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先進院高性能導熱複合材料研究獲系列進展

2021-01-19 中國科學院
深圳先進院高性能導熱複合材料研究獲系列進展

2018-05-16 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

【字體:大 中 小】

語音播報

  近期,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集成所先進材料中心研究員孫蓉團隊在高性能導熱複合材料研究中取得一系列進展。

  現代電子器件逐漸向高度集成化和高功率化發展,如果器件內部產生的熱量得不到有效地散發,將會引起熱失效。為了保證電器器件的工作表現和壽命,有效的散熱成為了制約電子產品發展的主要因素。解決散熱問題依賴於熱管理材料的發展。導熱材料通常由導熱填料和聚合物基體組成,溶液共混是製備含有隨機分布填料的複合材料的常用方法。然而,由於內部填料之間缺少有效互連,這種複合材料的導熱性能提高率通常很低。缺少填料組成的導熱通路意味著聲子將在填料/基體的界面處發生更多的散熱,帶來更大的界面熱阻。另一方面,加入大量的填料(>60 wt%/vol%)雖然會得到較為理想的導熱性能,但是卻會嚴重影響複合材料的機械性能和加工性,難以實用。因此,對於導熱複合材料,如何在一個較低的填料含量下實現高的導熱係數仍是一大挑戰。

  團隊導熱小組麼依民、曾小亮等通過對填料進行取向的結構設計,結合碳化矽納米線的高導熱係數和長徑比,採用冰模板法製備了宏觀取向的碳化矽線網絡,並以此為填料製備了高導熱複合材料。對於聲子來說,穿過聚合物最便捷的方式是在聚合物內部建立填料組成的通道。因此,含有高導熱線狀填料的聚合物複合材料會顯示出導熱性能的巨大提高。該複合材料的導熱提高效率是其他報導的導熱絕緣複合材料效率的3~8倍,內部具有三維互連填料網絡的高導熱複合材料在熱管理領域有很大的應用潛力。相關論文Vertically Aligned and Interconnected SiC Nanowire Networks Leading to Significantly Enhanced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Polymer Composites(《具有面外取向碳化矽線網絡的高導熱複合材料》)在線發表於期刊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DOI: 10.1021/acsami.8b00328)。

  該小組在三維氮化硼-石墨烯導熱網絡的構建方面也取得了研究進展。前期的研究者為了使得三維填料骨架有一定的機械強度,在三維骨架的製備過程中通常要加入粘結劑。然而,粘結劑與填料之間的聲子譜不匹配會弱化填料骨架本身的傳熱,因此含有三維填料骨架的聚合物基複合材料的導熱性能往往也不理想。項目團隊以與聲子傳輸性質相近的氮化硼和石墨烯為組裝單元,構建了取向的聲子導熱網絡。複合材料的面外導熱係數達到了5.05 Wm-1K-1,高於其他報導的氮化硼基複合材料的導熱數值。相關論文Construc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Skeleton for Polymer Composites Achieving a High Thermal Conductivity(《構建含有三維導熱網絡的高性能複合材料》)在線發表於期刊Small(DOI: 10.1002/smll.201704044)。

  該小組還提出了一種新穎的材料成型方法。受限於成本與生產設備等因素,真空輔助抽濾技術和冰模板法自組裝技術難以實現產業化,無法為我國電子材料產業做出貢獻。因此,曾小亮課題組探索並發明了一種簡易、快速以及宏量製備導熱填料的方法。通過將含有填料的水系分散液直接滴入液氮、結合冷凍乾燥以及簡易的自動推進裝置,可以成功構築三維的氣凝膠球狀填料。這種球狀填料具有大的孔隙率和比表面積,直接參與到導熱網絡的構建當中,可以有效地提高複合材料的導熱性能,在自動推進裝置的輔助下可以實現實驗室規模的小批量生產。此外,這種特殊的微觀結構在吸附及能源領域也表現出巨大的應用潛力。相關論文Liquid nitrogen driven assembly of nanomaterials into spongy millispheres for various applications(《液氮驅動製備多功能三維氣凝膠球》)在線發表於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DOI: 10.1039/C8TA00310F)。

  以上研究得到科技部重點研發專項(2017YFB0406000)、廣東省創新科研團隊(2011D052)、廣東省重點實驗室(2014B030301014)和深圳市科技計劃項目等的資助。

 

