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科學家研製新型高功率儲能電極材料

2020-08-11 中國科學院科技產業網

鋰離子電池和超級電容器是儲能原理不同、各有特點的兩類代表性儲能器件。鋰電池能量密度高(~250 Wh kg-1),但功率密度偏低(<1 kW kg-1),而超級電容器功率密度高(~15 kW kg-1)但能量密度過低(<20 Wh kg-1)。超越上述兩類儲能器件的儲能極限,發展兼具高能量密度和高功率密度儲能器件的新型電極材料,是化學儲能領域極具挑戰的難題。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先進材料與新能源應用研究團隊在高比電容少層介孔碳電極材料的宏量製備方法、極速儲放能的高比容量黑色二氧化鈦電極材料、超高倍率電容式儲能的納孔氧化鈮基單晶等方面取得系列進展,支撐了融合「電容+電池」儲能優點的高能量和高功率儲能器件性能實現突破

矽原子錨定活性氮的設計製備與超高比電容性能

針對碳材料表面雙電層儲能比容量低的問題,該研究團隊基於早期設計的高比電容的氮摻雜少層碳介孔,以實現高性能氮摻雜碳的宏量製備與實際應用為導向,提出了「矽原子錨定活性氮」、「矽-硼/鋁原子協同調控活性氮類型/含量」、「鎂輔助調控孔結構」等材料設計與製備新思路,發明了「溶膠凝膠-熱處理」相結合的規模化製備氮摻雜無序介孔少層碳的新方法,所得氮摻雜碳材料導電率達150 S/cm、比電容達690 F/g、30,000 次循環容量保持率達90%。已申請多項國家發明專利,相關成果發表在J. Energy Chem.、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Batteries & Supercaps上。

針對常規金屬氧化物體相儲能難以實現高功率儲能的問題,該研究團隊運用前期的量子電容概念闡述了介孔/納孔尺度的表層量子極化電容,結合密度泛函計算態密度分布研究,發現活性氮摻雜二氧化鈦具備質子耦合電子反應的儲電新機理

氮摻雜黑色二氧化鈦及其作為超級電容器活性材料的電化學性能

基於前期發明的「低溫還原+元素摻雜」製備高導電黑色氧化鈦的製備方法,發現9.29 at%高濃度摻雜黑色TiO2-x:N比電容高達750 F/g,改變了寬禁帶半導體二氧化鈦無法應用於超級電容器電極的傳統認識。相關成果發表在Sci. China Mater.上。

針對鋰電負極材料倍率性能差的問題,該研究團隊提出可實現「離子+電子」快速遷移的「孔道+單晶」多孔單晶結構設計思想,融合體相和表面高儲能且極速充放電的優異特性。

超高倍率納孔單晶氧化鈮電極材料的設計製備與電化學性能

該研究基於前期工作中模擬自然界的熱液蝕變發明原子尺度微溶蝕法,並結合高溫低氧分壓誘導氧缺陷,成功製備了高比表面積的納孔單晶黑色Nb2O5-x,儲鋰比容量253 mAh/g,電容式容量高達87%,具有極高的倍率性能(187 mAh/g@25C@4000次循環、70mAh/g@250C),比容量和倍率特性遠優於氧化物性能最佳的「零應變」Li4Ti5O12材料,驗證了納孔單晶結構具有融合體相和表面的高儲能且極速充放電的優異特性,已實現宏量製備並應用於超高倍率儲能器件中,實現了200C超高倍率儲放電和高能量密度139 Wh/kg。相關成果發表在iScience上。

相關研究獲得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科技部重點領域創新團隊等項目的資助和支持。相關成果《面向高功率儲能應用的高性能電極材料的結構設計與性能調控》項目獲2019年上海市自然科學一等獎。

