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網】中國科學家研究鈉離子電池論文獲Science在線發表

2021-01-10 中國科學院
【中國新聞網】中國科學家研究鈉離子電池論文獲Science在線發表

2020-11-13 中國新聞網 張素

【字體:大 中 小】

語音播報

  記者12日從中科海納獲悉,中國科學家針對鈉離子電池進行相關研究,並於近日在頂級學術刊物Science發表相關成果。該研究提出一種預測鈉離子層狀氧化物構型的方法,並在實驗上證實其有效性,將為設計製備低成本、高性能鈉離子電池層狀氧化物正極材料提供理論指導。

  這篇論文是由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中科海鈉創始人兼董事長胡勇勝主導撰寫。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陸雅翔、法國波爾多大學教授Claude Delmas、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教授Marnix Wagemaker等參與研究。

  胡勇勝介紹說,隨著全球化學電池市場的快速發展和人們對環境問題的日益重視,二次電池(又稱可充電電池或蓄電池)這種能實現電能與化學能轉化的新型儲能技術受到廣泛關注。鋰離子電池雖然已成為佔據全球電化學儲能規模市場份額的「絕對一哥」,但由於其資源的稀缺性和較高昂成本,產業發展面臨「天花板」。資源儲量豐富、成本低廉的鈉離子電池便成為極佳補充。

  「然而,鈉離子電池的性能卻受到可用電極材料的限制,尤其是以層狀氧化物材料為主的正極材料的限制。」他解釋說,鈉離子層狀氧化物具有O和P兩種構型,但目前的技術手段僅可實現對合成出的材料進行物理表徵以確定具體構型,無法直接預測材料的堆積結構,這嚴重阻礙了層狀氧化物正極材料的性能設計和新型正極材料的發現。

  胡勇勝說,過去幾年裡,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和中科海鈉團隊就鈉離子層狀氧化物兩種構型形成的影響因素展開了大量實驗研究,並積極探索其在鈉離子電池應用中的場景落地。其中在2016年,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博士戚興國創新性地引入等效半徑的概念來預測堆疊機構。

  此次,研究者們引入「陽離子勢」來表示陽離子電子密度及其極化率的程度,捕捉層狀材料的關鍵相互作用,使預測堆積結構成為可能。通過合理設計和製備具有改良性能的層狀電極材料,證明了堆疊結構決定材料的特性,為鹼金屬層狀氧化物的設計提供了有效解決方案。

  「一般而言,O3相正極材料具有較高的初始Na含量,能夠脫出更多的鈉離子,具有較高的容量,適用於低速電動車、大規模儲能領域;P2相正極材料具有較大的Na層間距,能夠提升鈉離子的傳輸速率和保持層狀結構的完整性,具有優異的倍率性能和循環性能,在充電樁、調頻、數據中心等快充場景應用更具優勢。」胡勇勝說。

  他還表示,中科海鈉成立三年以來實現了鈉離子電池的大規模量產,月產能突破30萬隻,希望同更多行業內研究機構及企業展開交流合作,推動鈉離子電池的產業化應用。


  記者12日從中科海納獲悉,中國科學家針對鈉離子電池進行相關研究,並於近日在頂級學術刊物Science發表相關成果。該研究提出一種預測鈉離子層狀氧化物構型的方法,並在實驗上證實其有效性,將為設計製備低成本、高性能鈉離子電池層狀氧化物正極材料提供理論指導。
  這篇論文是由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中科海鈉創始人兼董事長胡勇勝主導撰寫。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陸雅翔、法國波爾多大學教授Claude Delmas、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教授Marnix Wagemaker等參與研究。
  胡勇勝介紹說,隨著全球化學電池市場的快速發展和人們對環境問題的日益重視,二次電池(又稱可充電電池或蓄電池)這種能實現電能與化學能轉化的新型儲能技術受到廣泛關注。鋰離子電池雖然已成為佔據全球電化學儲能規模市場份額的「絕對一哥」,但由於其資源的稀缺性和較高昂成本,產業發展面臨「天花板」。資源儲量豐富、成本低廉的鈉離子電池便成為極佳補充。
  「然而,鈉離子電池的性能卻受到可用電極材料的限制,尤其是以層狀氧化物材料為主的正極材料的限制。」他解釋說,鈉離子層狀氧化物具有O和P兩種構型,但目前的技術手段僅可實現對合成出的材料進行物理表徵以確定具體構型,無法直接預測材料的堆積結構,這嚴重阻礙了層狀氧化物正極材料的性能設計和新型正極材料的發現。
  胡勇勝說,過去幾年裡,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和中科海鈉團隊就鈉離子層狀氧化物兩種構型形成的影響因素展開了大量實驗研究,並積極探索其在鈉離子電池應用中的場景落地。其中在2016年,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博士戚興國創新性地引入等效半徑的概念來預測堆疊機構。
  此次,研究者們引入「陽離子勢」來表示陽離子電子密度及其極化率的程度,捕捉層狀材料的關鍵相互作用,使預測堆積結構成為可能。通過合理設計和製備具有改良性能的層狀電極材料,證明了堆疊結構決定材料的特性,為鹼金屬層狀氧化物的設計提供了有效解決方案。
  「一般而言,O3相正極材料具有較高的初始Na含量,能夠脫出更多的鈉離子,具有較高的容量,適用於低速電動車、大規模儲能領域;P2相正極材料具有較大的Na層間距,能夠提升鈉離子的傳輸速率和保持層狀結構的完整性,具有優異的倍率性能和循環性能,在充電樁、調頻、數據中心等快充場景應用更具優勢。」胡勇勝說。
  他還表示,中科海鈉成立三年以來實現了鈉離子電池的大規模量產,月產能突破30萬隻,希望同更多行業內研究機構及企業展開交流合作,推動鈉離子電池的產業化應用。
  

