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科學家提升鋰離子電容器性能

2020-12-19 中國科學院科技產業網

電極的材料選擇及巧妙的結構設計對構建高性能的電化學儲能器件具有重要意義。三維導電網絡對均勻負載良好分散的活性納米結構尤為重要,同時也能夠為納米活性物質提供三維快速的電子和離子傳輸通道。

一維石墨烯卷繼承了石墨烯優異的電學性能,具有一維材料的一些性能,如表面積比大、載流子遷移率高、自聚集受限、機械強度高等。此外,與表面無縫的碳納米管相比,石墨烯卷在埠和邊緣處呈開口狀,這更有利於電解液的滲透和離子的遷移。

石墨烯卷是一種良好的自支撐電極框架,這種自支撐結構可通過省去非電化學活性元件(包括電流收集體、導電劑和粘合劑)以提高儲能器件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

因此,利用石墨烯卷作為導電骨架原位負載過渡金屬氧化物納米顆粒,不僅能夠避免納米顆粒因團聚而導致的活性物質利用受限問題,而且為解決金屬氧化物負極材料體系存在的電子傳輸能力差以及因體積效應而導致的結構和界面穩定性欠佳等問題提供了解決方案。

圖1.(a-d)基於不同GO濃度的樣品的SEM圖像。(a,a1)0.25 mg mL-1,(b,b1)0.5 mg mL-1,(c,c1)0.75 mg mL-1和(d,d1)1.0 mg mL-1;(e)0.25MnO/3DGS樣品中負載MnO納米顆粒的石墨烯卷的SEM圖像;(f-h)0.25MnO/3DGS在不同放大倍數下的TEM圖像;(i) HAADF-STEM圖像及對應區域的面掃描元素分布圖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先進材料與結構分析實驗室A05組基於此前發展出的超彈性碳氣凝膠製備方法(Small, 15 (13): 1804779, 2019),合成一種自支撐還原氧化石墨烯卷;將石墨烯卷網絡與硫複合,構建出具有高容量和長循環鋰硫電池(Chinese Physics B, 27 (6): 068101, 2018)。近日,該組博士生陳鵬輝在中科院院士、物理所研究員解思深和研究員周維亞的指導下,與該組高級工程師王豔春、博士生李少青、博士肖卓建和陳輝亮等人,在前期工作基礎上,進一步拓展了石墨烯卷網絡在電化學儲能領域的應用

圖2.0.25MnO/3DGS自支撐電極在0.1 mV s-1掃速下的CV曲線(a)和0.1 A g-1電流密度下的充放電曲線(b);不同電極的倍率性能(c)、Nyquist曲線(d)和0.5 A g-1電流密度下的循環性能對比(e);(f)0.25MnO/3DGS和1.0MnO/3DGS的綜合電化學性能比較;(g)0.25MnO/3DGS在2 A g-1下的長循環性能及該樣品的離子和電子轉移示意圖(h)

研究人員通過將離子與石墨烯片層進行靜電吸附,並結合冰晶模板法和冷凍乾燥技術,設計並製備出一種在三維互連石墨烯卷導電網絡上原位生長MnO納米顆粒的超高倍率自支撐儲鋰負極;通過調控氧化石墨烯濃度,實現了產物中石墨烯由一維卷狀向二維片層狀的轉變(圖1)。

通過結合電化學測試和結構表徵,系統研究了不同微結構與儲鋰反應動力學之間的關係。結果表明,由一維石墨烯卷構建的網際網路比由二維石墨烯片層構成的微結構具有更強的電子/離子轉移動力學,從而表現出更佳的倍率性能和更高的循環穩定性(圖2)。

此外,石墨烯卷作為骨架材料,與MnO納米顆粒通過Mn-O-C化學鍵緊密結合,在構建多種結構單元搭建多級微結構的同時,能夠有效保證金屬氧化物在嵌/脫鋰過程中結構和界面的穩定性,電極在1000次循環後,仍能夠維持原有的多級結構。基於這種網際網路結構的自支撐負極展示出快速、持久的儲鋰能力,具有在20 A g-1下比容量為203 mAh g-1的超高倍率性能,以及在2 A g-1下循環1000次後比容量為759 mAh g-1的長循環穩定性。

圖3.0.25MnO/3DGS//AC鋰離子電容器的電化學性能。(a)不同掃描速率下的CV曲線;(b)不同電流密度下的充放電曲線;(c)根據充放電曲線計算的比電容;(d)5 A g-1下的長期循環穩定性;(e)基於0.25MnO/3DGS//AC的鋰離子電容器與文獻報導的其它MnO基鋰離子電容器的Ragone圖比較

基於此高倍率-高容量特性的自支撐負極構建的鋰離子電容器在功率密度為139.2 W kg-1時,具有達179.3 Wh kg-1的能量密度;得益於電極材料良好的結構穩定性,鋰離子電容器在5 A g-1下循環5000周的容量保持率為80.8%(圖3)。研究採用的製備方法可為其他具有電子/離子電導率較低、因體積變化大而導致結構和界面不穩定等普遍問題的金屬氧化物負極材料的設計與改進提供新思路

