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態金屬可拉伸電路可穿戴智能服裝通過高性能洗滌試驗

2020-12-03 3xmaker合越智能

液態金屬可拉伸電路可穿戴智能服裝通過高性能洗滌試驗

近日Liquid Wire Inc.宣布,其可拉伸電路已通過高性能服裝製造商要求的嚴格清洗測試。

Liquid Wire於2016年在美國俄勒岡州波特蘭成立,現已確立了自己在柔性和可拉伸金屬凝膠電路新興領域的全球領導者的地位。該公司使用基於獲得專利的無毒鎵合金並經過專有添加劑改性的金屬凝膠,在塑料和紡織品基材上生產先進的流體迴路。最終的電路由包裹在柔軟彈性材料中的流體互連組成,從而複製了移動人體的機械行為。這使得複雜的傳感和數據處理功能可以直接集成到舒適的合身服裝中。

該公司在塑料和紡織基材上生產先進的流體迴路,使用一種基於專利的無毒鎵合金的金屬凝膠,並使用專利添加劑進行改性。由此產生的電路由包裹在軟彈性材料中的流體互連組成,複製了運動人體的機械行為。這使得複雜的傳感和數據處理功能可以直接集成到舒適的合身服裝中。

Liquid Wire實現了具有動態基板上互連的柔韌性電路,該基板在承載功率或高速信號的同時能夠流動和拉伸。其專有的通孔技術允許帶有表面安裝元件的多層電路,用能夠彎曲、扭曲和拉伸的電路取代傳統的印刷電路板(PCB)功能,這不同於市場上任何其他電子產品。

Liquid Wire的使命是生產能夠自然彎曲和拉伸的電子產品,同時將其嵌入到功能材料中,這也使得醫用可穿戴、安全穿戴和非穿戴工業應用在機器人、結構監控、汽車和航空航天等領域上。

波特蘭地鐵區擁有許多全球領先的高性能服裝,因此這是Liquid Wire技術的第一個垂直市場。為了加入適應這一市場,使用Liquid Wire電路的服裝必須經受洗滌和乾燥的嚴酷考驗,反覆攪動、加熱和浸水等很少有電子產品能承受的挑戰。

Liquid Wire創新總監Jorge Carbo表示:"通過與Hohenstein紡織專家合作的第三方驗證水洗試驗計劃,我們很高興實現了這一承諾,即讓我們的隱形集成電子產品成為客戶可以信賴的下一代服裝。我們的金屬凝膠傳感器天生就可以測量呼吸和關節屈曲。溫度、心率和其他生物傳感器功能也可嵌入到液態金屬軟電路中。"

