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利用護膚霜成分制電解質 製成不易燃且安全的水系鋰離子電池

2020-12-04 蓋世汽車資訊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中國香港中文大學(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CUHK)工程系的一個研究小組在水系鋰離子電池中引入了一種新型電解質,進而在改善高能量電池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此種電解質通常用於護膚霜,價格便宜、不易燃、毒性小、對環境友好,還能產生穩定電壓,供日常使用。

(圖片來源:香港中文大學)

手機、筆記本電腦,甚至電動汽車等電子設備和電子產品在很多方面改善了我們的日常生活,而它們都使用了鋰離子電池。由於鋰離子電池可以充電且能穩定地輸出能量,因而成為了此類產品的核心。儘管經過多年研究,鋰離子電池仍需要依賴有毒且易燃的有機電解質來發電,其具有的嚴重安全隱患仍然沒有得到解決,三星智慧型手機爆炸、波音飛機電池起火、電動汽車電池著火等新聞也不斷出現,表明了鋰離子電池的安全性還沒有得到保證。

根據之前對水系鋰離子電池的研究,該團隊將「分子聚集」(molecular crowding)引入了新型水系電解質中,取代了將鋰離子鹽作為主要穩定劑的方法。

「分子聚集」是活體細胞中的常見現象,描述了當大分子(蛋白質、複合糖、多糖等)或小型親水分子(代謝物、滲透物)達到一定濃度時,溶液分子的性質會發生實質性的改變。由於環境擁擠,水溶劑的活性會因為水的氫鍵結構的變化而降低。

該團隊選擇使用聚(乙二醇)或PEG,在電解質中複製「分子聚集」現象。PEG是一種可溶於水的聚合物,可以輕易地與水系電池結合,也是護膚霜和個人潤滑用品的基礎,甚至可用作牙膏和食品飲料中的消泡劑。

採用此種新型穩定劑,一個LiMn2O4陰極和一個Li4Ti5O12陽極,該團隊成功將水系電解質的穩定窗口擴大至3.2V,並演示了此種新型電解質在300多次充放電循環中,能夠讓電池能量密度高達75至100Wh/kg,且可穩定工作;採用凝膠塗層,就可將電池的工作電壓進一步提高至4.0V以上,水系鋰離子電池中常見的副作用(氫/氧演化反應)幾乎都被消除。研究人員還進行了可燃性試驗,驗證了該款新型電解質的防火性能,顯著提高了鋰離子電池的安全性。

研究人員表示:「此種電解質可以使用很多水系電解質無法使用的電極材料。更重要的是,這一研究發現為設計電壓窗口更大、穩定性更高的水系電解質提供了新平臺,可實現安全、低成本且環保的儲能設備。」

