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子刊稱獲得韓春雨實驗可重複性新數據

2020-11-23 人民網

原標題:《自然》子刊稱獲得韓春雨實驗可重複性新數據

  河北科技大學的韓春雨及其團隊在《自然·生物技術》雜誌上在線發表研究論文《NgAgo DNA單鏈引導的基因編輯工具》、後其技術的可重複性受到不斷質疑一事再傳新消息:元月19日,《自然-生物技術》聲明獲得韓春雨實驗可重複性新數據。河北科技大學官網在當天發布了另外一則有關該校基因編輯技術研究中心與諾維信公司籤署合作協議的消息,稱韓春雨團隊發現的基因編輯工具NgAgo-gDNA為基因編輯技術提供了新的選擇。

  2016年5月2日,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浙江大學基礎醫學院研究員沈嘯等人針對以Argonaute核酸酶為核心的基因編輯技術在《自然-生物技術》發表論文,引起社會廣泛關注。但因迄今為止國內外尚未有一家實驗室宣布能重複NgAgo實驗,引發廣泛爭議。

  《中國科學報》記者注意到:元月19日有媒體報導的《自然-生物技術》發布的最新聲明指出,該期刊已獲得有關韓春雨實驗可重複性的新數據,需要調查研究這些數據。

  《中國科學報》記者同時發現,在《自然-生物技術》發表新聲明的同一天,河北科技大學官網發布了《河北科技大學基因編輯技術研究中心與諾維信公司籤署合作協議 》的消息。

  消息說:近日河北科技大學基因編輯技術研究中心與丹麥諾維信公司(Novozymes A/S)就NgAgo技術的應用與開發達成合作,並籤署協議。

  消息稱:河北科技大學基因編輯技術研究中心積極推進以Argonaute核酸酶為核心的基因編輯技術開發及其相關智慧財產權的轉化和應用。目前的基因編輯技術專利主要由美國持有,韓春雨團隊發現的基因編輯工具NgAgo-gDNA為基因編輯技術提供了新的選擇。 NgAgo-gDNA基因編輯技術工具在諾維信公司的真菌表達系統中已經展現出潛力。諾維信公司對進一步開發NgAgo基因編輯技術並將其應用於新產品的開發有濃厚興趣。

  消息介紹:諾維信公司與河北科技大學基因編輯技術研究中心在上述技術的合作研發和產業化應用方面籤署了合作協議。針對具體合作事務,雙方一致同意,在已達成合作條件的前提下共享各自的NgAgo技術成果,並在未來共同致力於該技術的進一步改進和完善。雙方對儘快合作推動該成果的產業化實現充滿信心。

  另據《中國科學報》記者了解到,圍繞該論文重複性爭議,《自然-生物技術》給予韓春雨課題組完成調查的期限為「2017年1月底前」。

  《自然-生物技術》發布的最新聲明指出,關於「利用NgAgo進行DNA引導的基因組編輯」論文,《自然-生物技術》仍然致力於儘可能仔細和負責任地探究圍繞韓春雨等人論文的擔憂。聲明表示,「自2016年11月28日發布Cathomen等人的通信文章和編輯部關注以來,期刊獲得了與NgAgo系統可重複性相關的新數據,在決定是否採取進一步行動之前,我們需要調查研究這些數據。」

(來源:科學網 www.sciencenet.cn)

(責編:熊旭)

推薦閱讀

我國首顆碳衛星發射:全球二氧化碳監測的「中國擔當」全球變暖、溫室效應、極端天氣、霧霾……大氣中溫室氣體被認為是氣候變化的罪魁禍首。12月22日3時22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全球二氧化碳監測科學實驗衛星發射升空。【詳細】

「長徵五號」為什麼重要?有你不知道的神秘意義!「運載火箭的能力有多大,中國航天的舞臺就有多大。」「長徵五號並不僅僅是一個型號。」「長徵五號代表了我國科技創新的最高水平。」「中國航天在今後半個世紀內都要靠『長五』奠基。」「長五敲開航天強國俱樂部之門」……【詳細】

