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科技大學王波團隊在鉀離子電池碳負極材料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河北科技大學材料學院王波教授帶領的科研團隊在鉀離子電池碳負極材料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在《納米能源》(Nano Energy,2020,104979,DOI:org/10.1016/j.nanoen.2020.104979)正式發表。
-
中南大學唐有根-王海燕團隊在鋅能源界面調控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nature Communications正式刊發了中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唐有根-王海燕團隊在鋅能源界面調控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Revealing the role of crystal這是該團隊繼2019、2020年先後發表鋅能源界面調控論文(Angew Chem Int Ed., 2019, 131,15988;Angew Chem Int Ed., 2020, 59, 13180)後的又一重要成果。中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為論文唯一通訊單位,2017級博士生張旗為第一作者,王海燕老師為唯一通訊作者。
-
上海大學魯雄剛教授團隊開發出高性能水系鋅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
此外,可穿戴式智能儲能器件是未來可穿戴電子領域、醫學領域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在可穿戴式儲能器件領域中的關鍵挑戰是如何實現電極材料的高面積比容量。 水系鋅離子電池以其安全、低成本、環保等獨特的特性,在大規模儲能和可穿戴儲能器件中具有非常誘人的發展潛力。然而,目前水系鋅離子電池中的正極材料與鋅離子間存在較強地靜電相互作用。
-
我國科學家在水系鋅離子電池電鍍動力學研究方面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材料所(籌)光子信息與能源材料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陸子恆與香港理工大學助理教授張標協作,對有機配位小分子對水系鋅離子電池電化學電鍍過程的調控機制進行研究,實現了高效穩定的鋅負極電鍍過程。
-
東北大學理學院團隊在水系銨離子電池研究方向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東北大學理學院化學系劉曉霞教授團隊在水系銨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首次提出銨離子在氧化錳材料內部的存儲機制,豐富了儲銨材料能源化學基礎理論,並為製備新型高性能水系銨離子可充電電池提供了新的機遇。
-
深圳先進院等在水系鋅離子電池電鍍動力學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材料所(籌)光子信息與能源材料研究中心陸子恆助理研究員與香港理工大學張標助理教授協作,對有機配位小分子對水系鋅離子電池的電化學電鍍過程的調控機制進行研究,實現了高效穩定的鋅負極電鍍過程。
-
材料學院在水系鋅基電池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
本站訊(通訊員 徐福聖)相比於傳統的有機體系電池,水系電池有著極高的安全性、較低的成本和高的能量密度,受到國內外的高度關注,成為儲能和電池領域研究開發的熱點。鋅基電池目前存在的問題主要在於缺乏高效的雙功能催化劑電極材料,氧還原和析出反應緩慢;電解質穩定性較差;充放電過程中容易產生鋅枝晶等。
-
中山大學朱昌寶團隊在水系鋅離子電池電解液添加劑開發研究獲進展
水系鋅離子電池作為綠色可持續發展的儲能設備,在比容量、天然豐度、環境友好等方面極具優勢,被視為當前最有前景的低成本、高安全的儲能系統,近年來受到了廣泛的關注。與鋰金屬負極類似,鋅枝晶的形成和生長可能會導致循環壽命短、庫倫效率低、電池內部短路等嚴重問題,嚴重限制了鋅金屬負極的實際應用。
-
中南大學在低成本儲能領域取得系列研究進展
近日,中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梁叔全團隊在 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等國際材料與能源領域權威期刊陸續發表儲能材料創新研究成果。研究成果解決了該領域部分共性科學難題,有望推動廣受關注的低成本儲能領域進一步發展。
-
中國海洋大學柳偉團隊在鉀離子超級電容器研究領域取得系列進展
