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S Appl. Energy Mater:細菌纖維素-聚苯胺複合材料衍生的分層氮摻雜多孔碳納米纖維作為高速鋰離子電池的陽極

2021-02-23 材料分析與應用
一種簡單易行的方法,通過碳化和活化細菌纖維素-聚苯胺複合材料衍生(BC-PANI),製備摻雜的層狀碳納米纖維LIB陽極,詳細討論了衍生的碳結構的結構和電化學性質。

為了實現諸如電動車輛之類的應用,對具有高能量存儲和高額定功率的鋰離子電池的需求不斷增長,需要具有大電荷存儲能力和更快動力學的電極材料。本文證明了源自細菌纖維素-聚苯胺納米複合材料的分級多孔碳結構的合成和利用,將其作為高速率鋰離子電池的有希望的陽極材料。衍生碳的微觀結構分析表明,細菌纖維素纖維骨架的遺傳以及聚苯胺的納米顆粒結構。通過XRD,拉曼光譜和XPS對衍生的多孔碳結構進行結構表徵,並通過循環伏安法,恆電流充放電研究對電化學性能進行分析,和阻抗譜。這些氮摻雜的碳結構分別以1C,5C和10C的速率顯示出432、276和127 mAh / g的高可逆容量,並具有出色的容量保持率。此外,進行了第一原理計算,其表明碳中存在氧化的,吡咯的和吡啶的氮顯著增強了鋰的吸附(幾乎是原始碳的兩倍)。因此,增強的電化學性能可歸因於存在於硬碳陽極材料中的氮摻雜和相互連接的微介孔(分層)網絡的組合作用。

圖1. 細菌纖維素(BC)–PANI(一種易於合成且具有環境穩定性的電活性含氮聚合物材料)活性炭合成的示意圖。

圖2. BC,PANI,BC-PANI和BC-PANI_AC的FTIR光譜。

圖3.(a,b)BC–PANI和(c,d)BC–PANI_AC的低倍和高倍放大FESEM顯微照片。

圖4. BC–PANI_AC的理化特性

圖5. BC–PANI_AC的電化學研究

圖6.從DFT計算結合能

圖7. BC–PANI_AC的電化學響應

綜上所述,證明了BC-PANI納米複合材料作為合成多維碳結構的前體的用途。簡便的合成工藝具有增強的電化學性能,使其成為適用於高速率LIB的陽極材料。

原標題:

Bacterial Cellulose–Polyaniline Composite Derived Hierarchical Nitrogen-Doped Porous Carbon Nanofibers as Anode for High-Rate Lithium-Ion Batteries

文獻:

來源:文章來自ACS Appl. Energy Mater 網站,由材料分析與應用整理編輯。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註明"材料分析與應用"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材料分析與應用,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材料分析與應用"。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② 本網凡註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③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三日內與本網聯繫,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相關焦點

