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科學家研有機聚合物制高性能電極 或實現低成本/環保鈉離子電池

2020-12-04 蓋世汽車資訊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下一代電池中的鋰離子可能會被更豐富、更環保的鹼金屬或多價離子所取代。不過,最主要的挑戰是要研發穩定的電極,能夠將高能量密度和快速的充放電速率相結合。最近,中國和美國的科學家就研發了一種由有機聚合物製成的高性能電極,可用於低成本、環保且耐用的鈉離子電池。

(圖片來源:Wiley)

目前,鋰離子電池是最先進的技術,可用於可攜式設備、儲能系統和電動汽車,而且鋰離子電池技術在今年榮獲諾貝爾獎。不過,下一代電池有望使用更便宜、更安全、更環保的材料,實現更高的能量密度和容量。目前,研發得最多的電池種類都基本採用了與鋰電池相同的充放電技術,不過通常鋰離子都被鈉、鎂和鋁等廉價的金屬離子所取代。然而,這種替代也使得需要對電極材料做出重大調整。

有機化合物是很好的電極材料,首先,不含有害和昂貴的重金屬;其次,可以用於不同的用途。不過,缺點是會溶解在液體電解質中,導致電極不穩定。

美國馬裡蘭大學(niversity of Maryland)的Chunsheng Wang及其團隊與國際科學團隊合作,推出了一種有機聚合物,能夠成為高容量、快速放電且不易溶解的電池陰極材料。根據該項研究,在鈉離子電池中,該種聚合物在容量傳遞和容量保留方面優於目前的聚合物和無機陰極,而在多價鎂離子和鋁離子電池中,此種表現也沒有落後太多。

科學家們發現六氮雜三萘(HATN)是一種非常合適的陰極材料,而且已經在鋰電池和超級電容器中對此種化合物進行了測試,證明其能夠成為一種高能量密度的陰極,快速插入鋰離子中。但是,與大多數有機材料一樣,HATN會在電解液中溶解,導致在充放電循環過程中,陰極不穩定。科學家們解釋說,現在的關鍵是通過讓單個分子之間聯繫,穩定材料的結構,結果得到了一種稱為聚合HATN或PHATN的有機聚合物,能夠讓鈉、鋁和鎂離子具備快速的反應動力和高容量。

在組裝好電池後,科學家們採用高濃度電解液測試了PHATN陰極,並發現非鋰離子具有優異的電化學性能。該鈉電池可以在高達3.5V的高壓下工作,即使經過5萬次循環,其容量仍可維持在每克100毫安時以上。

研究人員認為此類聚合對二氮雜苯陰極(對二氮雜苯是一種基於HATN的有機物,是一種芳香烴類富氮有機物質,含有果味),可實現環保、高能量密度、充放電快速且超穩定的下一代可充電電池。

