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利用蛋白質研發有機電池 或取代鋰離子電池

2020-12-04 同花順財經

蓋世汽車訊據外媒報導,蛋白質有利於肌肉生長,卻也可以幫助構建可持續的有機電池,有朝一日,此種電池可能會成為傳統鋰離子電池的替代品,而且不會帶來安全性和環境問題。如今,研究人員通過利用合成的多肽(構成蛋白質的物質)和其他聚合物,邁出了為此類電池構建電極的第一步。

參與該項目的博士生Tan Nguyen表示:「目前,電池領域的趨勢是研究電子如何在聚合物網絡中傳輸,而多肽的美妙之處在於,我們可以在不改變主鏈幾何狀態或者結構主要部分的情況下,以3D方式控制側鏈上的化學成分,然後可以系統研究,改變側鏈不同方面會帶來什麼影響。」

目前的鋰離子電池會對環境造成危害,而由於回收的成本高於生產的成本,往往廢棄的鋰離子電池都堆積在垃圾填埋場。目前,仍然沒有安全的方法可以處理此類電池,但是如果研發出以蛋白質為基礎的有機電池就可以改變此種情況。

領導該研究小組的德克薩斯州農工大學(Texas A&M University)Karen Wooley博士表示:「肽鏈上的醯胺鍵非常穩定,因而也非常耐用,可以在分解回收時被觸發。」因而認為多肽最終可用於存儲電能的流動電池等領域。此外,採用此種類似蛋白質的結構,能夠構建自然界中已經存在的、能夠有效傳輸電子的蛋白質的架構,從而優化該特性以控制電池性能。

研究人員採用炭黑複合材料製成的電極構建了該系統,構建了含有苄基紫精或四甲基哌啶氧化物(TEMPO)的多肽。他們將苄基紫精連接至陽極(負極)的基質上,使用含有TEMPO的多肽作為陰極(正極)。製成的電池適用於低能耗應用,如生物傳感器等。

目前,Nguyen已經合成了幾種不同構造的聚合物,用於研究它們的電化學特性,以便用於有機電池。如果找到合適的聚合物,有望提升電池的容量,或可用於電動汽車。雖然有機電池在實現商業化之前,還需要進行很長時間的研究,但是蛋白質能夠提供靈活且多樣的結構,有望為更安全的環境、可持續的能源存儲提供廣闊的潛力。

