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大學潘鋒教授課題組在鋰電池、鈉離子電池等 研究領域取得系列...
早日入駐化學加,更多優質客戶到你家 導讀 近期,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新材料學院潘鋒教授課題組在鋰電池、鈉離子電池等電池材料研究領域取得系列進展。
-
北京大學深圳研究院潘鋒教授課題組在鋰離子電池方面的研究進展
該工作是在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新材料學院潘鋒教授、美國陸軍實驗室 許康教授、美國阿貢國家實驗室Khalil Amine教授和陸俊研究員的共同指導下,由新材料學院2014級博士生劉同超和碩士生林凌漂(文章的共同一作)及團隊相關人員一起完成。
-
新材料學院潘鋒團隊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發文闡述鋰電池材料充...
鋰離子電池近年來在手機、電動車和大規模儲能廣泛應用,對其改進和機理的研究受到學術界和工業界的廣泛關注, 其中對於正極材料性能的改進(如提高容量和循環穩定性差)是鋰離子電池的最關鍵的技術挑戰之一。
-
北大深圳研究生院新材料學院發表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封面文章
2016/09/28 信息來源: 深圳研究生院新材料學院 可充電鋰離子電池因其具備高的功率密度在能量存儲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
-
北京大學新材料學院:發現自旋電子超交換相互作用如何調控鋰電池...
【成果簡介】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新材料學院潘鋒教授團隊通過第一性原理計算,發現三元層狀正極材料中過渡金屬離子之間「自旋電子超交換」作用。本工作由新材料學院潘鋒教授、鄭家新副研究員指導碩士生滕高烽、辛潮博士後、博士生卓增慶共同完成,研究成果以「Role of Superexchange Interaction on Tuning of Ni/Li Disordering in Layered Li(NixMnyCoz)O2」為題發表J. Phys. Chem. Lett.上。
-
北京大學在鋰電池錳基尖晶石正極材料方面取得進展
近日,北京大學新材料學院潘鋒教授團隊在鋰電池錳基尖晶石正極材料方面研究工作中取得重要進展。正極材料通常被認為是決定鋰離子電池性能的決定性因素。理想情況下,正極應在較寬的工作溫度範圍內提供高比容量、高工作電壓、低成本、優越的安全性和長循環壽命,以滿足要求諸如混合動力汽車、嵌入式混合動力汽車和純電動汽車等應用的要求。在已有的正極材料中,錳基尖晶石型鋰錳氧化物LiMn2O4(LMO)由於其高電壓(Li/Li+≈4.0V)和低成本而引起了廣泛的應用。然而,循環性能差和相對較低的容量極大地限制了其作為鋰電正極材料的廣泛應用。
-
深研院新材料學院在原位探測鋰電池層狀材料製備過程結構演化的...
鋰離子電池(LIB)在可攜式電子設備、電動車等領域有著廣泛的用途。富Ni層狀氧化物正極材料,由於能量密度高、成本低等特點,已成為最有應用前景的下一代LIB正極材料之一。然而,隨著層狀材料中Ni含量的增加,產生了許多相關的問題,如實際容量和理論容量相差大、熱穩定性低、循環穩定性差等。
-
清華材料學院唐子龍課題組在高倍率鋰離子電池材料方面再獲突破
清華材料學院唐子龍課題組在高倍率鋰離子電池材料方面再獲突破清華新聞網12月9日電 12月3日,清華大學材料學院唐子龍教授課題組在《先進能源材料》(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期刊上發表題為「具有類玻璃-陶瓷相的高倍率釩酸鹽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Glass‐Ceramic‐Like
-
北大深圳新材料學院在3D微納列印領域取得新進展
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新材料學院以新能源材料的設計與理論計算、能源採集、能源存儲、能源轉換及材料在原子和納米尺度的可控制備等五大方面為總體發展布局,力爭成為新能源材料基礎到應用研發創新的樞紐和支撐平臺,學院以薛面起、陳繼濤、潘鋒等教授領銜的納米微米3D列印材料與技術實驗室最近在3D微納列印新技術開發方面取得新進展,
-
我國學者首次在《Science》發表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研究成果
