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輔助在焦磷酸鈦中可控引入氧空位並用於鈉/鉀離子電池負極

2020-12-01 騰訊網

【研究背景】

與鋰離子二次電池相比,鈉離子電池(鈉電)和鉀離子電池(鉀電)因採用量大價廉的鈉或鉀為原料而在儲能領域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碳材料是常用的鋰電負極材料,因共軛層間距較小而難以應用於鈉電和鉀電。開發高性能負極材料是鈉電和鉀電實現大規模應用的關鍵。磷酸鹽類材料具有獨特的配位效應、開放的三維框架以及良好的電化學穩定性,是一類潛在的鈉/鉀電負極,但其較低的電導率及不可逆的相轉變限制了該類材料的實際應用。引入氧空位是一種有效提升電極材料電化學性能的有效策略,氧空位可以增加材料內部活性位,加速離子傳輸,延緩結構轉變以及減少離子嵌入的能壘,但是氧空位的形成大都需要嚴苛的還原環境、昂貴的設備等,如何簡單、高效且可控地構築氧空位是目前電極材料合成領域中一大挑戰。

【工作介紹】

近日,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李忠濤、吳明鉑教授提出了一種含磷聚合物輔助法在焦磷酸鈦(TiP2O7)中可控地引入氧空位。通過在高溫下煅燒含磷聚合物包覆的TiO2@GO,得到了富含氧空位的TiP2O7/碳複合物,且氧空位數受碳化溫度控制。測試結果表明,該複合材料在鈉/鉀電中展現了優異的長循環性能及卓越的倍率性能。深入分析證實,引入的氧空位增加了材料的贗電容貢獻,提高了鈉/鉀離子的擴散係數。並且,利用DFT計算證實氧空位的引入可以極大的降低材料的嵌鈉能壘。這種簡便的合成方法實現了可控的引入氧空位,由該富含氧空位的鈦基複合材料開發的鈉/鉀電負極材料有望用於構築高性能動力型鈉/鉀離子電池。該文章發表在美國國化學學會旗艦期刊ACS Nano上,題目為Controllably Enriched Oxygen Vacancies through Polymer Assistance in Titanium Pyrophosphate as a Super Anodefor Na/K-Ion Batteries。李忠濤副教授為第一/通訊作者,吳明鉑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

【內容表述】

圖1. OV-TPOs的合成流程示意圖。

圖2. a-b) OV-TPO-600的SEM表徵,c-d) OV-TPO-600的TEM表徵(c的內嵌圖為對應的FFT),E) OV-TPO-600的元素映射圖。

從圖中可以看出,OV-TPO-600為由石墨烯片包裹的均勻光滑的微米球組成,還原氧化石墨烯則提供了良好的導電網絡。

圖3. a) 樣品的紅外譜圖,b) XRD譜圖,c) 樣品的高分辨Ti2p譜圖,d) OV-TPO-600的O 1s譜圖,e) 樣品的EPR譜圖,f) 不同溫度樣品的ICP-MS測試的P含量。

通過對含磷聚合物與不含磷聚合物對比,以及對含磷聚合物在不同溫度下煅燒得到樣品的EPR與XPS分析,得出含磷聚合物是有利於氧空位的形成的。不同溫度樣品的EPR的氧空位的信號強度與XPS的氧空位峰面積一致,有力的證實了氧空位的存在。通過紅外與ICP-MS進一步探討了氧空位形成的過程:首先,含磷聚合物在煅燒升溫過程中會奪取TiO2表面的氧形成氧空位,隨後,焦磷酸鈦中的P-O-P鍵相對不穩定,會在高溫下由於碳的還原作用誘發產生部分的氧空位。文中還通過XRD,拉曼,熱重,N2吸脫附等探討了溫度對氧空位形成的影響,發現可通過改變溫度調控氧空位含量。

圖4. a) OV-TPO-600在鉀電中0.2mV/s下的CV曲線,b) 容量-電壓曲線,c) 在100mA/g下的循環性能,d-e) 分別在鈉/鉀電中的倍率性能圖,f)不同倍率下的容量-電壓曲線,g-h) 鈉/鉀電分別在1A/g下的長循環性能圖.

