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先進院高性能鉀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研究取得進展

2020-12-05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導讀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材料所(籌)光子信息與能源材料研究中心在新型高性能鉀離子電池的負極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3月18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材料所(籌)光子信息與能源材料研究中心在新型高性能鉀離子電池的負極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理論預言苯乙烯材料是一類非常有前景的鉀離子電池負極材料,基於大量的計算模擬數據指出苯乙烯材料在用作鉀離子電池負極材料時具有非常高的理論比容量和非常小的體積膨脹。相關成果以[n]Phenacenes: Promising Organic Anodes for Potassium-Ion Batteries(《苯乙烯:有前景的鉀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為題發表在期刊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DOI:10.1021/acs.jpcc.9b10930)上。

因為在成本和環境等方面的優勢,鉀離子電池被認為是鋰離子電池的最佳替代者之一,從而被廣泛研究;然而在負極材料端,因為鉀具有比鋰大的離子半徑,使得常用的石墨、矽和微納多孔等負極材料在嵌鉀時負極端膨脹過大從而導致儲鉀容量過低的問題。

為解決上述問題,深圳先進院博士鍾國華與其合作者基於高通量計算、第一性原理材料設計,提出了用苯乙烯材料用作鉀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的想法。研究人員在由苯乙烯構成的多孔或層狀晶體材料中嵌入/脫出鉀離子,研究整個靜態和動態過程。大量數據結果指明,在苯乙烯類材料中嵌入鉀離子,理論比容量可高達700 mAh/g以上,且在嵌入/脫出鉀離子的過程中,材料的體積膨脹率小於50%。另外,該材料也具有較好的導電性和較小的開路電壓,使之提供較大電壓窗口。這些數據表明苯乙烯比石墨等材料在儲鉀和安全性等方面更具優勢,是一類非常有前景的鉀離子電池負極材料。

該研究得到深圳市基礎研究布局項目和孔雀計劃項目的資助支持。

苯乙烯材料(上)在嵌入鉀時的理論比容量(左下)和開路電壓(右下)與其它材料的對比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電池中國,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相關焦點

