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先進院在微納生物機器人治療腫瘤研究中獲進展

2020-12-15 光明網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醫藥所研究員蔡林濤,與集成所副研究員徐天添、研究員吳新宇等合作,在微納生物機器人治療腫瘤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微納生物機器人是微納尺度的類生命機器人,具有自動化和智能化等機器人屬性,能夠到達現有醫療器械難以企及的微觀區域,有望革新傳統醫學實現疾病的精準診療。然而,如何構建具有自主驅動的微納生物機器人,採用磁、光、聲等外場操縱和內生能源驅動機器人穿越複雜生物屏障,實現疾病的精準治療,並保障其生物安全性,是當前微納生物機器人的挑戰難題和前沿趨勢。

蔡林濤及其團隊成員邢婕華、尹婷和鄭明彬,在團隊前期工作基礎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2020, 30, 1910176;ACS nano,2020,14, 11452;Biomaterials, 2019, 214, 119226),選用海洋來源的趨磁細菌(AMB-1)作為模板,利用麥可加成反應將納米光敏劑負載到細菌表面,構建了智能微納生物機器人(AI microrobot),通過磁/光序貫操控,在小鼠體內實現了磁控導航、腫瘤穿透和光熱消融。

研究表明,微納生物機器人在磁場操控下,實現了微米尺度的單一或群體精準遷移控制,通過螢光和磁共振雙模成像在體內進行實時追蹤。利用微納生物機器人的磁性和缺氧集成靶向,突破複雜的生理屏障帶光敏劑進入到腫瘤內部後,利用遠程近紅外雷射觸發產生局部高溫,實現了腫瘤的可視化精準治療。

相關研究成果以《微納生物機器人磁/光序貫操控靶向治療腫瘤》(Sequential Magneto-actuated and Optics-triggered Biomicrorobots for Targeted Cancer Therapy)為題,在線發表在《先進功能材料》(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2020,DOI:10.1002/adfm.202008262)上。論文第一作者是深圳先進院客座碩士生邢婕華與博士後尹婷,論文通訊作者是深圳先進院客座研究員鄭明彬與蔡林濤。

研究工作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技部、中科院重點部署項目、廣東省納米醫藥重點實驗室、深圳市科技計劃等的支持。