相關焦點

  • 《自然》雜誌發聲明:獲韓春雨實驗可重複性新數據
    法制晚報訊(記者 黎史翔)《自然-生物技術》發布最新聲明指出,該期刊已獲得有關韓春雨實驗可重複性的新數據,需要調查研究這些數據。(法晚微信ID:fzwb_52165216)  《自然-生物技術》19日給法晚記者發來其發言人的最新聲明。
  • 《自然》:已獲得與韓春雨實驗可重複性的新數據
    聲明稱,《自然-生物技術》仍然致力於儘可能仔細和負責任地探究圍繞韓春雨等人論文的擔憂。 自2016年11月28日發布Cathomen等人的通信文章和編輯部關注以來,期刊獲得了與NgAgo系統可重複性相關的新數據,在決定是否採取進一步行動之前,我們需要調查研究這些數據。  不過,《自然-生物技術》未在這份聲明中透露上述相關新數據的詳細情況,包括數據來源等。
  • 韓春雨向《自然》提交實驗可重複性數據
    聲明中稱期刊已經獲得了與NgAgo系統可重複性相關的新數據,在決定是否採取進一步行動之前,需要調查研究這些數據。質疑是否能推進科學?輿論再起風雲,但聲音不再單一。藉口下臺?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無法復現後,要求原作者提供實驗數據作為證據,無可厚非。而韓春雨無法給出明確證據,至少說明他提出的方法,不是每次都能成功。如今出現可重複性數據,頂多證明的是韓春雨沒有造假,並不能說明,當初的質疑是錯的。@我也蠻人:科學要經得起質疑,但質疑不是以勢壓人,更不是以高位之尊而瞧不起人,這是思維慣性的錯誤。
  • 英刊:已獲有關韓春雨實驗可重複性新數據
    新華社倫敦1月19日電(記者張家偉)就廣受關注的韓春雨基因編輯論文爭議,英國期刊《自然·生物技術》19日給新華社記者發來一份聲明說,期刊已獲得與韓春雨實驗所用NgAgo系統可重複性相關的新數據,調查還在進行中。
  • 《自然—生物技術》回應韓春雨實驗無法重複
    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今年5月在國際頂級學術刊物發表論文,稱自己的團隊發明了一種新的基因編輯技術,這項被看做可以衝擊諾貝爾獎的實驗卻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中無人可以重複實現。近日,多名科學家向這家頂級刊物《自然·生物技術》提交其實驗結果證明無法重複韓春雨的實驗。
  • 獨家│印度科學家初步確認韓春雨實驗的可重複性
    NgAgo-gDNA技術在《自然》子刊《生物技術》(Nature Biotechnology)發表後,引起了科研圈的廣泛關注,讚揚聲自然是不斷,不少學者們稱其為「諾獎級」的成果;但在另一方面,也存在質疑聲,其中包含了方舟子在近日發文所質疑韓春雨「諾獎級」實驗成果的可重複性問題。
  • 遭多國科學家質疑,韓春雨實驗可重複性爭議再升級
    圍繞韓春雨NgAgo實驗可重複性的爭議已經持續了幾個月,日前爭議再次升級。 7月29日,來自澳大利亞、美國、西班牙等國的多位科學家公開表示,無法重複韓春雨NgAgo系統的基因組編輯結果,並呼籲《自然-生物技術》(Nature Biotechnology)雜誌介入,要求韓春雨公開原始數據。
  • 韓春雨提交基因編輯新數據 《自然》雜誌怎麼說
    (原標題:韓春雨提交基因編輯新數據 《自然》雜誌怎麼說)
  • 三國際團隊重複韓春雨實驗失敗,《自然》明年1月結束調查
    同時,《自然-生物技術》還發表了一篇「編輯部關注」,用來「提醒讀者對原論文結果(韓春雨課題組論文)的可重複性存有擔憂」。《自然-生物技術》表示:「今天,我們不僅發表了Cathomen及同事的通信文章,這可能會否定原論文所稱的有效編輯內源性基因的這一主要發現」。
  • 韓春雨實驗無法重複|是論文造假?還是實驗環境差異?
    在獲得國際學術大刊的認可之後,各家媒體踴躍報導這一在艱苦環境中做出的卓越成果,稱其團隊得出的技術成果已經達到了「諾獎級」。中央統戰部也於近日會見了韓春雨,並稱讚其不急功近利。多國科學家卻陸續表示韓春雨的基因編輯實驗無法重複,懷疑其論文造假,要求公開所有數據。7月29日,一度支持韓春雨的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基因學家Gaetan Burgio反戈一擊。
  • 韓春雨:實驗沒問題 已重複兩次
    從網上開始有聲音質疑韓春雨文章結果,《知識分子》一直保持追蹤國內外學術界最新的動態,但不依據私下匿名來源為主作報導,直到13位中國科學家公開實名發言後,《知識分子》才有可以較為完整、公開的事實可以報導。­  韓春雨NgAgo實驗的可重複性爭議歷經數月之久,至今雖有多方表態,但仍然沒有跡象顯示很快會得到解決。如何在學術規範下尋找解決之道,是擺在中國科學界面前的重要挑戰。