列印 責任編輯:董凱悅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家研究鈉離子電池論文獲《Science》在線發表
    中新網北京11月12日電 (記者 張素)記者12日從中科海納獲悉,中國科學家針對鈉離子電池進行相關研究,並於近日在頂級學術刊物《Science》發表相關成果。該研究提出一種預測鈉離子層狀氧化物構型的方法,並在實驗上證實其有效性,將為設計製備低成本、高性能鈉離子電池層狀氧化物正極材料提供理論指導。
  • 《Science》發表鈉離子電池研究成果:鈉離子電池技術或將再進一步?
    鈉離子電池論文首次在《Science》發表 11月6日,由中科海鈉創始人兼董事長胡勇勝研究員主導撰寫的鈉離子電池論文《Rational design of layered oxide materials for sodium-ion batteries》在世界頂級學術刊物《Science》上發表。
  • 我國學者首次在《Science》發表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研究成果
    相關研究成果的論文近日在世界頂級學術刊物《Science》上發表。近年來,隨著全球化學電池市場的快速發展和人們對環境問題的日益重視,二次電池(又稱可充電電池或蓄電池)這種能實現電能與化學能轉化的新型儲能技術,在新一輪能源變革中受到廣泛關注。
  • 低成本、高性能鈉離子電池技術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低成本、高性能鈉離子電池技術獲進展
  • 【中國科學報】鈉離子電池材料設計可能再進一步
    近日,中科院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物理所)科研團隊與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法國波爾多大學等合作,提出了一種簡單的預測鈉離子層狀氧化物構型的方法,並在實驗上證實了該方法的有效性,為低成本、高性能鈉離子電池層狀氧化物正極材料的設計製備提供了理論指導。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科學》。
  • 我國學者首次在《Science》發表電池正極材料研究成果!
    1 首次在《Science》 發表電池正極材料研究成果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趙成龍博士、陸雅翔副研究員、胡勇勝研究員團隊與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Prof.
  • 鈉離子電池:中國的機會
    實際上,早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期鈉離子電池幾乎與鋰離子電池同時開展研究,由於受當時研究條件的限制和研究者對鋰離子電池研究的熱情,鈉離子電池的研究曾一度處於緩慢和停滯狀態,直到2010年後鈉離子電池才迎來它的發展轉折與復興,近十年來鈉離子電池的研究更是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這離不開對鋰離子電池研究經驗的成功借鑑,更離不開對鈉離子電池本徵優勢的不斷探索。
  • 我國科學家研究鈉離子電池材料獲進展
    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物理所)科研團隊與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法國波爾多大學等合作,提出了一種簡單的預測鈉離子層狀氧化物構型的方法,並在實驗上證實了該方法的有效性,為低成本、高性能鈉離子電池層狀氧化物正極材料的設計製備提供了理論指導
  • 【Science】中科院物理所合作發表電池正極材料研究成果!
    55 來源: 化學人生 舉報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趙成龍博士
  • 《Science》主編回應中國燃料電池研究「造假」:發函重點關注,之前撤稿率100%
    東南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團隊此前登上Science的研究,在被舉報質疑存在學術不端行為——文章的多處圖片與先前發表的文章高度相似後,現在由Science官方作出回應。論文的研究課題屬於燃料電池領域,按照論文摘要和地大(武漢),以及東南大學官網相關報導來看,這項研究提出了提高電解質離子電導率的方法,並完成了一種高離子電導率的電解質開發。東南大學太陽能技術研究中心/儲能聯合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朱斌,是該論文共同一作和主通訊作者。
