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先進院研發出基於陰離子雜化策略的新型電池

2020-12-04 中國科學院

深圳先進院研發出基於陰離子雜化策略的新型電池

2019-04-19 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

【字體:

語音播報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集成所功能薄膜材料研究中心研究員唐永炳(第一單位通訊)聯合香港城市大學教授李振聲(共同通訊)成功研發出了一種基於陰離子雜化策略新型電池。相關研究成果《一種基於陰離子雜化策略的具有快速擴散動力學的三離子電池,顯著提高電池倍率和循環性能》Hybridizing Anions towards Fast Diffusion Kinetics for Tri-Ion Batteries with Significantly Improved Rate Capability and Cycling Life)已在線發表於材料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J. Mater. Chem. A, 2019, DOI: 10.1039/C9TA03104A, Hot Paper)上。

  雙離子電池由於具有高工作電壓、低成本、環保易回收等優勢,使其在儲能等領域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近年來成為國內外科學家研究的熱點。雙離子電池一般採用石墨類正極材料,充放電時進行陰離子的可逆嵌入/脫嵌反應。然而,目前研究報導的陰離子多為離子半徑較大的陰離,如PF6-TFSI-等,這些離子的擴散動力學緩慢,從而導致雙離子電池的倍率性能有待改進。

  為了提高陰離子插層的動力學和穩定性,唐永炳及其團隊成員申京受、張帆、歐學武等人首次提出了一種陰離子雜化策略,並成功構建了基於Li+/PF6-/BF4-的多離子電池。電化學測試及理論計算研究表明,通過雜化適量具有離子半徑較小的BF4-陰離子,能顯著降低擴散能壘,並提升擴散動力學,從而大幅提高了該電池的倍率和循環性能。該電池在15C4分鐘充電)的高電流密度下,容量保持率達到92.5%;在5C的電流密度下循環500次後容量幾乎無衰減。該陰離子雜化策略為發展高效低成本儲能器件提供了新思路。

  該項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深圳市科技計劃項目等的資助。

  論文連結

 

  (a) 基於Li+/PF6-/BF4-的多離子電池的結構及工作機理圖(b) 多離子雜化設計與未雜化的電池倍率性能對比;(c) 多離子雜化設計與未雜化的電池循環性能對比;(d)理論計算多離子雜化設計對降低離子擴散能壘的效果。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集成所功能薄膜材料研究中心研究員唐永炳(第一單位通訊)聯合香港城市大學教授李振聲(共同通訊)成功研發出了一種基於陰離子雜化策略新型電池。相關研究成果《一種基於陰離子雜化策略的具有快速擴散動力學的三離子電池,顯著提高電池倍率和循環性能》(Hybridizing Anions towards Fast Diffusion Kinetics for Tri-Ion Batteries with Significantly Improved Rate Capability and Cycling Life)已在線發表於材料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J. Mater. Chem. A, 2019, DOI: 10.1039/C9TA03104A, Hot Paper)上。
  雙離子電池由於具有高工作電壓、低成本、環保易回收等優勢,使其在儲能等領域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近年來成為國內外科學家研究的熱點。雙離子電池一般採用石墨類正極材料,充放電時進行陰離子的可逆嵌入/脫嵌反應。然而,目前研究報導的陰離子多為離子半徑較大的陰離,如PF6-、TFSI-等,這些離子的擴散動力學緩慢,從而導致雙離子電池的倍率性能有待改進。
  為了提高陰離子插層的動力學和穩定性,唐永炳及其團隊成員申京受、張帆、歐學武等人首次提出了一種陰離子雜化策略,並成功構建了基於Li+/PF6-/BF4-的多離子電池。電化學測試及理論計算研究表明,通過雜化適量具有離子半徑較小的BF4-陰離子,能顯著降低擴散能壘,並提升擴散動力學,從而大幅提高了該電池的倍率和循環性能。該電池在15C(4分鐘充電)的高電流密度下,容量保持率達到92.5%;在5C的電流密度下循環500次後容量幾乎無衰減。該陰離子雜化策略為發展高效低成本儲能器件提供了新思路。
  該項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深圳市科技計劃項目等的資助。
  論文連結
 
