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研製出柔性可拉伸電容器 解決可穿戴智能設備難題

2020-11-27 觀察者網

復旦大學高分子科學系和先進材料實驗室彭慧勝教授團隊日前研製出世界首個可拉伸的線狀超級電容器。柔性可穿戴智能設備是當今電子產品的主流發展方向,這種可拉伸的彈性電容器將成為其重要部件。

可拉伸線狀超級電容器示意圖

外套的袖子上集成了行動電話,運動服上能實時顯示心電圖的變化,柔性可穿戴電子設備是當今電子產品的主流發展方向。為了讓編織物具有內置電子功能並且長時間使用,就要求材質必須具有質量輕、體積小、效率高等特點,同時還得有一定的彈性。

復旦大學8日傳出消息,該校彭慧勝課題組成功製備出一種新型的超級電容器,能滿足上述要求。該研究工作發表在國際權威期刊《應用化學》中,最新一期《自然》在「亮點」欄目中對其進行報導。它是一種基於碳納米管的線狀器件,這種柔性電容器在拉伸75%的情況下能100%保持電容器的各項性能。

此前全球研究領域中,有彈性的電子器件,如電化學超級電容器、鋰離子電池、有機太陽能電池等都是在傳統的平面狀基底上實現的。與平面狀結構相比,線狀結構具有質輕和可編織的優勢。據了解,近年學界有許多製備線狀微型器件的嘗試。已經成功的同軸結構和纏繞結構的超級電容器在彎曲的條件下依然具有優異性能,但是它們沒有彈性,給實際應用帶來不少限制。

拉伸100%後仍然保持結構和性能的穩定性

為此,復旦大學高分子科學系和先進材料實驗室彭慧勝教授設計出一種旋轉平移法,可有效結合高分子的彈性及碳納米管的優異電學和機械性能,首次成功製備出可拉伸的線狀超級電容器。這種電容器可彎曲、摺疊和拉伸,且在拉伸75%的情況下能100%保持電容器的各項性能。這種線狀電容器可進一步編織成各種形狀的織物,並可集成於各種微型電子器件上,從而滿足未來對於微型能源的需求。

據悉,該項研究工作在線發表於《應用化學》雜誌後不久,該期刊以「超級可拉伸電子器件」為題進行了特別新聞發布。他們認為「人們迫切需要可穿著電子器件,為了實現電子織物的長期穩定工作,必然要求所有的元件是柔性的和可拉伸的。中國的研究人員現在發明了一種新型的(線狀)超級電容器,完全滿足了這個方向的要求。」

2013年12月5日,最新一期Nature雜誌主刊,在「研究亮點」欄目中對彭慧勝教授研發的新型可拉伸線狀超級電容器進行了報導,認為「可穿著電子器件要求各部件具有可拉伸性,但目前部分為平面結構。復旦大學彭慧勝等發展了高度可拉伸的纖維狀超級電容器,然後編成織物(解決上述難題)。」