相關焦點

  • 用護膚霜成分製成的電池電解質實現穩定且不易燃的水性鋰離子電池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工程學院Yi-Chun LU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通過在水鋰離子電池中引入一種新型電解液,在改進高性能電池方面邁出了關鍵性的一步。這種電解液常用於護膚霜中。它價格低廉、不易燃、毒性小、環保,但又能產生穩定的電壓,適合於普通用途。該突破性進展近日發表在《Nature Materials》雜誌上。
  • 鋰離子電池還能用水做電解液?水系電解液鋰離子電池全面解讀
    傳統的鋰離子電池主要採用有機電解液,這主要是因為傳統LCO/石墨體系鋰離子電池電壓較高,超過了水溶液電解質的穩定電壓窗口,因此只能採用有機溶液電解質。近年來隨著人們對動力電池安全性、環保性要求的提高,水溶液電解質又開始得到人們的重視。
  • 用於安全高壓鋰離子電池的環狀磷酸鹽基電解質
    鑑於不斷向可再生能源技術轉移以及物聯網(IoT)設備的數量不斷增加,全球研究人員一直在嘗試開發更高效,更長運行時間的電池。鋰離子電池(LIB)目前是可攜式電子設備的首選儲能技術,因為它們包含有機電解質,通常可實現高的工作電壓和能量密度。
  • 天高能量密度水系電池的核心組件——鹽包水電解質
    然而,傳統的鋰離子電池使用有機溶劑作為電解質,不僅提高了對嚴格的乾燥製造環境的要求,而且由於其易燃性和可能的毒性,對大規模應用提出了挑戰。由於使用水系電解液能使電池系統完全避免這些風險,水系電解液是提高安全性的可行策略。因此,研究人員試圖找到一種水系電解液來解決傳統鋰離子電池中的安全問題。
  • 新電解質可杜絕鋰離子電池短路問題
    原標題:新電解質可杜絕鋰離子電池短路問題   新電解質可杜絕鋰離子電池短路問題   有助於開發更強大實用的下一代充電電池   科技日報訊 美國能源部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的科學家開發出一種新型電解質,不但能解決鋰離子電池短路起火問題,還能大幅提高電池效能和使用壽命。
  • 科學家們發現可以提高鋰離子電池性能的固體電解質材料
    圖片來源:洛杉磯西塞羅/史丹福大學 史丹福大學的科學家們已經確定了一種新型的固體材料,可以代替鋰離子電池中的易燃液體電解質。 科學家們稱,由鋰,硼和硫製成的低成本材料可以提高電動汽車,筆記本電腦和其他電池供電設備的安全性和性能。他們的發現發表在ACS Applied Materials&Interfaces雜誌上的一項研究中。
  • 科學家研發新型半固態電解質,通過重新構想的電池組件實現
    該液體電解質在充電和放電時在鋰離子之間來回傳遞。 因此,科學家們正在研究可以克服這一問題的新型電池架構,最近又出現了一些有希望的突破。這些是通過重新構想的電池組件實現的,這些組件包括混合陰極,完全固態的電解質和新的橋接鍵,這些鍵為硫顆粒提供了「呼吸的空間」。 現在,NBL研究團隊設計出一種混合準固態電解質,將Li7La3Zr2O12 (LLZO)薄片製成可以吸收液體電解質的多孔膜。
  • 阿克倫大學研發剪切增稠電解質 可提升鋰離子電池抗外部衝擊能力
    電動汽車中常用的電池類型之一便是鋰離子電池,但是因碰撞或是其他對汽車施加的衝擊會導致鋰離子電池起火或爆炸,衝擊會導致電極內部短路,因「熱失控」,小火會蔓延至整個電池以及汽車的其他部分。美國阿克倫大學高分子科學副教授Yu Zhu博士表示:「儘管大家在電池熱管理方面已經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最近電動汽車電池起火和爆炸的事故還是讓公眾很擔憂。
  • 乳霜成分竟有助鋰電池發展,大幅提升電解質穩定性
    聚乙二醇(PEG)親水性強、應用廣泛,不僅是乳霜、唇膏等化妝品少不了的成分,還可以用在食品添加劑、藥物等領域,而最近香港科學家還發現,這種水性聚合物也可以提高電池電解質穩定性,還可以降低製造成本與電池毒性。
  • 香港中文大學盧怡君教授Nat. Mater:「分子擁擠」型水系電解質助力...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儲能網訊:【研究背景】非水系鋰離子電池(LIBs)以其高能量密度(250~400 Wh/kg)和穩定的循環壽命而成為電子設備和電動汽車的主要儲能技術。然而,其使用可燃電解質引起了嚴重的安全問題。
  • 固態電解質電池具有怎樣的魅力呢