相關焦點

  • 【先導智能】前沿丨中美科學家研發有機聚合物制高性能電極 可用於低成本/環保鈉離子電池
    據外媒報導,下一代電池中的鋰離子可能會被更豐富、更環保的鹼金屬或多價離子所取代。不過,最主要的挑戰是要研發穩定的電極,能夠將高能量密度和快速的充放電速率相結合。最近,中國和美國的科學家就研發了一種由有機聚合物製成的高性能電極,可用於低成本、環保且耐用的鈉離子電池。
  • 鈉離子電池及鋰硫電池最新研究進展匯總
    靈活性、低成本和環保的特性吸引了諸多科學家的研究興趣。交聯富碳或者全碳框架具有特殊的熱/化學穩定性、良好的導電率、高強度以及非比尋常的機械性能(如強烈的剪切變形)。上述優越特性使其有望成為鋰離子電池(LIBs)和鈉離子電池(SIBs)電極。
  • 低成本、高性能鈉離子電池技術獲進展
    11月6日,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科研團隊與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法國波爾多大學等合作,提出了一種簡單的預測鈉離子層狀氧化物構型的方法,並在實驗上證實了該方法的有效性,為低成本、高性能鈉離子電池層狀氧化物正極材料的設計製備提供了理論指導。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科學》。
  • 低成本、高性能鈉離子電池技術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11月6日,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科研團隊與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法國波爾多大學等合作,提出了一種簡單的預測鈉離子層狀氧化物構型的方法,並在實驗上證實了該方法的有效性,為低成本、高性能鈉離子電池層狀氧化物正極材料的設計製備提供了理論指導。
  • 【中國新聞網】中國科學家研究鈉離子電池論文獲Science在線發表
    「然而,鈉離子電池的性能卻受到可用電極材料的限制,尤其是以層狀氧化物材料為主的正極材料的限制。」他解釋說,鈉離子層狀氧化物具有O和P兩種構型,但目前的技術手段僅可實現對合成出的材料進行物理表徵以確定具體構型,無法直接預測材料的堆積結構,這嚴重阻礙了層狀氧化物正極材料的性能設計和新型正極材料的發現。
  • 我科學家研獲高性能柔性有機太陽能電池
    經過多年的努力,南開大學化學學院陳永勝教授帶領科研團隊日前成功製備了同時具有高導電、高透光且低表面粗糙度的銀納米線柔性透明電極,將其用於構築柔性有機太陽能電池,與使用商業氧化銦錫(ITO)玻璃電極的器件性能相當,光電轉化效率可達16.5%,刷新了文獻報導的柔性有機/高分子太陽能電池光電轉化效率的最高紀錄。
  • 日本研發硬碳電極可提高鈉離子電池的容量使用
    打開APP 日本研發硬碳電極可提高鈉離子電池的容量使用 微鋰電 發表於 2021-01-11 13:55:41 日本的科學家們展示了一種硬碳電極
  • 鈉離子電池:從基礎研究到工程化探索
    根據本領域最新的研究進展,提煉出了鈉離子電池在成本、性能等方面的7大優勢,這些優勢使鈉離子電池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最後重點介紹了本研究團隊在銅基層狀氧化物正極和無定形碳負極等低成本電極材料研發及其工程化放大,以及鈉離子電池研製和示範應用方面的工作。鈉離子電池的成功示範證明了其實際應用的可行性。
  • 北理工吳鋒院士團隊在鈉離子電池材料結構設計和性能優化取得進展
    近日,北京理工大學材料學院吳鋒院士團隊在鈉離子電池材料的結構設計和性能優化方面取得重要突破。但是,鈉的標準電極電位較高、鈉離子半徑較大,導致現有鈉離子電池能量密度不足。因此,亟需探索具有高比容量和快速離子傳輸動力學的先進電極材料。二維過渡金屬硫族化物(TMC)具備開放的框架結構和良好的電化學性能,廣泛應用於鋰離子電池和鈉離子電池。其較大的層間距和較弱的範德華相互作用,可實現鈉離子的快速傳輸。但TMC的電導率低,導致比容量和倍率性能不佳。
  • 改善液流電池性能和環保可持續性 科學家從蝦殼中發現電極材料
    歸功於從蝦殼中發現的一種成分,研究人員為液流電池開發了新的電極組件,性能要優於目前的解決方案。長期以來,液流電池(氧化還原液流電池)被視為從風能、太陽能等間歇性能源中提取能量的實力候補者,因為它們可以以相對較低的成本存儲大量的能量。液流電池將能量儲存在巨大的外部罐內的液態電解質中,電解質通過膜來回移動,以交換離子並對設備進行充電和放電。
  • 鈉離子電池:從基礎研究到工程化探索
    關於鈉離子電池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紀70年代,甚至早於鋰離子電池的研究。雖然在1991年後鋰離子電池的成功商業化吸引了大多數科學家的注意力,但鈉離子電池的發展卻從未停止,近10年來鈉離子電池的相關研究更是迎來了井噴式增長,另外關於鈉離子電池工程化的嘗試也常有媒體報導。
