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生:P2型層狀鈉離子氧化物中陽離子、陰離子氧化還原反應研究

2020-12-03 學研天地

對高能鈉離子電池的實際需求,促進了對層狀過渡金屬氧化物正極中高能氧化還原化學反應過程的深入研究。但是,大多數帶有氧還原反應的層狀正極可能會產生不可逆的電化學反應,導致容量的快速衰減和潛在的O2釋放。近日,美國馬裡蘭大學王春生教授等人報導了具有強電負性的銅元素以穩定缺鈉的P2-Na2/3Mn0.72Cu0.22Mg0.06O2相,從而實現陽離子和陰離子氧化還原化學。硬X射線和軟X射線吸收光譜表明,所有的Mn3+/Mn4+,Cu2+/Cu3+和 O2-/(O2)n- 在鈉離子脫出和插入後均參與氧化還原反應。該文章以「Both Cationic and Anionic Redox Chemistry in a P2-Type Sodium Layered Oxide」為題發表在期刊Nano Energy上。

【研究背景】

鈉離子電池被認為可在大規模儲能應用中替代鋰離子電池,目前主要研究集中在具有不同過渡金屬成分(表示為NaxMO2(M =過渡金屬))的Na 基層狀氧化物陰極系列。Na基層狀氧化物中與氧有關的陰離子氧化還原活性的發現,為提高陰極容量開闢了可行的解決方案。一些富Na或缺Na材料,如Na2IrO3等,因為非鍵O(2p) 軌道的形成,表現出陰離子氧化還原。Na豐富的材料,Na離子佔據兩個Na離層和M層,由於相鄰Na層和M層中的O2P軌道和Na3S軌道之間的重疊,形成Na+-O-Na+相互作用。Na+-O-Na+的相對離子性質相互作用,是氧氣氧化還原的原因。不過,這些富鈉化合物中的氧可能從晶格中釋放出來。另一方面,在缺Na的P2-Na2/3MnO2材料中取代過渡金屬層中的Li、Mg和Zn的部分,也可以在O價鍵上形成O(2p)非鍵軌道。然而,許多報導的缺氧缺Na材料在充放電時面臨著不可逆電化學反應的挑戰。由於觀察到的Na-O、Li-O、Mg-O和Zn-O鍵都是離子的,因此探討鍵離子/共價對陽離子/陰離子氧化還原可逆性的影響是必不可少的。

【圖文詳情】

由於在 P2-Na2/3Mn1-xCuxO2中銅含量超過22%時不能獲得相純樣品,因此加入額外的6% Mg以獲得純相P2-Na2/3Mn0.72Cu0.22Mg0.06O2.。首先對P2-Na2/3Mn0.72Cu0.22Mg0.06O2(簡稱P2-NaMCM)進行結構表徵。X射線衍射圖譜表明其為無雜質的六方P63/mmc空間群。P2-NaMCM相的結構由交替的Na層和MO2層組成,沿c軸具有緊密的ABBA氧離子骨架堆積方向(圖1a)。該P2-NaMCM化合物由粒徑分布在10-20μm的板狀顆粒組成(圖1b)。在[010]區域軸處放大的HAADF-STEM圖(圖1d)表明,層間距離(dC)為5.59 ,與XRD數據吻合。從[010]區軸八面體MO2的放大ABF-STEM觀測結果看,Na層和MO2層交替疊加,O柱採用明顯的ABBA-疊加模式。每兩層MO2顯示一個典型的P2相位鏡像對稱性,如圖1e所示。能量色散譜(EDS)圖譜表明樣品中鈉、錳、銅、鎂和氧元素的均勻分布(圖1f)。

圖1、P2-NaMCM結構表徵

在0.1C(1C=174mAg-1)電流密度、2.0-4.5V電壓窗口下研究了Na/P2-NaMCM半電池的電化學性能。充放電曲線表明Cu或O可以參與充電補償以貢獻額外的容量(圖2a)。在P2-Na2/3Mn0.72Cu0.22Mg0.06O2中插入額外的鈉是高度可逆的,在1C速率下,約93mAh g-1的穩定比容量,並在100次循環後保持87.9%的初始容量(圖2b)。隨後組裝P2-NaMCM/硬碳全電池,0.1C可逆容電流密度下可逆容量約為101.0mAh g-1,50次循環後容量保持率接近62.2%(圖2g)。P2-NaMCM/硬碳全電池也顯示出優異的速率性能,即使在2C(348mA g1)的較高速率下,P2-NaMCM仍能提供66.8mAh g-1(圖2h)。