來源:上海矽酸鹽研究所

相關焦點

  • 新型高功率儲能電極材料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超越上述兩類儲能器件的儲能極限,發展兼具高能量密度和高功率密度儲能器件的新型電極材料,是化學儲能領域極具挑戰的難題。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先進材料與新能源應用研究團隊在高比電容少層介孔碳電極材料的宏量製備方法、極速儲放能的高比容量黑色二氧化鈦電極材料、超高倍率電容式儲能的納孔氧化鈮基單晶等方面取得系列進展,支撐了融合「電容+電池」儲能優點的高能量和高功率儲能器件性能實現突破。
  • 新型高功率儲能電極材料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超越上述兩類儲能器件的儲能極限,發展兼具高能量密度和高功率密度儲能器件的新型電極材料,是化學儲能領域極具挑戰的難題。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先進材料與新能源應用研究團隊在高比電容少層介孔碳電極材料的宏量製備方法、極速儲放能的高比容量黑色二氧化鈦電極材料、超高倍率電容式儲能的納孔氧化鈮基單晶等方面取得系列進展,支撐了融合「電容+電池」儲能優點的高能量和高功率儲能器件性能實現突破。
  • 上海矽酸鹽所在新型高功率儲能電極材料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國際激烈競爭的高功率儲能裝備急需超高效能電源。鋰離子電池和超級電容器是儲能原理不同、各有特點的兩類代表性儲能器件。鋰電池能量密度高(~250 Wh kg-1),但功率密度偏低(<1 kW kg-1),而超級電容器功率密度高(~15 kW kg-1)但能量密度過低(<20 Wh kg-1)。
  • 上海矽酸鹽所新型高功率儲能電極材料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超越上述兩類儲能器件的儲能極限,發展兼具高能量密度和高功率密度儲能器件的新型電極材料,是化學儲能領域極具挑戰的難題。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先進材料與新能源應用研究團隊在高比電容少層介孔碳電極材料的宏量製備方法、極速儲放能的高比容量黑色二氧化鈦電極材料、超高倍率電容式儲能的納孔氧化鈮基單晶等方面取得系列進展,支撐了融合「電容+電池」儲能優點的高能量和高功率儲能器件性能實現突破。
  • 我國科學家研製出新型釩液流電池電極材料
    從長沙理工大學獲悉,該校丁美、賈傳坤教授團隊,聯合重慶大學教授孫立東、中科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研究員孫其君,及中科院金屬研究所等多個科研團隊,利用電沉積和氧化還原靶向催化交叉結合技術,共同開發出了一種大規模儲能釩液流電池用的普魯士藍複合電極材料,可顯著提高釩液流電池功率密度和能量效率。這種新型電極材料,有望助推釩液流電池「提質降本」,為其進一步商業化應用提供了新思路。
  • 科學家研製新型二維納米材料電極 可讓電池快速充放電
    德雷塞爾大學 (Drexel University)的科學家團隊應用其開發的導電聚合物納米複合材料MXene(二維過渡金屬碳化物或碳氮化物),開發了一種全新電極材料,應用其製備的化學電池既擁有超級電容的高速充放電速度,也有傳統電池的高儲能容量特性,這種新型電極可以用於製造能夠在數秒內快速充電的電子設備。
  • 為儲能電池「加料」 我科學家研製出新型釩液流電池電極材料
    23日,記者從長沙理工大學獲悉,該校丁美、賈傳坤教授團隊,聯合重慶大學教授孫立東、中科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研究員孫其君,及中科院金屬研究所等多個科研團隊,利用電沉積和氧化還原靶向催化交叉結合技術,共同開發出了一種大規模儲能釩液流電池用的普魯士藍複合電極材料,可顯著提高釩液流電池功率密度和能量效率
  • 為儲能電池「加料」我科學家研製出新型釩液流電池電極材料
    23日,記者從長沙理工大學獲悉,該校丁美、賈傳坤教授團隊,聯合重慶大學教授孫立東、中科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研究員孫其君,及中科院金屬研究所等多個科研團隊,利用電沉積和氧化還原靶向催化交叉結合技術,共同開發出了一種大規模儲能釩液流電池用的普魯士藍複合電極材料,可顯著提高釩液流電池功率密度和能量效率
  • 我國科學家研製超高儲能密度超級電容器
    研製方面取得新進展。,在儲能密度和循環穩定性方面得到顯著的提升。石墨烯具有比表面積大、導電性好、穩定性高等一系列優點,近年來被廣泛研究用作超級電容儲能器件的電極材料。石墨烯電極在微觀尺寸下所具有的優異電化學性能已經被廣泛的研究和證實。但石墨烯超級電容器的規模化應用需要在保持其優異電化學性能的前提下,實現宏觀尺度(大面積和超高厚度)上的電極製備與組裝。