圖5.a-b) 鈉/鉀電分別在2mV/s下的贗電容貢獻(由紫色部分表示,內嵌部分為在放電過程中不同電壓下的b值),c) OV-TPO-600與OV-TPO-800在鉀電中不同掃速下的贗電容貢獻圖,d) OV-TPO-600與OV-TPO-800在鉀電中的擴散係數。

由圖可知OV-TPO-600具有優異的儲鈉/鉀性能,這得益於豐富的氧空位與導電炭基底的協同作用。此外OV-TPO-600與OV-TPO-800的動力學分析與GITT測試表明,增加的氧空位能夠增加材料的贗電容貢獻,加速離子的擴散。

圖6. a) 鈉嵌入TiP2O7的結構圖,b) 鈉嵌入富氧空位的TiP2O7結構圖。

表1. DFT計算得到的每個晶胞的能量參數.

為了進一步闡明氧空位對儲鈉的內在影響,對鈉嵌入的不含氧空位及含氧空位的TiP2O7進行了DFT計算,結果表明含氧空位的結構具有更低的嵌鈉能壘,更有利於鈉離子在晶格內部的擴散。對循環前後的電極片進行的SEM,XRD, XPS, EPR對比測試也表明氧空位及該複合材料的結構在大電流密度的長循環測試中也是穩定的(圖詳見支撐文件)。

【結論】

論文提出了一種聚合物輔助可控的在電極材料中引入氧空位的方法,該方法操作簡便高效,避免了複雜的合成工序以及昂貴的設備。製備的空位型焦磷酸鈦/碳複合材料用作鈉/鉀離子電池,實現了高比容量、大倍率、長循環穩定的儲鈉/鉀能力。材料性能的提升可歸因於以下的協同作用:引入的氧空位有效降低了嵌鈉能壘,增加了贗電容貢獻,加速了離子/電子傳輸。碳基底極大地提高了材料電導率,緩解了材料循環過程中的體積膨脹。該富氧空位的複合材料有望用作先進鈉/鉀離子電池負極,並為通過構築氧空位調控電極材料的贗電容行為提供了理論依據。

Zhongtao Li, Yunfa Dong, Jianze Feng, Tao Xu, Hao Ren, Cai Gao, Yueran Li, Mingjie Cheng, Wenting Wu, and Mingbo Wu, Controllably Enriched Oxygen Vacancies through Polymer Assistance in Titanium Pyrophosphate as a Super Anode for Na/K-Ion Batteries.ACS Nano, 2019, DOI:10.1021/acsnano.9b03686

