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pj:富鋰電極—陰離子氧化還原計算新框架

2020-08-10 知社學術圈

Li2MnO3是富鋰陰極材料之一,其中陰離子氧化還原對其高理論容量(約460 mAh g-1)起主要作用。但是,陰離子氧化還原過程也會導致氧氣的不可逆轉,從而致使容量快速衰減和潛在危險。在抑制不可逆過程的同時促進可逆的陰離子氧化還原過程,成為當前的研究熱點。優化可逆性需要深入了解陰離子氧化還原過程,例如,氧的局部環境與其氧化還原活性之間的關係。密度泛函理論(DFT)之類的計算方法使人們能夠在原子水平上探究局部過程,可以指導新電池電極材料的設計過程,並給出延長電池壽命的工作條件(例如工作溫度和電壓範圍)。涉及海量計算的大規模研究正變得越來越流行,但理論計算中系統研究陰離子氧化還原反應的標準方案和工作流程仍然很匱乏。


來自丹麥技術大學的García-Lastra教授團隊開發了使用DFT計算研究陰離子氧化還原過程的框架。他們提出的方法能夠基於標準DFT計算的數據,來估計循環過程中局部陰離子氧化還原的量和陰離子氧化還原的演變趨勢。他們的方法為其它用於理解和設計穩定的富鋰材料的計算研究提供了參考。該方案允許人們對給定結構中的陰離子氧化還原物種進行分類,然後進行定量,從而可以進一步研究如何穩定和控制材料中陰離子的氧化還原過程。他們還提出一種預處理方法應用於原始結構的初始集合,以促進過氧化物樣物種的形成。預處理方法導致過氧化物類物種數量增加,但是這類物種的存在並不總是在能量上有利,因此必須謹慎考慮結構優化得到的局部能量最小的結構。


該文近期發表於npj Computational Materials 6: 65 (2020),英文標題與摘要如下,點擊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24-020-0335-4自由獲取論文PDF。



Computational framework for a systematic investigation of anionic redox process in Li-rich compounds


Alexander Sougaard Tygesen, Jin Hyun Chang, Tejs Vegge & Juan Maria García-Lastra


Anionic redox processes play a key role in determining the accessible capacity and cycle life of Li-rich cathode materials for batteries. We present a framework for investigating the anionic redox processes based on data readily available from standard DFT calculations. Our recipe includes a method of classifying different anionic species, counting the number of species present in the structure and a preconditioning scheme to promote anionic redox. The method is applied to a set of LixMnO3 (1 ≤ x ≤2) structures, with cationic disorder, to identify the evolution of anionic redox processes during cycling. Additionally, we investigate how different choices of exchange-correlation functionals affect the formation of anionic redox species. The preconditioning of the structures is shown to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peroxo-like species. Furthermore, the choice of exchange-correlation functional has a large impact on the type of anionic redox species present, and thus care must be taken when considering localization in anionic species.