來源丨國家先進功能纖維創新中心

相關焦點

  • 可自我修復,可回收和可重構的液態金屬可穿戴電子皮膚
    可自我修復,可回收和可重構的液態金屬可穿戴電子皮膚同濟大學航空航天工程與應用力學學院,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聯合科研團隊研究人員正在開發一種"真正可穿戴"的可穿戴電子設備,這是一種受人體皮膚啟發並粘在皮膚上的可拉伸且可完全回收的電路板
  • 液態金屬熱點前瞻 非晶合金時代液態金屬迎爆發契機
    這款翻轉攝像頭產品的轉軸和外殼為一體結構,要求複雜的精密結構、極高的力學性能、外觀質量的保證,同時還要有合適的成本,經過多次試驗成功並達到設計要求。清華大學新一代液態金屬基複合式腫瘤栓塞劑問世近日,劉靜課題組報導了全新一代的功能複合型腫瘤栓塞劑:液態金屬/海藻酸鈣(LM/CA)水凝膠,其操作靈活簡便,可注射、可顯影,可根據需要製成具有特定功能的腫瘤製劑。
  • UCLA賀曦敏《Matter》:普適製備用於可穿戴電子的高性能可拉伸導電水凝膠
    可拉伸導電材料是軟電子學的關鍵組成部分,通常需要多個組件協同貢獻良好的機械、電氣和界面性能。其內在的變形性和可靠性是人們最關心的問題。實現這一目標的方法主要包括:對導電聚合物的分子結構或形貌進行修飾、在可伸縮網絡中加入導電納米填充物以及將液態金屬嵌入彈性體中等。
  • 基於可拉伸光纖的智能穿戴紡織品
    作為一種比較流行的遠程健康監測技術,不同種類的可穿戴傳感器已經被用於監測用戶的多個參數。可穿戴傳感器在人體監測中的參數包括運動評估和分析、體溫、相互作用力/壓力(人與物體之間)、溼度和生理參數,包括心跳和呼吸速率。在某些情況下,還應加上動脈血氧飽和度和項脈搏參數等。
  • 卡耐基梅隆大學3D列印可拉伸可穿戴的電子「紋身」
    根據3D科學谷的市場觀察,來自卡內基梅隆大學工程學院和葡萄牙科英布拉大學系統與機器人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簡單有效的方法來製造堅固、高度靈活的紋身式電路,用於可穿戴計算。而卡耐基梅隆大學的機械工程學副教授兼軟機實驗室主任卡梅爾·馬吉迪(Carmel Majidi)打開了一種新的途徑,用一種經濟的方式製造可拉伸電子電路。2018年,馬吉迪教授和他的團隊還創造了一種能夠自我修復的電路,即使在切斷或損壞主要路徑後,它也可以繼續工作。
  • 基於液態金屬的柔性可自愈電路
    最近,卡內基梅隆大學(CMU)的研究團隊在可穿戴電子產品和其他軟機器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最近發表的兩篇論文對這一進展進行了詳細描述。此前在2018年,機械工程副教授Majidi和他的團隊創造了一種能夠電自愈的電路,也就是說,即使在主路被切斷或損壞後,它也能繼續工作。現在,他們開發了一種用液態金屬製成的材料,也能夠物理修復損傷。當兩塊電氣液態金屬複合材料放在一起時,它們可以像皮膚被割傷後癒合一樣融合在一起,這種創新使電路能夠承受更多的損傷。
  • 浦項-延世大學聯合研究用於3D電路列印的液態金屬油墨
    POSTECH-延世大學聯合研究團隊開發用於3D電路列印的液態金屬油墨可以直接印刷在可拉伸基材上的導電和可拉伸電極引起了可穿戴電子產品和電子皮膚的廣泛關注。包含液態金屬的可印刷油墨是這些應用的理想選擇,但是在液態金屬顆粒周圍形成的絕緣氧化物表皮會限制其導電性。
  • 液態金屬可當作「墨水」 列印柔性電路
    在頂尖大學和高科技企業的傾力合作下,柔軟的機器人和可延展的電子產品已經變成了現實。近日普渡大學(Purdue University)的科研團隊聲稱已經找到了正確的量產工藝來生產此類產品。該方式使用裝載液態金屬合金的噴墨印表機來列印出電路。
  • 可拉伸6倍的導電材料,用於智能服裝,溫差發電
    圖片:Thor Balkhed研究人員首次創造了一種柔軟且可拉伸的有機熱電模塊,可以從人體熱量中收集能量。這項突破是由一種新型複合材料實現的,該複合材料可能已廣泛應用於智能服裝,可穿戴電子產品和電子皮膚中。林雪平大學有機電子實驗室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具有獨特性能的有機複合材料 - 不僅柔軟且可拉伸,而且具有高導電性和良好的熱電性能。這使其非常適合許多可穿戴應用。
  • 陳根:打造智能紡織物,可穿戴服裝新材料
