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研發合成聚合物電池正極材料 可用於快充電池

2021-02-15 蓋世汽車新能源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來自Skoltech大學、D. Mendeleev大學以及RAS化學物理問題研究所的俄羅斯研究人員合成了可用於鋰雙離子電池的新聚合物陰極材料,並對其進行了測試。測試結果表明,新陰極性能優於鋰離子電池,不僅可循環25,000個充電周期,並可在幾秒鐘內完成充電,可用於生產價格較低的鉀雙離子電池。

由於許多設備大多採用自動模式,因此全球電量消耗逐年遞增,對於能量存儲解決方案的需求也隨之增長。因功率大、放電/充電率高以及單位質量的存儲容量大,鋰離子電池成為電子產品、電力運輸和全球電網的主要存儲設備。例如,澳大利亞就正在啟動一系列大型鋰離子電池存儲項目,從而管理其豐富的太陽能和風能。

如果鋰離子電池的產量持續增長,那麼世界鋰資源儲量將會枯竭。例如,剛果為生產鋰電池開發了當地60%的鈷,導致鈷的價格飆升。對於鋰資源而言,亦然。由於在開採鋰的過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資源,給生態環境也帶來了巨大挑戰。因此,研究人員正在開發新的儲能設備,希望可使用容易開採且兼備鋰離子電池相同工作原理的金屬資源作為原材料

研究團隊採用後鋰雙離子技術,而該技術基於電解液陰離子和陽離子的電化學過程,與鋰離子電池相比,可大大提高充電速率。此外,其陰極原型採用聚合物芳香胺,該材料可由多種有機化合物合成。

Skoltech大學博士Filipp A. Obrezkov表示:「我們先前的研究重點是聚合物陰極,從而實現快充大容量電池在幾秒內完成充電和放電,但我們並不滿足於此。我們還試驗了多種替代物,如線性聚合物,它的每個單體單元僅與兩個相鄰單元鍵合。而在這項研究中,我們使用的是新型支化聚合物,其每個單元均與至少三個其他單元鍵合,形成較大的網狀結構,從而加快電極過程動力學。通過使用這些材料製成的電極也展示出了更高的充電和放電速率。」

標準鋰離子電池的電解質含有大量鋰原子,並通過隔板被分為正極和負極。在充電電池中,大多數鋰原子都結合在負極的晶體結構中。隨著電池放電,鋰原子會通過隔板從負極移動到正極。研究團隊通過研究雙離子電池,發現電化學過程中的電解液的正離子(即鋰陽離子)和負離子可以分別進出陽極和陰極結構。值得注意的是,科學家們在製作鉀雙離子電池實驗時,採用的是鉀電解質而非昂貴的鋰電解質。

該小組使用二苯胺(PDPAPZ)和吩噻嗪(PPTZPZ)合成兩種新型二氫吩嗪共聚物作為正極材料,並使用鋰金屬和鉀金屬作為負極。由於正極決定半電池原型的特點,因此科學家們將其進行組合,從而快速對新型陰極材料性能進行評估。

儘管PPTZPZ半電池性能平平,但PDPAPZ表現良好。由PDPAPZ製成的鋰半電池充電和放電速度非常快,25,000個充電周期後,仍表現出良好的穩定性且容量保持在三分之一。也就是說,通常情況下,如果普通手機電池保持穩定,即使每天充電和放電,也可使用70年。PDPAPZ鉀半電池能量密度高達398 Wh / kg,而普通鋰電池即使將負極和電解質的重量計入其中,其能量密度也僅為200-250 Wh / kg。因此,俄羅斯研究小組表明,聚合物正極材料完全可用於製造高效的鋰和鉀雙離子電池。