相關研究成果以In situ anchoring MnO nanoparticles on self-supported 3D interconnected graphene scroll framework: A fast kinetics boosted ultrahigh-rate anode for Li-ion capacitor為題,發表在Energy Storage Materials上。研究工作得到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A)類等的支持。

來源:物理研究所

相關焦點

  • 我國科學家製備出高比能柔性固態鋰離子電容器製備技術
    材料合成與器件設計示意圖、製備的鋁塑鋰離子電容器及其原位柔性測試>近日,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研究員馬衍偉研究團隊在高性能柔性儲能器件製備技術研究中取得進展,通過從材料到器件的協同創新設計,開發出高比能柔性固態鋰離子電容器的規模化製備技術
  • 鋰離子電容器與鋰離子電池、超級電容器有什麼區別?工作原理詳細概述
    與其他電池相比,鋰離子電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平均輸出電壓高、充電效率高、自放電效率低、安全性能好、循環和使用壽命長等優點。超級電容器一般主要由電極、電解液、集電體和隔膜等組成,其工作原理如圖2所示。由此可見雙電層電容器利用電極和電解質界面的雙電層來存儲電荷,充放電過程始終是物理過程,不發生電化學反應,故其具有性能穩定、充放電時間短、循環壽命長、功率密度大、高低溫性能良好等優點。
  • 鋰離子電容器:一種有效的EDLC更換
    同時的EDLC旨在是備用電源,常規的EDLC患有這種現象被稱為自放電,其中該電容器會逐漸失去它的電荷隨著時間的推移。自放電可以在暴露於高溫環境中發生得更快。極低的自放電鋰離子電容器,即使在高熱量環境下,保證了持久的費用。此外,鋰離子電容器具有熱失控的危險。沒有額外的熱設計的考慮,有一個鋰離子電容器進行設計時空間或組件是必要的。使用鋰離子電容器的穩步增長。
  • "鹽包水」電解液:2.8 V寬電壓窗口超穩定水系鋰離子電容器
    鋰離子電容器兼顧了鋰離子電池高能量密度和超級電容器高功率密度的特點。
  • 倍率提升大作戰:我們都有哪些方法提升鋰離子電池倍率性能
    對於動力鋰離子電池而言,我們關注最多的指標是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能量密度關乎車輛的續航裡程,功率密度則關乎電動汽車的動力性能。如何提升鋰離子電池倍率性能各位設計師內心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小編鬥膽在這裡談一些我對提升鋰離子電池倍率性能的一些想法,希望能夠拋磚引玉。
  • 進展 | 三維互聯石墨烯卷骨架增強反應動力學的鋰離子電容器研究
    一維石墨烯卷不僅繼承了石墨烯的優異的電學性能,同時也具有一維材料的諸多性能,如表面積比大、載流子遷移率高、自聚集受限、機械強度高等特點。另外,與表面無縫的碳納米管相比,石墨烯卷在埠和邊緣處呈開口狀,更有利於電解液的滲透和離子的遷移。
  • 石墨烯材料助力鋰離子電池性能更上一層樓
    不過,目前鋰電池技術已遇上瓶頸,必須在正極材料上取得突破,功率密度才有機會顯著提升。石墨烯材料正是讓鋰電池性能更上一層樓的關鍵所在。  鋰離子電池發展勢頭較快,自1991年日本索尼(Sony)率先將其商品化後,市場佔有率持續增加,僅僅數十年,全球產值就超過鎳鎘和鎳氫電池的總和。
  • 進展|三維互聯石墨烯卷骨架增強反應動力學的鋰離子電容器研究
    一維石墨烯卷不僅繼承了石墨烯的優異的電學性能,同時也具有一維材料的諸多性能,如表面積比大、載流子遷移率高、自聚集受限、機械強度高等特點。另外,與表面無縫的碳納米管相比,石墨烯卷在埠和邊緣處呈開口狀,更有利於電解液的滲透和離子的遷移。同時石墨烯卷也是一種良好的自支撐電極框架,這種自支撐結構可以通過省去非電化學活性元件(包括電流收集體、導電劑和粘合劑)來提高儲能器件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
  • 科學家研發高性能環保超級電容器 商用化或加速(股)
    來源:金融界網站據外媒報導,俄羅斯斯科爾科沃科技學院、芬蘭阿爾託大學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合作,設計了一款高性能、環保、可伸縮的超級電容器,有望用於可穿戴電子產品。超級電容器的功率密度高、充放電速率高、循環壽命長且具有成本效益,是一種前景很好的電源,適用於移動和可穿戴電子設備、電動汽車等產品。 科學家們成功改進了超級電容器原型的體積電容性能、高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斯科爾科沃科技學院教授Albert Nasibulin表示:「我們打造了一個超級電容器原型,經過1000次的拉伸循環後,拉伸率小於50%時,性能沒有發生改變。