、高性能鈉離子電池層狀氧化物正極材料的設計和製備提供了理論指導。相關研究成果的論文近日在世界頂級學術刊物《Science》上發表。近年來,隨著全球化學電池市場的快速發展和人們對環境問題的日益重視,二次電池(又稱可充電電池或蓄電池)這種能實現電能與化學能轉化的新型儲能技術,在新一輪能源變革中受到廣泛關注。
-
廈大在鈉離子電池層狀金屬氧化物正極材料空氣穩定性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廈門大學楊勇教授課題組在鈉離子層狀氧化物正極材料的空氣穩定性研究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The stability of P2-layered sodium transition metal oxides in ambient atmospheres」為題在線發表於《自然-通訊》Nature
-
Advanced Materials:新型高性能鋰硫電池正極材料——有機檸檬-硫
目前,基於鎳和鈷氧化物正極材料的比容量低(小於250 mAh g-1), 同時鎳和鈷資源緊缺,環境毒性較大,因此傳統的商業化鋰離子電池存在能量密度低、成本高和環境毒性大等缺點
-
我國學者首次在Science發表電池正極材料研究成果 推動落地應用
論文由來自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及法國波爾多大學的科研人員組成的研究團隊撰寫。據中科院物理所微信公眾號,這是我國學者首次在《Science》發表有關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研究成果。
-
快速充放電且耐高溫鋰硫電池三維交聯結構正極材料研究
【成果簡介】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金鐘、劉傑教授共同帶領的「先進能源材料與器件」研究團隊在高倍率、高耐受性能的鋰硫電池方面取得研究進展,相關成果以「Self-Templated Formation of Interlaced Carbon Nanotubes Threaded Hollow Co3S4
-
下一代動力電池正極材料:高電壓尖晶石材料
隨著新能源產業的快速發展,市場對於高能量密度的動力電池的需求正在不斷增大,提升動力電池能量密度主要有兩個方向:1)提高材料的容量,例如常見的高鎳三元材料就是通過提升鎳含量的方式提升材料的容量;2)提升材料的電壓,例如高電壓的
-
下一代動力電池正極材料:高電壓尖晶石材料
隨著新能源產業的快速發展,市場對於高能量密度的動力電池的需求正在不斷增大,提升動力電池能量密度主要有兩個方向:1)提高材料的容量,例如常見的高鎳三元材料就是通過提升鎳含量的方式提升材料的容量;2)提升材料的電壓,例如高電壓的尖晶石材料。高電壓尖晶石材料雖然具有高電壓的優勢,但是卻存在高溫性能差和循環性能不理想的問題,制約了其在動力電池領域的應用。
-
上海大學魯雄剛教授團隊開發出高性能水系鋅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
由於磷酸鐵鋰電池能量密度提升空間有限,隨著對動力電池能量密度要求的大幅提升,動力電池向鎳鈷錳NCM三元材料轉換已成為必然選擇。然而,安全性較差的有機系電解液仍舊阻礙了鋰離子電池邁向大規模商業化應用。鑑於此,發展安全係數高、易於製備、離子電導率高的水系電解液展現出巨大的競爭力。
-
乾貨| 鋰離子動力電池及其關鍵材料的發展趨勢
進一步提高電池的能量密度是動力電池發展的主題和趨勢, 而關鍵材料是其基礎. 本文從鋰離子動力電池正、負極材料, 隔膜及電解液等幾個方面, 對鋰離子動力電池關鍵材料的發展趨勢進行評述.
-
美國史丹福大學:鋁離子電池正極電極與電解液材料研究獲進展
美國史丹福大學化學系戴宏傑院士所率領的研究群在2015年使用發泡石墨材料作為正極,離子液體作為電解液,成功開發出近30年來首個放電電壓在2V,且能充放電數千次的鋁離子電池,並提出完整電池反應機理。美國史丹福大學化學系戴宏傑院士所率領的研究群在2015年使用發泡石墨材料作為正極,離子液體作為電解液,成功開發出近30年來首個放電電壓在2V,且能充放電數千次的鋁離子電池,並提出完整電池反應機理,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Nature)雜誌。
-
新一代動力鋰電池富鋰錳基正極材料研究獲進展
從技術層面看,採用更高比容量的正負極材料是提高電池能量密度最為直接有效的途徑。在目前已知正極材料中,富鋰錳基正極材料放電比容量高達300mAh/g,是當前商業化應用磷酸鐵鋰和三元材料等正極材料放電比容量的一倍左右,因而被視為新一代高能量密度動力鋰電池正極材料的理想之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