圖2、P2-NaMCM的電化學性質

用原位XRD研究了Na/P2-NaMCM半電池中P2-NaMCM陰極在Na脫出/插入過程中的結構演化(圖3a)。不同平面內Na+空位順序的重排使(004)峰的形狀在Na去除過程中變得不對稱展開(圖3b)。NaxMCM的晶格參數隨Na含量的變化如圖3c所示。在Na+脫出過程中,由於Cu2+和Mn3+的離子半徑減小,晶格參數正在收縮。由於相鄰氧層間靜電斥力的增加,c軸在膨脹。原位XRD技術證實了電池循環過程中存在固溶體反應機理,並伴隨著一些Na有序重排。

圖3、P2-NaMCM陰極在Na脫出/插入過程中的結構演化

除了結構變化外,在Mn和CuK-邊緣硬X射線吸收光譜研究了NaxMCM對Na離子脫出/插入的電荷補償。如圖4a所示,原來的Mn氧化狀態略低於四價。充電過程中Mn k-邊緣的X射線吸收邊緣結構(XANES)譜顯示向高能邊緣位置的移動,這與完全氧化到+4是一致的;完全放電到2V後又降低,這表現在恢復的肩部特徵和向最低能量的轉變(圖4b)。銅K-邊緣XANES光譜顯示,在深du充電到4.5V後,向高能區輕微移動,並在Na插入時回到原始位置(圖4c,d),表明二價銅被氧化成較高的Cu3+價態。O(1s) XPS 光譜表明,層狀氧化物的結晶網絡通常在529.5e V處表現出一個O2-特徵陰離子峰(圖4e)。採用部分螢光產率(PFY)模式收集了O K-邊緣軟X射線吸收光譜(SXAS),進一步證實了陰離子氧化還原(圖4f)。綜上結果表明,Mn3+/Mn4+,Cu2+/Cu3+和O2-/(O2)n- 都參與了Na離子脫出和插入時的氧化還原反應。

圖4、NaxMCM對Na離子脫出/插入的電荷補償

為了進一步探索在P2-NaMCM中觀察到的陰離子氧化還原活性的性質,進行了DFT計算。相對於Zn-O和Mg-O鍵,Cu-O鍵的共價較大,導致 O(2p)態在充放電過程中氧化。利用能量與態密度的關係可以進一步分析氧化還原化學過程。在從開路電壓到3.0V的第一次充電過程中,在Eg軌道上Mn3+ (t2g3-eg1) 失去電子,氧化成Mn4+ (t2g3-eg0) 。然後從3.0到4.0V,Cu2+ (t2g6-eg3) 開始參與充電補償。在從4.0到4.5V的進一步充電時,電子將在氧價鍵中丟失。在第一次放電時,從4.5V降低到4.0V 部分氧離子被還原;然後在4.0~3.0V和3.0~2.0V的電壓範圍內Cu3+離子和Mn4+離子被還原。在隨後的充放電過程中,Mn、Cu和O的價態發生可逆變化,從而促進了後續的可逆電化學反應。通過DFT計算,Cu3d和O2P軌道之間存在很強的共價性,從而保證了該材料中的陽離子和陰離子氧化還原化學活性。

圖5、在P2-NaMCM中陰離子氧化還原活性的性質

【總結】

本文研究了一種具有較強電負性銅元素的缺鈉層狀P2-Na2/3Mn0.72Cu0.22Mg0.06O2相,其具有陽離子和陰離子氧化還原活性。通過軟硬X射線吸收光譜的聯合分析,Mn3+/Mn4+,Cu2+/Cu3+和O2-/(O2)n- 都參與了Na離子脫出和插入時的氧化還原反應。通過DFT計算,Cu3d和O2P軌道之間存在很強的共價性,從而保證了該材料中的陽離子和陰離子氧化還原化學活性。原位XRD技術證實了電池循環過程中存在固溶體反應機理,並伴隨著一些Na有序重排。結果表明, P2-Na2/3Mn0.72Cu0.22Mg0.06O2陰極在Na半電池中表現出107.6mAh g1 的可逆放電容量,在1C下100次循環後的保持良好的容量(≈87.9%)。

Peng-Fei Wang, Yao Xiao, Nan Piao, Qin-Chao Wang, Xiao Ji, Ting Jin, Yu-Jie Guo, Sufu Liu, Tao Deng, Chunyu Cui, Long Chen, Yu-Guo Guo, Xiao-Qing Yang, Chunsheng Wang, Both Cationic and Anionic Redox Chemistry in a P2-Type Sodium Layered Oxide,Nano Energy, 2020, DOI:10.1016/j.nanoen.2020.104474

分享來源科研動態(微信ID:likesci)