  圖(a) 基於Li+/PF6-/BF4-的多離子電池的結構及工作機理圖;(b) 多離子雜化設計與未雜化的電池倍率性能對比;(c) 多離子雜化設計與未雜化的電池循環性能對比;(d)理論計算多離子雜化設計對降低離子擴散能壘的效果。

列印 責任編輯:葉瑞優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研發出基於陰離子雜化策略的新型電池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集成所功能薄膜材料研究中心研究員唐永炳(第一單位通訊)聯合香港城市大學教授李振聲(共同通訊)成功研發出了一種基於陰離子雜化策略新型電池
  • 深圳先進院研發出基於預合金化鋁負極的高性能鋰離子雜化電容器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集成所功能薄膜材料研究中心唐永炳研究員及其研究團隊提出一種通過同步預合金化與構築人造固態電解質界面(SEI)膜的策略,顯著改善了高容量鋁金屬負極的穩定性,並成功用於高性能鋰離子雜化電容器。
  • 深圳先進院研發出基於高電壓高濃度電解液的鉀基雙石墨電池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集成所功能薄膜材料研究中心唐永炳研究員及其研究團隊採用高電壓高濃度電解液顯著提升了鉀基雙石墨電池的能量密度以及循環穩定性。鉀基雙碳電池(K-DCB)結合了雙離子電池電壓高、成本低、環境友好的特點以及鉀資源儲量豐富的優勢,在規模化儲能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作為活性離子來源,電解液對K-DCB的性能包括容量、能量密度、循環壽命等具有決定性的影響。
  • 深圳先進院等研發出新型柔性鐵電場效應電晶體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醫工所納米調控與生物力學研究中心在柔性鐵電場效應電晶體領域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以Highly robust flexible ferroelectric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operable at high temperature with low-power consumption
  • 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等單位成功研製新型鎂基雙離子電池
    5月6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等單位的研究人員成功研發出了一種新型鎂基雙離子電池(Mg-DIB),該電池基於不溶性有機負極材料研製而成。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國際頂級能源材料期刊《能源存儲材料》上。
  • 深圳先進院水系鋅離子儲能器件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集成所功能薄膜材料研究中心唐永炳研究員及其團隊聯合重慶理工大學周志明教授,採用原位兩步活化策略製備了一種分級多孔碳正極材料,基於該材料的水系鋅離子雜化電池表現出優異的電化學儲能性能。
  • 深圳先進院等研發出一種摩擦納米發電機的可編程策略
    今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醫工所微納系統與仿生醫學研究中心王昊副研究員團隊提出了一種對於納米摩擦發電機器件進行可編程操作的策略,實現了不依賴於摩擦界面材料的改進,單純通過設定的操作程序實現電荷在器件內循環累積實現超高電壓輸出。
  • 深圳先進院等在水系鋅離子電池電鍍動力學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材料所(籌)光子信息與能源材料研究中心陸子恆助理研究員與香港理工大學張標助理教授協作,對有機配位小分子對水系鋅離子電池的電化學電鍍過程的調控機制進行研究,實現了高效穩定的鋅負極電鍍過程。
  • 深圳先進院研發出新型光學探針 為納米機器人提供便攜GPS系統
    通過新材料的研發,人類未來可以實現今天看來就像魔法一樣的生活。記者近日從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簡稱深圳先進院)獲悉,該院生物醫藥與技術研究所納米中心的張鵬飛副研究員團隊研發出基於聚集發光材料的多功能光學探針,能為納米機器人的開發提供便攜的GPS定位系統。
  • 深圳先進院研製第二代薄膜太陽能電池核心技術達國際先進水平
    深圳先進院光伏太陽能中心劉壯接受國外媒體採訪就在第一代中國光伏產業在歐美受阻之際,國內科研院所傳來捷報,可取代「晶矽」原材料的第二代11月16日至21日在深圳舉行的第十四屆高交會上,中科院廣州分院副院長李定強發布了該成果的最新科研進展。該項目是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聯合香港中文大學,深港攜手自主研發成功的高效低成本銅銦鎵硒薄膜太陽能電池裝備、工藝及產品。香港中文大學教授、中科院深圳先進院光伏太陽能實驗室主任肖旭東團隊研製的「銅銦鎵硒」太陽能電池效率已達到18.7%,邁入國際領先行列。