圖1.三維碳化矽線網絡的導熱原理示意圖

 

圖2.三維氮化硼-石墨烯網絡的導熱原理示意圖

 

圖3.三維氣凝膠球的製備原理示意圖

  近期,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集成所先進材料中心研究員孫蓉團隊在高性能導熱複合材料研究中取得一系列進展。
  現代電子器件逐漸向高度集成化和高功率化發展,如果器件內部產生的熱量得不到有效地散發,將會引起熱失效。為了保證電器器件的工作表現和壽命,有效的散熱成為了制約電子產品發展的主要因素。解決散熱問題依賴於熱管理材料的發展。導熱材料通常由導熱填料和聚合物基體組成,溶液共混是製備含有隨機分布填料的複合材料的常用方法。然而,由於內部填料之間缺少有效互連,這種複合材料的導熱性能提高率通常很低。缺少填料組成的導熱通路意味著聲子將在填料/基體的界面處發生更多的散熱,帶來更大的界面熱阻。另一方面,加入大量的填料(>60 wt%/vol%)雖然會得到較為理想的導熱性能,但是卻會嚴重影響複合材料的機械性能和加工性,難以實用。因此,對於導熱複合材料,如何在一個較低的填料含量下實現高的導熱係數仍是一大挑戰。
  團隊導熱小組麼依民、曾小亮等通過對填料進行取向的結構設計,結合碳化矽納米線的高導熱係數和長徑比,採用冰模板法製備了宏觀取向的碳化矽線網絡,並以此為填料製備了高導熱複合材料。對於聲子來說,穿過聚合物最便捷的方式是在聚合物內部建立填料組成的通道。因此,含有高導熱線狀填料的聚合物複合材料會顯示出導熱性能的巨大提高。該複合材料的導熱提高效率是其他報導的導熱絕緣複合材料效率的3~8倍,內部具有三維互連填料網絡的高導熱複合材料在熱管理領域有很大的應用潛力。相關論文Vertically Aligned and Interconnected SiC Nanowire Networks Leading to Significantly Enhanced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Polymer Composites(《具有面外取向碳化矽線網絡的高導熱複合材料》)在線發表於期刊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DOI: 10.1021/acsami.8b00328)。
  該小組在三維氮化硼-石墨烯導熱網絡的構建方面也取得了研究進展。前期的研究者為了使得三維填料骨架有一定的機械強度,在三維骨架的製備過程中通常要加入粘結劑。然而,粘結劑與填料之間的聲子譜不匹配會弱化填料骨架本身的傳熱,因此含有三維填料骨架的聚合物基複合材料的導熱性能往往也不理想。項目團隊以與聲子傳輸性質相近的氮化硼和石墨烯為組裝單元,構建了取向的聲子導熱網絡。複合材料的面外導熱係數達到了5.05 Wm-1K-1,高於其他報導的氮化硼基複合材料的導熱數值。相關論文Construc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Skeleton for Polymer Composites Achieving a High Thermal Conductivity(《構建含有三維導熱網絡的高性能複合材料》)在線發表於期刊Small(DOI: 10.1002/smll.201704044)。
  該小組還提出了一種新穎的材料成型方法。受限於成本與生產設備等因素,真空輔助抽濾技術和冰模板法自組裝技術難以實現產業化,無法為我國電子材料產業做出貢獻。因此,曾小亮課題組探索並發明了一種簡易、快速以及宏量製備導熱填料的方法。通過將含有填料的水系分散液直接滴入液氮、結合冷凍乾燥以及簡易的自動推進裝置,可以成功構築三維的氣凝膠球狀填料。這種球狀填料具有大的孔隙率和比表面積,直接參與到導熱網絡的構建當中,可以有效地提高複合材料的導熱性能,在自動推進裝置的輔助下可以實現實驗室規模的小批量生產。此外,這種特殊的微觀結構在吸附及能源領域也表現出巨大的應用潛力。相關論文Liquid nitrogen driven assembly of nanomaterials into spongy millispheres for various applications(《液氮驅動製備多功能三維氣凝膠球》)在線發表於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DOI: 10.1039/C8TA00310F)。
  以上研究得到科技部重點研發專項(2017YFB0406000)、廣東省創新科研團隊(2011D052)、廣東省重點實驗室(2014B030301014)和深圳市科技計劃項目等的資助。
 
