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春雨實驗無法重複|是論文造假?還是實驗環境差異?

2021-02-15 工程客


前段時間,有一個人帶著他的團隊和技術成果震驚了整個中國生物界,甚至影響到了國際生物界。這個人就是,韓春雨。時任河北科技大學生物與工程學院副教授。


2016年5月2日,韓春雨團隊關於基因編輯技術的研究成果,在國際頂級期刊《自然·生物技術》發表。而實際上,韓春雨的基因編輯工具研究始於2013年。3年後,他的團隊發明首個「中國創造」尖端基因編輯技術NgAgo-gDNA。在確認實驗結果後,先被《科學》(Science)審稿小半年後拒稿,後歷時9個月才被《自然·生物技術》接收。

該技術被譽為第四代基因編輯技術,打破了國外基因編輯技術的專利壟斷,向現下最為流行的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提出了挑戰!


據研究人員表示,與CRISPR-CAS9相比,NgAgo的優勢更加明顯,主要體現在:

反應效率不低(不說高,但不低)

特異性較好

不依賴PAM

NgAgo本身分子量不大

該技術可用於微生物、植物和動物的精準基因改造,以及B肝、愛滋病或者一些遺傳性疾病的「基因治療」,在人類血液、器官的編輯和再造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在醫藥、農業、畜牧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換句話說,「這個成果的重要意義是,以前有人告訴人們這有個菜市場;現在我告訴人們這有個更大的菜市場,有一大堆東西可以用。」

在獲得國際學術大刊的認可之後,各家媒體踴躍報導這一在艱苦環境中做出的卓越成果,稱其團隊得出的技術成果已經達到了「諾獎級」。中央統戰部也於近日會見了韓春雨,並稱讚其不急功近利


近日,情況似乎有了微妙的變化。

多國科學家卻陸續表示韓春雨的基因編輯實驗無法重複,懷疑其論文造假,要求公開所有數據。

7月29日,一度支持韓春雨的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基因學家Gaetan Burgio反戈一擊。他在Twitter上發布長文《我的NgAgo經歷》,否認了自己7月15日之前部分重複實驗時得出的結論,表示並無嚴格意義上的證據顯示韓春雨的NgAgo-gDNA技術有基因編輯的跡象,並且要求韓春雨公開所有原始數據和實驗條件。


質疑韓春雨的Gaetan Burgio在7月29日發布的長文中介紹了重複實驗的具體過程操作和結論。因為他長期研究小鼠細胞,較為熟悉,並在兩年半前,用小鼠細胞,完成了他的首次CRISPR-Cas9基因編輯,所以他選擇了小鼠受精卵進行重複實驗。由於韓春雨的論文中使用的是人體細胞,嚴格意義上來說,Gaetan Burgio和韓春雨所做的不是同一個實驗,但由於小鼠和人體結構相似,一般認為人體細胞能完成的實驗也能在小鼠細胞上進行。


他表示:在多番嘗試並試驗了3個不同的細胞後,沒有發現嚴格意義上證明NgAgo發生基因編輯的證據;在他看來,NgAgo酶需要加熱到50攝氏度才能有效,對37攝氏度下NgAgo內切酶的活性表示質疑。

在Gaetan Burgio發文後不久,來自西班牙高等科學委員會(CSIC)下設的國立生物技術中心(Centro Nacional de Biotecnologia)的科學家Lluis Montoliu轉發了該文,並在Twitter上寫道:「CRISPR萬歲!!!CRISPR-Cas9系統會用上數百億萬年而不衰。難以擊垮。」


隨後,7月30日,Lluis Montoliu更新博文稱,他已經停止了所有關於NgAgo的項目,同時「建議所有想做這件事人不要再浪費資源」。傍晚,「打假小王子」方舟子也在Twitter上貼出了四張郵件截圖,並附文稱「國際轉基因技術協會原主席Montoliu今天向協會會員發信,建議停止驗證河北科大韓春雨實驗,不要再浪費時間、金錢和人員。針對該技術調查表明,140個回覆中,只有1個(中國神經所仇子龍)回答有效,73 個無效,63 個在驗證。」

