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軍院士課題組:調控電解質結構實現超低溫水系鋅電池

2020-09-15 研之成理

▲第一作者:張秋、馬一琳 ;通訊作者: 陳軍教授

通訊單位:南開大學

論文DOI:10.1038/s41467-020-18284-0

全文速覽

在論文工作中,提出一種實現超低凝固點電解液的方法,並將低溫電解液與聚苯胺(PANI)正極匹配,成功應用在超低溫水系鋅離子電池。這種PANI|7.5 m ZnCl2|Zn電池可以在極寬的溫度範圍下(−90到+60℃)工作,能夠滿足地表的大部分溫度要求。該工作有望為低溫電解液的設計和低溫電池的應用研究開闢新的途徑。


背景介紹

水系鋅離子電池因為其安全性高、材料來源廣泛、鋅負極較低的電極電位(–0.76 V vs. 標準氫電極)和高的比容量(820 mA h g−1)而受到廣泛關注。然而水基電解液由於水具有較高的凝固點和較窄的液相溫度窗口。當溫度下降時,常規電解液會發生液-固相的轉變,阻礙離子遷移、惡化電極-電解質界面,從而導致電池性能的快速衰減。因此,如何有效地解決電解液的凝固問題是實現低溫電池運行的關鍵。


目前已有的研究是通過利用有機物形成共融體、設計反氫鍵凝膠電解質等方式。但是由於有機物的引入,離子電導率通常會有一定的降低,這會導致其運行溫度無法進一步下降(高於−50℃)。另一方面,根據阿倫尼烏斯公式,化學反應的快慢和活化能、溫度呈現指數級的關係。因此,發展一種低溫下保持液態且具有較低活化能的電解液具有非常重要的實際應用意義。

研究出發點

水自身凝固點高的原因在於其內部廣泛存在的氫鍵結構,使其偏離了氧族元素氫化物的凝固點規律,打破水中的氫鍵結構有可能降低電解質的凝固點。具有高電荷和小離子半徑的金屬離子會與水中的氧原子有配位作用,被金屬離子佔據的氧原子與相鄰水分子難以形成氫鍵,從而大幅度削弱水中的氫鍵強度。氫鍵結構被破壞的程度與金屬離子的濃度密切相關。

圖文解析

▲圖1 低溫電解質設計。a,氧族元素氫化物的凝固點;b,ZnCl2低溫電解液設計;c,不同濃度ZnCl2電解液在25和−70℃的光學照片。

水自身凝固點高的原因在於其內部廣泛存在的氫鍵結構,使其偏離了氧族元素氫化物的凝固點規律(Fig. 1a)。因此,打破水中的氫鍵結構有可能降低水系電解液的凝固點。同時,具有高電荷和小離子半徑的金屬離子Zn2+會與水中的氧原子有配位作用,被金屬離子佔據的氧原子難以繼續參與氫鍵的形成。隨著鹽濃度的增加,氫鍵結構被破壞的程度也增加了,從而可以大幅度削弱水中的氫鍵強度。

另一方面,引入大量的鹽是一把雙刃劍。隨著鹽濃度的增加,離子之間的相互作用也會增加,導致電解液粘度高、傳質慢、液-固轉變溫度(Tt)高等問題。隨著溫度的降低,還存在電解液析鹽的問題。

因此,需要同時考慮氫鍵和離子間相互作用兩個因素,把鹽濃度控制在合適的範圍內,才能實現低Tt的電解液的構建(Fig. 1b)。從不同濃度的ZnCl2溶液在25℃和−70℃的光學圖中可以看出,低濃度(1-5 m)和高濃度(20, 30 m)都發生了液-固相的轉變,而中濃度(7.5, 10 m)在−70℃仍然保持液態。

▲圖2 電解質結構:氫鍵和離子相互作用。a,不同濃度ZnCl2溶液的O-H伸縮振動;b,擬合後的純水的O−H伸縮振動;c,強氫鍵和弱氫鍵的比例;d,MD模擬的純水和30 m ZnCl2溶液,其中紅線代表氫鍵;e,不同氫鍵數的水的佔比;f,Zn2+溶劑化構型;g,擬合後的7.5 m和30 m ZnCl2溶液;h,Zn(H2O)2Cl42–,ZnCl+和離子聚集體的峰值;i,氫鍵數量和靜電作用能;j,離子與水的作用能和Zn2+溶劑化構型的生成能。