半島記者 劉金震 通訊員 崔永朋近日,中國海洋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柳偉教授在新型鉀離子超級電容器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中國海洋大學博士生崔永朋為第一作者,柳偉教授為通訊作者,中國海洋大學為唯一署名單位。隨著鋰離子電池的快速發展,特別是在動力汽車和大規模儲能方面的推廣應用,導致全球鋰資源日趨緊張,嚴重限制了鋰離子電池的廣泛應用。作為鋰離子電池潛在的替代品,鉀離子儲能器件研發受到廣泛關注。鉀離子因電化學性能與鋰離子相近,儲量豐富,來源廣泛,價格低廉,從而在儲能領域表現出良好的應用前景。
-
進展 | 一體化構型的高柔性、長壽命鋅離子電池研究進展
因此,一體化的器件結構設計成為解決傳統分離式構型所帶來的柔性受限問題的一把鑰匙,也對柔性儲能設備的合理結構優化具有重要意義。近期,該組博士生陳鵬輝在解思深院士和周維亞研究員的指導下,以高安全性的水系鋅離子電池的一體化構型設計為出發點,通過將鋅離子電池的各個構件集成為一體,構建出一種一體化結構的水系鋅離子電池(圖1)。
-
河南大學趙俊偉團隊在多金屬氧簇在水系鋅基電池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河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河南省多酸化學重點實驗室的趙俊偉教授課題組開展的多金屬氧簇在水系鋅基電池領域的研究工作「Stable aqueous Zn−Ag and Zn−polyoxometalate hybrid battery driven by successive Ag+ cation and polyoxoanion
-
東華大學王宏志團隊《ACS AMI》:基於穩定水凝膠電解質的柔性且可水下使用的鋅離子電池
近年來,具有低成本(水系電解液成本低廉,製備簡單;鋅金屬儲量豐富)、高安全性(水系電解液無毒、不易燃;鋅金屬在水介質中性能穩定)、高容量(鋅金屬理論容量820 mA·h g-1, 5855 mA·h cm-3),組裝方便(可在空氣環境中直接組裝)等優勢的柔性水系鋅離子電池(ZIBs)也引起了研究人員們極大的興趣。
-
構築更好的鋅離子電池
本綜述介紹了鋅離子電池研究的基礎問題、挑戰和最新的發展。詳細地討論了鋅離子電池的各個部分,從鋅負極到一系列重要的正極材料。此外,還探討了電解質選擇對電池性能的影響,並總結可能的優化策略。最後,對鋅離子電池,混合鋅基電池和柔性鋅基電池的發展提出展望。
-
水系鋅離子電池中鋅陽極面臨的問題與解決策略|Carbon Energy
本文以水系電解液中鋅金屬陽極面臨的問題為主線,首先,深入分析了鋅枝晶的產生原因與影響(主要包括電場和離子的不均勻分布,鋅在電極界面具有高的成核勢壘和不規則的生長取向),並通過成核工程、生長導向和晶須消除三個角度出發,揭示如何誘導鋅均勻沉積,從而抑制甚至消除枝晶。
-
我校教師團隊在鋰離子電池研究中取得系列重要進展
,美國得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約翰•B•古迪納夫(John B Goodenough)教授、紐約州立大學賓漢姆頓分校M•斯坦利•威廷漢(M.stanley Whittlingham)教授和日本化學家吉野彰(Akira Yoshino), 因在鋰離子電池研發領域作出的貢獻而獲獎。
-
南開大學陶佔良團隊:開發新型鋅插層正極材料用於水系鋅離子電池
水性鋅離子電池(ZIBs)因其獨特的鋅負極優勢,包括高理論比容量(820 mAh g−1),較低的氧化還原電位(−0.76 V vs 標準氫電極),以及在弱酸性電解液中優良的穩定性,因此正受到越來越多科研人員的關注。
-
大連化物所高能量密度、長壽命鋅碘液流電池研究取得新進展
、長壽命鋅碘液流電池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鋅碘液流電池由於電化學活性好,電解質溶解度高,能量密度高(理論能量密度可達250.59Wh/L)等優勢,具有很好的研究和應用前景。但是目前鋅碘液流電池存在循環壽命短,功率密度低的問題。 為解決以上問題,該研究團隊提出利用廉價的聚烯烴多孔膜(15美金/m2)替代昂貴的全氟磺酸離子交換膜,大大降低了電池成本。
-
高能量密度、長壽命鋅碘液流電池研究方面獲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儲能技術研究部研究員李先鋒、張華民領導的研究團隊在高能量密度、長壽命鋅碘液流電池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研究成果作為「Very Important Paper」在線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Angew. Chem. Int. Ed.)上。 大規模儲能技術是實現可再生能源普及應用的關鍵核心技術,液流電池由於具有安全性高、儲能規模大、效率高、壽命長等特點,在大規模儲能領域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
-
北京大學潘鋒團隊:調控質子傳輸能提升高水系鋅離子電池能量密度
水系鋅離子電池是未來高安全的儲能和車用動力電池。微酸性水系以MnO2為正極的鋅二次電池(Zn-MnO2)有著良好的安全性、較高的元素豐度和不錯的環境相容性,使其成為大規模儲能領域下一代電池的候選之一,但由於其電池內部反應的複雜性,其儲能機制在當今科學界一直存在爭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