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科學家研製超高儲能密度超級電容器

2020-11-12 中國科學院科技產業網

近期,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固體所王振洋研究員課題組實現了宏觀厚度石墨烯晶體膜大面積製備在超高儲能密度超級電容器研製方面取得新進展

科研人員採用雷射誘導加工法,將聚醯亞胺前驅體直接原位轉化為石墨烯晶體膜;針對其直接用作儲能電極時所面臨的體積效應技術瓶頸,通過優化前驅體的分子構型和熱敏感性,大幅增加了雷射與聚合物薄膜的作用深度,進而實現了多孔石墨烯晶體膜的宏觀厚度製備;以此作為電極構築的超級電容器,在儲能密度和循環穩定性方面得到顯著的提升

圖1. 聚醯亞胺的熱敏性調控及宏觀厚度石墨烯晶體膜的雷射誘導生長。

相關結果以「Ultra-thick 3D graphene frameworks with hierarchical pores for high-performance flexible micro-supercapacitors」為題發表在Journal of Power Sources上。

石墨烯具有比表面積大、導電性好、穩定性高等一系列優點,近年來被廣泛研究用作超級電容儲能器件的電極材料。石墨烯電極在微觀尺寸下所具有的優異電化學性能已經被廣泛的研究和證實。但石墨烯超級電容器的規模化應用需要在保持其優異電化學性能的前提下,實現宏觀尺度(大面積和超高厚度)上的電極製備與組裝。

圖2. 宏觀厚度石墨烯晶體膜的結構表徵。

然而,在宏觀厚度的石墨烯電極中,離子擴散通常受到限制,石墨烯片層的堆疊也會引起較大的內阻,導致電化學性能降低。因此,如何設計製備出兼具宏觀厚度和豐富孔隙結構的電極材料是石墨烯超級電容器產業化應用所亟需解決的關鍵難題。

為此,科研人員採用過快速高效、過程簡單、環境友好、可同步圖案化的高能雷射誘導法,在聚醯亞胺基底上進行三維多孔石墨烯晶體膜的原位製備。為了調控雷射與聚醯亞胺前驅體的相互作用,科研人員通過控制原料化學計量比和醯亞胺化反應溫度來調控產物聚醯亞胺的醯亞胺化程度和分子構型,從而改變其熱敏感性。

圖3. 石墨烯/聚吡咯複合材料的超級電容性能。

最終,在聚醯亞胺膜上原位生長出厚度高達320 μm的分級多孔結構石墨烯晶體膜,其面積和體積比電容高達172.2 mF/cm2 和4.13 mF/cm3,展現出巨大應用潛能。進一步原位電沉積贗電容材料聚吡咯,可以製得石墨烯/聚吡咯複合電極,其面積比電容高達2412.2 mF/cm2。

研究發現,以該複合電極材料作為電極製造的平面叉指形柔性全固微型態超級電容器,可獲得高達134.4 μWh/cm2和325.2 μW/cm2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且同時兼具優異的倍率性能、循環穩定性和機械柔韌性

上述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大科學裝置聯合基金項目和青年基金項目等多個項目的資助。