  • 我國學者在鈉離子電池層狀氧化物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相關成果以「鈉離子電池層狀氧化物材料的合理設計(Rational design of layered oxide materials for sodium-ion batteries)」為題,於2020年11月6日在線發表在《科學》(Science)雜誌上。
  • 我國學者首次在Science發表電池正極材料研究成果 推動落地應用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聰聰)近日,鈉離子電池論文《Rational design of layered oxide materials for sodium-ion batteries》在世界頂級學術刊物《Science》上發表。
  • NML研究論文 | 高性能鈉離子電池負極材料:rGO@FeS2複合材料
    該方法為製造高性能金屬硫化物/rGO複合材料提供了新思路,可將其應用於鋰離子電池或鈉離子電池。圖文導讀文章發表於 Nano-Micro Letters 期刊 2018 年第 10 卷第 2 期,詳情請閱讀全文,可免費下載。本文在期刊微信 (nanomicroletters)、微博 (納微快報NML)、科學網博客、Facebook、Twitter等媒體推出,請多關注。
  • 我國學者首次在Science發表電池正極材料研究成果 | 進展
    相關成果以「鈉離子電池層狀氧化物材料的合理設計(Rational design of layered oxide materials for sodium-ion batteries)」為題,於2020年11月6日在線發表在《科學》(Science)雜誌上。
  • 編輯部發函關切中國學者,或成我國首篇被撤稿Science論文
    在下面第二張對比圖中,圖 S9b 與 2018年發表的論文「The composite electrolyte with an insulation Sm2O3 and semiconductor NiO for advanced fuel cells」的 圖8 高度相似。其通訊作者也是Science這項研究的通訊作者之一。
  • 真要成為中國首篇被Science撤稿論文?NS要集齊了!
    iNature當時就說,這是中國建國以來,中國學者(中國單位為通訊單位的文章)首次從Nature撤稿文章。那麼這一次,東南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團隊引發質疑的,究竟是什麼樣的研究?又是怎樣的問題?為什麼被舉報?依據是什麼?
  • 鈉離子電池技術或將再進一步?《Science》創刊百餘年來首發鈉離子...
    鈉離子電池論文首次在《Science》發表11月6日,由中科海鈉創始人兼董事長胡勇勝研究員主導撰寫的鈉離子電池論文《Rational design of layered oxide materials for sodium-ion batteries》在世界頂級學術刊物《Science》上發表。
  • 鈉離子電池材料設計可能再進一步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物理所)科研團隊與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法國波爾多大學等合作,提出了一種簡單的預測鈉離子層狀氧化物構型的方法,並在實驗上證實了該方法的有效性,為低成本、高性能鈉離子電池層狀氧化物正極材料的設計製備提供了理論指導
  • 北京大學劉永暢&李平綜述鈉離子電池中靜電紡絲電極材料研究進展
    儘管已有多篇綜述性論文對電紡儲能材料的研究和發展做出了貢獻,但目前尚缺乏一篇專門綜述SIBs電紡電極材料最新進展的專題綜述。獲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天津市自然科學一等獎,國家獎學金,南開大學周恩來獎學金,第十七屆、十八屆全國電化學會議優秀論文,中國矽酸鹽學會無機非金屬材料高層論壇科研創意獎等榮譽,入選中國科協「青年人才託舉工程」,人社部首批「博新計劃」。主要致力於先進電池材料化學研究,聚焦儲能機制探索,構效關係理解,以及表界面作用分析。
  • 研究人員打造出一種能與鋰離子電池相媲美的鈉離子電池
    日前,華盛頓州立大學的科學家們提出一種設計方案,據稱它可能會改變這一領域的局面--一種鈉離子電池的能量容量和循環能力可能能與市場上已有的一些鋰離子電池媲美。 在某種程度上,鈉離子電池就像鋰離子電池一樣,通過在液體電解質中的一對電極之間反彈離子來發電。然而以這種形式存在的一個問題是,在此過程中,不活動的鈉晶體往往會聚集在陰極的表面並最終導致電池死亡無法再發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