而其實,早在7月2日,方舟子就已經率先對韓春雨實驗結果的真實性提出了質疑,在帖子下面,韓春雨也進行了較為詳細的回應,強調NgAgo系統對汙染特別敏感,實驗時不要有寄生菌支原體的汙染,並對實驗環節做出了技術性的建議。

而對於韓春雨的回覆,方舟子也做出了回應:


那麼這種"高超的實驗技術"究竟是不是實驗細節的處理?有網友表示pcr已經有那麼久的歷史,且機器已經半自動化,但目前也不是每個人次次都能成功。在實驗過程中,技術不難,難的是整個實驗過程都不能有半點差錯。韓春雨老師經過幾年發表出來的結果,而目前大部分實驗室也只剛剛嘗試幾個月。關鍵一步都沒處理好,所以做不出來。但是恰恰是關鍵的一步 這也是他能做出來成果,別人做不出的原因。

韓春雨也再次強調了無汙染的細胞重要性:


在7月2日之後,韓春雨不再有新的回覆。7月4日,有記者聯繫上韓春雨,他以「學校告訴我不要做任何回應」回絕。但是他表示截至目前也並沒有收到《自然》雜誌社要求他公布數據的通知,他對能重複實驗結果充滿信心。

不過有基因學家稱,如果最終《自然-生物技術》雜誌在介入調查後也認為韓春雨的實驗是無效的,那麼他在5月2日發表的論文將會被《自然-生物技術》刪除。

——素材來源於網絡

文中觀點不代表小編立場,僅供交流思考

在小編看來,每次新技術的產生總是伴隨著爭議和質疑。

這次事件的結果到底是論文造假,還是由於實驗技術問題

都需要時間來證明……你怎麼看呢?評論區見!