  • KAIST提出以硫化銅為電極材料 助推鈉離子電池商業化
    由於鈉的天然儲量高、成本低,而且化學性質與鋰相似,因此,鈉離子電池(SIBs)有望成為鋰離子電池的替代品。人們對SIB電池越來越感興趣,但是,由於缺乏合適的電極材料,SIB電池的商業化還遠末實現。據外媒報導,韓國高級科學技術研究院(KAIST)的研究人員提出新策略,以硫化銅為電極材料,延長鈉離子電池可循環性。
  • 我國科學家研究鈉離子電池材料獲進展
    、高性能鈉離子電池層狀氧化物正極材料的設計製備提供了理論指導。近年來,二次電池(又稱可充電電池或蓄電池)這一能實現電能與化學能轉化的新型儲能技術,在新一輪能源變革中受到廣泛關注。其中,鈉離子電池資源儲量豐富、成本低廉,然而其性能受到可用電極材料,尤其是以層狀氧化物材料為主的正極材料的限制。
  • . | 鈉離子電池電極/電解液界面的調控策略與展望
    然而,相對於大量研究的電極材料而言,當前人們對於構建穩定、高效的鈉離子電池「電極-電解液」界面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夠,對鈉離子電池界面基礎理解和調控策略的研究還處於初期階段。近日,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郭玉國研究員團隊從鈉離子電池「電極-電解液」界面的基本理解、電解液母體調節和電極自身因素等方面,對當前鈉離子電池界面調控的研究進展和前沿問題進行了梳理與展望(圖1),相關論文以「Manipulating Electrode/Electrolyte Interphases of Sodium-Ion Batteries: Strategies
  • 莫一非&陳海龍AEM綜述:鈉離子電池電極材料的計算研究
    從鈉離子電池的充放電原理可以看出,研發具有高比容量,高能量密度,循環性能好的正負極材料,是發展鈉離子電池的關鍵。理論計算模擬技術可以探究鈉離子電池電極材料工作的深層次機理,彌補實驗表徵手段的不足。其中,基於量子力學的第一性原理計算可以很好地從原子尺度解釋和預測電極材料的熱力學與動力學性能。
  • 有機電極材料在鋰離子電池中的應用前景分析
    其中過渡金屬資源大都不可再生,電池回收利用技術複雜、成本高,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可能會面臨資源短缺等難點問題。因此,可循環再生的電極材料開發已成為電池領域的學術前沿和重大需求。 由於含有豐富的碳、氫、氧等元素,並顯現出可再生、綠色環保、低成本和高容量等優點,近年來有機電極材料受到了廣泛的關注。
  • 新能源汽車電池最新研究進展,高容量的鈉離子電池
    而且鈉和Li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於相同的主族,具有類似的化學物理性質,這也使得鈉作為二次電池的儲能介質具有與Li類似的機制。但是由於鈉離子的離子半徑大於Li離子,使得鈉離子難以插入到現有的活性電極材料中,這也導致了Na離子電池發展和應用的嚴重遲緩。因此研究開發高性能、低成本的鈉離子電池電極材料,特別是陽極電池材料具有重要意義。
  • 中國科學家研究鈉離子電池論文獲《Science》在線發表
    中新網北京11月12日電 (記者 張素)記者12日從中科海納獲悉,中國科學家針對鈉離子電池進行相關研究,並於近日在頂級學術刊物《Science》發表相關成果。該研究提出一種預測鈉離子層狀氧化物構型的方法,並在實驗上證實其有效性,將為設計製備低成本、高性能鈉離子電池層狀氧化物正極材料提供理論指導。
  • 【熱文回顧】胡勇勝團隊:鈉離子電池:從基礎研究到工程化探索
    本文首先分析了全球鋰資源形勢,尤其是我國鋰資源存在的潛在風險;隨後回顧了鈉離子電池的前世今生,並著重介紹了近些年全球鈉離子電池的產業化現狀。根據本領域最新的研究進展,提煉出了鈉離子電池在成本、性能等方面的7大優勢,這些優勢使鈉離子電池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最後重點介紹了本研究團隊在銅基層狀氧化物正極和無定形碳負極等低成本電極材料研發及其工程化放大,以及鈉離子電池研製和示範應用方面的工作。
  • 《Science》發表鈉離子電池研究成果:鈉離子電池技術或將再進一步?
    該研究提出了一種簡單的預測鈉離子層狀氧化物構型的方法,並在實驗上證實了該方法的有效性,為低成本、高性能鈉離子電池層狀氧化物正極材料的設計和製備提供了理論指導。據悉,這是《Science》創刊百餘年來首次刊登鈉離子電池領域相關文章,不僅表明了國際主流科學界對該技術突破的重視,也佐證了我國鈉離子電池前沿技術已比肩國際最頂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