相關焦點

  • 東華大學陳南梁/廈門大學劉向陽《AFM》:在柔性可拉伸超級電容器領域取得新進展
    超級電容器,特別是可拉伸全固態超級電容器,由於其在可穿戴電子領域的潛在應用性而受到廣泛關注。可拉伸超級電容器不但具有功率密度高、充放電速度快和循環穩定性好等優異的電化學性能,而且還有出色的機械性能,特別是優秀的可拉伸性、拉伸回復性和機械穩定性等。
  • 柔性可穿戴器件的散熱問題被中國科學家解決了
    近年來,柔性可穿戴電子器件發展迅速,其應用性廣、實用性強,因此逐漸在日常生活中嶄露頭角,同時也成為科學界和工業界共同青睞的新興領域。此外,因為現代人們對於健康生活日益增長的需求,可穿戴電子器件、柔性電子科技等研究在生命健康領域頗受歡迎,如智能手錶、運動手環、心臟起搏器等等,已經成為監護身體健康生物信號的重要護航者,具有非常廣闊的產業前景。
  • 研究人員開發出可拉伸超級電容器
    由密西根州立大學的Changyong Cao領導的研究團隊利用特殊的列印技術和創新材料製造了可拉伸的儲能設備。該設備可用於可穿戴設備,如智能手錶,使其變得更加靈活、舒適和可靠;也可以用於智能紡織品,以監測運動員在比賽中的生命體徵;還可以用在電子皮膚上,為使用假肢的人恢復一些觸覺;甚至可以用在智能植入物上,跟蹤患者的健康狀況。儲能設備中的一個關鍵構件是一種被稱為超級電容器的組件,它利用電化學原理像電池一樣進行充電和放電,但速度要比電池快得多。
  • 紗線電池可以為智能衣服和可穿戴設備供電
    紗線電池可以為智能衣服和可穿戴設備供電香港的研究人員創造了一種紗狀可充電鋅離子電池,該電池在拉伸,彎曲,切割或用水洗滌時會產生能量。研究人員認為,這種新電池可以編織到裝有傳感器的智能衣服中,併集成到商業生產的紡織品中,為電子設備,可穿戴顯示器和醫療植入物供電。
  • 基於3D雷射誘導石墨烯的可伸縮微型超級電容器自供電可穿戴設備
    基於3D雷射誘導的石墨烯可伸縮的微型超級電容器,可自供電可穿戴設備由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工程煥宇教授科學與力學系的多蘿西·奎格(Dorothy Quiggle)職業發展教授,教授Huanyu" Larry" 程煥宇教授帶領的一組國際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一種自供電,可拉伸的系統,該系統將用於可穿戴式健康監測和診斷設備
  • 重慶大學研製柔性無線可穿戴手勢翻譯系統:傳感陣列最大拉伸應變...
    打開APP 重慶大學研製柔性無線可穿戴手勢翻譯系統:傳感陣列最大拉伸應變可達100% 重慶大學 發表於 2021-01-08 16:50:40
  • 基於可拉伸光纖的智能穿戴紡織品
    為了搭建多路復用的傳感器系統,採用了基於柔性發光二極體(LED)開關調製的技術,其中每個LED代表一個傳感器的響應。智能紡織品由LPS-POF和嵌入氯丁橡膠織物中的三個柔性LED組成。對系統在不同平面上的溫度、橫向力和角位移檢測性能進行了評價。
  • 可拉伸性一維柔性電子器件首篇綜述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電子終端設備變得越來越小,在尺寸和便攜性方面的要求帶動了可穿戴電子產品的快速發展。一維結構電子設備具有獨特的柔軟性、可拉伸性、透氣性和高耐磨性等,使其在可穿戴電子產品領域有廣闊前景。然而,目前為止,很少有有文章對可拉伸性一維柔性電子器件進行討論。
  • 史丹福大學鮑哲南團隊《AEM》綜述:柔性可拉伸電池
    可穿戴電子設備日益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從2014年到2019年,可穿戴電子設備每年都會增長25%。而這些可穿戴電子設備對人體的監測功能種類在持續更新。現如今,血氧檢測傳感器、體溫檢測傳感器等有已經商業化,在實驗室中也有許多傳感器正在開發以期實現更為複雜的功能如神經調節、電子皮膚等等。
  • 應用於可穿戴設備領域的柔性混合電路方案
    應用於可穿戴設備領域的柔性混合電路方案 DevicePlus 發表於 2021-01-15 16:22:21 雖然基於剛性PCB板的傳統電子電路設計已經成為數位技術時代發展的可靠基礎,但這種設計可支持的外形尺寸和功能仍然有限
  • 斯坦福華人教授研發柔性電極,像皮膚一樣柔軟、透明可拉伸
    按照目前萬物智能的發展方向來說,穿戴式設備將會越來越普及,目前已經開始有很多研究人員開始琢磨怎麼在衣服上甚至身體上添加一些智能的東西,但是,這種想法還有個難點沒有解決——電路的束縛。另外,在一些醫療所需中,植入體內的一些需要供電的設備,電線也是一個麻煩所在。
