鈉離子電池成上海儲能新產業 市場規模或超萬億元

2020-11-25 新華網客戶端

  原標題:鈉離子電池成上海儲能新產業

  低成本、安全性高,市場規模超萬億元

  見慣了鋰電池的大範圍應用,如果改為推廣使用鈉離子電池,會帶來什麼樣影響?眼下的新能源車,用戶最大的「抱怨」就是充電麻煩和續航裡程比較短,如果改為鈉離子電池驅動,情況會明顯好轉嗎?答案是肯定的。

  如今,鈉離子電池應用示範項目已在上海超碳中心落地,通過這個示範工程,今後將更加有利於鈉離子電池大規模地應用於電力儲能領域,結合智能電網服務於百姓。未來3至5年內,鈉離子的產業化能夠大規模的實現,整個儲能市場前景相當美好。

  新模式

  儲能與電網相結合

  近日,由上海大學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科研人員傾力打造的「新型低成本鈉離子電池產業化」項目,作為上海的獨立原創智慧財產權最新成果,已經走入市場,預計產生的產業集群經濟效益規模將超過1萬億元。

  這個項目的團隊領銜人吳明紅教授是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工程院院士。她說:「目前市場上應用的電池各有長短。最常用的鉛酸電池雖然成本低、技術成熟,但壽命短、不環保、維護頻繁、回收成本高。同樣,鋰電池成本高且安全性能差,全釩液流電池的製造成本也很高,且也有安全隱患;還有高溫鈉硫電池,不僅安全性差,且能量密度也低。通過對市場競爭產品的分析,我們給新開發的鈉離子電池作了定位,就是要低成本、安全、環境友好。」

  據吳明紅介紹,電是清潔能源的最終利用形式,也是效率最高的利用形式,我國目前電力消費在終端能源消費的比重已達到21%。隨著電動汽車的飛速發展,電力消耗將大幅增加,而且集中在現有城市電網的一定區域中(小區內)。另一方面,現有城市電網空間不足,很難再次改造升級。因此,在電動汽車集中充電區域,會出現「用電慌」。上大開發的以鈉離子儲能為核心的儲能微電網,它以分布式光伏發電為能量源泉,結合電採暖等綜合能源服務,打造增量配電網示範基地,旨在研究儲能應用場景和能力、儲能與電網的結合模式,逐步向存量網推廣,形成能源利用的新模式,為能源網際網路提供解決方案,助推能源革命。

  擁有包括博士後、博士以及來自材料研發和儲能電池研發等領域的一批專家,這個新型低成本鈉離子電池產業化項目團隊的願景,一是致力新能源利用和併網,二是致力技術基礎和產業基礎,三是形成本市的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產業。

  新產業

  重在發展低碳經濟

  「儲能微電網的應用,能夠在發電側和用電側均形成調節平衡的『蓄水池』,打破現有電網必須實時保持平衡的時間和空間障礙,最終實現能源互聯。」上大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教授唐量說,大規模儲能技術是發展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的關鍵技術,與眾多上下遊產業及配套產業關聯密切,其順利實施將帶動新能源儲能產業、高端電子信息、智能管理系統、工業節能、基礎原材料、能源服務業等產業經濟的迅猛發展。而且,加快儲能技術的開發,有利於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產業的發展,對於城市調整發展模式、發展低碳經濟、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開拓經濟發展空間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據悉,從資源和成本的角度出發,鈉離子電池被認為是人類目前最有可能用作大規模儲能的電池體系。對於鈉離子電池的開發,現在美國,英國,日本等各國都處於小試階段,真正意義上的鈉離子電池大規模生產尚無報導。

  「我們與工業合作夥伴遼寧星空鈉電電池有限公司共同建立了世界首條鈉離子電池的實驗生產線,其中,上海大學的新能源和新材料科研團隊提供了強大的科技支撐,現在正負極材料的中試已獲成功,包括正極普魯士藍類材料和負極新型碳材料。進一步的材料生產線也正在加緊建設中。」唐量說,新開發的鈉離子儲能電池模組,具有比能量高、成本低、安全可靠、環境適應性強等特性,還可以通過系統BMS通訊功能,配置電池運營智能管理技術,通過4G模組和物聯網技術,在企業大型數據中心完成在線運行的所有儲能電池系統的監控管理,從而為客戶創造超值服務。(記者 王蔚)