  • 深圳先進院等開發出一種人工基因組的高效簡化策略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研究員戴俊彪團隊開發出一種被稱為SGC(SCRaMbLE-based genome compaction)的人工基因組的高效簡化策略,並以此方法刪除了第十二號染色體左臂中超過一半的非必需基因,為第一個最小真核基因組的構建、理解真核生命的核心組成奠定了理論和技術基礎
  • 深圳先進院在著名化學期刊上發表新型電池材料綜述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集成所功能薄膜材料研究中心唐永炳研究員及其團隊成員蘭元其、姚文嬌博士、何小龍等人在化學領域頂級期刊《德國應用化學》上發表混合聚陰離子正極材料綜述,全面評述了高效低成本混合聚陰離子正極材料的最新進展和發展策略("Mixed polyanionic compounds as positive electrodes in low-cost electrochemical
  • Nature子刊:一種新型鋰電正極材料!
    Lightfoot教授、澳大利亞斯威本科技大學孫成華教授、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成會明研究員等,成功研發出一種具有陰陽離子雙重電化學活性的新型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因此,如能開發出一種新型正極材料,將兩種反應機理的優勢有效結合到一起,將有望同時實現高安全與高能量密度的雙高要求。
  • 深圳先進院高性能鉀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研究取得進展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導讀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材料所(籌)光子信息與能源材料研究中心在新型高性能鉀離子電池的負極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3月18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材料所(籌)光子信息與能源材料研究中心在新型高性能鉀離子電池的負極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理論預言苯乙烯材料是一類非常有前景的鉀離子電池負極材料,基於大量的計算模擬數據指出苯乙烯材料在用作鉀離子電池負極材料時具有非常高的理論比容量和非常小的體積膨脹。
  • 科學家研發出基於高電壓高濃度電解液的鉀基雙石墨電池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深圳先進集成技術研究所功能薄膜材料研究中心研究員唐永炳帶領的研究團隊,採用高電壓高濃度電解液顯著提升鉀基雙石墨電池的能量密度以及循環穩定性。鉀基雙碳電池(K-DCB)結合雙離子電池電壓高、成本低、環境友好的特點以及鉀資源儲量豐富的優勢,在規模化儲能領域具有應用前景。作為活性離子來源,電解液對K-DCB的性能包括容量、能量密度、循環壽命等有重要影響。然而,目前基於KPF6鉀鹽以及碳酸酯類溶劑的電解液體系濃度低(<1 m)且氧化電位不足,導致K-DCB循環穩定性差,能量密度也有待提升。
  • 深圳先進院自然指數居廣東省科研機構第一
    據最新數據顯示(統計時間範圍為2019年9月1日至2020年8月30日),按照自然指數排名,深圳先進院指數從去年同期的23.45提升至29.92,再創歷史新高,廣東省科研機構排名由原來的位列第二躍居第一,中科院體系內排名17,全國高校排名85。據統計,此次計入自然指數的170篇文章中,有88篇來自生命科學領域,這與深圳先進院近年來在生命科學領域的前瞻布局緊密相關。
  • 中科院深圳先進院開發出人工基因組高效簡化策略—新聞—科學網
    Sc3.0正式拉開序幕,旨在構建首個真核最小基因組
  • 科研人員研發出新型高效低成本鉀離子電池技術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先進集成技術研究所功能薄膜材料研究中心研究員唐永炳及其研究團隊成功研發出了一種新型高性能、低成本的鉀型雙離子電池技術
  • 深圳先進院自然指數位列廣東省科研機構第一—新聞—科學網
    12月17日,記者從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深圳先進院)獲悉,最新數據顯示(統計時間範圍為2019年9月1日至2020年8月30日),按照自然指數排名,深圳先進院指數從去年同期的23.45提升至29.92,再創歷史新高,在廣東省科研機構中的排名由原來的第二躍居第一,在中科院體系內排名17,全國高校排名85。
  • 深圳先進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創歷史新高
    區域創新聯合基金集成項目首次取得突破,中科院深理工(籌)生命健康學院院長、講席教授,腦所研究員王玉田牽頭申報的「重要神經精神疾病發生與幹預的神經生物學共性機制研究」項目從國家和廣東省需求出發,以解析重大神經精神疾病「共性」神經機制為核心,明確年齡及性別造成的差異,通過研發和應用國際先進的技術,進行多水平跨物種轉化醫學研究,項目的實施將為重大神經精神疾病精準診斷、治療及藥物研發提供新理論和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