利用Raman光譜、分子動力學模擬(MD)和DFT計算等手段研究了ZnCl2鹽的濃度對體系中氫鍵的強度和離子間相互作用的影響。通過將Raman光譜中2800-3700 cm−1區域分峰可以得到三種處於不同氫鍵強度下的O−H伸縮振動。隨著鹽濃度的增加,強氫鍵作用的水逐漸減少,弱氫鍵作用的水逐漸增多。進一步通過MD可以得到形成不同氫鍵的水的比例。隨著濃度的升高,主體由結合4個氫鍵的水(純水中)變成結合2個氫鍵的水(7.5 m ZnCl2),甚至變到0個氫鍵的水(30 m ZnCl2)。體系內的氫鍵隨著ZnCl2濃度的增加而減弱。

通過對200-400 cm−1處的Raman分析得到Zn2+溶劑化結構,可以看到隨著濃度增高,ZnCl+、Zn(H2O)2Cl42−的峰位置均向高波數偏移,證明離子間相互作用的增強。通過MD的能量計算可以得出,體系內的靜電相互作用能隨著ZnCl2濃度的增加而增加。


▲圖3 固-液轉變性質和玻璃化轉變機理。a,不同濃度溶液的DSC曲線;b,對應的Tt和濃度關係;c,5、7.5和30 m ZnCl2 溶液的原位低溫偏光顯微鏡圖;d,計算的不同狀態的ZnCl2和H2O的能量圖;e,玻璃態到晶態的過渡態;f,低溫下受限的熱運動。

既然氫鍵強度和離子間相互作用隨著濃度的增加呈現相反的趨勢,那麼一定存在一個液-固轉變的極值點。因此,我們通過DSC測試來研究溶液的液-固轉變特性和溫度。通過原位的偏光顯微鏡可以直接驗證這三種不同模式的液-固轉變機制。同時,我們通過計算7.5 m ZnCl2溶液不同狀態的能量對玻璃化的機理進行了探究。從圖3d中可以看出,在300 K時,ZnCl2(s)和H2O(l)混合後形成的ZnCl2-H2O(aq)混合相具有遠低於ZnCl2(s)+H2O(l)兩個單獨相的能量。這說明這個溶解過程是非常容易的,並且會放出大量的熱。當溫度降到200 K時,由於H2O(l)結冰為Ice(s)會放出大量能量,因此ZnCl2(s)+Ice(s)的能量會更接近ZnCl2-H2O(aq)的能量。當溫度降到100 K時,我們可以看到這種ZnCl2-H2O(glass)玻璃態混合相的能量會高於晶體相的ZnCl2(s)+Ice(s)。這是因為玻璃態本身就是一種亞穩態,能量會高於晶態。但由於溶液體系內含有較多的能量局域最低的結構,使其在降溫過程中,離子難以與水解離並自髮結合為晶體。隨著溫度的進一步降低,離子熱運動進一步被抑制,更難以跨越能壘形成晶體,因而形成玻璃態。


▲圖4 低溫電解液和鋅負極的電化學性能。a,不同電解液的離子電導率;b,電導率活化能;c,−70℃下的Zn沉積溶解CV曲線;d,Zn沉積溶解效率;e,Zn-Zn對稱電池循環。

測試了不同電解液(1、5、7.5、10、30 m ZnCl2和2 m ZnSO4,2 m Zn(CF3SO3)2電解液)不同溫度下的電導率。7.5 m ZnCl2電解液具有最高的低溫電導率。通過活化能的計算可以發現,7.5 m ZnCl2電解液在低溫下具有最低的活化能。儘管10 m ZnCl2電解液在−100℃也不凝固,但是其略高的鹽濃度使得其具有較高的活化能,導致電導率變低。因此,低溫電解液的設計原則是保證低凝固點的前提下,選擇最低的鹽濃度。進一步我們對低溫電解液與鋅負極的兼容性進行了測試,發現其在−70℃仍然具有較高的沉積效率以及較長的循環。


