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先進院等在水系鋅離子電池電鍍動力學研究取得新進展

2020-09-09 小材科研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材料所(籌)光子信息與能源材料研究中心陸子恆助理研究員與香港理工大學張標助理教授協作對有機配位小分子對水系鋅離子電池的電化學電鍍過程的調控機制進行研究,實現了高效穩定的鋅負極電鍍過程。該成果Tailoring Desolvation Kinetics Enables Stable Zinc Metal Anodes在國際著名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DOI:10.1039/D0TA06622B,IF: 11.301) 上在線發表。陸子恆助理研究員與張標助理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深圳先進院研究生李萌虎作為作者參與了工作。

水系鋅離子電池由於其低成本和高安全性,被認為是大型儲能等領域的重要的備選二次電池體系。當前,鋅離子電池中的鋅負極仍然受到低庫倫效率等問題的影響,制約了自身的實際使用。

本次研究工作受到傳統電鍍行業絡合劑的啟發,利用乙腈作為絡合劑改變鋅離子的溶劑化結構,從而實現電極電鍍動力學的調控。深圳先進院材料所光子中心電化學團隊在工作中承擔了理論部分,通過基於第一性原理的分子動力學計算發現,在鋅離子的第一溶劑殼層中有至多3個水分子被替換為乙腈分子,由於乙腈對鋅離子有較強的絡合作用,使得鋅離子的去溶劑化過程產生了顯著動力學變化。本工作提出的溶劑化化學調控策略不僅為水系鋅離子電池,更為鋰、鈉金屬等下一代高比能二次電池提供了新研發思路。

有、無乙腈絡合劑時鋅離子的溶劑化結構變化示意圖

深圳先進院光子信息與能源材料研究中心電化學團隊圍繞固態電解質的材料設計、電池電極電解質界面的處理、半固態電池的技術開發等開展了系列研究工作。團隊在兩年時間裡取得系列突破,包括聯合在化學領域權威刊物Chemical Reviews發表題為Mobile Ions in Composite Solids(複合物中的離子傳輸)的綜述文章(DOS: 10.1021/acs.chemrev.9b00760,影響因子54.301)。其它工作先後發表在Adv. Energy Mater. 2019, 1901796; Energy Storage Mater. 2020, 28, 146-152; Energy Storage Mater. 2020, 25, 305-312; J. Phys. Chem. C 2020, 124, 13, 6964-6970。該系列研究工作得到了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深圳市基礎研究項目等科技項目的資助。

來源:深圳先進院

論文連結

https://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20/ta/d0ta06622b#!divAbstract