— 完 —


相關焦點

  • 《自然—生物技術》回應韓春雨實驗無法重複
    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今年5月在國際頂級學術刊物發表論文,稱自己的團隊發明了一種新的基因編輯技術,這項被看做可以衝擊諾貝爾獎的實驗卻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中無人可以重複實現。近日,多名科學家向這家頂級刊物《自然·生物技術》提交其實驗結果證明無法重複韓春雨的實驗。
  • 韓春雨實驗結果無法重複 撤下論文就沒事了嗎?
    (原標題:實驗結果無法被重複,韓春雨團隊主動撤下爭議論文就沒事了嗎?)
  • 溫醫大科學家質疑:「韓春雨實驗」 咋就無法重複
    魏文勝教授說,在過去幾個月內,他所在實驗室的四五名學生,根據韓春雨論文裡所提到的實驗方法,做了多次、不同的嘗試,但實驗結果均沒有發現基因組序列的改變,即「實驗方法得不到重複的驗證」。  王立銘說,雖然大家經歷了種種失敗,但這仍然只是一個學術爭議,無論發生在中國、美國,還是日本,都應當有標準的學術規矩來處理。
  • 韓春雨論文中實驗無法重複?諾獎級成果遭雙重質疑
    原標題:韓春雨論文中的實驗無法重複?「諾獎級」成果遭受雙重質疑  沒能重複出韓春雨實驗的研究團隊,基本都卡在論文中的圖片4上,這也是該實驗中最為關鍵的實驗證據。面臨造假的質疑時,韓春雨和其所在的大學,應對原始實驗數據進行公開或核查。
  • 20名中外學者發論文質疑韓春雨:實驗無法重複
    新京報訊 (記者信娜)近日,國內外20名學者聯名撰寫的一篇名為《有關NgAgo的問題》(Questions about NgAgo)的學術論文在《蛋白質與細胞》(Protein& Cell)雜誌上發表。這也是首次公開發表的,專門針對無法重複韓春雨NgAgo實驗的學術論文。昨日,韓春雨回應,科學論文會用科學論文回應,會把近期實驗的發表出來。
  • 韓春雨回應「重複實驗失敗」:我為什麼要自證清白?
    ,雖然身處「論文造假」「多人重複實驗失敗」的爭議旋渦,但他看起來十分平靜,依然侃侃而談,並不時反問記者:「你覺得我要是造假了,我還能這麼淡定?」他說,有人在網上說,韓春雨現在怎麼睡得著?「我告訴你,我睡得很好」。 當日下午,科技日報記者在石家莊對韓春雨進行了獨家專訪,以下為採訪實錄: 科技日報:現在有一些實驗室表示無法重複您的實驗,您怎麼看這個問題?
  • 韓春雨論文實驗結果「無法重複」
    【科研風波再起:方舟子公開叫板韓春雨】 劉方舟:方舟子在6月30日發表文章,聲稱韓春雨的實驗成果存在「不可重複複製操作」的問題,暗指韓春雨科研成果的真實性。韓春雨在公開場合的言論與他在論文裡的描述存在諸多矛盾,韓春雨曾在北大的演講中提出他的實驗NgAgo是初級版、需要高超的實驗技巧,而方舟子認為韓春雨描述的只是個並不複雜的轉染實驗,是現成的技術,並不需要高超的實驗技巧,按照其提供的步驟應該是不難被重複出來的才對,而不應該出現「沒法重複該實驗」 的情況。
  • 韓春雨回應"重複實驗失敗":我為何要自證清白
    10月8日,在河北科技大學那間實驗室裡再見到韓春雨時,雖然身處「論文造假」「多人重複實驗失敗」的爭議旋渦,但他看起來十分平靜,依然侃侃而談,並不時反問記者:「你覺得我要是造假了,我還能這麼淡定?」他說,有人在網上說,韓春雨現在怎麼睡得著?「我告訴你,我睡得很好」。
  • 韓春雨:實驗沒問題 已重複兩次
    ­  韓春雨否認此前曾對《科技日報》記者講過,自己「論文發表之前按要求重複過實驗「(《科技日報》10月10日報導),而稱「目前沒有收到(《自然·生物技術》)編輯部要求做可重複實驗,(編輯部)也不會提出這樣的要求」,但自己確實在論文發表後成功重複過兩次實驗。「一次是在論文發表後,一次是在前一段時間,都在一周左右的時間完成。」
  • 漩渦中的韓春雨:正實驗研究論文結果無法重複原因
    論文發表後,生物學相關專業的實驗室也競相去重複他的實驗,希望迅速掌握這把新「剪刀」。很快,北京大學魏文勝實驗室就宣稱了實驗重複成功。  名不見經傳的韓春雨,在一夜之間成為了業內炙手可熱的科學家。曾經發現他才華的前河北科技大學生物工程學院院長也感嘆韓春雨所取得的成果,並給予了祝賀。在回憶初次見到韓春雨時,他也表示,「初次見到韓春雨時,就感覺他很聰明,就心生喜歡」。
  • 韓春雨向《自然》提交實驗可重複性數據
    從在《自然-生物技術》雜誌論文發表的一鳴驚人,到被質疑學術造假的聲討筆伐,他所經歷的輿論如過山車一樣跌宕起伏。網友直戳韓春雨支吾遮掩 @沙漠的小狐:這不過是韓春雨再一次拖延時間,國內外業內人士剛開始都迅速投入研究,幾周後大家都無法重複後大規模質疑發生,加上韓春雨的支吾遮掩,以及採訪中的言談和照片中操作的業餘程度,實在讓人震驚。