相關焦點

  • 劉金平&楊勇教授NC層狀鈉離子氧化物空氣穩定性機理研究
    然而,到目前為止,科研人員對於層狀鈉離子氧化物在潮溼空氣中的反應機理缺乏深入和系統的認識,層狀鈉離子氧化物空氣穩定性的評價原則仍是一片空白,極大地阻礙了該類材料的開發和實際應用。、原位XRD在內的一系列譜學和電鏡表徵技術,結合DFT計算,得到了P2-型層狀鈉離子氧化物在潮溼氣氛中發生的化學和結構變化過程(圖1和圖2a),首次提出並證明可以用首圈充電反應電位作為層狀鈉離子氧化物空氣穩定性的判斷原則(圖2b)。
  • 南京大學:陰陽協同氧化還原助力高性能鈉離子電池
    發展高比容量、穩定循環的正極材料是鈉離子電池進一步實用化的關鍵。在眾多的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中,層狀過渡金屬氧化物因其高比容量、合成簡單、組分豐富、結構可控等一系列優點得到了廣泛的研究。目前廣泛研究的層狀過渡金屬氧化物大多依靠過渡金屬變價提供電化學過程中的電荷補償,即陽離子氧化還原。
  • 廈大在鈉離子電池層狀金屬氧化物正極材料空氣穩定性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廈門大學楊勇教授課題組在鈉離子層狀氧化物正極材料的空氣穩定性研究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The stability of P2-layered sodium transition metal oxides in ambient atmospheres」為題在線發表於《自然-通訊》Nature
  • ...增強鋰/鈉離子電池的轉換反應:SbVO4納米顆粒生長於還原氧化...
    最近研究所發現的陰離子對於電極材料的性能影響,為合金化反應電極材料提供了新思路。聚陰離子型電極材料由於其較大的陰離子體積,更加優異的熱穩定性和化學活性,應該可以提升合金化反應的電化學性能,尤其是循環穩定性。目前,這方面的研究工作相對較少,而且大都集中在磷酸鹽或者焦磷酸鹽方面。
  • 首次發現聚陰離子型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中過渡金屬離子遷移現象
    近日,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楊勇教授課題組首次發現聚陰離子型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中過渡金屬離子遷移的現象。過渡金屬離子的氧化-還原過程及其結構穩定性在可充鹼金屬離子電池的電極材料中起到極為關鍵的作用。在兩類主要的電池正極材料(聚陰離子型材料和層狀氧化物材料)中,過渡金屬離子均起到構建材料結構框架、提供反應電子的作用,其在框架中的結構穩定性亦對材料循環性能、容量、電壓、安全性的起著決定性的影響。過渡金屬離子在層狀氧化物材料晶格中的遷移問題已經引起了足夠的重視。
  • 廈大:首次發現聚陰離子型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中過渡金屬離子遷移現象
    近日,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楊勇教授課題組首次發現聚陰離子型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中過渡金屬離子遷移的現象。 過渡金屬離子的氧化-還原過程及其結構穩定性在可充鹼金屬離子電池的電極材料中起到極為關鍵的作用。在兩類主要的電池正極材料(聚陰離子型材料和層狀氧化物材料)中,過渡金屬離子均起到構建材料結構框架、提供反應電子的作用,其在框架中的結構穩定性亦對材料循環性能、容量、電壓、安全性的起著決定性的影響。過渡金屬離子在層狀氧化物材料晶格中的遷移問題已經引起了足夠的重視。
  • Nature Energy:同時進行陰離子和陽離子氧化還原實現實現富鋰螢石鋰鐵氧化物的高容量化
    當鋰離子被提取和嵌入時,這些材料分別存儲和釋放電能,其中電荷分別被TM陽離子的氧化還原反應補償。因此,這些負極的比容量(mAh g-1)受到每個參與氧化還原反應的TM陽離子電子數量和TM氧化物主體原子量的限制。鋰離子電池負極中的陰離子氧化還原反應可使得能量密度翻倍。然而,要開發一種負極,尤其是地球元素含量豐富的負極,使陰極氧化還原活性能夠適用於現實的應用,這仍然是一個挑戰。
  • 北京大學劉永暢&李平綜述鈉離子電池中靜電紡絲電極材料研究進展
    文章綜述了靜電紡絲技術在鈉存儲正極和負極材料設計中的應用,分別介紹了聚陰離子型和過渡金屬氧化物型正極材料,以及碳質負極材料、合金型負極材料,以及過渡金屬氧化物/硫化物/硒化物負極材料。系統地討論了靜電紡絲工藝參數對材料微納米結構演化的影響,闡明了電紡材料的結構-性能關係。最後,展望了利用靜電紡絲製備技術開發更高效、更適用於SIBs的電極材料的發展方向。
