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電路新突破登上《自然》子刊!電導率高達25000 S/cm,可拉伸5倍

2021-02-08 網易

2021-01-12 12:09:11 來源: 前瞻網

舉報

  近年來,可直接在可拉伸基板上列印的導電和可拉伸電極,引起了可穿戴電子設備和電子皮膚的廣泛關注。含有液態金屬的可列印油墨是這些應用的強有力的候選者,但是液態金屬顆粒周圍形成的絕緣氧化皮限制了它們的導電性。

  近日,韓國浦項科技大學Unyong Jeong、延世大學Aloysius Soon等人的團隊合作研究發現,在脂肪族聚合物存在下,通過超聲分解引入氫摻雜,能夠使液態金屬顆粒周圍的氧化皮具有較高的導電性和可變形性。

  

  X射線光電子能譜和原子探針層析成像證實了氫的摻雜,並使用第一性原理計算對得到的電導率進行了合理化。

  據悉,在他們的實驗中,印刷出的電路線導電性媲美金屬(25000 S cm –1),在高達500%單軸拉伸狀態下仍然具有出色的機電去耦性,耐刮擦性以及在大部分溫度和溼度下的長期穩定性。

  另外,研究人員發現,列印線路的自鈍化(self-passivation)可以直接列印三維電路線路和用作可拉伸感應應變傳感器的雙層平面線圈。結果顯示列印出的鄰近線路之間沒有任何的電氣串擾。且能夠在100℃的高溫以及40℃、90%的相對溼度下穩定運行分別超過80與30天,驗證了自鈍化作用對液態金屬顆粒印刷電路穩定性的重大提升。

  近期,該研究以「Hydrogen-doped viscoplastic liquid metal microparticles for stretchable printed metal lines」發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材料》(Nature Materials)上。