相關焦點

  • 研究人員利用蛋白質研發有機電池 或取代鋰離子電池
    蓋世汽車訊據外媒報導,蛋白質有利於肌肉生長,卻也可以幫助構建可持續的有機電池,有朝一日,此種電池可能會成為傳統鋰離子電池的替代品,而且不會帶來安全性和環境問題。如今,研究人員通過利用合成的多肽(構成蛋白質的物質)和其他聚合物,邁出了為此類電池構建電極的第一步。
  • 研究人員開發了全新系列正極 有望取代鋰離子電池中常用的昂貴鈷正極
    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OakRidgeNationalLaboratory)的研究人員開發了全新系列正極,有望取代目前鋰離子電池中常用的昂貴鈷正極,為電動汽車和消費電子產品提供動力。新型正極名為NFA(鎳、鐵和鋁基正極)。這種材料是鎳酸鋰的衍生物,可用於製造鋰離子電池的正極,並具有充電速度快、能量密度高、成本低和壽命長等優勢。
  • 阿貢實驗室研發PEDOT塗層 保護電池正極
    (圖源:阿貢官網)製造性能優良的鋰離子電池,需要同時解決各種問題,比如保持電池的導電能力,確保電池多次循環後的安全性。據外媒報導,在一項新發現中,美國能源部阿貢國家實驗室的科學家們,通過氧化化學氣相沉積技術,研發一種新的正極塗層,幫助解決鋰離子電池的這些潛在問題。在這項研究中,阿貢的研究人員 Khalil Amine及其同事,從鎳錳鈷(NMC)正極材料中提取粒子,用一種叫做PEDOT的含硫聚合物,將其包裹起來。當電池充放電時,這種聚合物為正極提供保護層,使其免受電池電解質的傷害。
  • 研究人員開發可吸收陽光的正極材料 使鋰空氣電池可超低溫工作
    (圖源:chemistryworld)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南京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可以吸收太陽光的材料研發出正極,可使鋰空氣電池在低溫下也能工作。採用無機固態電解質的鋰空氣電池,有潛力超越鋰離子電池,成為電動汽車首選電化學儲能技術。
  • 研究人員開發緩解正極降解的策略 提升鋰離子電池性能
    蓋世汽車訊 作為電動汽車和消費電子產品等可再生應用的高性能電源,鋰離子電池(LIB)需要能提供高能量密度、而不影響電池壽命的電極。據外媒報導,美國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等機構的研究人員探討高能量密度LIB電池正極材料發生降解的根源,並開發緩解降解機制的策略,以提升LIB電池性能。
  • 【乾貨】鋰離子電池幾種有機正極材料介紹
    隨著儲能電源和電動汽車的迅猛發展,開發高能量密度的鋰離子電池成為研究的重點之一。鋰離子電池性能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正極材料的特性。目前無機正極材料使用廣泛,但不乏各種缺陷。與無機正極材料相比,有機物正極材料具有理論比容量高、原料豐富、環境友好、結構可設計性強和體系安全的優點,是一類具有廣泛應用前景的儲能物質。
  • 新材料學院潘鋒課題組對低成本電池正極材料MnO2的研究與發展進行...
    近年來,MnO2由於成本低廉、高理論容量等優點被作為多種離子電池正極宿主材料而廣泛研究,包括應用在Li+、Na+、K+、Zn2+、Mg2+等正極材料,但MnO2材料低的電子/離子電導率、低的可逆放電容量、緩慢的擴散動力學和較差的循環穩定性,限制了其產業化應用潛力。
  • 全固態鋰金屬電池近期研究成果及國內電池供應商布局
    鋰金屬電池是下一代最具前景的高能量密度存儲設備之一。然而,鋰金屬在循環過程中產生的枝晶可刺破隔膜,引起電池短路甚至爆炸。採用固態電解質代替易燃的液態電解質可從根本上解除鋰金屬電池的安全隱患。固態鋰電池是一類使用固體電極材料和固體電解質材料的鋰電池。與液態鋰電池,混合固液鋰電池不同,固態鋰電池的電池單體中不含有任何液體電解質、液態溶劑及液態添加劑。
  • 化學所在聚合物太陽能電池研究方面取得新突破
    聚合物太陽能電池一般由共軛聚合物給體和富勒烯衍生物受體的共混膜夾在ITO透明正極和金屬負極之間所組成,具有結構和製備過程簡單、成本低、重量輕、可製備成柔性器件等突出優點,近年來成為國內外研究熱點。結構規整的聚(3-己基)噻吩(P3HT)和可溶性C60衍生物PCBM是最具代表性的給體和受體光伏材料。
  • 劉玉龍教授:聚合物全固態鋰電池的研究
    2021年3月11-12日,由中國粉體網、中國顆粒學會能源顆粒材料專委會主辦,長沙礦冶研究院先進材料研究所協辦的第二屆高比能固態電池關鍵材料技術大會將在長沙吉美國際會展酒店隆重舉行,屆時,劉玉龍教授將帶來報告《聚合物全固態鋰電池的研究》,與參會嘉賓分享相關研究成果
