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學:陰陽協同氧化還原助力高性能鈉離子電池

2020-09-18 小材科研

南京大學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郭少華/周豪慎團隊與蘇州大學張亮課題組合作的研究成果「Anion-cation Synergetic Contribution to High Capacity, Structurally Stable Cathode Materials for Sodium-ion Batteries」近日發表於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鈉離子電池由於其原料豐富、價格低廉,在大規模儲能系統和智能電網領域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發展高比容量、穩定循環的正極材料是鈉離子電池進一步實用化的關鍵。在眾多的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中,層狀過渡金屬氧化物因其高比容量、合成簡單、組分豐富、結構可控等一系列優點得到了廣泛的研究。目前廣泛研究的層狀過渡金屬氧化物大多依靠過渡金屬變價提供電化學過程中的電荷補償,即陽離子氧化還原。但是已經逼近理論容量上限,且過渡金屬的遷移、歧化以及電化學循環過程中的不可逆相變也是不容忽視的挑戰。

圖1 a)充放電曲線及相應反應節點的XAS譜圖:b,c)氧元素在不同電化學節點下的K邊sXAS譜及陰影部分強度積分變化圖譜;d,e)錳元素的K邊XANES和EXAFS譜;f)鈦元素的L邊sXAS譜

另一方面最近報導了許多可以實現陰離子氧化還原的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與過去報導的富鋰材料的Li-O-Li構型相比,這些材料具備更豐富的構型以形成非雜化的氧2p態(O 2p non-bonding band),從而引發陰離子氧化還原,即晶格氧參與電荷補償從而獲取額外的容量。但這些材料通常存在首圈循環的不可逆,後續循環高電壓平臺的衰減或消失以及因為結構不穩定導致的氧氣釋放、容量電位快速衰減的問題。研究團隊基於層狀過渡金屬氧化物正極材料的前期研究工作(Adv. Mater. 2020, 1907936; Adv. Mater. 2019, 1807770; Adv. Mater. 2019, 1807825; Adv. Mater. 2018, 30, 1705197; Nat. Commun. 2017, 8, 135; Sci. Bull. 2019, 64, 149-150),發現陰離子氧化還原反應過程與氧化物過渡金屬價電子的分布,過渡金屬與氧的雜化程度有著密切的關係

因此,設計多渠道電荷補償且結構穩定的正極材料是實現高能量密度和可持續循環的鈉離子電池的有效策略,也是極大的一個挑戰。本工作介紹一種六方晶體結構層狀氧化物正極材料Na0.67Li0.21Mn0.59Ti0.20O2(下文稱為NLMTO),在傳統錳基層狀氧化物的基礎上,在過渡金屬層引入Li元素構成Li-O-Na構型,引發充電到高電壓下氧的氧化還原,另外過渡金屬層內引入的少量Ti元素能夠與O形成更為緊密的共價鍵聯,反映在材料的電子態密度上費米能級附近的O 2p none-bonding band電子分布更多,更容易進行電子的脫嵌

圖2 a)首圈和第二圈充電的原位XRD圖譜;b)晶胞參數a、c以及晶格體積V的演變

研究團隊針對充放電過程中的電荷補償機理做了反應節點的非原位sXAS和XANES的表徵,首圈155 mAh g-1的充電容量來自氧的氧化還原,首圈放電後,陰陽離子協同變價提供電荷補償,放電容量高達231 mAh g-1。之後1.5-4.5 V電壓窗口內充放電的過程中,4.2 V附近持續存在120 mAh g-1的平臺容量,這部分是可逆的陰離子氧化還原容量供應。針對前2圈的充放電過程的材料結構演變研究團隊做了原位的XRD表徵,並進行了晶格模擬。結果顯示,充放電過程中不存在新相的產生,保持了長程有序的P2型ABBA結構,僅002、004峰的偏移與恢復來自充放電過程中的晶格畸變。氧的氧化還原減小了材料在充電到高電壓下因鈉離子脫出而增大的過渡金屬層間斥力,使得材料在寬的電壓窗口內無相變發生,模擬結果顯示電化學過程中晶胞體積應變僅為0.7%,印證了材料的結構穩定性和循環穩定性,該工作為開發鈉離子電池高性能正極材料提供了一種新的策略。

南京大學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碩士研究生許航為該論文第一作者,郭少華副教授為論文的通訊作者,周豪慎教授對此研究的設計和完成進行了悉心指導和大力支持,南京大學為論文第一單位。該研究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以及南京大學技術創新基金等項目資助,同時感謝固體微結構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人工微結構科學與技術協同創新中心、江蘇省功能材料設計原理與應用技術重點實驗室以及南京大學高性能計算中心等的平臺支持。