  • 深圳先進院等在水系鋅離子電池電鍍動力學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材料所(籌)光子信息與能源材料研究中心陸子恆助理研究員與香港理工大學張標助理教授協作,對有機配位小分子對水系鋅離子電池的電化學電鍍過程的調控機制進行研究,實現了高效穩定的鋅負極電鍍過程。
  • 河北科技大學王波團隊在鉀離子電池碳負極材料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河北科技大學材料學院王波教授帶領的科研團隊在鉀離子電池碳負極材料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在《納米能源》(Nano Energy,2020,104979,DOI:org/10.1016/j.nanoen.2020.104979)正式發表。
  • 進展| 水系鉀離子電池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相較於水系鋰離子電池和水系鈉離子電池而言,水系鉀離子電池則更具優勢。主要原因為:第一,鉀在地殼中的含量是鋰的1290倍,具有很大的成本優勢;第二,鉀的標準電極電位比鈉的低0.22 V,意味著同類型結構的鉀正極具有更高的電壓,從而使得全電池具備更高的能量密度;第三,在具有相同陰離子和相同濃度的水溶液中,鉀鹽溶液的離子電導率比鋰鹽和鈉鹽的都要高很多,意味著用鉀鹽水溶液做電解液可以使全電池具備更快的充放電能力。
  • 寧波材料所在高性能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領域取得系列進展
    鋰離子電池與鉛酸、鎳鎘、鎳氫等電池相比,由於其較高的能量密度、較長的使用壽命、較小的體積、無記憶效應等特點,成為現今能源領域研究的熱點之一。  負極材料是鋰離子電池的關鍵組件之一,其作為鋰離子的受體,在充放電過程中實現鋰離子的嵌入和脫出。因此,負極材料的好壞直接影響鋰離子電池的整體性能。
  • 科研人員研發出新型高效低成本鉀離子電池技術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先進集成技術研究所功能薄膜材料研究中心研究員唐永炳及其研究團隊成功研發出了一種新型高性能、低成本的鉀型雙離子電池技術
  • 深圳先進院水系鋅離子儲能器件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集成所功能薄膜材料研究中心唐永炳研究員及其團隊聯合重慶理工大學周志明教授,採用原位兩步活化策略製備了一種分級多孔碳正極材料,基於該材料的水系鋅離子雜化電池表現出優異的電化學儲能性能。
  • 聚合物輔助在焦磷酸鈦中可控引入氧空位並用於鈉/鉀離子電池負極
    【研究背景】 與鋰離子二次電池相比,鈉離子電池(鈉電)和鉀離子電池(鉀電)因採用量大價廉的鈉或鉀為原料而在儲能領域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碳材料是常用的鋰電負極材料,因共軛層間距較小而難以應用於鈉電和鉀電。開發高性能負極材料是鈉電和鉀電實現大規模應用的關鍵。
  • 福建師範在靜電紡絲法製備高性能儲鈉/鉀電極材料領域取得進展
    近期,福建師範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環境材料開發研究所團隊在靜電紡絲法製備高性能儲鈉/鉀電極材料領域取得進展,在RSC旗下的Nanoscale期刊(1區,IF=7.17,Outside Front Cover)在線發表了封面文章 「Electrospun VSe1.5/CNF composite
  • 深圳先進院研發出基於高電壓高濃度電解液的鉀基雙石墨電池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集成所功能薄膜材料研究中心唐永炳研究員及其研究團隊採用高電壓高濃度電解液顯著提升了鉀基雙石墨電池的能量密度以及循環穩定性。相關研究成果以6.0 V High-Voltage and Concentrated Electrolyte toward High Energy Density K-Based Dual-Graphite Battery(6.0 V高電壓濃縮電解液用於高能量密度鉀基雙石墨電池)為題在線發表於國際著名期刊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DOI:10.1002
  • 深圳先進院高性能導熱複合材料研究獲系列進展
    深圳先進院高性能導熱複合材料研究獲系列進展 2018-05-16 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 【字體:大 中 小】   近期,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集成所先進材料中心研究員孫蓉團隊在高性能導熱複合材料研究中取得一系列進展