相關焦點

  • 王春生:P2型層狀鈉離子氧化物中陽離子、陰離子氧化還原反應研究
    Na基層狀氧化物中與氧有關的陰離子氧化還原活性的發現,為提高陰極容量開闢了可行的解決方案。一些富Na或缺Na材料,如Na2IrO3等,因為非鍵O(2p) 軌道的形成,表現出陰離子氧化還原。Na豐富的材料,Na離子佔據兩個Na離層和M層,由於相鄰Na層和M層中的O2P軌道和Na3S軌道之間的重疊,形成Na+-O-Na+相互作用。Na+-O-Na+的相對離子性質相互作用,是氧氣氧化還原的原因。
  • npj: 電子化合物材料—幾何識別準1D、2D的氯化釔和氯化鈧
    海歸學者發起的公益學術平臺分享信息,整合資源交流學術,偶爾風月認識和理解富電子的電子化合物有望為各種電子和催化應用提供一個很有前途的機會來自東京理工大學高壓科學與技術高級研究中心的Huiyang Gou和東京理工大學的Hideo Hosono領導的團隊開發了一種基於幾何識別和高通量從頭算的材料篩選策略,確定了各種化學計量比的釔、鈧氯化物及組合結構中新的準一維和準二維電子化合物。陰離子電子存在於金屬八面體骨架拓撲結構中。
  • Nature Energy:同時進行陰離子和陽離子氧化還原實現實現富鋰螢石鋰鐵氧化物的高容量化
    當鋰離子被提取和嵌入時,這些材料分別存儲和釋放電能,其中電荷分別被TM陽離子的氧化還原反應補償。因此,這些負極的比容量(mAh g-1)受到每個參與氧化還原反應的TM陽離子電子數量和TM氧化物主體原子量的限制。鋰離子電池負極中的陰離子氧化還原反應可使得能量密度翻倍。然而,要開發一種負極,尤其是地球元素含量豐富的負極,使陰極氧化還原活性能夠適用於現實的應用,這仍然是一個挑戰。
  • 南京大學:陰陽協同氧化還原助力高性能鈉離子電池
    目前廣泛研究的層狀過渡金屬氧化物大多依靠過渡金屬變價提供電化學過程中的電荷補償,即陽離子氧化還原。但是已經逼近理論容量上限,且過渡金屬的遷移、歧化以及電化學循環過程中的不可逆相變也是不容忽視的挑戰。圖1 a)充放電曲線及相應反應節點的XAS譜圖:b,c)氧元素在不同電化學節點下的K邊sXAS譜及陰影部分強度積分變化圖譜;d,e)錳元素的K邊XANES和EXAFS譜;f)鈦元素的L邊sXAS譜另一方面最近報導了許多可以實現陰離子氧化還原的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
  • 鋰離子電池陰陽離子氧化還原的聚陰離子草酸鹽陰極
    Tarascon等人報導了Fe2(C2O4)3·4H2O可以在LIBs 中作為陰極,並表明了草酸鹽的比容量由Fe3+/Fe2+氧化還原對提供。然而,首次充電結束時氧氣的釋放和循環後期的電壓衰減問題仍未解決。迄今為止所報導克服氣體釋放都靠鉑族元素,Ir和Ru。因此,利用陰離子和陽離子氧化還原的策略開發新的聚陰離子化合物對實現鋰離子電池安全性和長效循環穩定具有重大意義。
  • 東北大學《AFM》:氧化還原多酸陰離子摻雜導電聚合物用於贗電容儲能
    而且,在循環伏安曲線中,PPy-Mo7O24比PPy-SO4多出一對氧化還原峰(-0.5/0 V vs. SCE)。這可能與Mo的氧化還原有關(下文詳細討論)。在2 mA cm-2的電流密度下,電容達到8.79 F cm-2,高於PPy-SO4(5.94 F cm-2)。
  • npj:鈣鈦礦—氧硫陰離子順式排列引起鐵電性
    通常,鈣鈦礦的性質對微小的結構變化十分敏感,例如:金屬陰離子八面體的旋轉、變形和傾斜。在氧硫化鈣鈦礦中(或更廣泛地在異質陰離子鈣鈦礦中),B-位八面體配位受兩個或多個陰離子控制。原則上,給定金屬離子周圍的不同陰離子構型可能導致不同級別的晶體場強度、鍵合特性和局部極化,進而決定了基態的結構和功能。儘管混合陰離子鈣鈦礦具有豐富的潛在結構-性質關係,但是,對混合硫族化物鈣鈦礦中陰離子順序的研究仍然很少。
  • npj:鈣鈦礦—氧硫陰離子順式排列引起鐵電性
    通常,鈣鈦礦的性質對微小的結構變化十分敏感,例如:金屬陰離子八面體的旋轉、變形和傾斜。在氧硫化鈣鈦礦中(或更廣泛地在異質陰離子鈣鈦礦中),B-位八面體配位受兩個或多個陰離子控制。原則上,給定金屬離子周圍的不同陰離子構型可能導致不同級別的晶體場強度、鍵合特性和局部極化,進而決定了基態的結構和功能。儘管混合陰離子鈣鈦礦具有豐富的潛在結構-性質關係,但是,對混合硫族化物鈣鈦礦中陰離子順序的研究仍然很少。
  • 高考化學知識點:氧化還原反應考點整理
    :有化合價的升降(判斷是否氧化還原反應)   3、氧化劑具有氧化性(得電子的能力),在氧化還原反應中得電子,發生還原反應,被還原,生成還原產物。   4、還原劑具有還原性(失電子的能力),在氧化還原反應中失電子,發生氧化反應,被氧化,生成氧化產物。   5、氧化劑的氧化性強弱與得電子的難易有關,與得電子的多少無關。   6、還原劑的還原性強弱與失電子的難易有關,與失電子的多少無關。