相關焦點

  • 鈉離子電池:中國的機會
    近年來,隨著對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巨大需求和對環境汙染問題的日益關注,二次電池(又稱可充電電池或蓄電池)這種能夠將其他形式能量轉換成的電能預先以化學能的形式存儲下來的儲能技術,在新一輪能源變革中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在眾多二次電池中,鋰離子電池率先把握住了這一重要發展機遇。
  • 執著「鈉」十年鈉離子電池迎來「破曉」
    「成與不成,這輩子只幹這一件事。」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在眾多二次電池中,鋰離子電池率先抓住機遇強勁發展。  據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2019年統計數據顯示:在全球電化學規模儲能示範項目中,鋰離子電池的佔比高達80%。  然而鋰離子電池卻面臨無法迴避的「天花板」。
  • 首發|專注於鈉離子電池研發,中科海鈉獲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
    投資界(ID:pedaily2012)4月24日消息,中科海鈉宣布完成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由中科創星和梧桐樹資本領投。據悉,本輪融資主要用於擴充研發團隊及開拓銷售市場,加速鈉離子電池市場化進程。此前,中科海鈉已於2018年完成首輪天使輪融資。
  • 萬億規模市場將爆發!一文看懂鋰電池產業鏈及投資機會(附股)
    摘要 【萬億規模市場將爆發!一文看懂鋰電池產業鏈及投資機會(附股)】目前A股和鋰電池相關的概念個股非常多,超過了170隻,總市值也超過了2萬億元。
  • 【產業與投資·科技與創新】鈉離子電池產業化需伺機而動|中國投資
    我國鋰離子電池產業處於優勢地位。我國自21世紀初提出「彎道超車」的汽車產業發展戰略,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通過一系列的政策扶持,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已連續多年位居世界首位,產業規模佔比超過50%,產業發展態勢良好。
  • 《Science》發表鈉離子電池研究成果:鈉離子電池技術或將再進一步?
    該研究提出了一種簡單的預測鈉離子層狀氧化物構型的方法,並在實驗上證實了該方法的有效性,為低成本、高性能鈉離子電池層狀氧化物正極材料的設計和製備提供了理論指導。據悉,這是《Science》創刊百餘年來首次刊登鈉離子電池領域相關文章,不僅表明了國際主流科學界對該技術突破的重視,也佐證了我國鈉離子電池前沿技術已比肩國際最頂尖水平。
  • 「電池國家隊」研發出新型鈉離子電池,價格比肩鉛酸電池
    鋰電池已經成為幾乎所有儲能領域的首選,在性能上,鋰電池的能量密度也明顯優於其他電池路線。但在巨大的儲能市場面前,鋰元素本身的稀缺性和高昂價格,為其他電池路線留下了市場空間。「鋰電的性能,鉛酸的價格」。一家名為中科海鈉的電池初創公司提出了區別於市面上電池產品的鈉離子電池,欲在追求性價比的儲能市場上分一杯羹。
  • 十年執著的「鈉」鈉離子電池迎來「黎明」
    從「優秀」到「完美結合」 200多年後,電池正面臨新一輪能源革命的「大浪淘沙」。20世紀90年代,在眾多二次電池中,鋰離子電池率先抓住機遇,蓬勃發展。 根據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2019年的統計,鋰離子電池佔全球電化學規模儲能示範項目的80%。 然而,鋰離子電池面臨著一個不可避免的「天花板」。
  • 聊一聊被忽略的鈉離子電池
    據了解,鈉離子電池穩定性強,安全性高,使用壽命長,應用範圍廣泛,原材料易獲得,廢品回收工藝簡單且無汙染。低成本鈉離子電池的開發成功有望應用於低速電動車,實現低速電動車的無鉛化。在國外,鈉離子電池主要應用於對安全性要求較高的領域,比如公交系統、通訊基站、家庭儲能和電網儲能等。  隨著電池產業的蓬勃發展,國內外相關機構、企業不斷研發新技術,欲在產業爆發前佔領制高點。
  • 在50年後 鋰離子電池的難兄難弟鈉離子電池終於實現量產!
    中科海鈉是一家專注於新一代儲能體系 - 鈉離子電池研發與生產的高新技術型企業,企業擁有多項鈉離子電池材料組成、結構、製造和應用的核心專利,是國際少有擁有鈉離子電池核心專利與技術的電池企業之一產業的發展。
  • 鈉離子電池技術或將再進一步?《Science》創刊百餘年來首發鈉離子...
    該研究提出了一種簡單的預測鈉離子層狀氧化物構型的方法,並在實驗上證實了該方法的有效性,為低成本、高性能鈉離子電池層狀氧化物正極材料的設計和製備提供了理論指導。據悉,這是《Science》創刊百餘年來首次刊登鈉離子電池領域相關文章,不僅表明了國際主流科學界對該技術突破的重視,也佐證了我國鈉離子電池前沿技術已比肩國際最頂尖水平。