  • 我國科學家在水系鋅離子電池電鍍動力學研究方面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材料所(籌)光子信息與能源材料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陸子恆與香港理工大學助理教授張標協作,對有機配位小分子對水系鋅離子電池電化學電鍍過程的調控機制進行研究,實現了高效穩定的鋅負極電鍍過程。
  • 中國海洋大學柳偉團隊在鉀離子超級電容器研究領域取得系列進展
    半島記者 劉金震 通訊員 崔永朋近日,中國海洋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柳偉教授在新型鉀離子超級電容器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隨著鋰離子電池的快速發展,特別是在動力汽車和大規模儲能方面的推廣應用,導致全球鋰資源日趨緊張,嚴重限制了鋰離子電池的廣泛應用。作為鋰離子電池潛在的替代品,鉀離子儲能器件研發受到廣泛關注。鉀離子因電化學性能與鋰離子相近,儲量豐富,來源廣泛,價格低廉,從而在儲能領域表現出良好的應用前景。相關鉀離子存儲材料與器件研究已成為當前科研前沿熱點之一。
  • 鋰電池發展遇「瓶頸」 鉀離子電池價值被低估?
    因此人們一直在尋找一種新的二次電池技術彌補鋰電的不足,鈉以及電荷數大的鎂、鋅、鋁金屬子都是目前重要的研究方向。 鋰電池發展遇「瓶頸」 鉀離子電池價值被低估?鈉元素儲量幾乎是鋰儲量的1000倍、性質與鋰接近使其研發可以借鑑鋰離子電池的工藝和材料體系,在所有電池體系中最被寄予厚望,國內外在工程中試開發方面已經取得了一些進展,被很多人認為尤其在固定儲能領域可能提供有力的解決方案(能量密度略低於鋰電)。
  • 鋰電池發展遇「瓶頸」:給了鉀離子電池一個機會
    因此人們一直在尋找一種新的二次電池技術彌補鋰電的不足,鈉以及電荷數大的鎂、鋅、鋁金屬子都是目前重要的研究方向。然而,高價態鎂、鋅、鋁離子二次電池研究具有很高的難度,其高價態和比鋰還小的半徑使其與陰離子緊密吸附從而在晶體結構中很難自由的嵌入和脫出,且其在電解液中強烈的溶劑化效應使其在嵌入離子通道過程中也很難去溶劑化,因此其發展非常緩慢。
  • 湖南大學在碳化矽衍生碳用於電容儲鉀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鉀離子電池被視作一種理想的電化學儲能裝置,其中採用碳基材料(石墨,軟碳及硬碳等)作為鉀離子電池負極的應用已經被廣泛研究。然而,由於鉀離子的原子尺寸較大,必然導致反覆充放電過程中石墨材料出現巨大體積膨脹(≈ 61%)和結構的崩塌,進而導致電池的容量嚴重衰減及呈現為較差的循環穩定性。
  • 青島大學李洪森課題組在構建高性能鋁離子電池取得重要進展
    鋁離子電池(AIBs)由於鋁的豐度高、固有安全性和三電子氧化還原性能,是下一代高性價比電池技術的理想選擇。鋁離子電池是近期發展起來的以金屬鋁為負極、以富含Al3+和AlCl4-的離子液體為電解液的新型儲能裝置。
  • SCMs|高性能鉀離子電池自支撐負極材料:氮摻雜空心碳纖維
    (氮摻雜團簇複合中空碳纖維)、高可逆容量的鉀離子電池負極材料(NHCF@NCC)。該電極材料以多孔氮摻雜中空碳纖維為骨架,具有大比表面積,可有效地縮短鉀離子的擴散距離,增加電極材料與電解質的接觸界面。另外,附著在中空碳纖維上的不規則的氮摻雜團簇可以提供更多的反應活性位點。由於碳纖維高的縱橫比,NHCF@NCC可形成三維連通導電網絡的自支撐結構。圖1 NHCF@NCC的合成示意圖。
  • 高容量、高性能:離子液體與鉀離子電池
    一種可能的解決方案是在房屋、建築物、工廠等中廣泛使用大型電池。雖然鋰離子電池是可攜式電子設備電池的比較有潛力的候選者,但鋰、鈷資源稀缺和有機溶劑電解質易燃的特點而帶來的未來鋰電池性價比和潛在事故風險性的提高的缺點也一直被詬病。因此,在最近的幾十年中,使用大量資源和更安全的電解質的替代電池逐漸被開發。鉀元素在地殼和海水中大量存在、而且分布更加廣泛,鉀離子電池的成本更低。
  • 充電速度快10倍 日本鉀離子電池研發有突破
    【環球科技報導 記者 王歡】據《日本經濟新聞》11月16日報導,日本東京理科大學駒場慎一教授等人在新一代鉀離子電池技術的研發中找到了突破口。研究人員使用石墨電極在不降低性能的情況下成功實現了多次充放電。使用該技術的新型電池有望比鋰離子電池的充放電速度提高10倍,並且可對應高強度電流,輸出更大電力。可應用於對瞬時提速要求較高的電動跑車。
  • 矽基負極和鋰金屬負極製備研究進展
    【原創】【2020先進電池材料論壇】矽基負極和鋰金屬負極製備研究進展材料會議文章來源自:高工鋰電網2020-08-27 09:09:01 閱讀:8 矽基材料商業化前景廣闊,但由於矽在充放電過程中會發生劇烈的體積收縮,體積的劇烈變化會導致內部機械機構失效,從而使得矽負極的循環壽命難達預期,因此尚未在鋰電池中大規模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