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南開博士「水系鋅離子」電池科研成果登上龍頭雜誌《美國...

2021-01-20 南開大學新聞網

  新華網天津11月24日電(張建新 馬超)南開大學化學學院博士研究生張寧針對「水系鋅離子」電池設計出全新正極材料及電解液,首次將陽離子缺陷型鋅錳氧化物用於正極,同時首次使用高濃度大陰離子電解液三氟甲烷磺酸鋅,使得鋅離子電池的效能、安全性、穩定性等均有大幅提升和改進。

  相關科研成果近日發表在材料與化學類龍頭期刊《美國化學會志》,該成果現已申請專利。

  「為什麼電動汽車、手機爆炸事件時有發生?因為鋰離子電池由於其特性而具有一定安全隱患。」張寧介紹,鋰離子電池已經廣泛應用於人們的生產生活中,然而由於鋰離子在正負極間穿梭脫嵌,易在負極表面形成針狀金屬鋰即「鋰枝晶」,從而刺穿隔膜造成內短路,加上易燃有機電解液的使用大大降低了鋰電池的安全性。

  此外,鋰資源短缺且分布不均勻(主要集中在南美),使鋰離子電池價格不斷攀升,這些不利於其在大規模儲能領域的應用。「由於鋅資源豐富廉價,同時水系電解液不存在易燃易爆隱患,其特點適合大規模儲能體系,如智能電網。所以,我們將研究目標鎖定為水系鋅離子電池。」

  在正極材料方面,張寧及其團隊通過不斷探索優化實驗條件,利用低溫溶液法成功合成了陽離子缺陷型ZnMn2O4用作正極。該材料尺寸約為15 nm,具有豐富的陽離子缺陷。這種獨特的結構,有利於提升Zn離子在尖晶石結構中的脫嵌動力學,可逆容量達到150mAh/g,實現了Zn的有效儲存,大大提升了鋅離子電池的循環穩定性,循環500次後,容量保持率高達94%。而現有鹼性體系鋅錳電池穩定性很差,循環壽命普遍低於50次,且容量衰減很快。這一材料,是首次應用於水系鋅離子電池中。

  傳統的硫酸鋅電解液存在鋅離子沉積/析出動力學緩慢、庫倫效率低等問題,表現為在同一電池體系中,充放電容量低、難以快速充電等。在實驗中,張寧帶領團隊對比了硫酸鋅(ZnSO4)、硝酸鋅(Zn(NO3)2)、氯化鋅(ZnCl2)和三氟甲烷磺酸鋅(Zn(CF3SO3)2)四種電解液,研究發現,三氟甲烷磺酸鋅作為大陰離子結構的電解液,具備良好的鋅離子沉積、析出動力學,100%庫倫效率即可以實現快速充電且能量「零浪費」。此外,張寧還進一步研究了不同電解液濃度對電化學性能的影響。發現,高濃的電解液可以有效減少Zn離子的溶劑化效應,降低了水分解等副反應,可以提高電池體系的穩定性。這一水系鋅離子電池電解液體系,也是首次提出。

  「我們通過X射線粉末衍射,拉曼光譜,同步輻射,固體核磁等技術,闡述了正極材料的充放電機理,加深了對這一體系的理解。」張寧說,這些先進表徵技術能夠更加清楚地解釋科學問題。

  鋅離子電池的使用不僅可以大大提升電池性能、安全穩定性,還可以降低成本。據了解,當前市場上金屬鋅價格為約2美元每千克,而金屬鋰價格約為300美元每千克;從年產量上看,金屬鋅年產約500萬噸,而金屬鋰年產只有約4萬噸;二者地殼豐度分別為80ppm和17ppm左右。鋅資源廉價易得,更適於在生產實踐中大規模使用。(完)

