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確定鋰離子電池樹突形成時間 有助於製成不起火電池

2020-12-05 騰訊網

導讀:電池起火頻發可能與樹突有關,因此了解樹突何時形成對於保證電池安全非常重要。

鋰離子電池是非常常見的可充電電池,功能多樣,且可應用於手機、汽車等各種電子設備中。不過,它也有缺點,與鋰離子電池有關的起火事件頻發,也引起人們對其是否具有安全性產生擔憂。現在,科學家們了解到,可能是因採用了破損或未經授權的充電器造成起火事件。通常,充電器使用不當以及電池過度充電就會導致電池的負極上形成一種尖尖的結構,稱為「鋰枝晶」(樹突),能夠穿破負極與正極之間的屏障,導致電池短路。因此,準確地了解到此類樹突是如何形成的,對於提高鋰離子電池的安全性至關重要。

圖片來源:岡山大學

據外媒報導,日本岡山大學(Okayama University)的科學家在副教授Kazuma Gotoh的帶領下,在了解樹突如何形成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他們研究了鋰離子電池中樹突形成的確切機制,並克服此類限制,從而讓鋰離子電池能夠更好地得到實際應用。

此前有關理解鋰枝晶(樹突)形成過程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是成功的:揭示了當電池過度充電時,在電池循環的過度鋰化階段,就會形成樹突。但是,此類實驗都是在實際電化學環境之外(非現場原位)進行的,因此沒有發現樹突開始形成的確切時間。在此次研究中,Gotoh博士與其團隊決定克服這一限制。他們認為,通過利用現場原位法(複製電化學環境),應用一種稱為核磁共振(NMR)的分析技術,可以精確地跟蹤材料內部結構中的鋰原子,而此種做法在使用非原位法時根本無法進行。

利用此種方法,該團隊曾成功在鋰離子電池的過度鋰化階段,觀察到石墨電極和硬碳電極(兩種負極)的過度充電狀態。在新研究中,研究人員在鋰化和脫鋰過程(電池充放電循環)中,觀察到此類電極的狀態。NMR分析幫助研究人員追蹤過度充電的電池上枝晶(樹突)開始形成以及鋰開始沉積的確切時間。在石墨電極中,研究人員發現鋰枝晶(樹突)是在電極完全鋰化不久後形成的。在硬碳電極中,研究人員觀察到,只有在硬碳的孔隙中出現準金屬鋰簇後,才會形成枝晶(樹突)。因此,研究人員推斷,當電池被過度充電時,準金屬鋰簇的形成對鋰枝晶的形成起到緩衝作用。他們甚至對鈉離子電池也進行了同樣的分析,並發現了類似的結果。Gotoh博士解釋道:「我們發現有些內部有孔的碳材料(如無定形碳)在電池過度充電時,可以對鋰和鈉枝晶的沉積起到緩衝作用,這對於確保鋰離子電池和鈉離子電池的安全性至關重要。」

Gotoh博士與其團隊揭示了鋰離子電池和鈉離子電池枝晶(樹突)的形成機制,對確保電池的安全性提供了有用的見解。事實上,這些科學家對未來可以將此類發現應用於其他類型的可充電電池持樂觀態度。Gotoh博士表示:「我們的發現不僅可應用於鋰離子電池和鈉離子電池,還可用於下一代二次電池,如全固態電池。

(來源:蓋世汽車/作者:餘秋雲)

