組合作
  • 低成本、高性能鈉離子電池技術獲進展
    胡勇勝告訴《中國科學報》:「這兩種結構的層狀氧化物作為鈉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時各有優勢,但目前的技術手段僅可實現對合成出的材料進行物理表徵以確定具體構型,無法直接預測材料的堆積結構,嚴重阻礙了層狀氧化物正極材料的性能設計和新型正極材料的發現。
  • 北理工在非金屬鋁離子電池集流體的設計及應用方面取得研究進展
    2020, 2001212(期刊IF="27.398)以「Nonmetal current collectors: the key component for high energy density aluminum batteries」為題在線報導了北京理工大學先進結構技術研究院方岱寧院士與宋維力老師團隊在非金屬鋁離子電池集流體的設計及應用方面的進展
  • 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挺「錳」 有望取代鋰電池
    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挺「錳」 有望取代鋰電池科技日報南京12月6日電 (通訊員 崔玉萌 記者張曄)鋰離子電池應用越來越貼近百姓生活,但地球上鋰資源十分有限,且開採成本高。開發一種替代電池成為各國科學家努力的重要方向。
  • 【熱文回顧】胡勇勝團隊:鈉離子電池:從基礎研究到工程化探索
    本文首先分析了全球鋰資源形勢,尤其是我國鋰資源存在的潛在風險;隨後回顧了鈉離子電池的前世今生,並著重介紹了近些年全球鈉離子電池的產業化現狀。根據本領域最新的研究進展,提煉出了鈉離子電池在成本、性能等方面的7大優勢,這些優勢使鈉離子電池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最後重點介紹了本研究團隊在銅基層狀氧化物正極和無定形碳負極等低成本電極材料研發及其工程化放大,以及鈉離子電池研製和示範應用方面的工作。
  • 鈉離子電池材料設計可能再進一步
    ,並在實驗上證實了該方法的有效性,為低成本、高性能鈉離子電池層狀氧化物正極材料的設計製備提供了理論指導。近年來,二次電池(又稱可充電電池或蓄電池)這一能實現電能與化學能轉化的新型儲能技術,在新一輪能源變革中受到廣泛關注。其中,鈉離子電池資源儲量豐富、成本低廉,然而其性能受到可用電極材料,尤其是以層狀氧化物材料為主的正極材料的限制。
  • 我國科學家研究鈉離子電池材料獲進展
    鈉離子層狀氧化物構型的方法,並在實驗上證實了該方法的有效性,為低成本、高性能鈉離子電池層狀氧化物正極材料的設計製備提供了理論指導。近年來,二次電池(又稱可充電電池或蓄電池)這一能實現電能與化學能轉化的新型儲能技術,在新一輪能源變革中受到廣泛關注。其中,鈉離子電池資源儲量豐富、成本低廉,然而其性能受到可用電極材料,尤其是以層狀氧化物材料為主的正極材料的限制。
  • 廈大在鈉離子電池層狀金屬氧化物正極材料空氣穩定性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廈門大學楊勇教授課題組在鈉離子層狀氧化物正極材料的空氣穩定性研究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The stability of P2-layered sodium transition metal oxides in ambient atmospheres」為題在線發表於《自然-通訊》Nature
  • 鈉離子電池使用層狀氧化物材料的合理設計
    鈉離子電池使用層狀氧化物材料的合理設計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8 14:49:45 中國科學院胡勇勝團隊聯合哈佛大學等多所國外頂尖高校研究團隊,提出了一種鈉離子電池使用層狀氧化物材料的合理設計方法。
  • 《Science》發表鈉離子電池研究成果:鈉離子電池技術或將再進一步?
    其中,鋰離子電池雖然已成為佔據全球電化學儲能規模市場80%份額的「絕對一哥」,但由於其資源的稀缺性和較高昂成本,產業發展面臨「天花板」,而資源儲量豐富、成本低廉的鈉離子電池,便成為了極佳的補充。然而,鈉離子電池的性能卻受到可用電極材料的限制,尤其是以層狀氧化物材料為主的正極材料的限制。
  • 【中國科學報】鈉離子電池材料設計可能再進一步
    近日,中科院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物理所)科研團隊與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法國波爾多大學等合作,提出了一種簡單的預測鈉離子層狀氧化物構型的方法,並在實驗上證實了該方法的有效性,為低成本、高性能鈉離子電池層狀氧化物正極材料的設計製備提供了理論指導。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科學》。
  • 物理所等在鈉離子電池層狀氧化物研究中取得進展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博士趙成龍、副研究員陸雅翔、研究員胡勇勝團隊與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Prof. Marnix Wagemaker、法國波爾多大學Prof. Claude Delmas等合作,提出一種預測鈉離子層狀氧化物構型的方法,並在實驗上證實該方法的有效性,為低成本、高性能鈉離子電池層狀氧化物正極材料的設計製備提供理論指導。
  • 進展|一種高容量鈉離子電池層狀氧化物模型材料
    為了進一步發展具有高容量和長循環性能的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開發高鎳O3-NaTMO2正極材料有望成為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策略。目前鋰離子電池NCM(鎳鈷錳)材料體系中的Ni含量已經可以提高到80%以上,無鈷高鎳正極也是目前鋰離子電池的重要攻堅方向,但是進一步降低Co元素的含量遇到了很大的技術瓶頸,這也限制了其材料成本的進一步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