▲圖5 PANI|7.5 m ZnCl2|Zn的電化學性能。a,電池示意圖;b,不同溫度的充放電曲線;c,不同電解液的電池的變溫性能;d,電池的低溫循環性能;e,軟包電池設計圖;f,軟包電池變溫性能。


匹配PANI正極,組裝了PANI|7.5 m ZnCl2|Zn全電池。得益於ZnCl2基低溫電解液,全電池在低溫下性能優異,可在−70℃循環2000圈,容量保持率~100%。電池運行溫度範圍極寬(−90到+60℃),可覆蓋地表溫度記錄(−89.2 ℃, Death Valley, California, USA, 1913; 56.7 ℃ Vostok Station, Antarctica, 1983)。

總結與展望

本工作通過調節鹽濃度,實現了對電解液中的氫鍵和離子相互作用的調控,成功將電解液的固-液轉變溫度降低至−114℃。並將中等濃度(7.5 m)ZnCl2基低溫電解液與PANI正極匹配,成功應用在超低溫水系鋅離子電池。這種PANI|7.5 m ZnCl2|Zn電池可以在極寬的溫度範圍下(−90到+60℃)工作,能夠滿足地表的大部分溫度要求。這項工作為後續低溫電解液的設計和低溫電池的應用研究開闢了新的途徑。

課題組介紹

陳軍院士

南開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兼任中國化學會電化學專委會主任、ISE中國區代表。一直從事能源材料化學與高能電池的研發工作,圍繞尖晶石類和有機電極材料的關鍵科學問題,發展了多種尖晶石類和有機材料製備的新方法和新途徑。迄今在Nature Chem., Nature Rev. Chem., Nature Commun., Science Adv., Science China Chem./Mater.等期刊發表論文400餘篇,他引40000餘次,單篇最高他引1500次,獲授權發明專利35項,多項實現轉化並取得一定經濟效益,編寫著作16部(章)。

2003年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2005年入選教育部特聘教授。2010、2017年兩次任國家納米重點研發項目負責人。獲2011年度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006年度和2016年度天津市自然科學一等獎、2009年通用汽車中國高校創新人才一等獎、2018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獎勵、2020年全國創新爭先獎狀。目前擔任《無機化學前沿》、《中國科學:材料》、《能源化學》、《Research》、《高等學校化學學報》、《應用化學》、《電源技術》副主編,同時擔任《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ACS Central Science》、《ACS Energy Letters》、《Chemical Science》、《Nano Research》、《Solid State Sciences》、《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Batteries & Supercaps》、《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化學學報》、《物理化學學報》、《電化學》等雜誌編委。