相關焦點

  • 日本確定鋰離子電池樹突形成時間 有助於製成不起火的安全電池
    蓋世汽車訊 鋰離子電池是非常常見的可充電電池,功能多樣,且可應用於手機、汽車等各種電子設備中。不過,它也有缺點,與鋰離子電池有關的起火事件頻發,也引起人們對其是否具有安全性產生擔憂。現在,科學家們了解到,可能是因採用了破損或未經授權的充電器造成起火事件。
  • 新電解質可杜絕鋰離子電池短路問題
    原標題:新電解質可杜絕鋰離子電池短路問題   新電解質可杜絕鋰離子電池短路問題   有助於開發更強大實用的下一代充電電池   科技日報訊 美國能源部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的科學家開發出一種新型電解質,不但能解決鋰離子電池短路起火問題,還能大幅提高電池效能和使用壽命。
  • 美國大學研發不起火鋰離子電池 可被水浸/被切割/承受彈道衝擊
    不過,雖然鋰離子電池有很多優點,其還是有一個大問題:當鋰離子電池過熱時,會著火,造成災難性結果。(圖片來源: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據外媒報導,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應用物理實驗室正在研發一款不會著火的新型鋰離子電池。
  • 用護膚霜成分製成的電池電解質實現穩定且不易燃的水性鋰離子電池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工程學院Yi-Chun LU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通過在水鋰離子電池中引入一種新型電解液,在改進高性能電池方面邁出了關鍵性的一步。這種電解液常用於護膚霜中。它價格低廉、不易燃、毒性小、環保,但又能產生穩定的電壓,適合於普通用途。該突破性進展近日發表在《Nature Materials》雜誌上。
  • 日本製成全固態鋰硫電池 比傳統鋰離子二次電池的能量密度高4倍
    據外媒報導,日本豐橋技術科學大學(Toyohash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電氣與電子信息工程系的一組科學家採用一種低成本的簡單液相法合成了一種活性含硫材料和碳納米纖維(CNF)複合材料。研究人員採用液相法製成了硫-CNF複合材料,再製成了全固態鋰硫電池,與鋰離子二次電池相比,其放電容量更高、循環穩定性更好。
  • 鋰離子電池-電芯知識培訓
    不爆炸,不起火,外部溫度不超過150℃ 過充測試。不爆炸,不起火。 過放測試。不爆炸,不起火。 機械性能方面包括: 擠壓測試。不爆炸,不起火。 重物衝擊測試。不爆炸,不起火。 高頻振蕩測試。不爆炸,不起火;不漏氣或漏液。 振動測試。不爆炸,不起火;不漏氣或漏液。
  • 鋰離子電池安全事件起火及失效機理分析
    當電池在「僅貨運」飛機上運輸時,其充電狀態(SOC)必須小於30%。對更小和更輕的電子設備的持續需求推動了鋰電池能量密度的增加,這可能導致更具破壞性的事故。當電池進入熱失控狀態時,它可能會排出微粒以及易燃和有毒氣體。它能形成噴射火焰甚至破裂。災難性事故的教訓告訴我們,鋰電池技術安全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因此,了解鋰離子電池失效機理對於開發更安全、更高能量密度的電池具有重要意義。
  • 新型鎳鋅電池或可取代鋰離子電池
    ­  (編譯 / 魏昕宇)­  鋰離子電池被廣泛應用於手機、筆記本電腦等可攜式電子產品。雖然具有眾多優點,鋰離子電池的安全性一直為人詬病,也不時引發消費者的擔憂。因此,來自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都在致力於提高鋰離子電池的安全性或者尋找鋰離子電池的替代品。一項新的研究表明,一種以鋅為電極的新型電池或有望取代鋰離子電池。
  • 雪域大學研發新型固態鋁離子電池或可替代鋰離子電池
    私人、公共和商業運輸(汽車、公交車、卡車)等電動汽車對電池需求不斷增加,因而人們開始研發鋁離子電池以滿足需求。而電動汽車需要大量的電力才能正常運行,因而對電池產生了高要求,導致電池必須能夠進行快速、劇烈的電化學反應,以驅動外部電力(如電機、電子設備等)。
  • 雪城大學研發新型固態鋁離子電池 或可替代鋰離子電池
    蓋世汽車訊 私人、公共和商業運輸(汽車、公交車、卡車)等電動汽車對電池需求不斷增加,因而人們開始研發鋁離子電池以滿足需求。而電動汽車需要大量的電力才能正常運行,因而對電池產生了高要求,導致電池必須能夠進行快速、劇烈的電化學反應,以驅動外部電力(如電機、電子設備等)。