  • 進展|三維互聯石墨烯卷骨架增強反應動力學的鋰離子電容器研究
    結果表明,由一維石墨烯卷構建的網際網路比由二維石墨烯片層構成的微結構具有更強的電子/離子轉移動力學,從而表現出更佳的倍率性能和更高的循環穩定性(圖2)。(c)、Nyquist曲線(d)和0.5 A g-1電流密度下的循環性能對比(e);(f)0.25MnO/3DGS和1.0MnO/3DGS的綜合電化學性能比較;(g)0.25MnO/3DGS在2 A g-1下的長循環性能及該樣品的離子和電子轉移示意圖(h)。
  • 三維互聯石墨烯卷骨架增強反應動力學的鋰離子電容器研究獲進展
    一維石墨烯卷繼承了石墨烯優異的電學性能,具有一維材料的一些性能,如表面積比大、載流子遷移率高、自聚集受限、機械強度高等。此外,與表面無縫的碳納米管相比,石墨烯卷在埠和邊緣處呈開口狀,這更有利於電解液的滲透和離子的遷移。
  • 性能相當於充電寶?世界首款石墨烯基鋰離子電池「烯王」遭質疑 科通社
    上海交通大學微納科學與技術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魏良明主要從事新一代高性能鋰離子電池/超級電容器以及傳感器的研究,他說,現在石墨烯作為單一的產品還未有應用突破,在東旭光電宣稱的世界首款石墨烯基鋰離子電池產品中,石墨烯在其中僅僅是導電或者是電極嵌鋰的複合材料。
  • Nouryon推出超純CMC聚合物 提升鋰離子電池性能
    (圖源:nouryon官網)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諾力昂聚合物化學品公司(Nouryon)開始交付羧甲基纖維素聚合物AkuPure,專用於鋰離子電池
  • 「光」拍了拍超級電容器:超級電容器能量密度提升及其機理研究
    、放電速率快、循環壽命長、不發熱等優點逐漸成為了鋰離子電池的替代品。然而,超級電容器的能量密度常常較低,這無疑限制了其實際應用。近年來,光輻射介質法成為一種有潛力的促進能量轉換和儲存應用的策略,可促進HER、OER、ORR反應和可充電電池性能等(Nat. Commun. 2019, 10, 399;Nat. Commun. 2019, 10, 4767;Nat. Mater.
  • 深圳先進院研發出基於預合金化鋁負極的高性能鋰離子雜化電容器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集成所功能薄膜材料研究中心唐永炳研究員及其研究團隊提出一種通過同步預合金化與構築人造固態電解質界面(SEI)膜的策略,顯著改善了高容量鋁金屬負極的穩定性,並成功用於高性能鋰離子雜化電容器。
  • 「二維垂直」策略全方位提升MOF在超級電容器的性能
  • 超級電容器的容量為普通電解電容器的1000 倍以上,能進行快速充電...
    本屆展會預計將吸引200多家國內外超級電容器企業參加,集中展示在超級電容器領域取得的最新成果,包括各類型單體、組合型超級電容器,活性炭,電解液,隔膜,極片,超級電容器生產設備、配件、檢測設備等。超級電容器的容量為普通電解電容器的1000 倍以上,能進行快速充電放電,反覆數十萬次。對環境友好,徹底免維護,低溫性能優越,使用溫度範圍寬,功率密度高,壽命也是半永久性的,能有效彌補鋰離子電池、鉛酸電池以及鎳氫電池等主流儲能及動力元器件存在的不足。作為我國超級電容器產業領域最大、最專業的展會,經過五年的發展,中國(上海)國際超級電容器產業展覽會積累了一大批高質量的展商和採購商。
  • 俞書宏教授:MoS2納米片組裝於碳纖維上助力提升鋰離子電池性能
    工業石墨作為鋰離子電池的負極材料,具有成本低、製備簡單、電導率高等優點,幾十年來一直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相對較低的理論容量(~372 mA h g-1)、較差的倍率性能和較低的初始庫侖效率(CE)阻礙了其在LIBs中的發展。因此,迫切需要開發性能優良、穩定的負極材料。近年來,二維過渡金屬硫化物,特別是具有分層結構的層狀二硫化鉬,因其層狀納米結構和物理化學性質而受到廣泛關注。
  • 我國科學家研製超高儲能密度超級電容器
    ,在儲能密度和循環穩定性方面得到顯著的提升。石墨烯電極在微觀尺寸下所具有的優異電化學性能已經被廣泛的研究和證實。但石墨烯超級電容器的規模化應用需要在保持其優異電化學性能的前提下,實現宏觀尺度(大面積和超高厚度)上的電極製備與組裝。
  • MIT研發新型離子液體提高超級電容器性能 或讓超級電容器取代電池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超級電容器是一種能夠存儲和釋放能量的電子設備,擁有一層電解質 - 一種可以是固體、液體或介於固體與液體之間的導電材料。現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與幾家機構合作,研發出一種新型液體,可能可以提高此類設備的效率和穩定性,同時降低易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