相關焦點

  • 我國科學家在水系鋅離子電池電鍍動力學研究方面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材料所(籌)光子信息與能源材料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陸子恆與香港理工大學助理教授張標協作,對有機配位小分子對水系鋅離子電池電化學電鍍過程的調控機制進行研究,實現了高效穩定的鋅負極電鍍過程。
  • 深圳先進院水系鋅離子儲能器件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集成所功能薄膜材料研究中心唐永炳研究員及其團隊聯合重慶理工大學周志明教授,採用原位兩步活化策略製備了一種分級多孔碳正極材料,基於該材料的水系鋅離子雜化電池表現出優異的電化學儲能性能。
  • 深圳先進院高性能鉀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研究取得進展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導讀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材料所(籌)光子信息與能源材料研究中心在新型高性能鉀離子電池的負極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3月18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材料所(籌)光子信息與能源材料研究中心在新型高性能鉀離子電池的負極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理論預言苯乙烯材料是一類非常有前景的鉀離子電池負極材料,基於大量的計算模擬數據指出苯乙烯材料在用作鉀離子電池負極材料時具有非常高的理論比容量和非常小的體積膨脹。
  • 北京大學在複合膜調控水系鋅離子電池實現超長循環取得突破
    水系鋅離子電池具有高安全性、低成本等優勢,因而成為下一代具有產業化前景的儲能技術之一。但水系鋅離子電池商業化應用面臨鋅負極上鋅枝晶生長、電解液析氫、鹼式硫酸鋅副產物生成等問題。通常有機塗層可以有效阻止陰離子、自由水與鋅負極接觸,隔離陰離子可以有效緩解鋅離子沉積過程中陰離子聚集引起的空間電場不均問題,達到鋅離子均勻沉積的目的,同時還可以隔離陰離子、自由水與鋅負極接觸還可以有效抑制電池主要的副反應,但目前採用的有機塗層缺乏鋅離子傳輸通道,導致電池極化增大,而水系鋅離子電池電化學窗口較窄,極化增大對水系鋅電池的發展非常不利。
  • 哈工大:水系鹼性電池方面取得重大進展!
    近日,哈工大深圳校區柔性印刷電子技術研究中心、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黃燕在水系鹼性電池循環穩定性和自癒合特性上取得重大進展。
  • 新華網:南開博士「水系鋅離子」電池科研成果登上龍頭雜誌《美國...
    「由於鋅資源豐富廉價,同時水系電解液不存在易燃易爆隱患,其特點適合大規模儲能體系,如智能電網。所以,我們將研究目標鎖定為水系鋅離子電池。」  在正極材料方面,張寧及其團隊通過不斷探索優化實驗條件,利用低溫溶液法成功合成了陽離子缺陷型ZnMn2O4用作正極。該材料尺寸約為15 nm,具有豐富的陽離子缺陷。
  • 東北大學理學院團隊在水系銨離子電池研究方向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東北大學理學院化學系劉曉霞教授團隊在水系銨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首次提出銨離子在氧化錳材料內部的存儲機制,豐富了儲銨材料能源化學基礎理論,並為製備新型高性能水系銨離子可充電電池提供了新的機遇。
  • 構築更好的鋅離子電池
    本綜述介紹了鋅離子電池研究的基礎問題、挑戰和最新的發展。詳細地討論了鋅離子電池的各個部分,從鋅負極到一系列重要的正極材料。此外,還探討了電解質選擇對電池性能的影響,並總結可能的優化策略。最後,對鋅離子電池,混合鋅基電池和柔性鋅基電池的發展提出展望。
  • 水系鋅離子電池中鋅陽極面臨的問題與解決策略|Carbon Energy
    環保,安全,低成本,高能量密度的電化學儲能裝置是未來新能源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
  • 進展|水系鈉離子電池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水系鈉離子電池兼具鈉資源儲量豐富和水系電解液本質安全的雙重優勢被視為一種理想的大規模靜態儲能技術。目前水系鈉離子電池主要受到水系電解液電壓窗口窄(小於2 V)的制約,進而限制了水系鈉離子電池的輸出電壓、能量密度和循環壽命等關鍵電化學性能指標提升,因此如何開發出寬電壓窗口水系電解液是實現高性能的水系鈉離子電池關鍵核心技術。
  • 湖北大學王浩團隊《AEM》鋅離子電池研究領域重要進展
    湖北大學物電學院(微電子學院)王浩教授團隊在鋅離子電池研究領域取得進展,研究成果「Valence Engineering via In-situ Carbon Reduction on Octahedron Sites Mn3O4 for Ultra-Long Cycle Life
  • 進展 | 一體化構型的高柔性、長壽命鋅離子電池研究進展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先進材料與結構分析實驗室A05組近年來基於所發展出的一種具有一體化結構的超級電容器(Adv. Funct.近期,該組博士生陳鵬輝在解思深院士和周維亞研究員的指導下,以高安全性的水系鋅離子電池的一體化構型設計為出發點,通過將鋅離子電池的各個構件集成為一體,構建出一種一體化結構的水系鋅離子電池(圖1)。
  • 材料學院在水系鋅基電池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
    本站訊(通訊員 徐福聖)相比於傳統的有機體系電池,水系電池有著極高的安全性、較低的成本和高的能量密度,受到國內外的高度關注,成為儲能和電池領域研究開發的熱點。鋅基電池目前存在的問題主要在於缺乏高效的雙功能催化劑電極材料,氧還原和析出反應緩慢;電解質穩定性較差;充放電過程中容易產生鋅枝晶等。
  • 中山大學朱昌寶團隊在水系鋅離子電池電解液添加劑開發研究獲進展
    水系鋅離子電池作為綠色可持續發展的儲能設備,在比容量、天然豐度、環境友好等方面極具優勢,被視為當前最有前景的低成本、高安全的儲能系統,近年來受到了廣泛的關注。與鋰金屬負極類似,鋅枝晶的形成和生長可能會導致循環壽命短、庫倫效率低、電池內部短路等嚴重問題,嚴重限制了鋅金屬負極的實際應用。
  • 進展| 水系鉀離子電池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水系鹼金屬離子(Li+/Na+/K+)電池由於其固有的安全性,而成為電網儲能的新興候選體系之一,在早期的研究中我們針對該電池體系做了一些初步探索(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5, 6, 6401;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2015, 5, 1501005;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2017
  • 深圳先進院研發出基於陰離子雜化策略的新型電池
    深圳先進院研發出基於陰離子雜化策略的新型電池 2019-04-19 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 【字體電化學測試及理論計算研究表明,通過雜化適量具有離子半徑較小的BF4-陰離子,能顯著降低擴散能壘,並提升擴散動力學,從而大幅提高了該電池的倍率和循環性能。
  • 上海大學魯雄剛教授團隊開發出高性能水系鋅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
    由於磷酸鐵鋰電池能量密度提升空間有限,隨著對動力電池能量密度要求的大幅提升,動力電池向鎳鈷錳NCM三元材料轉換已成為必然選擇。然而,安全性較差的有機系電解液仍舊阻礙了鋰離子電池邁向大規模商業化應用。鑑於此,發展安全係數高、易於製備、離子電導率高的水系電解液展現出巨大的競爭力。
  • 北京大學潘鋒團隊:調控質子傳輸能提升高水系鋅離子電池能量密度
    水系鋅離子電池是未來高安全的儲能和車用動力電池。微酸性水系以MnO2為正極的鋅二次電池(Zn-MnO2)有著良好的安全性、較高的元素豐度和不錯的環境相容性,使其成為大規模儲能領域下一代電池的候選之一,但由於其電池內部反應的複雜性,其儲能機制在當今科學界一直存在爭論。
  • 評述:水系可充鋅電池的發展及挑戰
    高安全、低成本、長壽命的大規模儲能新技術將對能源結構調整、智能電網建設等產生極其重要的戰略影響。近年來,基於微酸性電解液的水系可充鋅電池由於其安全性高、成本低、容量高且環境友好,再次引起了研究人員的極大興趣和深入研究。
  • .: 長循環、高性能、無枝晶海水基水系二次電池
    不同與傳統非水系金屬電池使用表面鈍化技術等防止枝晶生長的保護策略,該工作提出了全新的策略,並有效地減少和抑制枝晶的形成。本工作主要從兩個方面改善:(1)反應熱力學方面:製備的鋅錳合金實現了有利的離子擴散路徑。(2)反應動力學方面,通過三維納米結構實現了均勻的金屬沉積。鋅錳合金表面較高的結合能有助於引導和調節Zn的成核和生長,減少Zn沉積在早期枝晶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