  • ...儲能|負極|固態電池|全固態電池|高禾投資研究中心|正極材料|鋰...
    來源:OFweek維科網、高禾投資研究中心2. 分類按照電解質材料的選擇,固態電池可以分為聚合物、氧化物、硫化物三種體系電解質。其中,聚合物電解質屬於有機電解質,氧化物與硫化物屬於無機陶瓷電解質;按照正負極材料的不同,固態電池還可以分為固態鋰離子電池(沿用當前鋰離子電池材料體系,如石墨+矽碳負極、三元正極)和固態鋰金屬電池(以金屬鋰為負極)。
  • 石墨烯電池噱頭大 固態電池備受期待
    近日,一則廣汽集團官宣其石墨烯電池量產研發工作今年底將從實驗室走向實車的消息,再次讓業界的目光聚焦到了石墨烯電池身上。 據廣汽集團介紹,基於廣汽三維結構石墨烯(3DG)材料而研發的「超級快充電池」僅需8分鐘就可以將電池充電至85%,充電時間與傳統燃油車的加油時間相當。
  • 全固態鋰離子電池正極界面的研究進展
    儘管研究人員意識到了空間電荷層的存在,也證實了空間電荷層是導致基於硫化物固態電解質的全固態鋰離子電池阻抗過大的主要原因,但是對於空間電荷層的化學形成過程的機理依然認識不清。同時,由於外加電勢差的作用,界面處空間電荷層的化學行為更加複雜。 第三部分:電化學穩定性與化學穩定性不同,全固態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固-固界面的電化學穩定性體現的是在電場力作用下,界面保持原有物理化學性質的能力。
  • 【乾貨】鋰電池快充技術對電池材料與組成結構的要求
    快充電池,對於電池各部分的要求?  如果電池想要快充,對於其功率相關的性能要求也就更高。而對於電池來說,如果要提升功率性能,需要在電池整體的各個環節中都下功夫,主要包括正極、負極、電解液、隔膜和結構設計等。
  • 我國學者首次在Science發表電池正極材料研究成果 | 進展
    Claude Delmas等提出了一種簡單的預測鈉離子層狀氧化物構型的方法,並在實驗上證實了該方法的有效性,為低成本、高性能鈉離子電池層狀氧化物正極材料的設計製備提供了理論指導。在探索鈉離子電池電極材料的過程中,鈉離子層狀氧化物(NaxMO2)自然成為了首要的研究對象。
  • 兩種3D列印技術同步進行,有望用於製造電池組件
    然而近期,德國哈雷-維滕貝格大學(Martin-Luther-University Halle-Wittenberg)的研究人員研發了一種全新的工藝,可以一步完成全部列印需求,未來或可用於製造自癒合材料甚至電池組件。
  • 我國學者首次在《Science》發表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研究成果
    鈉離子層狀氧化物構型的方法,並在實驗上證實了該方法的有效性,為低成本、高性能鈉離子電池層狀氧化物正極材料的設計和製備提供了理論指導。相關研究成果的論文近日在世界頂級學術刊物《Science》上發表。近年來,隨著全球化學電池市場的快速發展和人們對環境問題的日益重視,二次電池(又稱可充電電池或蓄電池)這種能實現電能與化學能轉化的新型儲能技術,在新一輪能源變革中受到廣泛關注。
  • 鎂二次電池材料的研究與應用分析
    對二次鎂電池來說,正極可嵌入材料大都為無機過渡金屬化合物,集中為氧化物、硫化物、硼化物、聚陰離子化合物以及含硫導電材料等。  鎂主要在正極材料中進行嵌入和脫嵌,目前正極材料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找出能使鎂離子進行可逆的插入與脫嵌,並能在電解液中穩定存在的材料。正極材料的選擇一般集中在無機過渡金屬氧化物、硫化物、硼化物、磷酸鹽以及其它化合物上面。
  • 【材料課堂】科普:鋰離子電池的結構
    手機電池由三部分組成:電芯、保護電路和外殼。當前手機電池一般為鋰離子電池(不規範的場合下常常簡稱鋰電池)。鋰離子電池是一種充電電池,它主要依靠鋰離子在正極和負極之間移動來工作。在充放電過程中,Li+ 在兩個電極之間往返嵌入和脫嵌:充電池時,Li+從正極脫嵌,經過電解質嵌入負極,負極處於富鋰狀態;放電時則相反。一般採用含有鋰元素的材料作為電極的電池。是現代高性能電池的代表。
  • 鈉離子電池高電壓正極材料低能耗規模化製備取得重要進展
    我們知道,可充電電池廣泛用於生活中的諸多方面。使用廣泛的鋰離子電池由於鋰資源價格昂貴以及地質儲量有限等因素可能不能滿足大規模儲能的需求。而鈉離子電池由於鈉資源儲量豐富且價格低廉越來越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並有可能在大規模儲能領域獲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