圖1.三維碳化矽線網絡的導熱原理示意圖
 
圖2.三維氮化硼-石墨烯網絡的導熱原理示意圖
 
圖3.三維氣凝膠球的製備原理示意圖

列印 責任編輯:葉瑞優

相關焦點

  • 深圳先進院高性能鉀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研究取得進展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導讀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材料所(籌)光子信息與能源材料研究中心在新型高性能鉀離子電池的負極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3月18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材料所(籌)光子信息與能源材料研究中心在新型高性能鉀離子電池的負極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理論預言苯乙烯材料是一類非常有前景的鉀離子電池負極材料,基於大量的計算模擬數據指出苯乙烯材料在用作鉀離子電池負極材料時具有非常高的理論比容量和非常小的體積膨脹。
  • 深圳先進院等在合成酵母菌研究中獲進展
    深圳先進院等在合成酵母菌研究中獲進展 2018-05-24 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 【字體: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戴俊彪課題組和英國曼徹斯特大學蔡毅之課題組合作發表了其中兩篇論文,解決了將合成酵母菌應用於工業生物技術的多個關鍵技術難點。
  • 仿生角度研究鯨鬚,研發輕質高強韌的先進複合材料
    2018年11月,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醫藥所人體組織與器官退行性研究中心在海洋生物材料及仿生研究方面取得新發現和重要進展,為仿生高性能複合材料研發提供新的設計與製備思路,該研究成果以「源自海洋的設計理念:鯨鬚的抗斷裂性」為題發表在材料領域權威期刊《先進材料》,論文第一作者以及共同通訊作者為深圳先進院天然生物與仿生材料課題組負責人王彬副研究員。
  • 深圳先進院在高性能電磁屏蔽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材料所(籌)孫蓉研究員團隊在國際納米材料領域權威期刊ACS Nano上以Ultrathin Densified Carbon Nanotube Film with 「Metal-like」 Conductivity, Superior Mechanical Strength, and Ultrahigh Electromagnetic
  • 深圳先進院等發表耐高溫聚醯亞胺鋰電池隔膜研究進展綜述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材料所(籌)光子信息與能源材料中心楊春雷研究員團隊與東華大學劉天西教授團隊合作,在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能源化學,影響因子=7.2)上發表題為Polyimide Separators for Rechargeable Batteries(可充電電池用
  • 深圳先進院【綜述】仿生智能驅動器研究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醫工所納米調控與生物力學研究中心杜學敏研究團隊與香港中文大學張立副教授合作在Wiley旗下期刊Advanced Intelligent Systems上發表仿生智能驅動器研究進展綜述Intelligent polymer-based
  • 武漢先進院2項發明專利再獲授權!今年新增授權發明專利11個
    近日,武漢中科先進技術研究院獲得2項碳材料技術相關的中國發明專利授權!截至目前,今年武漢先進院新增授權發明專利已達11個。」以上兩項碳材料發明專利技術,可以應用於光電器件、能源催化、導熱、阻燃、電子電氣、生物醫學等領域,可與公司石墨烯複合材料、相變材料以及微膠囊技術形成強大的專利組合,形成多種新材料的產品
  • 深圳先進院X射線源及X射線探測器研發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材料所(籌)光子信息與能源材料研究中心在X射線源和X射線探測器研發方面取得新進展,深圳先進院均為第一單位。 無機械旋轉CT可以解決以往旋轉CT掃描過程中因病人的呼吸、心跳等生理運動產生的偽影問題,實現靜態多角度探測。為了實現無機械旋轉CT掃描,目前主要使用電子槍產生的聚焦電子束在X射線靶上進行空間和角度的掃描,但掃描角度有限。
  • 深圳先進院發表柔性微創手術機器人研究進展綜述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院微創中心王磊研究員團隊圍繞靈巧型手術機器人的研發路線和蛇形手術機器人的設計機理進行深入調研,取得了新進展。博士後Olatunji Omisore是本文第一作者,李暉副研究員和熊璟高級工程師是共同作者,王磊研究員是通訊作者,深圳先進院是第一通訊單位。手術機器人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但由於缺乏有效的機器人運動控制和遠端操作約束方案,具有蛇形冗餘或連續體結構的柔性/軟體系統的臨床應用仍然受到很大限制。
  • 深圳先進院等在水系鋅離子電池電鍍動力學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材料所(籌)光子信息與能源材料研究中心陸子恆助理研究員與香港理工大學張標助理教授協作,對有機配位小分子對水系鋅離子電池的電化學電鍍過程的調控機制進行研究,實現了高效穩定的鋅負極電鍍過程。