  • 鋰電池發明者公布了新一代電池技術:固態電池
    ,被廣泛應用在筆記本、手機和平板電腦中的鋰離子電池發明者之一,公布了新一代電池技術:能量密度是當前技術的3倍,而且更安全的固態電池。   研究人員表示,固態電池解決了包括安全在內的數個問題。例如,三星因電池起火而被迫召回了Galaxy Note7智慧型手機,稱都是第三方電池供應商惹的禍。在Note7和其他手機電池事故中,造成起火的原因是短路。
  • 鋰離子電池和鉛酸電池過度充電會爆炸嗎?
    一提到電池爆炸,大家首先想到的都是鋰離子電池爆炸,很多人都以為鉛酸電池不會爆炸,和鋰離子電池相比,鉛酸電池的安全性是稍微高一些,但出現爆炸的現象也並不少,目前市場競爭激烈,一些不良的商家為了降低電池成本,採用劣質的極板,極容易造成短路,甚至引發電池起火爆炸。
  • 鋰離子電池鼓脹分析
    然而能量越高,其危險性就越大,近年來社會上發生的鋰電池安全事故越來越多,2018年~2019年上半年一共發生了60多起純電動汽車起火事故,導致16萬輛純電動汽車召回[2],手機鼓脹、起火、爆炸的事故更是頻發。本文以一款客戶投訴電池(簡稱客訴電池)的分析為切入點,研究該電池的起鼓原因,並實驗模擬手機日常使用中可能存在的失效情況,並分析其機理。
  • 鋰離子電池反應方程式
    目前初步調查出的事故原因,由於電池內部短路造成迅速升溫,同時影響相鄰的電池發生變化造成的爆炸。   還有就是2016年1月1日的特斯拉ModelS充電中起火、北京南京合肥等多地電動車充電自燃、深圳電池廠突發大火、湖南運送鋰電池貨車高速路起火等事故。   據美聯社報導,波音警告客運航空公司稱批量運輸鋰離子電池可能造成毀滅性的火災。
  • 日本發明新型電池,比鋰離子電池量產成本便宜90%
    近年來,鋰離子電池相關技術的研究,一直是科技領域的熱點。去年 10 月,97 歲的美國固體物理學家約翰·班尼斯特·古迪納夫(John B. Goodenough)就因其在鋰離子電池領域的突出貢獻而獲得了 「2019 年諾貝爾化學獎」,成為有史以來最高齡的諾貝爾獎得主。
  • 金屬鉀電池與鋰離子電池一較高下
    美國倫斯勒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在《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發表的研究報告中闡述了他們是如何克服枝晶這一長期挑戰,開發了一種性能接近於鋰離子電池但依賴於鉀元素(一種原料更加豐富且成本不那麼貴的元素)的金屬電池。電池包含兩個電極——一端是正極,另一端是負極(電池裡稱為正負極,電解池裡面稱為陰陽極)。
  • 鋰離子電池的爆炸類型有幾種?
    一種導電物質將電池外部的正極和負極連接起來。當外部短路發生時,電流新增,電池開始升溫。當熱量新增時,電解質分解,出現大量氣體,電池膨脹。我們講過很多具有封閉功能的膜,在一定的溫度下,膜會封閉,阻止鋰離子的轉移,然後阻止化學反應,電流下降,溫度下降,這就防止了電池爆炸。當然,以上只是基於一個好質量的膜片。內部短路重要是銅箔和鋁箔的毛刺刺穿隔膜,或鋰原子的枝晶晶體穿透隔膜。
  • 韓國開發熱穩定性分析技術 檢測電動汽車電池起火風險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為了探究電池起火原因,韓國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分析方法,以評估電動汽車電池的熱穩定性。(圖片來源:techxplore)韓國科學技術研究所(KIST)的研究團隊構建實時分析平臺,利用透射電子顯微鏡,評估電池正極材料的熱穩定性。通過該平臺,並根據高鎳正極材料中的化學成分變化,確定電動汽車電池的熱降解機理。
  • 【航運安全】鋰離子電池起火:對貨櫃運輸的威脅
    2017年1月,紐約市一輛垃圾車的壓實機內發生鋰離子電池爆炸,引發了周圍鄰裡的注意。幸運的是沒有人受傷。 根據美國消防局國家消防數據中心分支機構的一項研究,在2009年1月至2016年12月31日期間,美國共發生195起電子菸火災事件,其中133起造成傷害。 所有這些報導都認為,每起事故的根本原因都是鋰離子電池。鋰離子電池已經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鋰離子電池的的原理、配方和工藝流程
    不適合的溫度將引發鋰離子電池內部其他化學反應生成我們不希望看到的化合物,所以在不少的鋰離子電池正負極之間設有保護性的溫控隔膜或電解質添加劑。在電池升溫到一定的情況下,複合膜膜孔閉合或電解質變性,電池內阻增大直到斷路,電池不再升溫,確保電池充電溫度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