來源:南京大學

論文連結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fm.202005164

相關焦點

  • . : 正極補鈉技術助力高性能鈉離子全電池
    ,發展高性能鈉離子電池對於推動其產業化應用顯得日益重要。目前鈉離子電池中使用的硬碳負極普遍存在首圈庫倫效率較低的問題,在電池循環過程中碳負極會消耗正極材料中有限的鈉以形成固態電解質界面(SEI)膜。正極材料中鈉的不可逆消耗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鈉離子電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環穩定性,這一問題已成為制約鈉離子電池發展的瓶頸之一。研究發現通過正極鈉補償可有效解決鈉離子電池中鈉不可逆消耗的問題,而且這一策略在工程化生產中也易於實施。
  • NML研究論文 | 高性能鈉離子電池負極材料:rGO@FeS2複合材料
    河北大學王紅強等人在 Nano-Micro Letters 期刊發表了題為「Reduced Graphene Oxide-Wrapped FeS2 Composite as Anode for High-Performance Sodium-Ion Batteries」的文章。
  • 鈉離子電池助力電網儲能、硫硒化鉬雜化負極、陽離子COF、硝酸鋰...
    在本文中,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聖地牙哥分校Y.Shirley Meng(孟穎)課題組討論了一系列電池化學物質以及它們各自的電池屬性,同時保持了電網存儲的度量標準。還討論了材料和整塊電池成本、供應鏈和環境可持續性的有關事項,並著重強調了從NIBs中消除幾種元素(Li、Co、Ni)的必要性。
  • ...增強鋰/鈉離子電池的轉換反應:SbVO4納米顆粒生長於還原氧化...
    研究背景A: 新能源電池鋰離子電池(LIBs)作為高效儲能裝置,已成功應用於消費電子,電動汽車,智能電網等領域。然而,有限的鋰資源迫使學術界和工業界尋找下一代電池的替代品。因此,鑑於鈉資源具有豐富的儲備和類似的「搖椅」原理,鈉離子電池(NIBs)應運而生。
  • Angew封面:氧化錫缺陷摻雜調控用於高性能鈉離子電池
    近日,深圳大學張培新教授和喬治亞理工學院林志群教授課題組(共同通訊作者)在國際頂級期刊Angew. Chem. Int.鈉反應動力學緩慢,Sn/Na2O界面不穩定以及大體積膨脹是限制SnO2基電極在鈉離子電池(SIB)中實際應用的主要因素。研究人員通過靜電紡絲方法製備碳納米纖維包覆的氧空位摻雜的SnO2-x納米粒子材料,極大地改善了鈉離子電池材料的性能。SnO2-x/C複合材料能夠直接用作SIB的電極,不需要添加粘合劑和導電添加劑,因此不僅能顯著增加電池的能量密度,而且還顯示出在柔性能量存儲裝置中的應用前景。
  • 鋰離子電池陰陽離子氧化還原的聚陰離子草酸鹽陰極
    【背景介紹】鋰離子電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環性能好,可反覆充放電等優點,因而被作為商業化儲能裝置廣泛使用。鋰離子電池最為常見的陰極材料是層狀LiCoO2和LiNi1/3Mn1/3Co1/3O2(NMC111),其反應主要基於鈷的氧化還原過程。然而,由於鈷具有毒性,資源有限,成本較高,人們希望探索新型陰極材料。
  • 鈉離子電池
    為什麼介紹鈉離子電池呢?陳立泉院士在2021電動車百人論壇講到:為什麼介紹鈉離子電池呢?因為鋰離子電池現在全世界都在做,如果說全世界的車都用鋰離子電池來開,全世界的電能都用鋰離子電池儲存,根本不夠,所以我們一定要考慮新的電池,鈉離子電池是首選。
  • 王春生:P2型層狀鈉離子氧化物中陽離子、陰離子氧化還原反應研究
    對高能鈉離子電池的實際需求,促進了對層狀過渡金屬氧化物正極中高能氧化還原化學反應過程的深入研究。但是,大多數帶有氧還原反應的層狀正極可能會產生不可逆的電化學反應,導致容量的快速衰減和潛在的O2釋放。近日,美國馬裡蘭大學王春生教授等人報導了具有強電負性的銅元素以穩定缺鈉的P2-Na2/3Mn0.72Cu0.22Mg0.06O2相,從而實現陽離子和陰離子氧化還原化學。硬X射線和軟X射線吸收光譜表明,所有的Mn3+/Mn4+,Cu2+/Cu3+和 O2-/(O2)n- 在鈉離子脫出和插入後均參與氧化還原反應。
  • 低成本、高性能鈉離子電池技術獲進展
    11月6日,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科研團隊與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法國波爾多大學等合作,提出了一種簡單的預測鈉離子層狀氧化物構型的方法,並在實驗上證實了該方法的有效性,為低成本、高性能鈉離子電池層狀氧化物正極材料的設計製備提供了理論指導。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科學》。