    文/陳根隨著可穿戴設備的日漸成熟,可穿戴設備已經逐漸嵌入人們的生活,從可穿戴手環手錶到可穿戴眼鏡等,顯然,智能服飾也將成為可穿戴行業追逐的方向,而智能服飾的材料則成為其必然面臨的問題之一。基於此材料的特性,將可以應用於智能服裝、可自行搭建的帳篷或者機器人降落傘。
  • 「夢之墨」開創液態金屬列印技術,大幅降低電子電路生產門檻
    夢之墨CTO于洋接受創業邦採訪時說到,液態金屬材料具有柔性、導電的特質,可彎折、可拉伸,這些都是傳統材料所不具備的,這些綜合的材料特質,使得相關終端產品形態變革成為可能。一方面是傳統的金屬材料、金屬電路,另一方面則是諸如柔性材料、可穿戴設備等前景較為廣闊的領域,可以用到夢之墨的方案。
  • 雷射列印技術可以在幾分鐘內生產防水可拉伸電子紡織品
    電子紡織品/智能服裝是可穿戴技術的一個分支,由於其巨大的潛力,例如將電子設備、能量存儲和天線與紡織品結合在一起,因此備受關注。該技術能夠使無線通信、健康感應及監控和可以在智能城市、偏遠地區、電信和生物醫學行業中找到應用的發光器件適用於自足式下一代可穿戴設備。
  • 新型柔性可穿戴熱電發電機:效率更高、性能更好!
    導讀柔性和自供電,是目前可穿戴設備的技術前沿和發展方向。最近,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為了提高柔性可穿戴設備中熱電發電機的性能和效率,採用EGaIn 液態金屬互連線連接溫差電元件,這些互連線不僅電阻很低,還具有拉伸和自我修復的特性。
  • 印刷電路新突破登上《自然》子刊!電導率高達25000 S/cm,可拉伸5倍
    2021-01-12 12:09:11 來源: 前瞻網 舉報   近年來,可直接在可拉伸基板上列印的導電和可拉伸電極
  • 可監控用戶心率和步數的電子皮膚或可替代智慧型手機等可穿戴設備
    根據《dailymail》消息:美國專家通過將液態金屬線包裹在兩個柔性聚合物層之間,開發出了一種完全可回收的「電子皮膚」,其作用類似於可拉伸的電路板。未來,可穿戴設備可以採用能自我修復的「電子皮膚」,可以監控用戶的心率和步數。
  • 可穿戴式傳感器的類型有哪些
    近年來,智能可穿戴設備銷量不斷上升,品類日漸豐富,從健康監測、社交娛樂到虛擬實境等功能均有涉及。可穿戴電子設備是指具有集成電子技術或其他提供智能功能的計算設備、紡織品和服裝,例如手錶,帽子,襯衫和眼鏡等。
  • 應用於可穿戴設備領域的柔性混合電路方案
    應用於可穿戴設備領域的柔性混合電路方案 DevicePlus 發表於 2021-01-15 16:22:21 雖然基於剛性PCB板的傳統電子電路設計已經成為數位技術時代發展的可靠基礎,但這種設計可支持的外形尺寸和功能仍然有限
  • 可拉伸性一維柔性電子器件首篇綜述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電子終端設備變得越來越小,在尺寸和便攜性方面的要求帶動了可穿戴電子產品的快速發展。一維結構電子設備具有獨特的柔軟性、可拉伸性、透氣性和高耐磨性等,使其在可穿戴電子產品領域有廣闊前景。然而,目前為止,很少有有文章對可拉伸性一維柔性電子器件進行討論。
  • 「真正可穿戴」的電子皮膚問世,可在任意方向伸展60%
    據悉,為研究該設備,肖建亮和張偉耗時五年左右,為製造這款彈力產品,肖建亮和同事使用絲網印刷來創建液態金屬絲網絡。然後將這些電路夾在兩層薄膜之間,這兩層薄膜是由一種稱為聚亞胺的高度柔性和自愈材料製成的。有一次在食堂吃飯,他和張偉聊起柔性電子,兩人一拍即合,基於兩人多年的理論和實踐基礎,遂開始對可穿戴電子設備的研究。肖建亮說他想做一款對人體更友好的可穿戴電子設備。因為常見的可穿戴電子皮膚設備如 Apple Watch、智能手環、智能眼鏡等,雖然有各自獨特的功能,但是多數存在價格昂貴、體驗感差、穿戴不舒服等各種各樣的問題。
  • 「真正可穿戴」的電子皮膚問世,可在任意方向伸展60%
    據悉,為研究該設備,肖建亮和張偉耗時五年左右,為製造這款彈力產品,肖建亮和同事使用絲網印刷來創建液態金屬絲網絡。然後將這些電路夾在兩層薄膜之間,這兩層薄膜是由一種稱為聚亞胺的高度柔性和自愈材料製成的。肖建亮說他想做一款對人體更友好的可穿戴電子設備。因為常見的可穿戴電子皮膚設備如 Apple Watch、智能手環、智能眼鏡等,雖然有各自獨特的功能,但是多數存在價格昂貴、體驗感差、穿戴不舒服等各種各樣的問題。而他想做的是一款真正可穿戴的設備,理想情況下它將是一種能舒適地貼合人們身體的薄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