  • 深圳先進院等研發出新型柔性鐵電場效應電晶體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醫工所納米調控與生物力學研究中心在柔性鐵電場效應電晶體領域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以Highly robust flexible ferroelectric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operable at high temperature with low-power consumption
  • 深圳先進院等光電催化水分解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材料所(籌)光子信息與能源材料研究中心等在光電催化水分解研究方面獲得新進展。相關成果以Interface modulation of BiVO4based photoanode with Bi(III)Bi(V)O4for enhanced solar water splitting(《利用Bi(III)Bi(V)O4界面調控的BiVO4光陽極進行光電催化水分解研究》)為題,發表於催化領域重要期刊
  • 深圳先進院與濟寧院齊獲中國產學研大會合作創新獎
    深圳先進院與濟寧院齊獲中國產學研大會合作創新獎 2015-12-16 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和濟寧中科先進技術研究院榮獲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獎。  產學研合作是新時期深圳先進院面向國家和區域產業和社會需求進行的重大科技布局,是深圳市建設國家首個創新型試點城市的重要科技支撐平臺。
  • 深圳先進院腫瘤免疫抑制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醫藥所蛋白與細胞藥物研究中心研究員萬曉春及其研究團隊在腫瘤免疫抑制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而敲除TIPE2的MDSCs失去了其免疫抑制功能,延緩了腫瘤的進展和轉移。這些結果揭示了TIPE2是一個促腫瘤MDSCs和抗腫瘤MDSCs相互轉換的分子開關,是腫瘤免疫治療新的潛在靶點。 該項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廣東省科技計劃、深圳市孔雀團隊、深圳市科技計劃、南山區領航團隊項目等的資助。
  • 深圳先進院等發表低溫甲烷氧化轉化研究進展綜述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材料所(籌)光子信息與能源材料研究中心馬明副研究員團隊與韓國延世大學Jong Hyeok Park教授團隊合作,在Advanced Science(Advanced Science2020, 2001946; IF:15.84)上發表題為Catalytic Oxidation of Methane to Oxygenated
  • 導熱聚合物複合材料用填料研究進展
    王亮亮等人研究了鋁粉填充聚丙烯複合材料,發現鋁粉填充體積達到30%時,複合材料的熱導率為3.58W·(m·K)-1,但複合材料力學性能明顯下降,尤其在高填充條件下[6]。Mamunya等人採用Cu粉和Ni粉作為導熱填料,將填料分別填充到環氧樹脂(EP)和聚氯乙烯(PVC)中,並研究了Cu粉和Ni粉的填充量不同時,EP和PVC複合材料導熱性能的變化。
  • 深圳先進院在微納生物機器人治療腫瘤研究中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醫藥所研究員蔡林濤,與集成所副研究員徐天添、研究員吳新宇等合作,在微納生物機器人治療腫瘤研究中取得新進展。微納生物機器人是微納尺度的類生命機器人,具有自動化和智能化等機器人屬性,能夠到達現有醫療器械難以企及的微觀區域,有望革新傳統醫學實現疾病的精準診療。
  • 【中國科學報】研究人員解決複合材料介電常數提升難題---中國科學院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汪正平、孫蓉帶領的先進材料研究中心團隊成功找到了一種可以大幅度提高複合材料介電常數的方法,同時在介電儲能方面也有突出的性能。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能源與環境科學》。  石化能源的快速消耗,催生了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以及各種儲能技術的發展。
  • 前沿技術 | 超纖維及其先進複合材料的最新進展(一)
    前沿技術 | 超纖維及其先進複合材料的最新進展(一) 發表時間:2017/2/28
  • 深圳先進院在基於人體介電譜的射頻無創血糖傳感器研究中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生物醫學與健康工程研究所微創中心副研究員聶澤東團隊設計出基於高場約束的表面等離子體傳感器以實現無創血糖的監測。深圳先進院助理研究員Abhishek Kandwal為論文第一作者,聶澤東為論文通訊作者。基於人體介電譜特性的射頻無創血糖傳感器具有體積小、成本低和抗幹擾等優點,可方便集成在穿戴式設備上,實現連續的無創血糖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