    眾所周知,電解液是鋰離子電池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鋰離子電池獲得高電壓、高循環性能等優點的必備條件。鋰離子電池通常採用有機溶劑作為電解液,而這類有機溶劑極易燃燒,電池一旦由於內短路產生高溫或者火花,電解液將在瞬間被點燃並導致整個電池發生爆炸。新的思路是,將易燃的液態電解液,變成固態電解質,降低因為易燃而導致的安全風險,同時也能獲得更好的性能。
  • 美國科學家用液態晶體當電池電解質 可讓電池更安全、更持久
    蓋世汽車訊在鋰離子電池充放電過程中,枝晶是一種具有破壞性的副產品。此類微小的沉澱物會在電池的陽極和陰極之間產生,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堆積,最終縮短電池的壽命,更可怕的是,可能會導致電池起火。因此,為了尋求更安全、更持久的電池,尤其是用於電動汽車、卡車和飛機的電池,研究人員一直在探索抑制枝晶形成的方法。
  • 美國科學家用液態晶體當電池電解質 可讓電池更安全、更持久_科技...
    蓋世汽車訊 在鋰離子電池充放電過程中,枝晶是一種具有破壞性的副產品。此類微小的沉澱物會在電池的陽極和陰極之間產生,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堆積,最終縮短電池的壽命,更可怕的是,可能會導致電池起火。因此,為了尋求更安全、更持久的電池,尤其是用於電動汽車、卡車和飛機的電池,研究人員一直在探索抑制枝晶形成的方法。
  • 王春生&許康:高達63m超濃縮水系電解質助力鋰離子電池
    【研究背景】 目前商用鋰離子電池通常圍繞有機電解液構建,但是由於有機體系本徵的高揮發性、易燃等特性使得其存在高加工成本、低安全、非環境友好等問題。
  • 國外研發出一種新型固體電解質 將替代目前鋁離子電池中的液體電解質
    打開APP 國外研發出一種新型固體電解質 將替代目前鋁離子電池中的液體電解質 蓋世汽車網 發表於 2019-01-07 15:40:05
  • 水系鋰電池獲關鍵突破,能量密度超 300Wh/kg,或成電池發展未來
    搭配上石墨負極,高安全性水系電解質,電池能量密度最高達到 304Wh/kg(含電解液),相當甚至高於目前商用鋰離子電池的能量密度。該成果於近日發表在了 Nature 上,論文第一作者為馬裡蘭大學化學與生物分子工程系研究員楊重寅、陳驥。
  • 又薄又柔的固態電解質,讓全固態鋰電池飛起來!
    鋰離子電池是當今電池世界的霸主,隨著對能量密度越來越高的要求,採用金屬鋰負極成為大勢所趨,而金屬鋰負極進一步增加了電池安全風險。解決電池安全性能的重要任務,就這樣落到了全固態鋰電池的肩上。為了獲得與基於液體電解質的鋰電池相當的能量密度,固體電解質需要具有高離子電導率、力學強度好、不可燃、化學穩定性等特性。
  • 「電解質解耦」促進與穩定高能的可充電水系鋅二氧化錳電池
    【鋅離子電池】Nature Energy: 「電解質解耦」促進與穩定高能的可充電水系鋅二氧化錳電池水電池系統具有高安全性,但是它們通常遭受低電壓和低能量密度的困擾,從而限制了其在大規模存儲中的應用。近日,天津大學鍾澄教授、胡文彬教授(共同通訊)提出了一種電解質去耦策略,通過同時啟用Zn和MnO2電極的最佳氧化還原化學作用來最大化Zn-MnO2電池的電勢。解耦後的Zn-MnO2電池的開路電壓為2.83 V(常規Zn-MnO2電池的典型電壓1.5 V)。在深度循環200 h後,僅具有2%容量衰減的可循環性。
  • 鋰離子電池電解液超全面介紹
    在傳統電池中,通常使用水作為溶劑的電解液體系,但是由於水的理論分解電壓為1.23V,考慮到氫或氧的過電位,以水為溶劑的電解液體系的電池電壓最高也只有2V左右(例如鉛酸電池);在鋰離子電池中,電池的工作電壓通常高達3~4V,傳統的水溶液已不再適用,因此必須採用非水電解液體系作為鋰離子電池的電解液。其中非水有機溶劑是電解液的主體成分。
  • 新研發的電池,能效是目前最先進鋰離子電池的三到四倍!
    佛羅裡達州立大學和康奈爾大學一個研究小組發現,由廉價而安全的部件製成的電池,其電池能效是目前最先進鋰離子電池的三到四倍,其研究發表在《自然通訊》上。為了降低這些成本,研究人員解決了幾個與電解質有關的具體問題。電解質是電池結構的關鍵部分,可以促使離子從一個電極向另一個電極的移動。研究小組開始研究電解質在電池電極上降解的化學過程,研究人員不僅發現了電解質降解的機制,還發現了多種解決方法,發現控制負極形成的相間離子特性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