  • 大連理工:超級電容器解決儲能材料研究難題
    原標題:超級電容器解決儲能材料研究難題 大連理工大學化工與環境生命學部教授邱介山領導的能源材料化工學術團隊在高性能儲能設備所用儲能材料的研究方面取得了新進展。近日,相關研究成果作為封面發表於《先進能源材料》期刊。
  • 新型超級電容器誕生
    超級電容器,是介於傳統電容器和電池之間的一種電化學儲能裝置,由於具有功率密度高、循環壽命長、安全可靠等特點,現已廣泛應用於混合電動汽車、大功率輸出設備等多個領域。然而其本身能量密度低的問題,卻一直沒有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
  • 我國新型稀土儲氫合金電極材料投產
    科技日報訊 (記者張景陽 通訊員李寶樂)記者12日從包頭稀土高新區獲悉,我國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新型稀土儲氫合金電極材料生產線投產運行,產品已開始供應國內鎳氫動力電池企業。依託稀土資源優勢和最新核心技術應用,該生產線生產高容量、寬溫區、高工藝、低耗電鎳氫動力電池關鍵材料,一舉打破日本在新型稀土A2B7儲氫科技、工業技術和產品方面對我國的壟斷。
  • 超級電容器用石墨烯基電極材料的製備及性能研究
    摘要:同傳統二次電池相比,超級電容器具有功率密度高、充放電速度快、循環壽命長等優點,是一種新型高效的儲能裝置,提升其能量密度是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石墨烯作為一種新型二維碳材料,具有電導率高、比表面積大、化學穩定性強等優異特點,是超級電容器的理想電極材料。
  • 詳解:超級電容器儲能技術及其應用
    超級電容器,也叫電化學電容器,是20世紀60年代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儲能元件。1957年,美國的Becker首先提出了可以將電容器用作儲能元件,具有接近於電池的能量密度。
  • 高性能鈉離子電池的新型陰極材料將有利於大規模儲能
    澳大利亞核科學技術組織(ANSTO)為法國研究人員主導的先進鈉離子電池大型國際合作項目做出了貢獻,為高性能鈉離子電極的設計提供了方向。先進鈉離子電池可用於大規模儲能。研究人員利用一系列技術合成並表徵了一種具有高能量密度、同時具有溼度穩定性的新型電極材料。
  • 誰將成為未來超級電容器「殺手級」的電極材料?
    超級電容器(super capacitors或ultra capacitors)又稱電化學電容器(electrochemical capacitors),是一種介於二次電池與常規電容器之間的新型儲能器件,兼有二次電池能量密度高和常規電容器功率密度大的優點;此外,超級電容器還具有對環境無汙染、效率高、循環壽命長、使用溫度範圍寬
  • 3D列印石墨泡沫革新電極材料
    聯合團隊利用數字光處理和化學氣相沉積兩種現代工業技術,研製的一種獨特的3D中空石墨泡沫(HGF),具有周期性多孔結構和良好力學性能,成功實現了電極高機械強度和超高活性材料負載量。相關論文已發表於《探索》。  「該成果不僅為製備優秀機械強度和電化學性能的電極材料提供了一種新方法,也為先進能源存儲設備的規模化應用提供了一條新路徑。」
  • 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等單位成功研製新型鎂基雙離子電池
    5月6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等單位的研究人員成功研發出了一種新型鎂基雙離子電池(Mg-DIB),該電池基於不溶性有機負極材料研製而成。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國際頂級能源材料期刊《能源存儲材料》上。
  • 打破國外壟斷 我國新型稀土儲氫合金電極材料實現自產
    記者12日從包頭稀土高新區獲悉,我國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新型稀土儲氫合金電極材料生產線投產運行,產品已開始供應國內鎳氫動力電池企業
  • 青島大學在柔性儲能器件電極材料研究領域取得重大進展
    近期,青島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博士研究生王超(導師:趙修松教授、王憲芬副教授)在柔性儲能器件電極材料研究方向取得重大進展,其關於「Hollow Rutile Cuboid Arrays Grown on Carbon Fiber Cloth as a Flexible Electrode for Sodium-Ion Batt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