相關焦點

  • 南開大學陶佔良團隊:開發新型鋅插層正極材料用於水系鋅離子電池
    水性鋅離子電池(ZIBs)因其獨特的鋅負極優勢,包括高理論比容量(820 mAh g−1),較低的氧化還原電位(−0.76 V vs 標準氫電極),以及在弱酸性電解液中優良的穩定性,因此正受到越來越多科研人員的關注。
  • 水系鋅離子電池中鋅陽極面臨的問題與解決策略|Carbon Energy
    環保,安全,低成本,高能量密度的電化學儲能裝置是未來新能源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
  • 北京大學在複合膜調控水系鋅離子電池實現超長循環取得突破
    水系鋅離子電池具有高安全性、低成本等優勢,因而成為下一代具有產業化前景的儲能技術之一。但水系鋅離子電池商業化應用面臨鋅負極上鋅枝晶生長、電解液析氫、鹼式硫酸鋅副產物生成等問題。通常有機塗層可以有效阻止陰離子、自由水與鋅負極接觸,隔離陰離子可以有效緩解鋅離子沉積過程中陰離子聚集引起的空間電場不均問題,達到鋅離子均勻沉積的目的,同時還可以隔離陰離子、自由水與鋅負極接觸還可以有效抑制電池主要的副反應,但目前採用的有機塗層缺乏鋅離子傳輸通道,導致電池極化增大,而水系鋅離子電池電化學窗口較窄,極化增大對水系鋅電池的發展非常不利。
  • 上海大學魯雄剛教授團隊開發出高性能水系鋅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
    由於磷酸鐵鋰電池能量密度提升空間有限,隨著對動力電池能量密度要求的大幅提升,動力電池向鎳鈷錳NCM三元材料轉換已成為必然選擇。然而,安全性較差的有機系電解液仍舊阻礙了鋰離子電池邁向大規模商業化應用。鑑於此,發展安全係數高、易於製備、離子電導率高的水系電解液展現出巨大的競爭力。
  • 中山大學朱昌寶團隊在水系鋅離子電池電解液添加劑開發研究獲進展
    水系鋅離子電池作為綠色可持續發展的儲能設備,在比容量、天然豐度、環境友好等方面極具優勢,被視為當前最有前景的低成本、高安全的儲能系統,近年來受到了廣泛的關注。與鋰金屬負極類似,鋅枝晶的形成和生長可能會導致循環壽命短、庫倫效率低、電池內部短路等嚴重問題,嚴重限制了鋅金屬負極的實際應用。
  • 我國科學家在水系鋅離子電池電鍍動力學研究方面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材料所(籌)光子信息與能源材料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陸子恆與香港理工大學助理教授張標協作,對有機配位小分子對水系鋅離子電池電化學電鍍過程的調控機制進行研究,實現了高效穩定的鋅負極電鍍過程。
  • 構築更好的鋅離子電池
    本綜述介紹了鋅離子電池研究的基礎問題、挑戰和最新的發展。詳細地討論了鋅離子電池的各個部分,從鋅負極到一系列重要的正極材料。此外,還探討了電解質選擇對電池性能的影響,並總結可能的優化策略。最後,對鋅離子電池,混合鋅基電池和柔性鋅基電池的發展提出展望。
  • 深圳先進院等在水系鋅離子電池電鍍動力學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材料所(籌)光子信息與能源材料研究中心陸子恆助理研究員與香港理工大學張標助理教授協作,對有機配位小分子對水系鋅離子電池的電化學電鍍過程的調控機制進行研究,實現了高效穩定的鋅負極電鍍過程。
  • 深圳先進院水系鋅離子儲能器件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集成所功能薄膜材料研究中心唐永炳研究員及其團隊聯合重慶理工大學周志明教授,採用原位兩步活化策略製備了一種分級多孔碳正極材料,基於該材料的水系鋅離子雜化電池表現出優異的電化學儲能性能。
  • 評述:水系可充鋅電池的發展及挑戰
    >面臨的主要問題與相應的解決方案,提出了發展高性能水系可充鋅電池的優化策略,並對其今後的發展進行了合理的展望。近年來,基於微酸性電解液的水系可充鋅電池由於其安全性高、成本低、容量高且環境友好,再次引起了研究人員的極大興趣和深入研究。在使用該電解液的水系可充鋅電池中,鋅金屬在放電時形成Zn2+,不會產生氫氧化鋅和氧化鋅等副產物,並且充放電過程可逆性高。然而,在水系可充鋅電池電極、電解質和整個電池系統的開發中仍存在許多亟須解決的問題。
  • 強耦合效應二維異質結材料成功用於鋅離子電池—新聞—科學網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吳忠帥研究員團隊設計並製備出具有強耦合效應層狀無定形V2O5/石墨烯異質結新材料,實現了對釩基正極材料的有效保護,極大緩解了釩溶解問題,獲得了高安全、低成本、長壽命水系鋅離子電池