  • 韓春雨諾獎級新發現恐遭棄用:大面積無法重複實驗
    因為大面積無法重複實驗,作者和所在單位又不出面應對質疑聲,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領銜的NgAgo基因編輯技術的重複工作已經遇冷。可能有「幾百家」實驗室重複實驗,總耗資「幾億美元」來自內陸某高校的這位實驗室PI是最早進行NgAgo重複實驗的科研人員之一。他告訴澎湃新聞,在韓春雨論文在線發表的第三天,他看到了論文,並在當天晚上提交了實驗設計,讓學生開始重複實驗。
  • 中外20家實驗室發表文章 聲稱無法重複韓春雨實驗
    因為實驗結果的整理整合和學術論文的發表需要較長的時間,學術刊物上面發表的學術質疑文章往往會晚於學術同行之間交流以及在其他平臺上的質疑。但通過學術期刊發表無法重複的實驗數據,無疑是最為學術的質疑方式。這些數據表明這些實驗室在按照韓春雨描述的實驗和檢測方法進行重複實驗的過程中,無法檢測到NgAgo介導的基因編輯的產生。
  • 13個課題組聲明無法重複韓春雨實驗,呼籲啟動相關調查
    10月10日,總計有13位中國科學家發表實名聲明,稱他們無法重複韓春雨的實驗結果。將這起事件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潮。 事件最初緣起於2016年5月2日,河北科技大學的韓春雨團隊在《自然·生物技術》期刊上發表論文,稱格氏嗜鹽鹼桿菌中的蛋白質NgAgo具有核酸內切酶活性,能夠被利用到基因編輯中,成為一種DNA引導的基因組編輯工具。這樣一個發現很快被媒體稱作「諾獎級」的科學發現。 但在此後的三個多月時間裡,過多科學家紛紛表示無法重複韓春雨的實驗結果。
  • 韓春雨事件調查結果公布:未發現主觀造假
    歷時兩年多,「韓春雨論文事件」塵埃落定。31日晚,河北科技大學在其官方網站刊發《學校公布韓春雨團隊撤稿論文的調查和處理結果》。結果稱,該校學術委員會成立調查組,本著「依法依規、嚴謹規範、實事求是、客觀公正」的原則,認真核查了該論文涉及的全部原始實驗資料,並委託第三方國家重點實驗室開展重複驗證實驗,認為撤稿論文已不再具備重新發表的基礎,未發現韓春雨團隊有主觀造假情況。
  • 溫醫大谷峰團隊發出聲明質疑 "韓春雨諾貝爾獎級實驗"咋無法重複
    魏文勝教授說,在過去幾個月內,他所在實驗室的四五名學生,根據韓春雨論文裡所提到的實驗方法,做了多次、不同的嘗試,但實驗結果均沒有發現基因組序列的改變,即「實驗方法得不到重複的驗證」。  王立銘說,雖然大家經歷了種種失敗,但這仍然只是一個學術爭議,無論發生在中國、美國,還是日本,都應當有標準的學術規矩來處理。
  • 方舟子質疑韓春雨「諾獎級」實驗不可重複
    方舟子公開發文質疑河北科技大學韓春雨「諾貝爾獎級」實驗成果存在「不可重複複製操作」的問題,暗指韓春雨科研成果的真實性,並批評韓春雨對質疑的回應態度。 但方舟子在文中表示,韓春雨在公開場合的言論與他在論文裡的描述存在諸多矛盾,方舟子稱,「韓春雨在北大和遺傳所的報告上都強調,他目前的NgAgo是初級版、需要高超的實驗技巧」,而方舟子認為韓春雨描述的只是並不複雜的轉染實驗,是現成的技術,並不需要高超的實驗技巧,按照其提供的步驟應該是不難被重複出來的才對,而不應該出現「沒法重複該實驗」的情況。
  • 多國科學家無法重複韓春雨實驗 癌症百億級市場待解
    多國科學家無法重複韓春雨實驗 癌症百億級市場待解  劉欣 • 2016-11-30 11:21:24
  • 韓春雨所在高校聲稱有機構重複實驗成功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13位學者無法重複其實驗」相關問題 圖/視覺中國  回應韓春雨論文受質疑;仍未公布成功實驗室名稱,稱具體信息適時發布  ■「13名學者實名質疑韓春雨實驗結果」追蹤  新京報訊 (記者信娜)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實驗結果,引發13名學者質疑(新京報10月12日報導)一事,昨日又有新進展。
  • 河北科大發布調查結果:韓春雨團隊不存在主觀造假
    記者31日晚從河北科技大學官方網站獲悉,該校在其網站刊發了《學校公布韓春雨團隊撤稿論文的調查和處理結果》(以下簡稱《調查和處理結果》)《調查和處理結果》稱,該校學術委員會成立調查組,本著「依法依規、嚴謹規範、實事求是、客觀公正」的原則,認真核查了該論文涉及的全部原始實驗資料,並委託第三方國家重點實驗室開展重複驗證實驗,認為撤稿論文已不再具備重新發表的基礎,未發現韓春雨團隊有主觀造假情況。