  • 溫醫大科學家質疑:「韓春雨實驗」 咋就無法重複
    這些科學家表示,這次聲明是想提醒韓春雨和他所在的河北科大:作為同行,大家都在很認真地重複實驗、驗證技術,生怕因誤解而給出的負面判斷累及新技術發展。但同樣作為科學共同體一員的韓春雨,也應儘快認真回應目前的科學質疑,完成作為論文通訊作者的責任和義務。
  • 韓春雨實驗結果無法重複 撤下論文就沒事了嗎?
    一篇論文,一種無法重複的實驗,幾番公開爭論,難以回應的疑問——在經歷了從榮譽、讚美到爭議、質疑的15個月之後,北京時間昨天(3號)凌晨,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及其團隊所作出的基因編輯論文成果,終於在「眾聲喧譁」中撤稿。引人關注的是,這次撤稿是韓春雨團隊主動申請的。
  • 20名中外學者發論文質疑韓春雨:實驗無法重複
    這也是首次公開發表的,專門針對無法重複韓春雨NgAgo實驗的學術論文。昨日,韓春雨回應,科學論文會用科學論文回應,會把近期實驗的發表出來。但他表示,實驗論文不會馬上發表。  論文稱韓春雨實驗無法重複  距離韓春雨文章發表6個多月,仍沒有實驗室公開聲明實驗重複成功。昨日,記者了解到,一篇名為《有關NgAgo的問題》的學術論文在《蛋白質與細胞》雜誌上在線發表。
  • 韓春雨諾獎級新發現恐遭棄用:大面積無法重複實驗
    因為大面積無法重複實驗,作者和所在單位又不出面應對質疑聲,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領銜的NgAgo基因編輯技術的重複工作已經遇冷。自2016年5月2日在《自然-生物技術》在線發表論文,NgAgo已經問世5個月,韓春雨在論文中描述的NgAgo是一項和目前主流的「基因魔剪」CRISPR擁有同樣效率的基因編輯技術,能高效地實現對特定DNA片段的敲除、加入。
  • 方舟子質疑韓春雨「諾獎級」實驗不可重複
    方舟子公開發文質疑河北科技大學韓春雨「諾貝爾獎級」實驗成果存在「不可重複複製操作」的問題,暗指韓春雨科研成果的真實性,並批評韓春雨對質疑的回應態度。 但方舟子在文中表示,韓春雨在公開場合的言論與他在論文裡的描述存在諸多矛盾,方舟子稱,「韓春雨在北大和遺傳所的報告上都強調,他目前的NgAgo是初級版、需要高超的實驗技巧」,而方舟子認為韓春雨描述的只是並不複雜的轉染實驗,是現成的技術,並不需要高超的實驗技巧,按照其提供的步驟應該是不難被重複出來的才對,而不應該出現「沒法重複該實驗」的情況。
  • 韓春雨面對質疑聲稱:實驗沒問題 已重複兩次
    從網上開始有聲音質疑韓春雨文章結果,《知識分子》一直保持追蹤國內外學術界最新的動態,但不依據私下匿名來源為主作報導,直到13位中國科學家公開實名發言後,《知識分子》才有可以較為完整、公開的事實可以報導。  韓春雨NgAgo實驗的可重複性爭議歷經數月之久,至今雖有多方表態,但仍然沒有跡象顯示很快會得到解決。如何在學術規範下尋找解決之道,是擺在中國科學界面前的重要挑戰。
  • 韓春雨論文的可重複性問題,要怎麼「科學解決」?
    更新:8月9日,在線遺傳信息庫Addgene發布推特,稱韓春雨在NgAgo系統的實驗指南中增加了關若干竅門。現版本的實驗指南可在這裡下載。可問題在於,只有8個參與投票的人聲稱NgAgo有效(註:據該調查運營者稱,有5個稱「有效」的投票發生在15分鐘之內。而本文作者在撰文時,聲稱有效的票數還是1)。儘管調查本身算不上很嚴謹,但「多數人無法重複」這一問題,無疑是將韓春雨推向風口浪尖的直接原因。
  • 韓春雨事件塵埃落定? Nature子刊發布撤稿聲明
    對於許多處於中國學術體制邊緣地帶的本土青年學者,韓春雨的成功具有極大的勵志效應,讓很多人看到自己的希望。2016年5月27日,首個聲稱未能重複韓春雨實驗的帖子在未名空間BBS出現,據稱來自中科院上海分院。其後此類質疑在不同平臺不斷湧現。
  • 河北科大稱韓春雨實驗已有獨立機構重複
    【財新網】(記者 周辰)備受關注的韓春雨研究重複性問題有了新進展,河北科技大學於10月14日宣布,已有獨立於該校之外的機構重複出韓春雨的實驗。  2016年5月2日,河北科技大學生物科學與工程學院生命科學系副教授韓春雨作為通訊作者在國際期刊《自然·生物技術》(Nature Biotechnology)雜誌上在線發表了研究論文《NgAgo DNA單鏈引導的基因編輯工具》,被認為具有獨特優勢,未來極具潛力。但隨後該研究卻因無法被其他實驗團隊重複引發業內外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