  • BC-PANI衍生分層氮摻雜多孔碳納米纖維作為鋰離子電池陽極
    本文要點: 一種簡單易行的方法,通過碳化和活化細菌纖維素-聚苯胺複合材料衍生(BC-PANI),製備摻雜的層狀碳納米纖維LIB陽極,詳細討論了衍生的碳結構的結構和電化學性質。本文證明了源自細菌纖維素-聚苯胺納米複合材料的分級多孔碳結構的合成和利用,將其作為高速率鋰離子電池的有希望的陽極材料。衍生碳的微觀結構分析表明,細菌纖維素纖維骨架的遺傳以及聚苯胺的納米顆粒結構。通過XRD,拉曼光譜和XPS對衍生的多孔碳結構進行結構表徵,並通過循環伏安法,恆電流充放電研究對電化學性能進行分析,和阻抗譜。
  • 西安交大《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氮摻雜分層多孔碳促進...
    Interfaces》期刊發表名為「Nitrogen-Doped Hierarchical Porous Carbon-Promoted Adsorption of Anthraquinone for Long-Life Organic Batteries」的論文,研究使用氮摻雜的分級多孔碳(NC)混合微孔/低範圍介孔可通過物理結合和化學吸附極大地緩解由於有機分子在電解質中溶解而引起的穿梭效應
  • 負載MnO納米顆粒的氮摻雜多孔碳用作鋰離子電池和鈉離子電池負極...
    可充電電池(如鋰離子電池、鈉離子電池等)作為一種重要的能源,已被廣泛應用於電子設備和電動汽車中。目前,許多研究都致力於尋找合適的鋰離子電池和鈉離子電池電極材料。MnO作為鋰離子電池潛在的負極材料,具有氧化還原電位低和理論容量高等優點。但與其他金屬氧化物類似,也具有耐久性低和導電性差的缺點。
  • ZIF-8衍生氮摻雜分層多孔碳材料用於高性能超級電容器的碳氣凝膠
    成果簡介 本文,使一種簡易原位沉積方法結合隨後的碳化作用,使用殼聚糖製備由ZIF-8衍生的多孔碳(ZIF-8-C)固定的氮摻雜碳氣凝膠(CA)。交錯納米片具有3D中孔結構的CA可用作生長ZIF-8衍生的微孔碳的骨架。中孔和微孔的共存不僅可以為電解質離子的進入創造更多的通道,而且可以提供雙電層電容。電化學性能的結果表明,ZCCA複合電極在2.0 M KOH電解質中以0.5 A / g的電流密度顯示241.6 F / g的大比電容和優異的循環性能(5000次循環後容量保持率90%)。
  • 氮/氧共摻雜石墨烯狀碳納米籠作為鋰離子/鉀離子電池的陽極
    本文要點:生物質衍生的糖合成氮/氧共摻雜的石墨烯樣碳納米籠作為鋰和鉀離子電池陽極成果簡介 >環保型碳基材料作為鹼性離子電池的通用陽極具有潛在的應用前景。(NOGCN),作為通常的鋰和鉀離子電池陽極,所有的反應物都是容易獲得且完全可再生的。
  • 廈門大學:Mn2P納米嵌入N,P摻雜多孔碳納米片,實現鋰存儲
    Interfaces》期刊發表名為「Hierarchical Design of Mn2P Nanoparticles Embedded in N,P-Codoped Porous Carbon Nanosheets Enables Highly Durable Lithium Storage」的論文,研究報告了一種分層的異質結構,該結構由隔離的Mn 2 P納米顆粒嵌入到氮和磷摻雜的多孔碳納米片
  • 多孔碳納米纖維/MnO2複合材料用於超級電容器
    Carbon:電紡聚丙烯腈/環糊精衍生的分級多孔碳納米纖維/MnO2複合材料,用於超級電容器DOI:10.1016/j.carbon.2020.03.052這項研究的目的是研發無模板法製備由聚丙烯腈(PAN)/環糊精(CD)衍生的多孔碳納米纖維(CNF)/MnO2複合材料
  • 俞書宏教授:MoS2納米片組裝於碳纖維上助力提升鋰離子電池性能
    工業石墨作為鋰離子電池的負極材料,具有成本低、製備簡單、電導率高等優點,幾十年來一直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相對較低的理論容量(~372 mA h g-1)、較差的倍率性能和較低的初始庫侖效率(CE)阻礙了其在LIBs中的發展。因此,迫切需要開發性能優良、穩定的負極材料。近年來,二維過渡金屬硫化物,特別是具有分層結構的層狀二硫化鉬,因其層狀納米結構和物理化學性質而受到廣泛關注。
  • 麵粉衍生的分層多孔碳/氮化碳複合材料,用於高性能鋰硫電池
    -HPC)修飾的麵粉衍生的多孔碳,用於高性能Li-S電池的硫基質成果簡介 為緩衝硫的體積變化並抑制長鏈多硫化鋰在Li-S電池循環期間的穿梭效應,必須同時設計合適的孔結構並調整碳基硫主體的表面化學,這一點至關重要。
  • 綜述:MOFs材料如何助力電紡納米纖維改善性能?
    由於較大的表面張力,MOF基體中的金屬納米顆粒容易團聚,導致催化劑活性顯著降低。此外,MOF材料的結構穩定性和導電性難以滿足電池材料的嚴格要求。  為了進一步拓展納米複合材料的應用,一維納米複合材料及其衍生物的設計與製備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例如,可將MOFs/納米纖維碳化,製備MOFs衍生的碳納米纖維。