相關焦點

  • 南開大學陶佔良&陳軍院士: 零下130℃不凝固電解液助力水系電池發展
    【研究背景】水系電池由於具有安全環保,資源豐富,成本低廉等優點,近年來受到了科研工作者的廣泛關注。然而,水系電池的發展還有很多不足,一個常見的問題是當處於低溫時,水系電池會損失其大部分容量和功率。電解液凝固和離子電導率不足被認為是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因此,降低電解液凝固點提升離子電導率對水系電池的實際應用至關重要。
  • 評述:水系可充鋅電池的發展及挑戰
    在使用該電解液的水系可充鋅電池中,鋅金屬在放電時形成Zn2+,不會產生氫氧化鋅和氧化鋅等副產物,並且充放電過程可逆性高。然而,在水系可充鋅電池電極、電解質和整個電池系統的開發中仍存在許多亟須解決的問題。
  • 青島能源所等開發出改善鋅電池穩定性的水合熔鹽鋅基電解質
    然而,目前的水系鋅電解質尚存在很大不足,例如水合[Zn(OH2)6]2+離子活性很高,會引起嚴重的副反應及不均勻鋅沉積,以及有機電極的放電產物極性較高,易被自由水溶解和六水合高氯酸鋅Zn(ClO4)2·6H2O組成的水合熔鹽鋅基電解質,有效解決了鋅負極及有機正極在水系電解質中副反應和不可逆溶解的問題
  • 配體定位的水合熔鹽電解質助力長循環鋅-有機電池
    近日,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的崔光磊研究員,趙井文副研究員和南洋理工大學的張其春教授合作,採用水合鋅鹽加中性配體的簡單、低成本配方,提出了一種水合熔鹽鋅基電解質,有效解決了鋅負極及有機正極在水系電解質中副反應和不可逆溶解的問題。
  • 大連化物所研發出耐低溫水系鋅基電池用電解質...
    平均營業收入29.11億元,其中,江蘇國泰、延安必康、杉杉股份、冠城大通、奧克股份、石大勝華、多氟多、天賜材料、永太科技、新宙邦10家企業營業收入超10億元,天賜材料、新宙邦兩家營業收入實現同比增長。(來源:財華社)大連化物所研發出耐低溫水系鋅基電池用電解質溶液【技術】大連化物所研發出耐低溫水系鋅基電池用電解質溶液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李先鋒研究員、張華民研究員領導的團隊,在低溫水系鋅基電池電解液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開發出了一種耐低溫、經濟
  • 青島能源所首次開發出一種改善鋅電池穩定性的水合熔鹽鋅基電解質
    鑑於數十年來的研究基礎及商業化經驗,水系鋅電池依然是「後鋰離子」電池體系中的佼佼者,應用價值極大,近年來又迎來了新一輪的關注。多種正極材料被報導可以與鋅負極進行搭配,以期產生性能的突破。與傳統無機正極材料不同,有機材料主體的分子間弱相互作用更加適合多價離子的存儲,而且高度可調的有機結構賦予其新的離子反應機制。
  • 「電解質解耦」促進與穩定高能的可充電水系鋅二氧化錳電池
    【鋅離子電池】Nature Energy: 「電解質解耦」促進與穩定高能的可充電水系鋅二氧化錳電池水電池系統具有高安全性,但是它們通常遭受低電壓和低能量密度的困擾,從而限制了其在大規模存儲中的應用。近日,天津大學鍾澄教授、胡文彬教授(共同通訊)提出了一種電解質去耦策略,通過同時啟用Zn和MnO2電極的最佳氧化還原化學作用來最大化Zn-MnO2電池的電勢。解耦後的Zn-MnO2電池的開路電壓為2.83 V(常規Zn-MnO2電池的典型電壓1.5 V)。在深度循環200 h後,僅具有2%容量衰減的可循環性。
  • 科學家研發出耐低溫水系鋅基電池電解液
    ,研發出一種耐低溫、經濟、安全、環保的水系鋅基電池用混合電解液。水系鋅基電池具有安全性高、成本低、能量密度高等優點,在可攜式電子設備、電動汽車和大規模儲能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由於水系鋅基電池的鋅負極一側會產生鋅的不均勻沉積,導致鋅枝晶的生長與脫落,從而影響鋅基電池的循環穩定性。另外,水系電解液離子傳導率隨著溫度降低而急劇下降,使得該體系電池在低溫下無法運行,限制了應用。
  • 天高能量密度水系電池的核心組件——鹽包水電解質
    然而,傳統的鋰離子電池使用有機溶劑作為電解質,不僅提高了對嚴格的乾燥製造環境的要求,而且由於其易燃性和可能的毒性,對大規模應用提出了挑戰。由於使用水系電解液能使電池系統完全避免這些風險,水系電解液是提高安全性的可行策略。因此,研究人員試圖找到一種水系電解液來解決傳統鋰離子電池中的安全問題。
  • 耐低溫水系鋅基電池用電解質溶液研發成功—新聞—科學網