  • 可監控用戶心率和步數的電子皮膚或可替代智慧型手機等可穿戴設備
    根據《dailymail》消息:美國專家通過將液態金屬線包裹在兩個柔性聚合物層之間,開發出了一種完全可回收的「電子皮膚」,其作用類似於可拉伸的電路板。未來,可穿戴設備可以採用能自我修復的「電子皮膚」,可以監控用戶的心率和步數。
  • 柔性、可彎曲化將是未來電子設備的發展潮流
    (彎曲、摺疊、扭轉、壓縮或拉伸)條件下仍可工作的電子設備,比如像下面幾幅圖所示的具有酷炫樣式和功能的設備。很多廠商目前都已經開始研發和推出相關的產品,比如彎曲顯示器與觸屏、射頻識別標籤、可穿戴傳感器、可植入醫療器械、手環、手錶甚至是手機等等。不難看出,柔性、可彎曲化將是未來電子設備的發展潮流,是科技領域中未來若干年內的重要增長點。下面就來了解一下相關內容吧。
  • 新型柔性可穿戴熱電發電機:效率更高、性能更好!
    導讀柔性和自供電,是目前可穿戴設備的技術前沿和發展方向。最近,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為了提高柔性可穿戴設備中熱電發電機的性能和效率,採用EGaIn 液態金屬互連線連接溫差電元件,這些互連線不僅電阻很低,還具有拉伸和自我修復的特性。
  • 史丹福大學華人教授研發柔性電子材料,軟似皮膚並且可拉伸
    美國史丹福大學華人教授鮑哲南領導的研究團隊在開發出一種導電性和拉伸性俱佳的高分子材料。 目前,智能服飾開始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如何讓智能服裝變的既智能又人性化是科學家追求的目標。
  • 科學家研發出大型可拉伸透明電極
    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KIST)宣布,由KIST光電混合研究中心的Sang-Soo Lee博士和Jeong Gon Son博士領導的研究小組開發出一種可以製造大面積(比A4紙大)波浪形納米銀線網絡電極的技術,在結構上可拉伸,具有高度的導電性和透明度,可用於可拉伸顯示器。
  • 石墨烯增強導電聚合物水凝膠,製成可拉伸超級電容器
    石墨烯增強導電聚合物水凝膠,製成可拉伸超級電容器 發表時間:2018/4/10
  • 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開發出大型可拉伸透明電極
    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KIST)宣布開發出一種製造大面積波浪形納米銀線網絡電極的新技術,該電極不僅具有可拉伸結構,還具有較高的導電性與透明性。透明電極對基於太陽能電池和觸控螢幕的顯示設備至關重要。當前,基於氧化銦錫(ITO)的透明電極已經得到了商業化應用,但製造過程中用到的金屬氧化物薄層使其可拉伸性變得極差且非常脆弱不適用於柔性和可穿戴設備。因此,開發具有可拉伸性的透明電極對於柔性和可穿戴設備的發展極為重要。通常,銀納米線的直徑只有幾十納米,且體積小、可彎曲、導電性能優異。因此,銀納米線隨機組成的納米線網絡可以用來製造高透明度的柔性電極。
  • 液態金屬可拉伸電路可穿戴智能服裝通過高性能洗滌試驗
    液態金屬可拉伸電路可穿戴智能服裝通過高性能洗滌試驗近日Liquid Wire Inc.宣布,其可拉伸電路已通過高性能服裝製造商要求的嚴格清洗測試。Liquid Wire於2016年在美國俄勒岡州波特蘭成立,現已確立了自己在柔性和可拉伸金屬凝膠電路新興領域的全球領導者的地位。該公司使用基於獲得專利的無毒鎵合金並經過專有添加劑改性的金屬凝膠,在塑料和紡織品基材上生產先進的流體迴路。最終的電路由包裹在柔軟彈性材料中的流體互連組成,從而複製了移動人體的機械行為。
  • UCLA賀曦敏《Matter》:普適製備用於可穿戴電子的高性能可拉伸導電水凝膠
    具有微觀的三維互連結構的可拉伸導電聚合物水凝膠(stretchable conducting polymer-based hydrogel, SCPH)在儲能設備、生物傳感器和醫用電極等領域具有引人注目的優點。在親水性凝膠中發現的本質多孔結構具有大的表面積,導致了高的含水量、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以及離子和分子的高滲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