相關焦點

  • 協同離子擴散機制引入鉀離子電池的研究
    水鈉錳礦是一種層狀過渡金屬氧化物,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其片層由錳氧八面體 MnO6共邊或共角構成,層間由水分子、K+相互佔據填充,層間距約0.7 nm,並隨其含水量和鹼金屬離子的含量不同而有差異。鉀離子電池依靠鉀離子在正負極之間脫嵌來存儲釋放能量,但負極材料大多為不含鉀的材料,因此正極材料作為鉀離子的主要提供者,貧鉀材料顯然不是理想的正極材料,鉀型水鈉錳礦(K-Birnessite)也受限於此。
  • 鋰電池發展遇「瓶頸」 鉀離子電池價值被低估?
    因為電池的電壓等於正負極的電勢差,因此由負極電位不那麼「負」的鈉材料構成的鈉離子電池往往電壓偏低,而鋰和鉀的電位更相似,因此鉀離子電池有望與鋰離子電池一樣,在高電壓這一方面確立優勢。 (2)負極嵌入。 有趣的是對於鉀離子電池,這個問題完全可以以另一種思路解決:鈉和鉀的混合物在室溫下變成液體,但鋰和鈉鉀都不能形成合金。如果使用鈉鉀合金做負極,其在室溫下為液態,而液體負極就完全沒有枝晶形成的問題,充電過程中沉積的金屬都會變為液態。而且鈉鉀合金與有機電解液的不混溶性又使得該液態金屬負極並不需要固態電解質,從而使以合金為負極的電池可以在室溫下運行。
  • 氧空位氧化鎢作鋰電池負極材料優勢
    過渡金屬氧空位氧化鎢粉體之所以能很好地參與新一代鋰電池負極材料的製備,是因為其晶體結構較為獨特,而具備較強導電能力的原因。相對於目前商業化的儲能電池來說,含有氧空位氧化鎢材料的蓄電池擁有更廣泛的應用領域,如新能源汽車、電動工具、航天航空航海等領域。
  • 氧空位氧化鎢作鋰電池負極材料優勢
    過渡金屬氧空位氧化鎢粉體之所以能很好地參與新一代鋰電池負極材料的製備,是因為其晶體結構較為獨特,而具備較強導電能力的原因。相對於目前商業化的儲能電池來說,含有氧空位氧化鎢材料的蓄電池擁有更廣泛的應用領域,如新能源汽車、電動工具、航天航空航海等領域。△紫色氧化鎢圖片氧空位氧化鎢作鋰電池負極材料有哪些優勢呢?
  • 鋰電池發展遇「瓶頸」:給了鉀離子電池一個機會
    雖然同為第一主族元素性質相似且鈉鉀具有相似的儲量,但在鈉鉀之間,前者似乎更有希望——畢竟鈉離子與鋰離子半徑上更為接近(鉀離子半徑和質量都更大),很多材料體系更有希望直接參考鋰離子電池的研發成果,如果低成本的鈉離子電池能夠產業化,那麼具有相近儲量,但是在材料結構相同的前提下能量密度會更低的鉀離子電池就變的幾乎沒有必要(但是實際上這個前提並不一定成立,後面會解釋)。
  • 充電速度快10倍 日本鉀離子電池研發有突破
    【環球科技報導 記者 王歡】據《日本經濟新聞》11月16日報導,日本東京理科大學駒場慎一教授等人在新一代鉀離子電池技術的研發中找到了突破口。研究人員使用石墨電極在不降低性能的情況下成功實現了多次充放電。使用該技術的新型電池有望比鋰離子電池的充放電速度提高10倍,並且可對應高強度電流,輸出更大電力。可應用於對瞬時提速要求較高的電動跑車。
  • 河北科技大學王波團隊在鉀離子電池碳負極材料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河北科技大學材料學院王波教授帶領的科研團隊在鉀離子電池碳負極材料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在《納米能源》(Nano Energy,2020,104979,DOI:org/10.1016/j.nanoen.2020.104979)正式發表。
  • 快充材料、柔性自支撐PIB負極、緻密水凝膠、硬碳負極中電解質對鈉...
    在此,德國弗裡德裡希·席勒-耶拿大學(Friedrich-Schiller-University Jena)Andrea Balducci團隊概述了用於高功率應用的快速充電材料,並考慮了鋰-、鈉-和鉀-離子電池中使用的幾種負極和正極材料在高電流密度下的行為。此外,作者還討論了適用於電化學電容器的電容性和贗電容性材料的性能,以及用於實現雜化-離子電容器的材料性能。
  • 深圳先進院高性能鉀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研究取得進展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導讀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材料所(籌)光子信息與能源材料研究中心在新型高性能鉀離子電池的負極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3月18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材料所(籌)光子信息與能源材料研究中心在新型高性能鉀離子電池的負極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理論預言苯乙烯材料是一類非常有前景的鉀離子電池負極材料,基於大量的計算模擬數據指出苯乙烯材料在用作鉀離子電池負極材料時具有非常高的理論比容量和非常小的體積膨脹。