  • :本徵結構穩定的釩基正極材料助力水系鋅離子電池
    【研究背景】水系鋅離子電池(ZIBs)憑藉著鋅金屬負極的諸多優點受到了廣泛的關注(1. 安全、環保、低成本;2. 高理論比容量和低氧化還原電勢;3. 在水中高的電化學穩定性),已成為最近幾年新的研究熱點。
  • 陳軍院士課題組:調控電解質結構實現超低溫水系鋅電池
    /s41467-020-18284-0全文速覽在論文工作中,提出一種實現超低凝固點電解液的方法,並將低溫電解液與聚苯胺(PANI)正極匹配,成功應用在超低溫水系鋅離子電池。這種PANI|7.5 m ZnCl2|Zn電池可以在極寬的溫度範圍下(−90到+60℃)工作,能夠滿足地表的大部分溫度要求。該工作有望為低溫電解液的設計和低溫電池的應用研究開闢新的途徑。背景介紹水系鋅離子電池因為其安全性高、材料來源廣泛、鋅負極較低的電極電位(–0.76 V vs.
  • 北京大學潘鋒團隊:調控質子傳輸能提升高水系鋅離子電池能量密度
    水系鋅離子電池是未來高安全的儲能和車用動力電池。微酸性水系以MnO2為正極的鋅二次電池(Zn-MnO2)有著良好的安全性、較高的元素豐度和不錯的環境相容性,使其成為大規模儲能領域下一代電池的候選之一,但由於其電池內部反應的複雜性,其儲能機制在當今科學界一直存在爭論。
  • 【中國科學報】釩基二維異質結材料成功構建高性能鋅離子電池
    ,製備出二維無定形五氧化二釩(V2O5)/石墨烯異質結構新材料,實現了高效離子—電子協同傳輸,獲得了高安全、低成本、高性能水系鋅離子電池。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先進能源材料》。  水系鋅離子電池具有安全性高、成本低、鋅儲量豐富的特點,受到了廣泛關注。開發低成本、高容量正極材料一直是鋅離子電池研究領域的難點。目前,釩基材料具有多價離子反應機制、高容量的特點,是一種有研究前景的正極材料,但其塊體材料存在反應活性位點少、電子導電低、體積膨脹等問題,導致容量低、循環性能差。
  • 湖北大學王浩團隊《AEM》鋅離子電池研究領域重要進展
    湖北大學物電學院(微電子學院)王浩教授團隊在鋅離子電池研究領域取得進展,研究成果「Valence Engineering via In-situ Carbon Reduction on Octahedron Sites Mn3O4 for Ultra-Long Cycle Life
  • 配體定位的水合熔鹽電解質助力長循環鋅-有機電池
    其中,配體和水分子全部直接參與到共熔相互作用網絡中,改變了水合鋅離子的溶劑化結構,降低了水分子活性,有效保障了鋅-有機電池的長循環穩定性。背景介紹得益於的豐富研究基礎及商業化經驗,水系鋅電池依然是「後鋰離子」電池體系中佼佼者,應用價值極大。近年來,多種正極材料被報導可以與鋅負極進行搭配,以期性能的突破。
  • 耐低溫水系鋅基電池用電解質溶液研發成功—新聞—科學網
    耐低溫水系鋅基電池用電解質溶液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李先鋒、張華民帶領團隊,在低溫水系鋅基電池電解液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研發出一種耐低溫、經濟、安全、環保的水系鋅基電池用混合電解液。
  • 中南大學iScience:缺陷調控助力高性能水系Zn/β-MnO2電池
    近年來,水系鋅離子電池因高安全和低成本的優點而備受關注,其中,二氧化錳作為諸多正極材料中的一種已被廣泛研究。然而,自然界中儲量豐富且穩定的β-MnO2由於其與Zn2+間較大的靜電作用及較窄的隧道結構導致其在水系鋅離子電池中儲能性能差。據文獻報導,將金屬氧化物在原子水平上引入氧缺陷從而調控材料的體相結構是提高電極材料電化學活性的重要策略。
  • 他們,摘取2020年度「南開十傑」桂冠
    獲南開大學研究生國家獎學金、公能獎學金一等獎、南開大學三好學生榮譽。趙丹將考古學研究視為實現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的重要途徑,以高標準要求自己,潛心學術,並多次參與導師科研項目,個人成果豐碩。現任經濟學院國際經濟貿易系博士班班長,連續8年榮獲南開大學優秀學生幹部稱號。南開學習的八年時光見證了陳璐瑤的蛻變。她在學術科研中蛻變——在周總理「國家面貌的改變要從經濟面貌的改變做起」的理念下,勵志讓經濟學研究服務於中國發展。她積極參與多項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讓經濟研究成果在現實中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