  • 南京大學左景林Angew離子交換調控氧化還原活性MOF的電導性能
    研究背景 金屬有機框架(MOF)是由有機配體與金屬節點組合成的三維框架結構。提及MOF材料,大家都會想到其固有的多孔性,正是由於其本身的特點使其電子導電及光電導性能受到限制。成果簡介 南京大學左景林課題組通過陽離子交換的後合成方法成功實現單晶到單晶的轉變,進而調控氧化還原活性MOF的電子導電以及光電導性能。圖1. 陽離子交換示意圖。
  • ...課題組MRC:簡易高效構築氧化還原敏感的共價有機框架納米給藥載體
    本站訊(通訊員 李莎)天津大學化工學院張建華副教授課題組開發了一種簡易、高效、低成本製備富含二硫鍵的共價有機框架納米給藥載體的新方法,構築基元簡單易得,所製備納米載體不僅能高效負載阿黴素,還能智能感應腫瘤細胞內的特異性氧化還原微環境,從而發生解體並快速釋放藥物。
  • 第三節 氧化還原滴定法
    第三節 氧化還原滴定法   一、概述   氧化還原滴定法是以氧化還原反應為基礎的滴定分析方法。氧化還原反應較為複雜,一般反應速度較慢,副反應較多,所以並不是所有的氧化還原反應都能用於滴定反應,應該符合滴定分析的一般要求,即反應完全,反應速度快;無副反應等。
  • 第六章 氧化還原與電極電位--第一節 氧化還原
    第六章 氧化還原與電極電位   氧化還原反應是一類重要的化學反應。它不僅在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在人體內進行的一系列化學反應中,有許多是氧化還原反應。本章將在氧化還原反應的基礎上,著重討論如何將化學能轉變為電能、電極電位和電池電動勢的產生及其應用等有關知識。
  • 深圳大學:一種氧化石墨烯非常規化學石墨化和功能化的新策略
    在該項工作中,基於ZnSe[DETA]0.5有機無機雜化納米帶的低穩定性,研究者提出了一種氧化石墨烯非常規化學石墨化和功能化的新策略。在強酸作用下,H+離子會質子化ZnSe[DETA]0.5納米帶中的DETA分子,使得原本被DETA分子所穩定的ZnSe無機片層變得極為不穩定,釋放出高還原性的Se2-陰離子。
  • 環保工程師知識點:氧化還原
    2、臭氧氧化法⑴臭氧的特性臭氧是一種強氧化劑,其氧化能力僅次於氟,比氧、氯及高錳酸鹽等常用的氧化劑都高。在理想的反應條件下,臭氧可以把水溶液中大多數單質和化合物氧化到它們的最高氧化態,對水中有機物有強烈的氧化降解作用,還有強烈的消毒殺菌作用。
  • 《氧化還原反應》說課稿
    (過渡:根據新課程標準,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我確定了如下教學目標:)三、說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能夠從化合價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角度認識氧化還原反應;2.理解氧化還原的本質是電子的轉移(得失或偏移);3.會用雙線橋法分析氧化還原反應的電子轉移情況。
  • 生物物理所提出「氧化還原應激反應能力」新概念
    生物物理所提出「氧化還原應激反應能力」新概念 揭示了衰老的本質特徵 2017-02-27 生物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教授陳暢提出了「氧化還原應激反應能力(RRC)」的新概念,並證明這種動態反應能力的下降是衰老的一個本質特徵。
  • npj: 點缺陷量子比特研究中自旋相關量的第一性原理計算
    從這個角度來說,計算在此類材料研究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計算具有顯而易見的預測能力,從而可提供詳細的物理圖像。第一原理電子結構計算,極大地促進了對點缺陷量子比特相關材料的量化解釋,引起了這一領域的快速發展。另一方面,新興的研究方向通常需要開發新穎的計算方法和工具。
  • ...表面穩定單原子催化劑的形成機理|npj Computational Materials
  • npj: 形成焓的從頭算誤差—協同糾正
    ,準確預測化合物的熱力學穩定性至關重要,這主要依賴於形成焓的計算,即相對於元素參考相的焓變化。來自美國杜克大學的Stefano Curtarolo領導的團隊,基於最近鄰陽離子-陰離子鍵的數量,引入了一種完全主動的校正方案:「協調校正焓(CCE)」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