  編譯/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參考來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3-020-00863-7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印刷一次便可在布料上形成電路 運動服變身傳感器
    東京大學研究生院工學系研究科染谷隆夫教授的研究小組開發出了一次印刷便可在布料上形成微細電路圖案的新型導電性油墨。
  • :可自修復的純固態、無液體、可拉伸、高彈性離子導體
    因此,迫切需要發展純固態、無液體的可拉伸柔性離子導體作為水凝膠和離子凝膠的穩定安全替代品。同時,高回彈性可使柔性離子導體在經歷連續變形時具有功能可逆性和耐疲勞性,這對於可拉伸電子設備的長期穩定性至關重要。然而,目前關於在室溫下具有高離子電導率(>0.1 mS/cm)的純固態、無液體的可拉伸彈性離子導體的報導極為罕見。
  • UCLA賀曦敏《Matter》:普適製備用於可穿戴電子的高性能可拉伸導電水凝膠
    可拉伸導電材料是軟電子學的關鍵組成部分,通常需要多個組件協同貢獻良好的機械、電氣和界面性能。其內在的變形性和可靠性是人們最關心的問題。實現這一目標的方法主要包括:對導電聚合物的分子結構或形貌進行修飾、在可伸縮網絡中加入導電納米填充物以及將液態金屬嵌入彈性體中等。
  • 用於下一代電池的可印刷的高性能固態電解質薄膜
    然而,目前的SSE薄膜的離子電導率較低,從10^-8到10^-5 S/cm不等,這可能是由於材料質量差造成的。馬裡蘭大學A.詹姆斯-克拉克工程學院的Liangbing Hu領導的研究小組最近開發了一種印刷和燒結各種SSE薄膜的新方法。該團隊將這種方法命名為 "印刷和輻射加熱"(PRH),其特點是基於溶液的可印刷技術,然後進行快速燒結。
  • 西北工業大學黃維院士團隊兩項成果登上《自然》子刊!
    近日,西北工業大學柔性電子研究院、柔性電子材料與器件工業和信息化部重點實驗室黃維院士團隊兩項成果登上《自然》子刊。其一是黃維院士、陳永華教授團隊和吉林大學集成光電子國家重點實驗室&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張立軍教授合作,在層狀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相關成果發表在《自然·光子學》上。
  • 中國碳納米管新研究登上《自然》子刊
    中國碳納米管新研究登上《自然》子刊  黃琨 • 2019-12-19 15:56:19 來源:前瞻網 E1790問題在於,現實難以佐證這種說法,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種替代材料既能有效地維持新設備的計算能力,又具備良好的能源效率。當然,在過去幾年中,全球科學家們也為這件事做了不少準備,至少有幾種可能可以替代CMOS器件的產品已經提出。其中最有潛力的當屬基於碳納米管(CNT)的電子器件。
  • 彈性導體新材料 可賦予機器人人類皮膚
    近日,一個日本科學家團隊開發出一種可用於印刷的新型彈性導體,該導體在拉長至原長的5倍後仍可保持高導電性。此種新型材料被製成膏狀的油墨,可以在紡織品和橡膠表面列印成各式各樣的圖案,作為可拉伸導線為具有傳感功能的可穿戴設備導電,也可為機器人的體表賦予類似人類皮膚的功能。
  • 雷射列印技術可以在幾分鐘內生產防水可拉伸電子紡織品
    但是這些能量收集器的不可持續性要求這些儲能器具有成本效益、經久耐用、高性能、具有柔韌性和可拉伸性的機械強度、無毒且不易爆的特點。目前,繁瑣的紐扣電池及袋式鋰離子電池通過膠合、縫合在衣服上被使用作儲能器。用於電子紡織的另一種常見的能量存儲是基於向大型製造能力擴展的纖維或紗線,將電極、隔離物和電解質合併到單根纖維中。
  • 彈性導體新材料,可賦予機器人人類皮膚功能
    近日,一個日本科學家團隊開發出一種可用於印刷的新型彈性導體,該導體在拉長至原長的5倍後仍可保持高導電性。此種新型材料被製成膏狀的油墨,可以在紡織品和橡膠表面列印成各式各樣的圖案,作為可拉伸導線為具有傳感功能的可穿戴設備導電,也可為機器人的體表賦予類似人類皮膚的功能。
  • 界面自組裝的可拉伸橡膠半導體薄膜及橡膠電路
    其中橡膠狀半導體材料在大拉伸應變狀態下仍能保持優異的電學性能,是實現柔可拉伸電子電路多功能化集成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尤其是具有高的載流子遷移率,並且可以大面積生產製備的橡膠狀半導體材料。如何成功的製備出這種半導體材料一直是可穿戴電子領域長期存在的一個巨大挑戰。
  • 電阻率和電導率的關係
    電導率概述   電導率,物理學概念,也可以稱為導電率。在介質中該量與電場強度E之積等於傳導電流密度J。對於各向同性介質,電導率是標量;對於各向異性介質,電導率是張量。生態學中,電導率是以數字表示的溶液傳導電流的能力。單位以西門子每米(S/m)表示。   電導率(conductivity)是用來描述物質中電荷流動難易程度的參數。
  • 登上Nature子刊封面:英特爾神經晶片實現在線學習
    近日,來自英特爾和康奈爾大學的研究者宣布,團隊已經在神經形態晶片 Loihi 上成功設計了基於大腦嗅覺電路的算法,實現了在線學習和強記憶力能力。這項研究發表在最新一期自然雜誌子刊上《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上,並成為封面文章。
  • 可拉伸性一維柔性電子器件首篇綜述
    Li等通過在熱塑性聚氨酯上修飾羧基多壁碳納米管(MWCNTs)和SWCNTs,可將電導率提高12倍(圖1k)。Jiang等使用包覆在PMIA基體中的FWCNTs製備一維可拉伸導電紗,通過對紗線施加不同的退火溫度,將其電導率有效地從10.97S cm-1提高到101.50 S cm-1(圖1 l, n)。
  • 可拉伸6倍的導電材料,用於智能服裝,溫差發電
    圖片:Thor Balkhed研究人員首次創造了一種柔軟且可拉伸的有機熱電模塊,可以從人體熱量中收集能量。這項突破是由一種新型複合材料實現的,該複合材料可能已廣泛應用於智能服裝,可穿戴電子產品和電子皮膚中。林雪平大學有機電子實驗室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具有獨特性能的有機複合材料 - 不僅柔軟且可拉伸,而且具有高導電性和良好的熱電性能。這使其非常適合許多可穿戴應用。
  • 南大成果接連登上Science子刊、Nature子刊
    近日,南京大學物理學院繆峰團隊在類腦視覺傳感器方面取得重要進展,成果以"Gate tunable van der Waals heterostructure for reconfigurable neural network vision sensor"(基於柵極可調範德華異質結的可重構神經網絡視覺傳感器)為題於 2020年6月24日發表在《科學》雜誌子刊Science Advances
  • 喝甲醇的「甲蟲」登上《Science》子刊封面
    這篇論文剛剛登上了《Science》機器人子刊封面,一作楊秀峰本碩都就讀於華科。楊秀峰「RoBeetle」使用「人造肌肉系統」爬行、爬坡,還能在背上負載其自重2.6倍的物體續航2小時之久。論文登上《Science》機器人子刊封面大多數的機器人都需要體積龐大且需要電力的電機,電池成為機器人運行的必需品,而電池的大小限制著機器人的「體型」,即使是最小的電池也有50毫克重的虎甲蟲重量的10~20倍。
  • 麻省理工趙選賀等人Nature子刊:高性能3D列印導電聚合物!
    然而,導電聚合物的製備大多依賴於傳統的方法,如噴墨印刷、絲網印刷和光刻技術等,其局限性阻礙了導電聚合物的快速創新和廣泛應用。近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趙選賀教授(通訊作者)介紹了一種基於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鹽(PEDOT:PSS)的高性能3D可列印導電聚合物墨水,用於3D列印導電聚合物的製備。
  • 《自然》子刊稱獲得韓春雨實驗可重複性新數據
    原標題:《自然》子刊稱獲得韓春雨實驗可重複性新數據  河北科技大學的韓春雨及其團隊在《自然·生物技術》雜誌上在線發表研究論文《NgAgo DNA單鏈引導的基因編輯工具》、後其技術的可重複性受到不斷質疑一事再傳新消息:元月19日,《自然-生物技術》聲明獲得韓春雨實驗可重複性新數據
  • 液態金屬可拉伸電路可穿戴智能服裝通過高性能洗滌試驗
    液態金屬可拉伸電路可穿戴智能服裝通過高性能洗滌試驗近日Liquid Wire Inc.宣布,其可拉伸電路已通過高性能服裝製造商要求的嚴格清洗測試。Liquid Wire於2016年在美國俄勒岡州波特蘭成立,現已確立了自己在柔性和可拉伸金屬凝膠電路新興領域的全球領導者的地位。該公司使用基於獲得專利的無毒鎵合金並經過專有添加劑改性的金屬凝膠,在塑料和紡織品基材上生產先進的流體迴路。最終的電路由包裹在柔軟彈性材料中的流體互連組成,從而複製了移動人體的機械行為。
  • 完全隔離式電導率測量數據採集系統
    此電路非常適合測量液體的離子含量,以及進行水質分析和化學分析。  該設計針對高精度和低成本優化,僅使用5個有源器件。校準後,該電路總誤差小於1% FSR.所有器件均具有小尺寸,因此該電路非常適合注重印刷電路板(PCB)空間的應用。該電路的數字輸出是完全隔離的;因此,該電路不存在接地環路幹擾問題,非常適合在惡劣工業環境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