來源:合肥研究院

相關焦點

  • 合肥研究院在超高儲能密度超級電容器研製方面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振洋團隊實現了宏觀厚度石墨烯晶體膜大面積製備,在超高儲能密度超級電容器研製方面取得進展。研究人員採用雷射誘導加工法,將聚醯亞胺前驅體直接原位轉化為石墨烯晶體膜;針對其直接用作儲能電極時所面臨的體積效應技術瓶頸,通過優化前驅體的分子構型和熱敏感性,大幅增加了雷射與聚合物薄膜的作用深度,進而實現了多孔石墨烯晶體膜的宏觀厚度製備;以此作為電極構築的超級電容器,在儲能密度和循環穩定性方面得到顯著提升。
  • 詳解:超級電容器儲能技術及其應用
    編者按:超級電容器是近年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儲能元件,具有功率密度高、壽命長、無需維護及充放電迅速等特性。敘述了超級電容器的分類、儲能原理和性能特點,介紹了超級電容器目前的應用領域及應用中需要關注的問題。
  • 詳解超級電容器儲能技術及其應用
    超級電容器,也叫電化學電容器,是20世紀60年代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儲能元件。1957年,美國的Becker首先提出了可以將電容器用作儲能元件,具有接近於電池的能量密度。1962年,標準石油公司(SOHIO)生產了一種工作電壓為6V、以碳材料作為電極的電容器。
  • 提高超級電容器能量密度方面研究獲進展
    超級電容器是一種基於雙電層吸附、表面的氧化還原反應或體相內離子的快速插入/脫出來實現儲能的新型儲能器件,具有長壽命、高功率密度和快速充放電等特點;但是其能量密度較低,不能滿足未來智能電網、軌道交通和消費電子等諸多領域對高能量密度超級電容器的需求。
  • 超級電容器 新型儲能裝置
    超級電容器從儲能機理上面分的話,超級電容器分為雙層電容器和贗電容器。是一種新型儲能裝置,它具有充電時間短、使用壽命長、溫度特性好、節約能源和綠色環保等特點。超級電容器用途廣泛。一、超級電容器是什麼超級電容器又名電化學電容器(Electrochemical Capacitors),雙電層電容器(Electrical Double-Layer Capacitor)、黃金電容、法拉電容,是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發展起來的通過極化電解質來儲能的一種電化學元件。
  • 新型超級電容器誕生
    超級電容器,是介於傳統電容器和電池之間的一種電化學儲能裝置,由於具有功率密度高、循環壽命長、安全可靠等特點,現已廣泛應用於混合電動汽車、大功率輸出設備等多個領域。然而其本身能量密度低的問題,卻一直沒有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
  • 超級電容器:性能優越的儲能器件
    五、超級電容器的前景   目前,國外(特別是美國、日本)對超級電容器的研究重點主要在於如何提高超級電容器的儲能密度以滿足電動車等應用,其研究內容涉及到新材料的研發、製作工藝方法改進等。國內對超級電容器的研究則剛剛起步,目前只有少數企業可以工業化生產活性炭類超級電容器,所需要做的工作還很多。  雖然超級電容器在應用中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但是也要看到,目前的超級電容器在電能儲存方面與電池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怎樣提高單位體積內的儲能密度是目前超級電容器領域的一個研究重點和難點。
  • 我國科學家研製新型高功率儲能電極材料
    鋰離子電池和超級電容器是儲能原理不同、各有特點的兩類代表性儲能器件。鋰電池能量密度高(~250 Wh kg-1),但功率密度偏低(<1 kW kg-1),而超級電容器功率密度高(~15 kW kg-1)但能量密度過低(<20 Wh kg-1)。
  • 我國開發出高能量密度的柔性鈉離子微型超級電容器
    據中國科學院網站消息,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二維材料與能源器件研究組(DNL21T3)研究員吳忠帥團隊與中科院院士包信和團隊合作開發出具有高能量密度、高柔性、高耐熱性能的柔性平面鈉離子微型超級電容器。
  • 大連理工:超級電容器解決儲能材料研究難題
    原標題:超級電容器解決儲能材料研究難題 大連理工大學化工與環境生命學部教授邱介山領導的能源材料化工學術團隊在高性能儲能設備所用儲能材料的研究方面取得了新進展。近日,相關研究成果作為封面發表於《先進能源材料》期刊。
  • 超級電容器儲能的直流DVR裝置的研發