  • 低成本、高性能鈉離子電池技術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 在50年後 鋰離子電池的難兄難弟鈉離子電池終於實現量產!
    什麼是鈉離子電池?   要解釋什麼是鈉離子電池,我們首先說一下什麼是鋰離子電池。   鋰離子電池在放電時是原電池的一種,而在原電池反應中,還原劑在負極上失電子發生氧化反應,電子通過外電路輸送到正極上,氧化劑在正極上得電子發生還原反應,從而完成還原劑和氧化劑之間電子的轉移。   而在充電時,鋰離子電池運用的則是電解池原理,電流會通過電解質溶液或熔融的電解質,然後在陰、陽兩極上引起還原氧化反應。
  • 助力鈉離子電池高性能正極材料
    鈉離子電池由於資源豐富,成本低廉等優勢,在大規模儲能、低速電動車等領域具有重要應用前景。儘管鈉離子電池與鋰離子電池的工作原理類似,Na+較大的半徑和質量導致電極材料反應動力學緩慢,體積變化較大,制約其廣泛應用。
  • 在50年後,鋰離子電池的難兄難弟鈉離子電池終於實現量產!
    鋰離子電池在放電時是原電池的一種,而在原電池反應中,還原劑在負極上失電子發生氧化反應,電子通過外電路輸送到正極上,氧化劑在正極上得電子發生還原反應,從而完成還原劑和氧化劑之間電子的轉移。而在充電時,鋰離子電池運用的則是電解池原理,電流會通過電解質溶液或熔融的電解質,然後在陰、陽兩極上引起還原氧化反應。
  • 高性能鈉離子電池的新型陰極材料將有利於大規模儲能
    澳大利亞核科學技術組織(ANSTO)為法國研究人員主導的先進鈉離子電池大型國際合作項目做出了貢獻,為高性能鈉離子電極的設計提供了方向。先進鈉離子電池可用於大規模儲能。研究人員利用一系列技術合成並表徵了一種具有高能量密度、同時具有溼度穩定性的新型電極材料。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郭林教授:實現高倍率鈉離子電池的少層碘烯
    成果介紹:近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郭林教授團隊與物理學院劉利民教授合作通過液相剝離策略,成功地製備出厚度約1.0 nm、橫向尺寸達數百納米的原子超薄碘納米片(稱為「碘烯」)。當用作可充電鈉離子電池的陰極時,超薄碘烯由於其獨特的2D超薄結構和顯著增強的贗電容行為,表現出極好的倍率性能,在10 A g−1的高倍率下比容量高達109.5 mA h g−1。
  • 有機陰極,使高性能固態鈉離子電池成為可能!
    博科園:本文為材料科學類固態鈉離子電池比傳統鋰離子電池安全得多,後者有起火和爆炸的風險,但它們的性能太弱,無法抵消安全優勢。研究人員他們正在研製一種有機陰極,這種陰極可以顯著提高穩定性和能量密度。通訊作者、休斯頓大學電子與計算機工程副教授姚燕(音譯)說:與以前的無機陰極相比,庇里牛斯山的有機陰極PTO具有獨特的優勢,但他表示,基本定律同樣重要。研究首次發現,陰極和電解質之間形成的電阻界面是可以逆轉的。這有助於穩定性和更長的循環壽命。姚燕也是德克薩斯大學超導中心的首席研究員,其研究小組專注於綠色和可持續有機材料的能源生產和存儲。
  • 負載MnO納米顆粒的氮摻雜多孔碳用作鋰離子電池和鈉離子電池負極...
    可充電電池(如鋰離子電池、鈉離子電池等)作為一種重要的能源,已被廣泛應用於電子設備和電動汽車中。目前,許多研究都致力於尋找合適的鋰離子電池和鈉離子電池電極材料。MnO作為鋰離子電池潛在的負極材料,具有氧化還原電位低和理論容量高等優點。但與其他金屬氧化物類似,也具有耐久性低和導電性差的缺點。
  • 復旦大學提出一種新型鋰離子電池體系
    近日,復旦大學化學系、新能源研究院夏永姚教授課題組首次提出一種新型的鋰離子(鈉離子)電池體系,該體系正極採用一種含有碘離子、鋰離子/鈉離子的水溶液,負極採用一種固態有機聚合物,電解質採用硝酸鋰或硫酸鋰的水溶液,聚合物離子交換膜作為隔膜將液態正極和固態負極分隔開。
  • 北京大學潘鋒教授課題組在鋰電池、鈉離子電池等 研究領域取得系列...
    鋰電池(屬於鹼金屬電池,AMB)因其比容量高,氧化還原電位低而成為了最有前景的下一代高比能電池體系。然而,枝晶生長和嚴重的安全隱患限制了鋰電池的產業化。經過多年的發展,在鹼金屬負極的產業化的過程中,其在安全性和循環壽命方面仍然存在巨大的挑戰。
  • 南京大學左景林Angew離子交換調控氧化還原活性MOF的電導性能
    成果簡介 南京大學左景林課題組通過陽離子交換的後合成方法成功實現單晶到單晶的轉變,進而調控氧化還原活性MOF的電子導電以及光電導性能。圖1. 陽離子交換示意圖。為了獲得具有陰離子骨架的氧化還原活性MOF材料,該研究團隊選用了此前報導的四硫富瓦烯苯四羧酸配體 (TTFTB) 與金屬InIII合成的具有陰離子骨架的MOF:(Me2NH2)[InIII(TTFTB)](Me2NH2@1)。該MOF孔道中原位產生的二甲銨陽離子[Me2NH2]+作為抗衡陽離子填充整個框架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