  • 研究人員研發合成聚合物電池正極材料 可用於快充電池
    Mendeleev大學以及RAS化學物理問題研究所的俄羅斯研究人員合成了可用於鋰雙離子電池的新聚合物陰極材料,並對其進行了測試。測試結果表明,新陰極性能優於鋰離子電池,不僅可循環25,000個充電周期,並可在幾秒鐘內完成充電,可用於生產價格較低的鉀雙離子電池。由於許多設備大多採用自動模式,因此全球電量消耗逐年遞增,對於能量存儲解決方案的需求也隨之增長。
  • 進展| 水系鉀離子電池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相較於水系鋰離子電池和水系鈉離子電池而言,水系鉀離子電池則更具優勢。主要原因為:第一,鉀在地殼中的含量是鋰的1290倍,具有很大的成本優勢;第二,鉀的標準電極電位比鈉的低0.22 V,意味著同類型結構的鉀正極具有更高的電壓,從而使得全電池具備更高的能量密度;第三,在具有相同陰離子和相同濃度的水溶液中,鉀鹽溶液的離子電導率比鋰鹽和鈉鹽的都要高很多,意味著用鉀鹽水溶液做電解液可以使全電池具備更快的充放電能力。
  • 大連化物所研製出光聚合凝膠電解質並用於固態鈉金屬電池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二維材料化學與能源應用研究組研究員吳忠帥團隊發展出一種高室溫離子電導率的光聚合凝膠準固態電解質,其表現出優異的室溫離子電導率、寬電化學窗口和出色的柔韌性,並以此構築出高比能、高倍率、長循環性能的鈉金屬電池。
  • 基於碳點@氧化石墨烯紙的柔性鉀離子電池負極
    圖1.圖片概要在本研究中,通過在還原氧化石墨烯表面引入碳點(CDs@rGO),構建了柔性三維結構的高性能鉀離子電池負極該三維結構的CDs@rGO薄膜具有利於電解液進入活性位點的通道,可有效增強電子/離子的傳輸和擴散。此外,CDs引入的大量缺陷和含氧官能團,可有效提升比容量,提高倍率性能,改善電化學性能。
  • 研製出光聚合凝膠電解質並用於固態鈉金屬電池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二維材料化學與能源應用研究組研究員吳忠帥團隊發展出一種高室溫離子電導率的光聚合凝膠準固態電解質,其表現出優異的室溫離子電導率、寬電化學窗口和出色的柔韌性,並以此構築出高比能、高倍率、長循環性能的鈉金屬電池。
  • 美媒:研究發現鈉鉀電池有望替代鋰電池
    參考消息網6月21日報導美媒稱,喬治亞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了表明以鈉和鉀為基礎的電池有望成為鋰電池之潛在替代品的新證據。報導稱,現在,喬治亞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了表明以鈉和鉀為基礎的電池有望成為鋰電池之潛在替代品的新證據。喬治·W·伍德拉夫機械工程學院以及材料科學和工程學院的助理教授馬修·麥克道爾說:「鈉離子和鉀離子電池的最大障礙之一是,與其他電池相比,它們的衰減和老化速度往往較快,而儲存的能量較少。但我們發現,情況並非始終如此。」
  • 大連化物所吳忠帥研究員團隊AEM:研製出高室溫離子電導率的光聚合凝膠電解質並用於固態鈉金屬電池
    近日,大連化物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二維材料化學與能源應用研究組(508組)吳忠帥研究員團隊發展了一種高室溫離子電導率的光聚合凝膠準固態電解質,表現出優異室溫離子電導率、寬電化學窗口和出色的柔韌性,並以此構築出高比能、高倍率、長循環性能的鈉金屬電池。
  • 北理工吳鋒院士團隊在鈉離子電池材料結構設計和性能優化取得進展
    但是,鈉的標準電極電位較高、鈉離子半徑較大,導致現有鈉離子電池能量密度不足。因此,亟需探索具有高比容量和快速離子傳輸動力學的先進電極材料。二維過渡金屬硫族化物(TMC)具備開放的框架結構和良好的電化學性能,廣泛應用於鋰離子電池和鈉離子電池。其較大的層間距和較弱的範德華相互作用,可實現鈉離子的快速傳輸。但TMC的電導率低,導致比容量和倍率性能不佳。
  • 科研人員研發出新型高效低成本鉀離子電池技術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先進集成技術研究所功能薄膜材料研究中心研究員唐永炳及其研究團隊成功研發出了一種新型高性能、低成本的鉀型雙離子電池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