  • 鈉離子電池:鋰電池盛世下的「後起之秀」
    目前電池主要應用在電動汽車、儲能和消費類電子等領域,尤其近幾年電動汽車和儲能產業的快速發展,電池特別是鋰離子電池的需求量越來越大,鋰離子電池逐漸暴露其部分局限性:一是鋰資源不足的問題;二是資源循環利用的問題。
  • 低成本、高性能鈉離子電池技術獲進展
    記者獲悉,這是《科學》創刊百餘年來首次刊登鈉離子電池領域相關文章,不僅表明了國際主流科學界對該技術取得突破的重視,也反應了我國鈉離子電池前沿技術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該成果的主要研究人員包括中科院物理所博士趙成龍、副研究員陸雅翔、研究員胡勇勝,法國波爾多大學教授Claude Delmas和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教授Marnix Wagemaker教授等。
  • 在50年後,鋰離子電池的難兄難弟鈉離子電池終於實現量產!
    中科海鈉是一家專注於新一代儲能體系 - 鈉離子電池研發與生產的高新技術型企業,企業擁有多項鈉離子電池材料組成、結構、製造和應用的核心專利,是國際少有擁有鈉離子電池核心專利與技術的電池企業之一。公司聚集領先的技術開發團隊,現擁有以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陳立泉院士、胡勇勝研究員為技術帶頭人的研究開發團隊。什麼是鈉離子電池?
  • 《氫能源未來發展趨勢及研發應用》報告:超12萬億元市場中燃料電池...
    《科創板日報》(上海10月22日,同濟大學國家智能型新能源汽車協同創新中心主任餘卓平教授在2020浦江創新論壇成果發布會上介紹了一種新可能:氫能。「我國是世界最大的產氫國,如果未來能好好發展氫氣,對我們國家的發展會非常有利。」餘卓平指出。2019年,中國氫能聯盟發布的《中國氫能源及燃料電池產業白皮書》曾預計,到2050年氫能在中國能源體系中的佔比約為10%,年經濟產值超過12萬億元。
  • 操盤必讀|央行宣布定向降準擴容,世界首條鈉離子電池生產線量產
    【投資聚焦】1、世界首條鈉離子電池生產線量產、商業化進程更近一步據媒體報導,近日,遼寧星空鈉電電池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鈉離子電池進入量產階段,這意味著世界首條鈉離子電池生產線投入運行。經國家權威機構測試,產品性能指標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 鈉離子電池:從基礎研究到工程化探索
    如果持續擴大鋰離子電池的使用規模,比如生產更多的電動汽車和儲能電站,將使目前的形勢變得更加嚴峻。 尋找鋰離子電池的替代或備選儲能技術,勢在必行。在此背景下,與鋰離子電池具有相似工作原理的鈉離子電池受到了越來越多的研究人員的重視,由於地殼中鈉資源儲量豐富,且在全球範圍內分布廣泛,使鈉離子電池具有大規模應用的巨大潛力。
  • 「電池國家隊」研發出新型鈉離子電池,價格比肩鉛酸電池,電芯月產能已達30萬隻
    但在巨大的儲能市場面前,鋰元素本身的稀缺性和高昂價格,為其他電池路線留下了市場空間。 「鋰電的性能,鉛酸的價格」。一家名為中科海鈉的電池初創公司提出了區別於市面上電池產品的鈉離子電池,欲在追求性價比的儲能市場上分一杯羹。
  • 我國學者首次在《Science》發表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研究成果
    近年來,隨著全球化學電池市場的快速發展和人們對環境問題的日益重視,二次電池(又稱可充電電池或蓄電池)這種能實現電能與化學能轉化的新型儲能技術,在新一輪能源變革中受到廣泛關注。其中,鋰離子電池雖然已成為佔據全球電化學儲能規模市場80%份額的「絕對一哥」,但由於其資源的稀缺性和較高昂成本,產業發展面臨「天花板」,而資源儲量豐富、成本低廉的鈉離子電池,便成為了極佳的補充。然而,鈉離子電池的性能卻受到可用電極材料的限制,尤其是以層狀氧化物材料為主的正極材料的限制。
  • 鈉離子電池:從基礎研究到工程化探索
    如果持續擴大鋰離子電池的使用規模,比如生產更多的電動汽車和儲能電站,將使目前的形勢變得更加嚴峻。尋找鋰離子電池的替代或備選儲能技術,勢在必行。2.3 與其他二次電池對比鋰離子電池和鉛酸電池,是目前市場上主流的二次電池技術。根據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整理的數據,2019年我國電化學儲能新裝機技術分布中,鋰離子電池佔比70.7%,鉛酸電池佔比27.2%,剩餘為液流電池、超級電容器、鈉硫電池等。表1中列出了鋰離子電池、鉛酸電池以及鈉離子電池的常見的技術指標,所涉及的值均基於單體電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