具有磁/光序貫操控性能的微納生物機器人,在磁場下實現了微米尺度的單控群控;突破複雜的生理屏障進入到腫瘤後,近紅外光觸發消融腫瘤。

來源: 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

相關焦點

  • 中科院研發微納生物機器人,實現主動靶向癌症治療
    中科院研發微納生物機器人,實現主動靶向癌症治療 DeepTech深科技 發表於 2021-01-12 10:10:25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蔡林濤團隊在微納生物機器人治療腫瘤研究中取得突破性進展
  • 浙大專家把螺旋藻製成微納機器人 以光合作用治療腫瘤
    浙江大學科學家日前研製出的這款有機和無機相結合的微納機器人,提供了生物雜化材料體內應用的新前景。相關論文刊發在材料領域著名期刊《先進功能材料》(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並被遴選為當期封面。微納機器人是一種尺度介於微納米級別,可以對微納空間進行精細操作的機器人。
  • 深圳先進院腫瘤免疫抑制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醫藥所蛋白與細胞藥物研究中心研究員萬曉春及其研究團隊在腫瘤免疫抑制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腫瘤微環境中髓系來源抑制性細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的存在是形成腫瘤免疫抑制微環境的主要因素和減弱腫瘤免疫治療效果的關鍵機制。髓系來源抑制性細胞是一群異質性細胞,來源於骨髓祖細胞和未成熟髓系細胞,是樹突狀細胞、巨噬細胞和粒細胞的前體。
  • 浙大周民團隊研製一款微納機器人 可通過光合作用靶向治療腫瘤
    由於其具有靈活運動、精確靶向、藥物運輸等能力,在疾病診斷治療、靶向遞送、無創手術等生物醫學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然而,現階段針對微納機器人的有關研究大多聚焦在體外,在體內治療應用的更多預期功能仍具極大挑戰性。
  • 深圳先進院等在聚集誘導發光納米仿生機器人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生物醫藥與技術研究所納米醫療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蔡林濤、副研究員張鵬飛、研究員龔萍、博士鄧冠軍等,與香港科技大學教授、中科院院士唐本忠以及湘潭大學教授陳華傑合作,研發出一種基於聚集發光元件的AIE納米仿生機器人系統,用於血腦屏障穿越及腦膠質瘤
  • 微納機器人、「通用熊貓血」、化溼敗毒顆粒、隕石坑,這些科技熱詞...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浙大學者研製出一款靶向治療腫瘤微納機器人
  • 深圳先進院AIE納米仿生機器人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醫藥所納米醫療技術研究中心蔡林濤研究員、張鵬飛副研究員、龔萍研究員、鄧冠軍博士等與香港科技大學唐本忠院士及湘潭大學陳華傑教授合作,經過長時間努力,成功研發出一種基於聚集發光元件的AIE納米仿生機器人系統用於血腦屏障穿越及腦膠質瘤靶向診療。
  • 北京大學在智能微納變體機器人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北京大學工學院段慧玲教授課題組在智能微納米變體機器人設計理論、材料和結構研製及功能化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相關工作發表在國際重要期刊《Materials Today》、《Science Advances
  • 深圳先進院等在合成酵母菌研究中獲進展
    深圳先進院等在合成酵母菌研究中獲進展 2018-05-24 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 【字體:繼2017年3月國際期刊《科學》(Science)以封面形式報導了我國科學家參與的釀酒酵母基因組合成計劃(Sc2.0)的裡程碑式進展,短短一年後,
  • 瀋陽自動化所在微納製造和微納生物領域取得系列進展
    信息-生物-納米是微納製造產業和單分子生命科學研究的熱點。其中微納米觀測、操控和製造技術是支撐微納米科技走向應用的基礎,是促進信息技術與生命科學實現跨越式發展的使能技術。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微納米組長期以來開展多學科交叉研究,推進信息、生物、納米技術的融合與發展,在微納製造和微納生物領域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性研究成果,已形成特色鮮明的優勢研究方向。
  • 聚集誘導發光納米仿生機器人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生物醫藥與技術研究所納米醫療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蔡林濤、副研究員張鵬飛、研究員龔萍、博士鄧冠軍等,與香港科技大學教授、中科院院士唐本忠以及湘潭大學教授陳華傑合作,研發出一種基於聚集發光元件的AIE納米仿生機器人系統,用於血腦屏障穿越及腦膠質瘤靶向診療。
  • 劉連慶:微納操控與微納機器人應用亟待生物兼容性材料發展
    近日,2019世界機器人大會在京開幕,21日至23日,大會主論壇圍繞「國際合作與機遇」「基礎技術與創新」等主題展開。論壇期間,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劉連慶接受採訪,介紹微納操控與微納機器人研究進展與發展趨勢。
  • 螺旋藻「披上」磁性外衣 借光合作用靶向治療腫瘤
    受訪者供圖  因具有靈活運動、藥物運輸等能力,微納機器人在疾病診斷治療、靶向遞送、無創手術等生物醫學領域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然而現階段針對微納機器人的有關研究大多聚焦在體外,在體內治療應用的更多預期功能仍然存在極大的挑戰。
  • ...先進院在《自然·微生物學》雜誌刊文 揭示合成生物個體建構原理
    原標題:深圳先進院在《自然·微生物學》雜誌刊文 揭示合成生物個體建構原理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5月19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聞坤)小小的細胞蘊藏著無數的生命奧秘,過去100年來,生物學家一直想知道是什麼決定了細胞的大小。
  • 深圳先進院等在腫瘤光聲分子成像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醫工所生物醫學光學與分子影像中心劉成波副研究員團隊、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化學系Jonathan教授團隊、韓國高麗大學化學系Jong Seung教授團隊合作,探索了可拓展順磁性金屬卟啉類物質光聲成像機理,發現以金屬錳為中心的德克薩卟啉衍生物(錳德克薩卟啉:MMn)存在順磁性、德克薩卟啉強吸收性、無螢光發射損耗特性
  • 深圳先進院發表柔性微創手術機器人研究進展綜述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院微創中心王磊研究員團隊圍繞靈巧型手術機器人的研發路線和蛇形手術機器人的設計機理進行深入調研,取得了新進展。博士後Olatunji Omisore是本文第一作者,李暉副研究員和熊璟高級工程師是共同作者,王磊研究員是通訊作者,深圳先進院是第一通訊單位。手術機器人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但由於缺乏有效的機器人運動控制和遠端操作約束方案,具有蛇形冗餘或連續體結構的柔性/軟體系統的臨床應用仍然受到很大限制。
  • 腫瘤亞細胞器精準治療研究獲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蔡林濤課題組副研究員張鵬飛和研究員龔萍與深圳技師學院應用生物學院專職教師周理華、南方科技大學教授黃文忠課題組合作,在前期工作基礎上(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 深圳先進院在多鐵材料納米力學性能表徵領域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納米調控與生物力學研究室在多鐵材料納米力學性能表徵領域取得新進展,提出了一種能夠同時表徵多鐵納米材料納米尺度壓電性能和力學性能的技術論文第一作者是深圳先進院客座博士研究生朱慶豐。  多鐵材料是一種同時具有鐵彈、鐵電、鐵磁兩種或兩種以上序參數耦合的多功能材料。多鐵磁電材料能展現出獨特的磁電耦合效應,其在傳感器、多態存儲、自旋電子器件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多鐵納米材料由於能夠促進電子器件的多功能化、集成化及微型化,近年來受到廣泛的關注和研究。
  • 共軛聚合物設計與生物醫藥研究獲進展
    近幾年來共軛聚合物在細胞與動物水平的螢光成像以及生物醫學領域的應用也獲得了高度關注。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以及科技部的資助下,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有機固體重點實驗室的科研人員在共軛聚合物設計與生物醫藥應用領域取得系列新進展。 癌症相關基因啟動子上甲基化的變化是癌症早期診斷的一種有潛力的生物標記。
  • 人造靶點和免疫識別雙導向治療腫瘤研究獲進展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研究員蔡林濤領銜的納米醫學研究小組,在人造靶點和免疫靶點雙導向治療腫瘤方面取得新突破,相關論文《T細胞膜仿生納米藥物通過生物正交靶向與免疫識別增強腫瘤光熱治療》(T Cell Membra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