  • 進展|高鈉含量P2層狀氧化物正極材料研究取得新進展
    層狀金屬氧化物(NaxTMO2, TM=過渡金屬)不同的組成帶來的複雜結構化學對層狀堆積結構、鈉離子電導率以及氧化還原活性起到決定性作用,為功能性材料的研究開闢了新途徑。NaxTMO2主要包括O3和P2兩種結構,其中P2結構因為開放的三稜柱擴散通道而具有更快的Na+擴散速率。
  • 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怎樣實現可逆氧變價的結構
    在傳統觀念中,過渡金屬的氧化還原反應提供了離子脫嵌入材料過程中的電荷補償,因此正極材料的容量受限於層狀氧化物材料中過渡金屬的氧化還原能力。然而這一傳統觀念隨著鋰離子電池富鋰層狀氧化物正極材料(O3結構Li[LixM1-x]O2)的發現而受到挑戰。富鋰材料具有超高可逆比容量(300mAh/g),但是該容量來源已經不能僅用過渡金屬氧化還原來解釋。
  • 鋰離子電池陰陽離子氧化還原的聚陰離子草酸鹽陰極
    鋰離子電池最為常見的陰極材料是層狀LiCoO2和LiNi1/3Mn1/3Co1/3O2(NMC111),其反應主要基於鈷的氧化還原過程。然而,由於鈷具有毒性,資源有限,成本較高,人們希望探索新型陰極材料。鐵基聚陰離子化合物使用儲量豐富的鐵作為氧化還原中心能夠有效緩解資源限制,並且降低成本,實現大規模應用。
  • 【催化】解析層狀雙金屬氫氧化物(LDHs):催化劑、載體和前驅體
    電催化及其催化材料在新能源開發和使用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 Co3O4解決了層狀鈣鈦礦儲能系統中缺陷的氧化物問題
    結果表明,在活性物質CO3O4−PBMCO的表面進行法拉第氧化還原反應和在其內部進行快速氧陰離子插層均具有良好的電化學性能。柔性混合超級電容器Co3O4−PBMCO包覆在三維鎳絲(3D-Ni)上,表現出1571f g−1(218.54mAh g−1)的出色電容(容量)、良好的速率能力和循環穩定性。
  • 中科院物理所胡永勝&陸雅翔——鈉離子電池...
    鈉離子電池和鋰離子電池都是有前景的研究對象。與鋰(Li)離子電池相比,鈉(Na)的豐富性和低成本使得Na離子電池在智能電網和大規模儲能應用中大有前途。然而此類電池的性能受到可用電極材料的限制,尤其是對於鈉離子層狀氧化物,這激發了對高組成多樣性的探索。組成如何決定結構化學對電化學性能起決定性作用,但很難預測,特別是對於複雜的組成。
  • 基於多電子反應的高能量密度電池:熱力學分析與動力學優化
    文章首先根據離子存儲的熱力學特性差異,梳理了不同反應類型,及其對應的代表性電極材料,詳細闡述了多電子反應過程中不同的離子傳輸和電極反應模式: 1 通過一價陽離子嵌入富陽離子型材料或多價陽離子嵌入材料中的單離子嵌入反應;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郭林教授:實現高倍率鈉離子電池的少層碘烯
    第一性原理計算表明,由於尺寸效應的影響,鈉離子在少數層狀碘烯中以0.07 eV的能量勢壘從原來的水平方向向垂直方向擴散。碘烯的成功製備和深入的結構研究,為基於碘的新科學技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該成果以「Realizing Few-Layer Iodinene for High-Rate Sodium-Ion Batteries」為題發表在Adv. Mater期刊上。
  • npj:富鋰電極—陰離子氧化還原計算新框架
    Li2MnO3是富鋰陰極材料之一,其中陰離子氧化還原對其高理論容量(約460 mAh g-1)起主要作用。但是,陰離子氧化還原過程也會導致氧氣的不可逆轉,從而致使容量快速衰減和潛在危險。在抑制不可逆過程的同時促進可逆的陰離子氧化還原過程,成為當前的研究熱點。優化可逆性需要深入了解陰離子氧化還原過程,例如,氧的局部環境與其氧化還原活性之間的關係。
  • 北京大學潘鋒教授課題組在鋰電池、鈉離子電池等 研究領域取得系列...
    鋰電池(屬於鹼金屬電池,AMB)因其比容量高,氧化還原電位低而成為了最有前景的下一代高比能電池體系。然而,枝晶生長和嚴重的安全隱患限制了鋰電池的產業化。經過多年的發展,在鹼金屬負極的產業化的過程中,其在安全性和循環壽命方面仍然存在巨大的挑戰。
  • 分解法寫複雜氧化還原反應離子方程式
    分解法寫複雜氧化還原反應離子方程式 2011-09-27 11:58 來源:城市快報 作者:賈浦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