來源: 蓋世汽車網

相關焦點

  • 新型鎳鋅電池或可取代鋰離子電池
    ­  (編譯 / 魏昕宇)­  鋰離子電池被廣泛應用於手機、筆記本電腦等可攜式電子產品。雖然具有眾多優點,鋰離子電池的安全性一直為人詬病,也不時引發消費者的擔憂。因此,來自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都在致力於提高鋰離子電池的安全性或者尋找鋰離子電池的替代品。一項新的研究表明,一種以鋅為電極的新型電池或有望取代鋰離子電池。
  • 印度研究人員研發環保可充電鋅空氣電池 或將取代鋰金屬電池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近日,印度班加羅爾賈瓦哈拉爾尼赫魯先進科學研究中心(Jawaharlal Nehru Centre for Advanced Scientific Research)的兩名研究人員由於為電動汽車設計了高效且環保的可充電鋅空氣電池,榮獲了KPIT Sparkle 2020銀獎。
  • 液流電池取代鋰離子電池?中間還隔著一個石墨烯
    液流電池取代鋰離子電池?它們中間還隔著一個石墨烯 " width="753" height="564" title="液流電池取代鋰離子電池?然而,續航能力薄弱等問題存在於行動裝置的電池中,電池技術的突破一直是尖端難題,從而制約了移動時代的進一步發展。所以研究人員一直在探索更加有效的發電能源,以期提升續航能力。實際上,液流電池並非新技術,早在上世紀60年代就已經出現。與鋰電池相比,液流電池確實有一些優勢。然而,這項技術一直處於研發階段,遲遲未能投入實際應用,其原因就在於自身的局限性。
  • 誰會是取代鋰離子電池的下一代超級電池?
    最近,剛好有一批華人在《自然.能源》期刊上發表了一篇意義重大的研究成果論文,裡面涉及的全新電池材料技術或許將徹底改變目前主流鋰離子電池一統天下的局面。食鹽也能變電池這個取代「鋰離子」成為蓄電池原料的物質不是什麼稀罕事物,而是大家天天與之打交道的——「鈉」。是的,就是我們天天做菜用到的食鹽的主要元素鈉離子。
  • 研究人員開發了全新系列正極 有望取代鋰離子電池中常用的昂貴鈷正極
    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OakRidgeNationalLaboratory)的研究人員開發了全新系列正極,有望取代目前鋰離子電池中常用的昂貴鈷正極,為電動汽車和消費電子產品提供動力。新型正極名為NFA(鎳、鐵和鋁基正極)。這種材料是鎳酸鋰的衍生物,可用於製造鋰離子電池的正極,並具有充電速度快、能量密度高、成本低和壽命長等優勢。
  • 雪域大學研發新型固態鋁離子電池或可替代鋰離子電池
    私人、公共和商業運輸(汽車、公交車、卡車)等電動汽車對電池需求不斷增加,因而人們開始研發鋁離子電池以滿足需求。而電動汽車需要大量的電力才能正常運行,因而對電池產生了高要求,導致電池必須能夠進行快速、劇烈的電化學反應,以驅動外部電力(如電機、電子設備等)。
  • 雪城大學研發新型固態鋁離子電池 或可替代鋰離子電池
    蓋世汽車訊 私人、公共和商業運輸(汽車、公交車、卡車)等電動汽車對電池需求不斷增加,因而人們開始研發鋁離子電池以滿足需求。而電動汽車需要大量的電力才能正常運行,因而對電池產生了高要求,導致電池必須能夠進行快速、劇烈的電化學反應,以驅動外部電力(如電機、電子設備等)。
  • 香港利用護膚霜成分制電解質 製成不易燃且安全的水系鋰離子電池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中國香港中文大學(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CUHK)工程系的一個研究小組在水系鋰離子電池中引入了一種新型電解質,進而在改善高能量電池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
  • 寬溫型鋰離子電池有機電解液影響因素和研究進展
    由於F原子半徑小,電負性強,對酯類分子結構中非活潑H進行部分或全F取代後,酯類的凝固點基本不變。由於多氟代酯和全氟代酯具有更高的閃點,甚至具有阻燃性,同時F取代提高了溶劑的氧化電位,因此可以明顯提高電解液在高溫下的熱穩定性和電化學穩定性,應用於鋰離子電池後安全性能突出。相關文獻中提到過的氟代酯分子結構及部分物理性能如表3所示。
  • 【先導智能】前沿丨中美科學家研發有機聚合物制高性能電極 可用於低成本/環保鈉離子電池
    據外媒報導,下一代電池中的鋰離子可能會被更豐富、更環保的鹼金屬或多價離子所取代。不過,最主要的挑戰是要研發穩定的電極,能夠將高能量密度和快速的充放電速率相結合。最近,中國和美國的科學家就研發了一種由有機聚合物製成的高性能電極,可用於低成本、環保且耐用的鈉離子電池。
  • 鋰空氣電池獲突破 鋰離子電池要被取代?