    耐低溫水系鋅基電池用電解質溶液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李先鋒、張華民帶領團隊,在低溫水系鋅基電池電解液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研發出一種耐低溫、經濟、安全、環保的水系鋅基電池用混合電解液。
  • 大連化物所開發出耐低溫水系鋅基電池電解液
    通訊員 常娜娜 大連新聞傳媒集團記者 盧真珍本報訊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李先鋒研究員、張華民研究員領導的團隊,在低溫水系鋅基電池電解液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開發出了一種耐低溫、經濟、安全、環保的水系鋅基電池用混合電解液。
  • 我科學家通過重構陰離子溶劑化結構助力鋅/石墨電池高電壓電解質...
  • 構築更好的鋅離子電池
    本綜述介紹了鋅離子電池研究的基礎問題、挑戰和最新的發展。詳細地討論了鋅離子電池的各個部分,從鋅負極到一系列重要的正極材料。此外,還探討了電解質選擇對電池性能的影響,並總結可能的優化策略。最後,對鋅離子電池,混合鋅基電池和柔性鋅基電池的發展提出展望。
  • 我國科學家研發出耐低溫水系鋅基電池用電解質溶液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李先鋒、張華民帶領的研究團隊,在低溫水系鋅基電池電解液研究方面取得進展,研發出全天候水系鋅基電池用電解質溶液。水系鋅基電池具有安全性高、成本低、能量密度高等優點,在可攜式電子設備、電動汽車和大規模儲能領域具有應用前景。
  • 南開大學陶佔良團隊:開發新型鋅插層正極材料用於水系鋅離子電池
    水性鋅離子電池(ZIBs)因其獨特的鋅負極優勢,包括高理論比容量(820 mAh g−1),較低的氧化還原電位(−0.76 V vs 標準氫電極),以及在弱酸性電解液中優良的穩定性,因此正受到越來越多科研人員的關注。
  • 北京大學在複合膜調控水系鋅離子電池實現超長循環取得突破
    水系鋅離子電池具有高安全性、低成本等優勢,因而成為下一代具有產業化前景的儲能技術之一。但水系鋅離子電池商業化應用面臨鋅負極上鋅枝晶生長、電解液析氫、鹼式硫酸鋅副產物生成等問題。通常有機塗層可以有效阻止陰離子、自由水與鋅負極接觸,隔離陰離子可以有效緩解鋅離子沉積過程中陰離子聚集引起的空間電場不均問題,達到鋅離子均勻沉積的目的,同時還可以隔離陰離子、自由水與鋅負極接觸還可以有效抑制電池主要的副反應,但目前採用的有機塗層缺乏鋅離子傳輸通道,導致電池極化增大,而水系鋅離子電池電化學窗口較窄,極化增大對水系鋅電池的發展非常不利。
  • 水系鋅離子電池中鋅陽極面臨的問題與解決策略|Carbon Energy
    環保,安全,低成本,高能量密度的電化學儲能裝置是未來新能源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
  • 新華網:南開博士「水系鋅離子」電池科研成果登上龍頭雜誌《美國...
    新華網天津11月24日電(張建新 馬超)南開大學化學學院博士研究生張寧針對「水系鋅離子」電池設計出全新正極材料及電解液,首次將陽離子缺陷型鋅錳氧化物用於正極,同時首次使用高濃度大陰離子電解液三氟甲烷磺酸鋅,使得鋅離子電池的效能、安全性、穩定性等均有大幅提升和改進。  相關科研成果近日發表在材料與化學類龍頭期刊《美國化學會志》,該成果現已申請專利。
  • 東華大學王宏志團隊《ACS AMI》:基於穩定水凝膠電解質的柔性且可水下使用的鋅離子電池
    近年來,具有低成本(水系電解液成本低廉,製備簡單;鋅金屬儲量豐富)、高安全性(水系電解液無毒、不易燃;鋅金屬在水介質中性能穩定)、高容量(鋅金屬理論容量820 mA·h g-1, 5855 mA·h cm-3),組裝方便(可在空氣環境中直接組裝)等優勢的柔性水系鋅離子電池(ZIBs)也引起了研究人員們極大的興趣。
  • 香港利用護膚霜成分制電解質 製成不易燃且安全的水系鋰離子電池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中國香港中文大學(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CUHK)工程系的一個研究小組在水系鋰離子電池中引入了一種新型電解質,進而在改善高能量電池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