  • 北化《ACS Appl. Energy Mater.》:可持續合成具有混合儲能特性的...
    Energy Mater 期刊發表名為「Sustainable Synthesis of Biomass-Derived Carbon Electrodes with Hybrid Energy-Storage Behaviors for Use in High-Performance Na-Ion Capacitors」 的論文,研究通過明膠和植酸作為生物質前體的單獨定製策略,
  • ACS Omega:菠菜衍生的多孔碳納米片作為高性能的氧還原反應催化劑
    (ORR)的有效電催化劑,在低溫燃料電池和金屬空氣電池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本文中,開發了一種以菠菜為碳,鐵和氮源製備多孔碳納米片的合成方法,並研究了其ORR催化性能。這些碳片表現出非常高的ORR活性,在0.1 M KOH中的半波電勢為+0.88 V,比市售Pt / C催化劑高20 mV。此外,它們顯示出比Pt / C更好的長期穩定性,並且對甲醇不敏感。出色的ORR性能歸因於主要來自Fe–N x的可訪問的高密度活性位點部分。
  • 南開大學等:綜述-聚合物衍生的雜原子摻雜多孔碳材料
    該工作對於系統地了解聚合物衍生的碳材料具有重要意義,並且HPCM的設計提供指導。綜合方法 通過將富含雜原子的聚合物作為前驅體進行熱解或通過將預製的多孔碳用含雜原子的前驅體進行後合成處理來製備雜原子摻雜的多孔碳。前者可以將雜原子均勻地添加到整個多孔碳基體中,而後者通常僅將雜原子加載到碳表面上。
  • 南開大學等《Chem.Rev》:綜述-聚合物衍生的雜原子摻雜多孔碳材料
    在這方面,作為前驅體的聚合物因其通用的分子和納米級結構,可調節的化學組成以及豐富的加工技術(這些技術結合固態化學作用,可以在整個碳化過程中得到保持)而產生了廣闊的前景。 南開大學王鴻與國外研究人員合作在《Chem.
  • 天津理工大學:高級吡啶-N-摻雜碳納米片被用作鋰離子電池陽極
    (g-C 3 N 4)中去除氮原子來合成高含量的N摻雜碳納米片。 對於獲得的碳納米片,可以輕鬆地設計氮摻雜水平和可變氮類型的相對量,包括吡啶,吡咯和石墨N。吡啶氮的超高含量高達19.1 at%,接近報導的氮摻雜碳材料中的最高值。
  • 菠菜衍生的多孔碳納米片作為高性能的氧還原反應催化劑
    (ORR)的有效電催化劑,在低溫燃料電池和金屬空氣電池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本文中,開發了一種以菠菜為碳,鐵和氮源製備多孔碳納米片的合成方法,並研究了其ORR催化性能。這些碳片表現出非常高的ORR活性,在0.1 M KOH中的半波電勢為+0.88 V,比市售Pt / C催化劑高20 mV。
  • 《ACS Sustainable Chem Eng》期刊:棕櫚樹花苞製備N摻雜碳納米片...
    本文要點: Palm spathe衍生的分級N摻雜碳納米片可用作鋰離子存儲和超級電容器應用的成本有效且可持續的電極材料。 1 成果簡介 在本研究中,含有乾燥棕櫚花苞通過簡易/可擴展且低成本的KOH工藝,製備出高比表面積和相互連接的分層孔結構N摻雜碳納米片(NCNS)。
  • 噴射空法製備的石墨烯/石墨納米片複合材料,用於鋰離子電池陽極
    ,製備的石墨烯/石墨納米片複合材料(GGNC)和原始石墨製成紐扣電池1成果簡介 本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航空科學與工程學院沈志剛教授課題組在《Energy Technology》期刊發表名為「Scalable and High‐Performance Graphene/Graphite Nanosheet Composite
  • 新能源汽車電池最新研究進展,高容量的鈉離子電池
    隨著全球能源存儲需求在越來越多的領域的不斷增長,如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 特別是用於緩衝間歇性能源的大型電網儲能(太陽能、風能、潮汐能等領域,鋰離子電池由於受制於鋰的成本和有限的可用性,無法滿足社會的需求。因此,除了鋰離子電池之外還需要還發其他的電池技術。
  • Mo摻雜SnO2納米結構和Mo摻雜Sn/C納米纖維用於高性能鋰離子電池
    鋰離子電池(LIB)是當前主要儲能裝置的產品之一, 除了廣泛用於消費類電子產品和電動汽車,也有望為軍用電子和民用設備提供服務。錫基材料具有低成本和高能量密度等特點,作為高容量和長循環壽命的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