    化學穩定性得到提升  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改用多層次的大孔石墨烯作為正極材料,利用水和碘化鋰作為電解液添加劑,最終產生和分解的是氫氧化鋰,而不是此前電池中的過氧化鋰。氫氧化鋰比過氧化鋰要穩定,大大降低了電池中的副反應,提高了電池性能。其中碘化鋰除了幫助分解氫氧化鋰外,似乎還起到了保護鋰金屬負極的作用,使電池對於過量的水有一定的免疫性。
  • 美國尋求用錳取代鋰離子電池的鈷 儲能能力提升50%至100%
    目前,電動汽車中的鋰離子電池在一定程度上會依賴鈷,此種藍灰色金屬可以安全地為電池提供更多電力,但也帶來了一個問題,即鈷的價格昂貴,還往往需要在政治不穩定的地區進行開採。隨著儲能市場的增長,研究人員開始尋找對鈷依賴程度更低或者完全不依賴於鈷的電池化學物質。
  • 新研發的電池,能效是目前最先進鋰離子電池的三到四倍!
    佛羅裡達州立大學和康奈爾大學一個研究小組發現,由廉價而安全的部件製成的電池,其電池能效是目前最先進鋰離子電池的三到四倍,其研究發表在《自然通訊》上。為了降低這些成本,研究人員解決了幾個與電解質有關的具體問題。電解質是電池結構的關鍵部分,可以促使離子從一個電極向另一個電極的移動。研究小組開始研究電解質在電池電極上降解的化學過程,研究人員不僅發現了電解質降解的機制,還發現了多種解決方法,發現控制負極形成的相間離子特性是關鍵。
  • 新能源汽車電池展望:固態鋰離子電池、鋰硫電池、鋰空氣電池?
    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對電池的要求越來越高,我國《節能與 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提出2030 年電池比能量達到 500 Wh/kg,目前的鋰離子電池都滿足不了此要求。加快新型動力 電池的開發勢在必行,當前主要進行研發的新一代動力電池 包括固態鋰離子電池、鋰硫電池、鋰空氣電池等。
  • 鋰離子電池熱失控原因及對策研究進展
    磷酸酯類通常粘度比較大、電化學穩定性差,阻燃劑的加入在提高電解液阻燃性的同時也對電解液的離子導電性和電池的循環可逆性造成了負面影響。其解決方法一般是:①增加烷基基團的碳含量;②芳香(苯基)基團部分取代烷基基團;③形成環狀結構的磷酸酯。有機滷代物類(滷代溶劑):有機滷代物阻燃劑主要是指氟代有機物。
  • 鈉離子電池能取代鋰離子電池嗎?
    鈉離子電池是鋰電池的潛在替代品,但鋰離子電池的陽極卻不能為鈉離子電池提供同樣的性能。對於鈉離子電池來說,缺乏結晶結構的無定形碳被認為是一種有用的陽極,因為它有缺陷和空隙,可以用來儲存鈉離子。氮/磷摻雜的碳也具有不錯的電性能。
  • 環己六酮刷新鋰離子電池有機正極容量世界紀錄—新聞—科學網
    隨著人類社會發展的信息化、移動化、智能化,新型高容量、長壽命、低成本、高安全的電池亟待開發。 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南開大學化學學院教授陳軍團隊設計合成了一種具有超高容量的鋰離子電池有機正極材料——環己六酮,刷新了鋰離子電池有機正極材料容量的世界紀錄。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德國應用化學》。
  • 有機電極材料在鋰離子電池中的應用前景分析
    有機電極材料一般可以從植物中直接提取或者以生物質材料為原料通過簡單的方法製備得到,例如玫棕酸二鋰材料可以通過中和反應從天然的肌醇得到(肌醇主要以六磷酸形式存在於玉米等植物中);此外,從蘋果中廣泛存在的蘋果酸出發,利用縮聚反應可製得電化學性能優異的聚醌材料。在有機材料提取製備、電池裝配、使用和回收過程中產生的CO2又可以被植物吸收利用,因而體現了很好的循環和可再生性。
  • 中美科學家研有機聚合物制高性能電極 或實現低成本/環保鈉離子電池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下一代電池中的鋰離子可能會被更豐富、更環保的鹼金屬或多價離子所取代。不過,最主要的挑戰是要研發穩定的電極,能夠將高能量密度和快速的充放電速率相結合。最近,中國和美國的科學家就研發了一種由有機聚合物製成的高性能電極,可用於低成本、環保且耐用的鈉離子電池。
  • 【乾貨】鋰離子電池幾種有機正極材料介紹
    隨著儲能電源和電動汽車的迅猛發展,開發高能量密度的鋰離子電池成為研究的重點之一。鋰離子電池性能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正極材料的特性。目前無機正極材料使用廣泛,但不乏各種缺陷。與無機正極材料相比,有機物正極材料具有理論比容量高、原料豐富、環境友好、結構可設計性強和體系安全的優點,是一類具有廣泛應用前景的儲能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