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自然》子刊稱獲得韓春雨實驗可重複性新數據
河北科技大學的韓春雨及其團隊在《自然·生物技術》雜誌上在線發表研究論文《NgAgo DNA單鏈引導的基因編輯工具》、後其技術的可重複性受到不斷質疑一事再傳新消息:元月19日,《自然-生物技術》聲明獲得韓春雨實驗可重複性新數據。河北科技大學官網在當天發布了另外一則有關該校基因編輯技術研究中心與諾維信公司籤署合作協議的消息,稱韓春雨團隊發現的基因編輯工具NgAgo-gDNA為基因編輯技術提供了新的選擇。
2016年5月2日,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浙江大學基礎醫學院研究員沈嘯等人針對以Argonaute核酸酶為核心的基因編輯技術在《自然-生物技術》發表論文,引起社會廣泛關注。但因迄今為止國內外尚未有一家實驗室宣布能重複NgAgo實驗,引發廣泛爭議。
《中國科學報》記者注意到:元月19日有媒體報導的《自然-生物技術》發布的最新聲明指出,該期刊已獲得有關韓春雨實驗可重複性的新數據,需要調查研究這些數據。
《中國科學報》記者同時發現,在《自然-生物技術》發表新聲明的同一天,河北科技大學官網發布了《河北科技大學基因編輯技術研究中心與諾維信公司籤署合作協議 》的消息。
消息說:近日河北科技大學基因編輯技術研究中心與丹麥諾維信公司(Novozymes A/S)就NgAgo技術的應用與開發達成合作,並籤署協議。
消息稱:河北科技大學基因編輯技術研究中心積極推進以Argonaute核酸酶為核心的基因編輯技術開發及其相關智慧財產權的轉化和應用。目前的基因編輯技術專利主要由美國持有,韓春雨團隊發現的基因編輯工具NgAgo-gDNA為基因編輯技術提供了新的選擇。 NgAgo-gDNA基因編輯技術工具在諾維信公司的真菌表達系統中已經展現出潛力。諾維信公司對進一步開發NgAgo基因編輯技術並將其應用於新產品的開發有濃厚興趣。
消息介紹:諾維信公司與河北科技大學基因編輯技術研究中心在上述技術的合作研發和產業化應用方面籤署了合作協議。針對具體合作事務,雙方一致同意,在已達成合作條件的前提下共享各自的NgAgo技術成果,並在未來共同致力於該技術的進一步改進和完善。雙方對儘快合作推動該成果的產業化實現充滿信心。
另據《中國科學報》記者了解到,圍繞該論文重複性爭議,《自然-生物技術》給予韓春雨課題組完成調查的期限為「2017年1月底前」。
《自然-生物技術》發布的最新聲明指出,關於「利用NgAgo進行DNA引導的基因組編輯」論文,《自然-生物技術》仍然致力於儘可能仔細和負責任地探究圍繞韓春雨等人論文的擔憂。聲明表示,「自2016年11月28日發布Cathomen等人的通信文章和編輯部關注以來,期刊獲得了與NgAgo系統可重複性相關的新數據,在決定是否採取進一步行動之前,我們需要調查研究這些數據。」
(來源:科學網 www.sciencenet.cn)
(責編:熊旭)
我國首顆碳衛星發射:全球二氧化碳監測的「中國擔當」全球變暖、溫室效應、極端天氣、霧霾……大氣中溫室氣體被認為是氣候變化的罪魁禍首。12月22日3時22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全球二氧化碳監測科學實驗衛星發射升空。【詳細】
「長徵五號」為什麼重要?有你不知道的神秘意義!「運載火箭的能力有多大,中國航天的舞臺就有多大。」「長徵五號並不僅僅是一個型號。」「長徵五號代表了我國科技創新的最高水平。」「中國航天在今後半個世紀內都要靠『長五』奠基。」「長五敲開航天強國俱樂部之門」……【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