    、採用新材料和新工藝、性能介於電容器與電池之間、具有很大電容密度且脈衝充放電性能優良的新型大容量儲能元件。圖2 雙電層電容的結構圖與常規用於儲能的電容器不同,超級電容器容量可達到法拉甚至千法拉級別,既具有充電電池的高能量密度特性,又有電容器的高功率密度特性
  • 技術解析:我國石墨烯基超級電容器研究進展
    超級電容器是最具應用前景的電化學儲能技術之一。目前,超級電容器的研究重點是提高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發展具有高比表面積、電導率和結構穩定性的電極材料是關鍵。石墨烯因具有比表面積大、電子導電性高、力學性能好的特點而成為理想的電容材料,但石墨烯的理論容量不高,在石墨烯基電極製備過程中容易發生堆疊現象,導致材料比表面積和離子電導率下降。
  • 儲能「黑科技」——超級電容器行業爆發時點來臨
    2015年以來,我國連續出臺多項支持儲能發展的政策,2016年尤為密集。我們認為,國家正高度重視儲能行業的發展,儲能大規模產業化時點即將到來。  化學儲能,主要是指鉛酸電池、氧化還原液流電池、鈉硫電池、鋰離子電池等。  電磁儲能,主要是指超導電磁儲能、超級電容器儲能等。
  • 「光」拍了拍超級電容器:超級電容器能量密度提升及其機理研究
    本文利用模擬太陽光輻照Co3O4/g-C3N4 p-n結全固態超級電容器,使其容量和器件能量密度得到了顯著提高,並對相應的機理進行了研究和總結:(1)光輻照誘導了晶格畸變和表面理化性質變化;(2)p-n結內建電場促進了光生載流子分離以及電化學氧化還原反應。
  • 石墨烯電極用於高性能超級電容器
    近日,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Wang Zhenyang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報導了一種製備具有超高儲能密度的高性能超級電容器的新方法。構建具有超厚和豐富離子傳輸路徑的三維石墨烯框架,對石墨烯超級電容器的實際應用具有重要意義。然而,在較厚的電極中,由於離子向電極材料表面輸送不足,電子傳輸性能較差,整體儲能能力受到限制。
  • 可攜式儲能它最行 走近石墨烯柔性超級電容器
    超級電容器是一種新型的儲能器件,具有高容量、高功率密度、高充放電速度等優點。>超級電容器的一個分類。超級電容器是由電極材料、集流體、隔膜、電解液組成,而柔性超級電容器是由柔性基底、電極材料、固態電解質組成。其中電極材料可同時起到儲存能量和集流體的作用,固態電解質可同時起到電解質和隔膜的作用。
  • 合肥研究院等研製出硫摻雜石墨烯基柔性全固態超級電容器
    合肥研究院等研製出硫摻雜石墨烯基柔性全固態超級電容器 2017-03-16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要想實現這一目的,關鍵在於設計開發出兼具優異儲能和機械性質的電極材料。雜原子摻雜石墨烯以及2D層狀金屬硫化物(LMCs)納米結構的出現,為高性能電極材料的設計帶來了新的契機,但其儲能性能(能量密度、循環穩定性等)尚需進一步提高。能否將上述兩類材料有效「聯姻」或耦合,從而發展出高性能的電極材料,至今仍是材料科學和化學領域極具挑戰性的課題。
  • 楊梅也能拿來製備高性能超級電容器?溫大教授做到了
    基於分級多孔碳材料能量存儲示意圖 隨著可攜式電子產品和電動汽車向著輕量化、小型化的快速發展,開發與之相匹配的兼具高體積能量密度和高功率密度的長壽命儲能器件成為當前的迫切需求金老師把電容器儲能過程比喻為楊梅泡酒,楊梅如同電容器極板,其吸收分子的過程就像是在儲存能量。實驗利用楊梅比表面積大的特點,利用調節反應物的組分或退火溫度控制材料的形貌結構、比表面積、孔徑分布及摻雜元素製備。同傳統生物質碳基電容器相比,該材料具有超高的體積比電容(1320.4 F/cm3)和體積能量密度,在大電流充放電下依然保持超高的穩定性。
  • 超級電容器概述
    經研究發現: 超級電容器具有法拉級的大容量,其功率密度遠大於普通電池的功率密度,並且兼具充放電效率高、綠色環保、無需維護等特點。正是由於超級電容器具備的這些特點,使得人們一再重視並不斷研究如何提高超級電容器性能的課題。 但是,與普通電池相比,超級電容器的能量密度遠低於普通電池,這一原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超級電容器的發展。如何增大超級電容器的比容量,成為發展超級電容器面臨的難題之一。
  • 蘭偉課題組:具有超高容量電容的柔性超級電容器
    超級電容器以超快的充電放電能力和長循環壽命而被認為是下一代的理想電子電源產品。為滿足實際需要,迫切需要具有超高容量電容的柔性超級電容器。儘管已證明改良碳基電極是有效的,例如,摻雜氮石墨烯或石墨烯-金屬氧化物顯示出高的體積電容,但這些材料的複雜合成程序極大地限制了它們在能量存儲中的未來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